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概况
戏曲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中国灿烂的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宋元明三代以来,戏曲的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了诗、文、词、赋等文体,成为历代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金元明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黄金时代,出现了关汉卿、王实甫等一大批戏曲家,为清代的戏曲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清代是中国戏曲发展集大成的历史时期,它没有随着明王朝的土崩瓦解而销声匿迹。相反,在这个封建社会的最后王朝中,戏曲作家因有复杂传奇的生活经历拥有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剧坛人才辈出,百花争奇斗艳,人数之众,作品之多,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在清代不但昆曲发展到了顶峰,各省的老地方剧种也各有不同程度的进展。还有很多新剧种(如京剧),也像雨后春笋般地产生出来。
清朝初年,诞生了李玉等一大批杰出的戏曲家。他们在继承宋元明三代戏曲成就的坚实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如李玉创作的《占花魁》、《永团员》等不仅是清代戏曲史上的名作,而且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会由动荡走向安定,出现了盛世的景象。这段时期剧作家的队伍中诞生了蒲松龄、洪生等一批剧坛新秀。他们创作的戏曲作品数量之大、质量之高,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如著名的戏曲大家洪生的《长生殿》,孔尚任和顾彩的《桃花扇》等都红极一时,并对后世的戏曲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清代戏曲繁荣与发展的另一个表现是戏曲演出的空前盛况。一方面上至宫廷、王公贵族,下至地方官员及富商大贾,不仅每到逢年过节和喜庆日子吃酒唱戏,延请职业戏班,而且自蓄优伶,自备戏班,竞相攀比成为一时风尚。如:
◆ 贾蔷又近前回说:“下姑苏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带领着来管家两个儿子,还有单聘仁、卜固修两个清客相公,一同前往,所以命我来见叔叔。”(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Jia Qiang now stepped forward to announce,“My uncle has given me the job of going to Suzhou with Lai Da's two sons and the two secretaries Shan Pinren and Bu Guxiu.We're to hire instructors,buy girl actresse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costumes there.He told me to let you know.”(杨宪益、戴乃迭译)
【注】明清两代盛行“家有梨园”的风尚,许多大户人家都“买优伶、养戏班”。更何况像荣宁二府这种“钟鸣鼎食,诗礼簪缨”的世族之家,且又是国舅爷,又是贾贵妃的娘家,因此,逢年过节,喜丧大事,家集宴庆,一定会摆酒唱戏。所以,当贾元妃省亲的消息一传出,贾家立刻就派人南下姑苏“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