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二则①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父亲刘道怜是宋武帝刘裕之弟,封长沙王。刘裕幼弟道规无子,以义庆为嗣。刘宋建国,追封道规为临川王,刘义庆袭封。《宋书·刘道规传》说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所著有《世说新语》《幽明录》等。
雪夜访戴②
王子猷居山阴③,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④,咏左思《招隐》诗⑤。忽忆戴安道⑥。时戴在剡⑦,即便夜乘小舟就之⑧。经宿方至⑨,造门不前而返⑩。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 释】
①《世说新语》为刘义庆和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是志人小说集。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遗闻轶事。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的教科书”。全书内容分类编辑,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全书故事洋溢着自由浪漫的人生格调,显示了独立自觉的文学内涵。
②本篇选自《世说新语》“任诞”门第49条。
③王子猷:名徽之,东晋人,性孤高。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哥哥。山阴,今浙江绍兴。
④彷徨:走来走去。
⑤左思(250—305):字太冲。西晋文学家,代表作有《三都赋》、《咏史》诗等,《招隐》诗共有两首,均描写隐士生活。
⑥戴安道:名逵,东晋人。学问广博,多才多艺,隐居不出。
⑦剡(shàn):剡县,在今浙江嵊县西南。
⑧就:往访。
⑨经宿:经过一个晚上。
⑩造门:到了门口。
闻所闻而来①
钟士季精有才理②,先不识嵇康③。钟要于时贤俊之士④,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⑤,向子期为佐鼓排⑥。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⑦,移时不交一言⑧。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注 释】
①本篇选自《世说新语》“简傲”门第3条。
②钟士季(225—264):钟会,字士季。自幼才华横溢,大家都非常赏识他。三国时期魏将,后成为司马昭的亲信,名士嵇康被杀,便是他的主意。精有才理:非常聪明,擅长玄理。
③嵇康(224—263):字叔夜。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晋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其《广陵散》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其《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作品亦是千秋相传的名篇。
④要:同“邀”,邀请。
⑤锻:打铁。
⑥向子期(227—272):向秀,字子期,魏晋之际哲学家、文学家,河内怀南人。竹林七贤之一。佐鼓排,鼓风箱帮助打铁。
⑦傍若无人:即“旁若无人”。傍,通“旁”。
⑧移时:过了好一会儿。
【名句集录】
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世说新语·言语》)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世说新语·言语》)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言语》)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容止》)
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世说新语·巧艺》)
【评议集录】
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宋临川王义庆,采撷汉、晋以来佳事佳话,为《世说新语》,极为精绝,而犹未为奇也。(高似孙《纬略》)
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问题思考】
1.从当时崇尚对人物风度的审美现象入手,把握魏晋时期对人性、人的精神状态的审美追求,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2.搜集《世说新语》中描写王子猷或者嵇康的文字,分别谈谈他们二人的性格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