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多种多样的中国戏曲——地方戏
中国的戏曲剧种众多,据1982年《中国戏剧年鉴》的记载统计,全国范围内有373个剧种。
京剧是影响最大的全国性剧种,其余则都属于地方戏剧种。京剧以其艺术水平之高、综合性之强、影响范围之广、层出不穷的名家名角和韵味深长的京味儿,成为当之无愧的“国粹”,被视为是中国文化精粹和杰出代表之一。
清代以来其代表性剧目已有“三千八百出”之多,传统剧有《贵妃醉酒》、《苏武牧羊》、《打渔杀家》、《铡美案》、《孔雀东南飞》、《霸王别姬》等,现代剧目有《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
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有早期的京剧代表人物“三鼎甲”余三胜(1802—1866)、张二奎(1814—1864)、程长庚(1811—1880)、“小三鼎甲”(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同光十三绝”(第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及不同流派的宗师群体)。还有活跃在近代舞台上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南麒、北马、关东唐(即南方的麒麟童、北方的马连良、东北三省的唐韵笙)及20世纪40与50年代之交的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四大须生。
在我国各地的舞台上,活跃着大量的具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地方剧种,以其通俗易懂的念白、贴近群众生活的情节,乃至有一定说教意义、五彩斑斓的舞台服饰、超群的唱功和特技表演而为群众喜闻乐见。他们是:
昆剧也称昆曲,中国戏曲唱腔、剧种之一,又称昆山腔。元末明初兴起于江苏昆山一带,经明代魏良辅,梁伯龙革新后,盛行于世,影响甚广。昆山腔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为明代四大声腔。昆曲特点是文辞典雅工丽,声腔婉转缠绵、柔曼悠远,演唱技巧与表现方法都比以前的声腔更为完美,形成别具一格的表演体系。1621年后,昆曲蓬勃兴盛,成为盛行全中国的剧种。现今仍流传于江苏、浙江、湖南、四川、上海、北京等地。
弋阳腔简称弋(yì)腔,俗称高腔。元末明初兴起于江西弋阳。是宋元南戏流传到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又吸收北曲演变而成的。是明、清时流传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流传于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广东、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南京、北京等地。如:
◆ 至二十一日,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小戏,昆弋两腔皆有。(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On the twenty-first a small stage was set up in the Lady Dowager's inner courtyard and a new troupe of young actresses had been hired who were able to perform both Kunqu and Yiyang operas.(杨宪益、戴乃迭译)
河北梆子曾叫过直隶(今河北)梆子、京梆子、卫(天津卫)梆子,1952年定名为河北梆子。兴起于清代,主要流传于河北、天津、北京等地。
山西中路梆子又称晋剧,与蒲州梆子、北路梆子,一党梆子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清代时中路梆子兴起于山西汾阳、祁县、太谷、教义、太原一带,流传于山西、内蒙古、河北北部、陕西北部。
蒲州梆子又称蒲剧、南路梆子,兴起于山西蒲州(今运城一带),有四百多年历史。流传于山西南部以及河南、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山东梆子又称高调,兴起于清代。流传于山东菏泽、济宁、泰安等地区,以及河南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
◆ 宝玉暗忖度道:“不知日后谁家的女孩儿嫁他。要嫁着这样的人儿,也算是不辜负了。”那时开了戏,也有昆腔,也有高腔,也有弋腔梆子腔,做得热闹。(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Baoyu wondered who the lucky girl would be to marry a man of his ability.
Then the performance started.And very lively it was too,with Kunqu,Yiqiang,Gaoqiang and Bangzi operas.(杨宪益、戴乃迭译)
*Kunqu,Yiqiang,Gaoqiang and Bangzi operas:different operas from the provinces.
