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辞书的索引

辞书的索引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辞书的索引辞书是供人检索以解惑释疑的工具书,而辞书是由成千上万个条目组成的,因此读者检索辞书的条目必须借助索引。此外,对一部分辞书而言,索引还可以帮助读者查找图表和主题词所在的位置;分类索引还可以让读者了解该辞书的知识结构。《辞海》是辞书中索引较多的一种。1999年版的《辞海》,按部首笔画编排的版本有五个索引:部首索引、笔画索引、汉语拼音索引、四角号码索引和词目外文索引。

辞书的索引

辞书是供人检索以解惑释疑的工具书,而辞书是由成千上万个条目组成的,因此读者检索辞书的条目必须借助索引(本文所说的索引仅指辞书的索引)。这是索引的主要功能。此外,对一部分辞书而言,索引还可以帮助读者查找图表和主题词所在的位置;分类索引还可以让读者了解该辞书的知识结构。因此,设置必需的、适当的、科学的、便查的索引,是辞书编纂的基本任务之一。

为索引正名

什么是索引?在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要作自我批评。杨祖希和我合写的《专科辞典学》(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说:“词目表是置于正文之前的,按条目的排列次序所列的表;词目索引则是置于正文之后的,按照不同于词目表的排列次序所列的表。”这就把词目表和索引对立了起来,把词目表排除在索引之外,把索引的范围缩小了。其实,词目表也是索引,因为索引是查检词目的工具,而词目表和按照不同于词目表的排列次序所列的表一样,同样是查检词目的工具,因此无疑是索引中的一种。

李尔钢的《现代辞典学导论》(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版)第267页认为,凡与词典正文条目的排列次序相符的,是“编排体系”;而与词典正文条目的排列次序不符的,是“检索体系”,其结果称为“索引”。既然如该书所说,索引的作用在于使读者据以“找到词目在正文中所在的位置”,那么,与正文条目排列次序相符的词目表,同样可以起这样的作用,因而同样是索引。

我国国家标准《术语工作·辞书编纂基本术语》(GB/T15238—2000)给“索引”下了一个正确的定义:“辞书中标明字头、词目、条头以及图表和隐含主题等所在位置,并按一定的方式编排,供使用者查检的部分。”这个定义给索引正了名。按照这个定义,给索引加上与正文条目排列的次序不同、置于正文之后等限制都是没有道理的。

设置索引的多样性

除个别辞书外,每部辞书都有索引。但是如果只有一种索引,那是不够的,至少要有两种索引。在必要和可行的条件下,最好有更多索引。这主要是因为,每一种索引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不能保证读者查到他要查的条目。现以词典中几种常用的词目索引为例来说明。

笔画索引的优点是:只要数词目首字的笔画再看它的起笔笔形就可以查到,无需关于词目的任何知识。读者即使完全不了解词目的内容,也不知道词目的读音,照样可以查到。缺点是:有些字的笔画数弄不清楚(如“凹”字、“凸”字、“鼎”字);由于汉字的笔顺没有严格的标准,人们的书写习惯不同,因此对同一个字的起笔笔形可能有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词目的首字集中在四画至十二画之间,首字笔画相同的词目过多,查检不易;成对的、成套的、相关的词目基本上分散在各处,如需参阅,不便查找。

汉语拼音索引的优点是,词目所在的位置确定,没有游移之处。缺点是,如果不知道某个词目首字的普通话读音,或者读得不准,或者不懂得汉语拼音,就没法查找词目;同时和笔画索引一样,查找成对的、成套的、相关的词目不方便。

分类索引的优点是成对的、成套的、相关的词目排在一起,如需参阅,便于查找。缺点是对词目的内容一无所知的读者,不知道某个词目应该到哪一类去查找;对某些词目的归类,读者的想法和编者的想法不同,因此查找起来可能落空;有些词目的内容涉及几类,归类有困难。

现在,一部分词典的词目索引,或者只有一个笔画索引,或者只有一个汉语拼音索引,或者只有一个分类索引。这对读者查检词目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唯一的道路走不通,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多开辟几条路,让读者“路路通”。

就词目索引而言,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索引之外,有些词典按照自己的内容,还可以考虑设置其他索引,如部首索引、四角号码索引、外文索引。其中,有的索引对某些词典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对涉及外文较多的词典来说,外文索引是必不可少的。

百科全书较之同一主题的词典,条数较少,而每条所包含的内容则较多(其篇幅可大数倍以至更多)。为便于读者查阅所需要知识,可设置“内容索引”(或称“主题索引”),将已经立目的主题词(即知识点)和没有立目但可在有关条目中查到的知识点(其数量比条目数多许多倍)全部列出,按一定次序编排。

有彩图插页且为数较多的辞书,应设置彩图索引。

《辞海》是辞书中索引较多的一种。1999年版的《辞海》,按部首笔画编排的版本有五个索引:部首索引、笔画索引、汉语拼音索引、四角号码索引和词目外文索引。有这么多索引,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和词目的具体情况,选择任何一种索引来查阅,基本上可以做到一索即得。

编制索引的合理性

任何一种索引的编制,都有一定之规。这是由该索引的特有属性决定的,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必须给予应有的尊重,才能编制出合理的索引来。

