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英汉文化思维模式差异与翻译
本章提要
思维模式差异直接反映文化信息和语言表达的差异。思维模式制约着语言结构,特别是句子结构的排列分布。通过对比分析,阐释英汉文化思维模式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表现特征,可揭示这种差异对英汉互译的影响,在外语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源语与译入语思维模式及表达方式的对比。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它首先是思维的唯一载体。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一套语法规则和一组习惯,而且还是人类思维依存及其交流的工具。人类的思维是借助语言进行的,没有语言就谈不上严密的思维。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之所以没有真正的思维活动,其原因首先就是它们没有语言这种高级符号/代码系统。思维离不开语言,而且借助语言创造了文化,并成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过来也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正如萨莫瓦等所指出:“人类语言的应用涉及的远不止是字词,它涉及人类的思维方式,因为语言需要和思维紧密配合、共同协作。语言的运用遵循文化所确定的模式,这个模式不仅会影响人类在组成语句时所采用的词序,而且影响到人类的思维。”(Samovar&Porter,1995:154)
思维不仅离不开作为材料和工具的语言,并且还支配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思维发展的基础。人类在远古时期经过极其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后,产生了进一步认识实践的迫切需要以及组织生产的需要和交际的需求,使得语言在特定的自然条件、生存环境、生产活动、社会制度等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并发展起来。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而进一步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从而逐步形成了思想意识、哲学观念体系。在特定的外部条件、环境因素、社会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对思维会产生影响,使思维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的特点。不同的思维模式反过来导致了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信仰、情感与态度取向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不同的社会习俗、行为准则、伦理道德乃至生活方式。这样,特定的思维模式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渐完善。
在所有内存外在的主客观因素中,语言是孕育、铸就人类思维模式的最为至关重要的因素,或者说语言对特定人群思维模式的形成起到了强有力的暗示、诱导作用。反过来说,思维模式又制约着语言的结构,特别是句子结构的分布,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荣开明,1989:30)人的语言表达是受思维模式支配的,研究语言不能不研究思维。所以要真正获得某种语言能力,熟练地掌握该语言,关键不仅在于掌握该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还在于对蕴藏于该语言深层的文化结构——文化思维模式(pattern of cultural thought)的认识。(胡超,1998)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是在截然不同的社会、历史传统和生活规律中逐渐形成的,使用英语与汉语的两个民族在思维习惯与表达方式方面自然两异。翻译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转换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间的形式转换,而且更多地也是一种文化思维模式的转换。可见,翻译受到文化思维模式差异的影响,对翻译进行研究必然要求研究不同语言所反映出的思维模式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