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 英语句子三分结构和汉语句子二分结构
如同上述,英汉语的句子区别在于:英语句子结构是语法的,汉语句子结构是语义的。英语句子主要受形式逻辑的制约,结构上可分为SVO三部分,而汉语句子主要受阴阳逻辑的制约,结构上可以分为话题和说明两部分。所以,汉语中的标点符号,很大程度上只是意思停顿,与语法没有必然关系,而英语中的标点符号则表示了语法结构上的完整与否。
英语句子结构常式为三分,即SVO,而汉语句子结构常式为两分,即话题与说明。英语句子结构的三分,符合英美人的语言审美心理,只要主动宾齐全了,一个句子有了三部分,心理上就得到了满足,语法上就是合格的句子了。不仅句子如此,段落也是如此,即主题句、扩展句和结尾句。篇章也是如此,即引言、中间和结尾。现代英语有5种基本句型,即SVP,SVO,SV,SVoO,SVOC,这五种基本句型都可以分为三部分。SVO是现代英语句子结构的典型代表。英语句子以动词为中心,前边有施动者,后面有受动者,没有动词就不能成为句子。缺少主语、宾语就是语法错误。施动者是句子的主语,受动者是句子的宾语,SVO是对一个事件的完整描述,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SVoO中的o即间接宾语,实际上相当于状语,可以变为状语。句子结构还是SVO三分。SVOC中的C是O的补语,OC不可分,称为复合宾语,实际也是SVO三分。SVP即主语、联系动词、表语。V其实并没多少实在意义,但英语句子以动词为中心,必有三个部分。
与此相反,汉语句子并不关心结构上的齐全,只要符合阴阳对立模式即可。汉语句子只有两部分:话题和说明。汉语句子不重语法,而重语意。
The cold weather frosted up the track last night.
昨晚寒冷的天气使跑道上结了霜。(基本句型未变,仍是一个主语带一个谓语)
昨晚天气寒冷,跑道上结了霜。(两个主谓结构,中间也没有任何连词)
又如“我喜欢吃大米”是一句SVO式的句子,但是在汉语中,它虽然结构完整,意思却不太完整,因为在汉语中,这种句子通常不会单独出现,总是前后还得有些内容,构成阴阳对立才行。
如:
1)我喜欢吃大米,不喜欢吃馒头。
2)我喜欢吃大米,他喜欢吃馒头。
3)我喜欢吃大米,没菜也行。
4)你喜欢吃什么?我喜欢吃大米。
把英汉句子结构常式看做三分和两分可以解释许多问题,在英汉互译中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英译汉就是把英语句子的三分变为汉语的两分。有些英语句子译为汉语,虽然意思上做到了忠实于原文,但是读起来总觉得不通顺,特别别扭,怎么也不像是中国人说的话,这就是直译原文句子结构的缘故。如果译文改为两分,就会明显通顺得多。例如:
1)The strong walls of the castle served as a good defense against the attackers.
原译:那座城堡的坚固城墙充当了抵御进攻者的良好防御物。
改译:那座城堡的城墙很坚固,在敌人的进攻中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
2)The dirty old house is an offence to everyone who lives in the street.
原译:那座肮脏的老房子使得住在那条街上的人都很讨厌。
改译:那座老房子很肮脏,住在那条街上的每个人都很讨厌。
3)Her efforts gained her reputation.
原译:她的努力为她赢得了声誉。
改译:她很努力,名声很好。
4)His skills qualify him for the job.
原译:他的技能使他有资格担任这一工作。
改译:他有技术,能够胜任这一工作。
5)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value of a good education.
原译:要用量化方式来测量良好教育的价值是很困难的。
改译: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很难量化的。
6)Unlike her mother who is dark,she has a fair complexion.
原译:和她那肤色幽黑的母亲不一样,她的肤色白!。
改译:她不像她母亲,她母亲皮肤黑,她皮肤白。
英汉句子结构的三分和两分常式在汉英翻译中也同样能够得到体现。汉译英就是把汉语句子的两分表达的完整意义变为英语句子的三分的完整结构,其关键是在英语中寻找主要动词作谓语动词,SVO齐全了,就是一个合格的句子。
7)我从乡下跑到京城,一转眼就已经是六个年头了。
译文:Six years have slipped by since I came from the country to the capital.
汉语第一句是话题,译为英语中的状语,第二句是说明,译为主句。
8)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圆又是什么意思?
译文:Setting aside what had happened earlier,what had I meant by that handful of coppers?
对于上述关于英语句子三分结构和汉语句子二分结构的分析,著名翻译研究学者思果先生在其《翻译研究》和《翻译新究》两本专著中以大量篇幅和例证从英语汉译的欧化倾向角度进行了论述,实质与上述分析有着异曲同工之效。这里兹举数例:
the best way of coping with the housing emergency was to...
译文一:解决房荒问题的最好办法是……
译文二:要解决房荒,最好的办法是……
The reasoning behind this commonly made statement is...
译文一:这种普遍说法的理由是……
译文二:这种说法很普遍,理由是……
Why should it be made longer than is necessary?
译文一:为什么要使它拖得比需要的更长呢?
译文二:为什么要拖得太久呢?用不着嘛。
His chief contribution was making me realize how much more than knowledge I had been getting from him.
译文一: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使我了解过去我从他那里得到的不仅是知识。
译文二:他让我悟到,过去我跟他学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别的东西,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got up in a crisis of feeble infatuation(此句出自狄更斯名著《大卫·科伯菲尔》,叙述科伯菲尔狂热地爱上了女子Dora,以至于早上起来仍然昏头昏脑,四肢乏力)
译文一:在无力迷恋的恐慌状态中起身
译文二:起床了,心里惶恐,浑身乏力,都是为情所困
通过上述例证及分析,思果先生试图说明的是,译文一都是译者无视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过于忠实于英语的结构进行翻译,由此而来的译文有不伦不类之感,欧化倾向明显,因为中国人不会这么说,译文二才是符合中国人习惯的表达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