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译者同翻译发起人之间所进行的意义协商对译者翻译策略运用的操纵
根据诺德(1997:20)的观点,翻译发起人是指启动翻译过程、通过设定目的语文本的目的而确定翻译方向的个人、团体或机构。翻译发起人往往是翻译赞助人、翻译委托人或翻译出版机构,他们可以决定文本的选择和限制特定的译文规范,甚至确定翻译的目的。一般来说,译者得到赞助人的授权承担翻译活动,赞助人的翻译目的也就成了译者的翻译目的,其特定的翻译规范也就成了译者的翻译规范,这样,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必然受其影响和制约。
杨宪益夫妇在外文局工作,是政府工作人员,受政府的委托从事翻译。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受到各个领域的官方规范的制约(张南峰,2004:224)。20世纪50~70年代这段时间,中国红学研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红楼梦》的首要主题是“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因此,《红楼梦》被看作一本有关政治斗争的著作,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作者之所以没有直接展现当时的阶级斗争,是因为作者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不能直接给当时的政治制度予以猛烈抨击(The Yangs,1994:3)。因此,这就要求杨氏夫妇必须在其《红楼梦》的英译本中再现这一重要主题。
相比之下,霍氏就不受以上因素制约,因为霍克斯翻译《红楼梦》是他自己的选择。这样,他自己既是译者,又是翻译任务的委托人。为了翻译《红楼梦》,他毅然辞去牛津大学教授的职位(林以亮,1976:2)而专心致志于这一翻译事业。所以,他的翻译动机主要是满足个人喜好,没有追求事业发展之类的考虑。另外,他在英国汉学界享有权威地位,出版社等“赞助人”不可能对他有很大的掣肘(张南峰,2004:224)。他对作品的阐释主要依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更多的是受目的语意向读者“期待视野”的影响。试看下例:
例3: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杨译:But although a capable administrator Yucun was grasping and ruthless,while his arrogance and insolence to his superior made them view him with disfavor.(Yang Hsien-yi&Glady Yang,1994:27)
霍译:But although his intelligence and ability were outstanding,these qualities were unfortunately offset by a certain cupidity and harshness and a tendency to use his intelligence in order to outwit his superiors;all of which caused his fellow-officials to cast envious glances in his directions.(Hawkes,1973:68)
从杨译和霍译不难看出,杨译中的雨村显得比较“反面”,而霍译中的雨村却是一个值得令人同情的对象。这是因为,1949年以后,经过激烈的争论,《红楼梦》最终被评为一部反封建的政治历史小说,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邪恶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贾雨村被认为是贪官,是剥削阶级的代表,是反面人物。因此,在杨译本中,把贾雨村刻画得比较反面,符合当时的历史文化,符合“革命文学观”,因为这种文学强调的是作品的内容而不是技巧(张南峰,2004:226)。作为翻译发起人,必然会要求译者的译文符合那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因此,作为译者,杨氏夫妇也就不得不迁就翻译发起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