例如单字的笔画索引,应该先按画数从少到多排列;画数相同的字,画数少的(一般为一画至五画)以第一笔的起笔笔形丨丿丶乛为序,画数多的(一般为六画及以上)以第一笔、第二笔的起笔笔形丨丿丶乛为序。这就体现出了“笔画”的特点,十分合理。但是,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大字典》第八卷所附的笔画索引,对同画数的字,却按该书的部首顺序排列,这就大成问题了。其一是,把部首法掺和到笔画法里去,有损于笔画索引先以笔画数再以起笔笔形为序的特有属性,把笔画索引搞得不伦不类。何况,该书的部首法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京”字归“亠”部,取上不取下;“去”字归“厶”部,取下不取上;“扣”字归“扌”部,取左不取右;“和”字归“口”部,取右不取左;“凰”字归“几”部,取外不取内;“鳳”字归“鸟”部,取内不取外。如此这般,令人难以捉摸。

又如词目的汉语拼音索引,只要把词目首字编入,按该字的汉语拼音字母和声调的顺序排列就可以了,因为设置汉语拼音索引的词目,都是按相同的首字排在一起的,所以只要注明以某字开头的词目在该词典中首次出现的页码,就不难查到以该字开头的所有词目。但有一本逻辑学词典,其《汉语拼音索引》所列的不是词目首字的汉语拼音,而是所有词目的全文的汉语拼音。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查阅的效果远不及词目首字汉语拼音索引。更成问题的是,这种做法浪费很大。该词典只有710条,其《汉语拼音索引》占36页。而开本、字号与其相同的另一本逻辑学词典有2 202条,其《词目首字汉语拼音索引》只占七页。就条数而言,后者为前者的三倍;而就汉语拼音索引的篇幅而言,后者只及前者的五分之一。真是无独有偶,另有一部汉语词典,有个《词目音序索引》,也按汉语拼音音序列出全部词目的全文,其篇幅为383页,而该词典的正文不过1 090页,这个索引的篇幅竟占了正文篇幅的三分之一强,实在不成比例。这个索引也只要按词目首字编制就可以了。

增强索引的便查性

索引既然是供读者查阅的,自应便于读者查阅。这首先是编制索引时要考虑的问题,对此上文已有说明。现在要说的是与索引是否便查密切相关的其他问题。其中,编纂者应当重视却常被忽视的问题颇多。择要列举如下:

一、在索引的天头或地脚标明索引的名称。有几个索引连在一起时,尤为需要。这样,读者可以一望而知他翻到的那一页是不是自己要查的索引。但现在有许多索引的天头和地脚全是空白。

二、在索引的天头或地脚标明该页记载索引中的哪一个组成部分——笔画索引中的笔画数(如加标起笔笔形就更好,如作“八画[丨]”),汉语拼音索引中的音节,分类索引中的类别等。现在许多索引的天头和地脚,既然连索引的名称也没有,就更加谈不上标明索引中的组成部分了。另一部分索引,只有索引名称,也是不够的。

三、篇幅较大的笔画索引中,不但要有笔画数的标题,而且要在笔画数的标题之下加上起笔笔形的标题。如《汉语大词典》的单字笔画索引(十六开本),十二画这一部分几近四页半,加了24个起笔笔形的标题,查起来就比较方便,否则将相当麻烦。

四、篇幅较大的汉语拼音索引中,不但要有首母的标题,而且要在首母的标题之下加上音节的标题。如《汉语大词典》的单字汉语拼音索引,首母为“Y”的部分有六页,加了音节标题,查起来就比较方便,否则将相当麻烦。

五、篇幅较大的分类索引,其类别标题可按需要多加小类的标题。如《哲学大辞典》的分类索引,其外国哲学史类所加小类的标题如:西方——古希腊罗马——术语。

六、篇幅较大的彩图索引,不能只注每幅彩图所在的卷次、页码,而应对彩图的图题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可按类别排列),否则就不便于检索。如某百科全书有640页彩图插页,共两千多幅彩图,其彩图插页索引只注每幅彩图所在的卷次、页码,而对彩图的图题则乱排一通,这样,读者只能对该索引从头一个个查下去,才能知道该书有没有他要找的图,如果有的话,在该书的什么地方。

辞书的编纂者只有充分重视并且仔细考虑以上各方面的问题,才能为读者提供适合他们需要的索引。为此,不仅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丰富工作经验,而且从根本上说,最重要的是增强以读者为本、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来考虑问题。

索引不宜编入附录

有一些辞书把索引编入附录。如1995年出版的《新编古今汉语大词典》把《汉语拼音索引》编入附录,与《汉语拼音方案》、《标点符号用法简表》、《计量单位简表》并列。又如2003年出版的《心理学大辞典》把《词目分类索引》、《词目笔画索引》、《词目外文索引》编入附录,与《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被SCI和SSCI收录的心理学及其邻近学科期刊》并列。

这样的事情,过去并不罕见。连《辞海》1979年版也曾经把《汉语拼音索引》编入附录。但是从1989年版开始,《辞海》已经把索引和附录分开编排了。浏览近年所出版的知名辞书,发现它们都是把索引和附录分开编排的。例如《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苏联百科词典》(中文版)等等。这个事实表明,大多数辞书编纂者已经认识到,辞书中的索引和附录具有不同的内容、性质和功能,因而不应将索引编入附录。

索引是怎么一回事,上文已经说明。至于附录,则是另外一回事。附录不是检索词目(或字头、条头、主题词等)的工具,而是与正文内容相关,但难以用条目的形式表述的知识。它们或者是理解正文内容的辅助材料(如《辞海》中的《常见组织机构名简称表》),或者是正文中某些内容的系统化组合(如《哲学大辞典》中的《中国哲学大事年表》、《外国哲学大事年表》),或者是正文中某些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如《法律小词典》中的《公民常用诉讼文书的格式和写法》),或者是与正文内容相关的某些文件(如《汉语拼音方案》)。这样一些材料,总称之为“附录”是合适的,但把索引归入“附录”则是不合适的,因为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