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互文性的层级
互文性的层级(intertextual level)是指“所共享的文化的层级,基于该层级,不同文本被认为同其他文本具有显著的外部关联(比如通过暗引、模仿,依靠语类相关等方式)”(Hervey,1995:231)。它是文本变项中的最高层级。没有任何文本能够脱离其他文本而完全孤立地存在。即使是极具创新的文本也会从其他文本中找到印记和原型,从而构成整个文学中的一部分。比如,人们一致公认为James Joyce的《尤利西斯》最具独创性,然而,仔细阅读该著作就不难发现,书中实际上参照了自荷马以来的所有文学作品,其中还包括最不具独创性(the most unoriginal)的作品。
一个文本同其他文本之间的外部关联体现为从词、短语、分句、系列分句到文本、话语、语类等众多层级关系的关联。据此,Hatim和Mason(2001:132)对互文性进行了分类研究。他们认为,所有的互文本都可以从以下这些类别中找到同其他文本之间的关联:
1.参照(reference)。当文本作者通过标明引文的标题和章节等方式来显示引文的来源时即为参照。
2.陈词滥调(cliché)。当文本作者运用由于过多使用而变得几乎没有意义的固定词组时即为陈词滥调。
3.文学暗指(literary allusion)。当文本作者引用或指涉某一部名著时即为文学暗指。
4.自我引用(self-quotation)。将自己所说的话从甲文本中搬到乙文本中即为自我引用。
5.套语(conventionalism)。即由于不断重复使用而变得不知出处或者形成习惯的表达法。
6.习语(proverb)。即言简意赅、妇孺皆知的格言妙语。
另外,一个文本同另一个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还可以属于:
1.相似的语类关系(即以语类归属作为判断标准),比如对于“商务信函”这一语类的参照。
2.类似的主题或话题关系,比如对于有关广岛原子弹爆炸这一话题的参照。
3.结构上、形式上的契合关系,比如像Reaganomics一类的并合词(portmanteau)。
4.功能性的关系,即在文本所要达到的目标上具有相似性,比如我们有多种方式表示“I'm sorry”的含义,但尽管表达方式不一,功能却是一样的。
Hatim和Mason对于互文性的这种分类非常细致。它们实际上不外乎法国分析家们所划分的两个类别:显性互文性(manifest intertextuality)和结构性互文性(constitutive intertextuality)(Authier-Révuz,1982)。上面两组中第一组的六个类别属于显性互文性;第二组中的四个类别主要属于结构性互文性。根据他们的解释,显性互文性是指,“通过分析,其他文本明显地呈现在文本当中;这些文本是通过文本表面特征‘显性地’标明或暗示出来的”(Fairclough,1990:104),比如像“他说/他认为……”等之类的引用他人话语的标示语等。“一个文本的结构性互文性是指融入语篇当中的语篇规约的构型(configuration)”(Fairclough,1990:104)。结构性互文性尤其同语篇的语类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