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阴阳的融合性

阴阳的融合性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阴阳的融合性顾伟列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在许多方面受到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古代建房十分注意阴阳的适中与协调。如四合院中的正房背阴向阳,且高于两侧的厢房,为长辈居住,两侧厢房为晚辈居住。于是阳数作为吉祥的象征,成为建筑设计时被人们所关注的文化要素。阳数“九”在天坛祈年殿中的运用,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极富文化意蕴的范本之一。

三、阴阳的融合性

顾伟列(2005:141)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在许多方面受到以《易经》为代表的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易经》将事物抽象为阴与阳两个基本范畴,认为任何事物都含有柔弱和刚健两种属性,阴为柔,阳为刚,二者相辅相成,演化出纷繁的大千世界。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易经》主张刚主柔辅,刚柔相济。中国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即北阴南阳。古代建房十分注意阴阳的适中与协调。按照传统习俗,居中面阳为尊,面东西次之,面北为卑。如四合院中的正房背阴向阳,且高于两侧的厢房,为长辈居住,两侧厢房为晚辈居住。

由于受到“阴阳合德”及“中和”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在体量和尺度上十分注意“适形而止”,不追求过分的高大。例如,太和殿是明清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气势恢弘,但长不过63.96米,宽不过37.17米,就其体量而言,远不及巴黎的凡尔赛宫。太和殿的台基虽高达8米,但经3层汉白玉雕花栏杆的层层叠收,起到阴中蕴阳,刚中见柔的效果。中国传统建筑——宫殿,屋顶面积大,屋檐宽,坚实的立柱将屋顶托起,整体上就呈现出阳刚之美。而立柱与屋顶之间则设置了巧妙的斗拱,斗是斗形木块,拱是肘形曲木,斗与拱相互扣合,在柱头上层层叠加,不仅减少了梁柱交接部的剪力,而且还形成了奇妙的韵律感。斗拱与屋顶向上向外夸张地卷起的飞檐翘角,形成飞动、轻巧、跳跃的阴柔美。大屋顶、立柱的阳刚,斗拱和飞檐翘角的阴柔,构成阴阳融合、刚柔相济的造型,体现了《周易·系辞下》中的“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的说法。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代表阳,地代表阴;一、三、五、七、九奇数,是阳数,阳数被认为具有吉祥的含义,因此奇数“九”是极阳,更具有吉祥的含义。于是阳数作为吉祥的象征,成为建筑设计时被人们所关注的文化要素。如:北京的天坛的祈年殿按明清尺寸计算,高为9丈9尺,台基3重,屋檐3层,东西配殿都是9间;圜丘由3层汉白玉露天平台组成,其台阶、栏杆、铺地石板等,数目都取“九”的倍数等。阳数“九”在天坛祈年殿中的运用,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极富文化意蕴的范本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