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地方语言的相对性
地方语言是相对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地方语言有可能变换角色而扬升为标准语言,而标准语言也有可能被下降为“地位”不高的语言变体。历史上不乏其例。这种角色的变换往往取决于以下一些原因:
其一,社会语言学家对地方语言如何定义足可以使一种语言成为地方语言。例如有些语言学家认为,一个国家里只要是非官方语言就是地方语言(Holmes 1992:80)(对此Fishman持否定态度)。依此定义,在以讲英语为主的美国,西班牙语就成了奇卡诺人(Chicano)⑥后代的地方语言了。但在西班牙、乌拉圭和智利,西班牙语并非是地方语言,而是官方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希腊语在希腊或塞浦路斯是标准语言,而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变成地方语言了。这种地方语言可以说是人为地强加的(artificially imposed)地方语言。
其二,众所周知,地方语言缺乏正式的语法和词汇,因而不如标准语言或古典语言那样有声望。然而,地方语言是可以通过对语法和词汇进行规范化(codification)并不断让大众接受的方式来变成标准语言的(Fishman 1968:538)。从历史角度说,现在存在于欧洲的诸如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文学语言相对于拉丁语起初都是地方语言。但经过对它们语法和词汇的不断正式化、规范化以及不断让人接受,它们均后发制人,获得了比拉丁语更高的声望,并且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当时由古典语言拉丁语和希腊语一统天下的宝座,从而上升成为具有文学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标准语言。值得玩味的是,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两种古典语言竟然在国际文化交流和外交事务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尤其在多语制地区,一种地方语言更有可能发展成为用于广泛交际的语言。这种地方语言可以被看做是自然形成或历史形成的语言。
其三,有时一种地方语言因为政治原因也可以上升而成为有“地位”的语言,尽管为争得这种“地位”,各语言集团之间往往会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Stern 1983:230)。比如在印度次大陆,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有几个为赢得“地位”而相互角逐的地方语言把次大陆搅得天昏地暗,其中主要有多由印度教徒所讲的属印欧语系的印地语(Hindi)和由伊斯兰教信徒所钟爱的更为阿拉伯化的乌尔都语(Urdu)。结果,在建立了各自单一民族的独立国家之后,在印度具有官方认可地位的印地语受到了一些地域语言或本地语言(比如马德拉斯的泰卢固语(Telugu)和孟买的卡纳拉语(Kanarese))的挑战。这种挑战意味着民族统一对政治的永久性考验(Dallmayr 1994:4)。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语言变体的地方语言只是相对的。它能否扬升为标准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这一地方语言的语言集团在某个国家所处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以及全体国民对该语言集团的地方语言所持的态度和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