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主语突显与主题突显
6.2.1 主语和主题
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把人与天地万物化为一体视为宇宙万物的自然秩序。中国传统哲学注重物我合一,主客观统一,认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无不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之中,强调思维上的整体观。这种整体思维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施事主体可以蕴涵在行为事件的主观表现中。因此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成分。正如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1984)所说:“就句子结构而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着就不用,只要能使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就算了。”王先生的论述形象地点出了英语和汉语在结构上的差异。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对正确理解和精当翻译不无益处。
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李讷(Charles N.Li)和汤普森(S.A.Thompson)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提出:汉语缺乏主语,是主题突显(topic-prominent)的语言;而英语则是离不开主语,是主语突显(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Li&Thompson,1971)关于主语突显和主题突显的概念,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有这样一个定义:“A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 is a language in which the grammatical units of subject and predicate are basic to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s and in which sentences usually have subject-predicate structure.A Topic-Prominent language is one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units of topic are basic to the structure of sentences.”(主语突显的语言是指这样的语言,即在该语言里主语和谓语这两个语法成分是句子的基本结构,句子中通常都要有主语—谓语结构。话题突显的语言是指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信息单位话题和评述的语言。)
英语中陈述句和疑问句必须有一个主语,有一个谓语,主语是名词性的,谓语中必须含有限定动词,主语和谓语中的限定动词必须在人称、数量上取得一致,因此构架稳定。英语句子纵使千变万化,总是由如下七种句式演变而来:SV(主—动)、SVC(主—动—补)、SVO(主—动—宾)、SVOiOd(主—动—间宾—直宾)、SVOC(主—动—宾—补)、SVA(主—动—状)、SVOA(主—动—宾—状)。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七种句式尽管成分各异,但都有一个相同的部分,即它们都有SV(主语+谓语)。(Quirk et al,1985:53)因此,可以认为英语是主谓结构明显的语言,主谓提挈功能很强,缺少主语或谓语的英语句子一般是不能接受的。这些都是针对简单句而言的,复合句的结构只是稍微复杂了一些。复合句是其从句通过从属连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与主句连接而成的,主句和每一个从句自身都是一个简单句,因此也都遵从上述原则。英语句子中做主语的主要是名词和代词,名词有单复数之分,代词有人称、性、数、格的变化。英语的主谓在人称和数上必须保持一致。英语中谓语动词有时、态、体的变化,而汉语的动词则没有,因此无论写作还是翻译,我们都容易将汉语动词的使用模式照搬到英语中来,结果造成要么缺少主谓结构或要么有多个主谓结构的英语句子。英语句子在主谓结构上的这种严格要求是英语“以形统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对“西洋语言是法治的”论述的最好证明。英语从句较为发达,从句标记明显,经常形成“多枝共干”的“树状”结构现象,句子在构成方式上呈现“焦点透视”,这与西洋画如出一辙。
汉语中的句子,主语不是必要成分,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因此,汉语有大量的无主句;谓语中动词也不是必要的构成元素,可以有动词,也可以无动词;动词基本无形态变化,可用做谓语的名词、形容词等也无形式标记,谈不上主谓之间会有一致关系,所以句子的构架不稳定。句中无主谓结构主轴,无限定动词作谓语的句子核心。即便存在主谓结构的句子中,主谓提挈功能也很弱。汉语句子的构成以意念为主轴、以话题即主题为中心,形成“以神统形”的特征。与句子的“形”相比,汉语句子的“意念”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汉语句子可以没有主语,可以没有谓语动词,或者主语和谓语动词都没有,甚至一个句子中可以出现几个动词连用情况。例如: 1)“电视只看当地的社会新闻。”这句话中没有主语和谓语,只有主题“电视”和述题(即评述或说明)“只看当地的社会新闻”。2)“我让他代表我邀请你参加我的生日晚会,没想到他全忘了。”仅前半句中就连用了“让”、“代表”、“邀请”、“参加”四个动词。
