5.5.3 认知原型与文化语义引申
色彩是极其丰富的,但是色彩词是有限的,作为色彩载体的色彩词除了具有语言词汇的一般特征之外,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认知规律。兰盖克(Langacker,1987)认为,颜色域像时间域、空间域、情感域一样,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认知域之一。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已经从微观上把隐喻看做是一种修辞手段发展到从宏观上把隐喻看做是一种思维方式。莱科夫认为:“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Lakoff and Johnson,1980)隐喻一般由本体和喻体构成,“一个所指的部分原型特征投射、映现于另一个所指,但能指不变”。(赵彦春、黄建华,2000)也就是说,喻体的某个特征(或称民族文化语义)被投射到本体上,在合成心理空间这一中介地带相互映射并形成潜在结构,建构成隐喻意义。
隐喻化思维的认知基础是想象和联想。在隐喻化过程中,人们通过承载颜色的客观事物把颜色词的隐喻义映射到具体的颜色词上。在英汉语中,某些颜色词的引申意义与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历史生活息息相关。在古汉语中,颜色的本意是指颜间之色,颜与额同义。许慎《说文解字》云:“颜,眉之间也”,又云:“色,额气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凡羞愧喜忧谓之颜色,”“心达与气,气达与眉间谓之颜色。”段玉裁揭示了面色与人的内心世界之间的关系,颜色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故古人常说“察颜观色”。察颜观色就是根据人的面部表情了解人的内心活动,后来颜色转指色彩,古汉语中“颜”、“色”有时意义相同,均指色彩,“颜色”即“色彩”,成语“五颜六色”便是例证。此外,“颜色”还可以指颜料。“察颜观色”原作“察言观色”,语出《论语·颜渊》,孔子说的“察颜观色”指的是世人的处事之道,在与人的交往中,要善于分析别人的语言,观察别人的颜色,从而了解人的内心世界。
认知语言学认为原型在人类经验中起基本作用,原型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认知参照点(cognitive reference point),即某种颜色的东西看上去像是什么的模型(model),最基本的“颜色概念”根据的是某种普遍的原型(prototype)。颜色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大自然中人们可以找到任何一种颜色的载体,通过对这种载体的感觉和联想,人们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映射到某种具体的颜色词上。如果我们去寻找最自然、最普遍的黑色典型(exemplar),有可能对木炭看法一致,黑色的最普遍原型可能是煤炭(charcoal);红色的最普遍原型是血液(blood);blood red表示“血红”;green grass表示“青草”;green leaves表示“绿叶”等。中华民族养蚕织丝的历史特别悠久,中国人喜欢用丝绸的颜色来指称色彩,《说文解字》中对下列颜色词做出如下训释:红,帛赤白色。绿,帛青黄色。缁,帛黑色。紫,帛青赤色。黄,地之色也。碧,石之青色者。这说明我国古代较早的颜色词与丝染纺织业有密切关系,从这些汉字的偏旁可以看出中华文明的影响。中国古代染料业、纺织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对颜色的发现和识别能力,于是汉语中各种各样的颜色词随之产生,在古代汉语中已经派生出丰富的颜色词群,在《说文解字》糸部中关于丝帛的颜色词就有24个,如“红、紫、绿、绢(绢色)、绛(大赤)、绯(赤色)、缟、绌、缥、绾、绀、缙、缇等”,等等。
莱考夫和约翰逊(1980)指出,隐喻思维的产生不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有相似特性,而是客观世界和人的思维共同作用的创造,人的身体体验在隐喻和联想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正是人们的隐喻思维方式使人们看到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了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投射。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惯用米黄色来指称淡黄色,而英语里常以creamy或butter-yellow来表示淡黄色,因为奶油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普通的食物。理查兹(1936)认为,对隐喻能力的解释很大一部分在于“寻找”隐喻内潜在的“理据”,不管隐喻是“死”是“活”,隐喻过程和步骤都是一样:我们要寻找喻体和本体两者共同的特征。但这一特征不在于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直接相似;它也可以产生于人们对两者的共同态度。英美人常用claret或claret-red来代表一种紫红色,claret实为英国很早以前从法国波尔多进口的一种著名红酒的名称。英语里还常用一些珠宝的颜色来指代一些具体的颜色,这是因为在中世纪,欧洲与东方的贸易迅速发展,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珍宝大量流入英国上流社会,它们的名称以及它们耀眼、迷人的色泽也随之溶入了英语相关的词语之中,如ruby本义为红宝石,引申为鲜红色,如红宝石婚; sapphire本义为蓝宝石,引申为鲜蓝色;amethyst本义为紫晶石,引申为鲜紫色; coral本义为珊瑚,引申为红色;beryl本义为绿宝石,引申为绿色,等等。
在理查兹看来,隐喻的效果主要不在于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而在于它们之间各种特征的相互作用。有些相似性的确是本体和喻体间固有的,如“花儿红似火”,花儿和火都是红的,设喻者只是把两者联系起来;然而有些隐喻的相似点却不是那么明显,它们确实是灵感和创造性的产物。“理查兹对隐喻的理解是宏观的,他把我们通过另一事物来感受、思考某一事物也认为是一种隐喻过程。”(束定芳,1997)汉语中把黑色看做严肃、庄重、恐怖、寂寞的象征,把红色看做热烈、喜悦、勇敢、革命的象征,把白色看做明净、纯洁、朴素、坦率的象征,把黄色看做光明、活泼、高贵、丰收的象征,把蓝色看做崇高、遥远、冷静、忧郁的象征,把绿色看做生命、宁静、和平、希望的象征等都是一种隐喻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