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连接显化和隐化
朱永生等(2001:99)指出,就连接形式而言,显性与隐性的差异是英汉语篇连接成分的一个不同之处,英语的显性特征和汉语的隐性特征在两种语言各自的构词形式、语法结构、语义表达方式和语篇衔接手段等不同层面都有所体现。所谓连接显化,是指将原文中隐去(1)或暗示的语义关系在译文中以各种显性连接手段,如使用连接词或连接语,明确加以表达的现象,并且此种现象并非完全属于语言系统差异影响的结果,即在性质上属于非强制性的,具体包括添加和明示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原文语言表层不存在明确的显性连接成分,而在译文中加以补足的现象;后者是指原文中通过一些连接标记,如连接副词和助词等暗示的语义关系在译文中被转换为显性连接成分的现象。反之则属于连接隐化,即原文中明确的连接成分在译文中以语序、语调、介词结构和分词结构等非连接成分加以传达。以汉英翻译为例:
(1)a.今天不早睡,明天上岸的时候人萎靡没有精神,难看死了。
b.If Idon’t go to bed early,I’ll be all tired out and will look a wreck when Igo ashore tomorrow.(钱锺书著《围城》,Jeanne Kelly & Nathan K.Mao译)
(2)a.你把事实聚拢来就明白了。
b.If you put all the facts together,you’ll under-stand.(同上)
(3)a.是的,只要一索回那笔款来,他就没有不放心的事了。
b.With the money back in his hands,he would have nothing more to worry about.
(老舍著《骆驼祥子》,施晓菁译)
原文(1a)中包含3个分句,从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看出,第一个分句是作为后两个分句的条件,但两个部分之间并没有明确的连接成分,主要依靠语序来表现。但译文(1b)中添加了连接词“if”来明确英语两分句间的语义和逻辑关系;原文(2a)是一个紧缩句,包含一个关联词语“就”,“就”在这里是副词,是起连接作用的副词。“就”起连接作用时,“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可以传达条件、因果和目的等多种关系(吕叔湘主编1999:317),具体需要借助上下文来确认其所表达的语义关系。译文(2b)中以连接词“if”来明示原文紧缩句所包含的条件关系;原文(3a)中包含“只要……就”这一组连接词,明确体现出汉语原文两个分句间的条件关系,即前一分句是后一分句的充要条件。而译文(3b)中却是以“with”复合结构作状语,需要根据主句动词的时态和语义才能充分弄明白句子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以上定义,(1a)到(1b)的转换过程称为添加连接显化,(2a)到(2b)属于明示连接显化过程,(3a)到(3b)则属于连接隐化。
任何语言在构句方面都存在显性和隐性两种连接方式,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差异,就汉英两种语言构句层面而言,通常英语中的显性连接多于隐性连接,而汉语中的显性连接却比隐性连接少得多,这体现出在构句方面汉语的意合程度要高于英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