秦腔又称乱弹、桄桄,清初时兴起于陕西、甘肃一带,陕、甘古为秦地故称“秦腔”。主要流传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高调,清代兴起于河南开封一带。流传于河南、山西、河北、天津、山东、安徽、陕西、甘肃等地,是梆子腔系中流传最广的剧种。
徽剧原名徽调、徽戏,清代兴起于安徽南部的安庆一带。徽戏以唱吹腔、拨子、西皮、二簧为主。清中期极为盛行,当时有“无徽(指徽商)不成市,无石(指安庆府怀宁县石牌镇)不同班”、“安庆色艺最优”之说。徽戏影响甚广,遍及全国,京剧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剧清代兴起于湖北汉水流域和汉口一带,以唱西皮、二簧为主。汉剧流传甚广,对各地戏曲的发展有过积极影响。除流行于湖北省外,还流布于北京、安徽、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市的部分地区。
湘剧明清两代,高腔、昆腔、徽调、汉调流入湖南,在这些腔调的影响下,在清后期兴起以弹腔(南北路)为主,兼容高腔、低牌子、昆腔的湘剧,主要流传于长沙、湘潭等湖南中部和东部,以及江西萍乡、宜春等地。
川剧兴起于四川,用四川语音唱念,融合昆腔、高腔、胡琴脸、弹腔与灯调五种声腔。主要流传于四川及云南、贵州的部分地区。“变脸”是川剧所独有的绝活。
粤剧又称广东梆簧、广府戏。以唱梆子、二簧为主。兴起于广州、佛山一带,现今流传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东南亚以及大洋洲、美洲的广东华侨聚居地也有粤剧演出。
桂剧原称桂林戏、桂班戏。以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腔、吹腔等。流传于广西桂林、柳州、河池地区和湖南南部。
赣剧赣剧的前身为清代赣东北一带演出的饶河班和广信班。赣剧以演唱高腔(弋阳腔、青阳腔)为主。流传于江西南昌、上饶、景德镇、波阳等地,福建、江西邻近的地区也有演出。
宜黄戏清代兴起于江西省宜黄,流行于江西临川、饶州、赣州和闽西一带。以唱二凡(相当于二簧)、西皮、平板为主。
目连戏专演“目连救母”故事,其故事源于佛教经典。各地戏曲剧种大多演出目连故事剧目,也有专演目连的戏班和剧种。现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山西、四川等地尚有演出目连救母剧目的戏班。
祁剧也称祁阳戏,清代兴起于湖南祁阳一带。流传于湖南的祁阳、衡阳、邵阳、零陵、怀化地区及赣南、广西、粤北、闽西一带。其唱腔综合了高腔、昆腔、弹戏(南北路)等。
滇剧清代兴起于云南昆明一带。流传于云南汉族聚集地及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其声腔以丝弦(滇梆子)、襄阳(西皮)、胡琴(二簧)为主。
白剧其前身是清代云南大理一带流传的“吹吹腔”。后经吸收白族曲艺“大本曲”曲调形成白剧。流布于云南大理、云龙、洱源等白族聚居区。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用“中州官话”演唱。曲调以正音曲、昆曲为主,兼及乱弹、杂曲。流传于广东海丰、陆丰、潮州及闽南一带。
绍剧又称绍兴乱弹。兴起于浙江绍兴一带,流传于浙江绍兴、杭州、嘉兴地区和上海等地。其唱腔以乱弹腔为主。如:
◆ 旅馆里照例有瞎眼抽大烟的女人,排房间兜揽生意,请客人点唱绍兴戏。(钱钟书《围城》)
As usual,the inn had blind,opium-smoking women soliciting business from room to room and inviting guest to pick numbers from Shaohsing operas for them to sing.(珍妮·凯利、茅国权译)
◆ 辛楣在床上欠伸道:“活受罪!隔壁绍兴戏唱完了,你就打鼾,好厉害!屋顶没给你鼻子吹掉就算运气了。我到天亮才睡熟的。”(钱钟书《围城》)
From bed Hsin-mei yawned and exclaimed,“What a living hell!After the Shaohsing opera was over,you started snoring your head off!It's a sheer luck the roof wasn't blown off by your nose.I didn't get to sleep until just before dawn.”(珍妮·凯利、茅国权译)
莆仙戏兴起于福建莆田、仙游,流传地区除莆田、仙游外,还有福建中部和南部的兴化方言地区。
大弦子戏清代兴起,在明清俗曲基础上形成,主要流传于山东西南部、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一带。
以上是按照剧种和声腔来分类的地方剧种。如果按照戏曲的表演手段还可以分为文戏和武戏;按照题材可分为社会戏(如越剧《祥林嫂》)、家庭戏、历史戏和爱情戏;按照故事情节可分为神怪戏和鬼戏(含傩戏)。按西方分类标准,中国戏曲还可分为喜剧、悲剧和闹剧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