汉语“以神统形”的一个基本特征体现在句子的“话题主语上”。(王恩科等,2007:81~82)虽然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中都有主语,但英语句子的主语是“语法主语”,即主语并非完全出于陈述的需要,而是语法规律的要求使然,所以英语中有“形式主语”的现象。汉语句子的主语却不尽相同。汉语的主语是“主位(Theme)”,即“话题主语”,句子的其他部分构成“述位(Rheme)”,即对“主位”予以说明。把“话题—说明”这一概念运用于汉语研究的第一部著作是赵元任先生的《中国化的文法》。赵先生指出:“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间的语法关系与其说是施事和动作的关系,不如说是话题和说明的关系,施事和动作可以看做是话题和说明的一个特例……在许多语言中,表示施事和动作意义的句子占的比例很高……但在汉语中,即使做了种种调整,这类句子占的比例仍然很低,也许不会超过百分之五十,用含义更广泛的话题和说明也许要合适得多。”(Chao,1968:69~70)根据统计,“话题—说明”句在现代汉语中占了近百分之五十的比例。“话题主语”使汉语句子的构成受意念管束,很少受语法的制约,因此形式多样、流变自如、短小精悍就成了汉语句子的特色。在句与句的结合上,汉语不用或是少用连接词,“以神统形”,使得行文跳脱自然,经常形成流水句的“竹状”结构现象。汉语句子在构成方式上呈现“散点透视”,这与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如出一辙。
6.2.2 主语与主题的翻译
对比语言学研究表明,在句子层面上英汉两种语言最为明显的差异之一就是: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主题突出的语言。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这种差异,英译汉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英语原文中的主语如何才能在汉语中得到最恰当的表达,并不一定非要把源语中的主语转换成译入语中的主语;汉译英时则相反,一般必须为译句选择一个合适的英语主语,将汉语中不明确的主语予以明确化。例如:1)They discussed the plan animatedly in the classroomyesterday afternoon.(他们昨天下午在教室里热烈讨论这个计划。)此句的中英文主语一致,汉语句中的主语就相当于主题。2)Surely nothing more could go wrong during the next hour.(以后的一个小时里肯定不会再出什么差错了吧。)此句中的英文主语“nothing”没有对应地译为汉语句中的主语,汉语句子是个无主句。3)“我们这些孩子,书包一天比一天重。”(The school bags of our children are becoming heavier and heavier day by day.)此句汉语中的话题“我们这些孩子”就不能直接译成英文的主语。4)“一把菜刀闹革命。”(He began his revolutionary career with a chopping knife.)该句汉语是个无主句,英文译文中增加了主语“He”,并调整了语序。
由于受中国人主体思维的影响,汉语多用人称主语即有灵主语,多用主动语态,多用话题主语,多用无主语的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很松散。例如:“他在新作中对美国人的描写可谓洞察秋毫。”(His new book hits off the American temperament with amazing insight.)西方人习惯客体思维方式,所以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结构即无灵主语,被动句与主动句并重,如“The happiness-superior advantages of the young women round about her,gave Rebecca inexpressible pangs of envy.”(W.Thackeray:Vanity Fair)(丽贝卡看见她周围的小姐那么有福气,享受着种种优越的权利,却有说不出的眼红。)在英汉互译时,应根据语义逻辑改换或增减句子主语,注意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调整。例如,“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wildlif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us.”(人们普遍承认,野生动植物对人类是极为重要的。)再如“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和人才。”(We must show our respect for knowledge and people of tal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本章小结
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交际过程中,探索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有利于避免产生误译,提高翻译质量。汉语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表意语言,表意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英语是拼音文字,词汇有屈折变化,结构词发达,“以形统神”便成了英语的基本特点。换言之,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主语突显,汉语主题突显。这便是英汉两种语言在风格上和文化上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造成了翻译中的一些障碍和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