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知汇报告知请示的区别

通知汇报告知请示的区别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常用公文的写作本章介绍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讲话稿、会议纪要、简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应用文体的写作。通知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在所有的公文中,通知的使用范围最广泛,上至中央,下至基层,大至国家,小到局部,均可用通知行文。也有的用结尾段,重申通知的意义,提请下级重视,或提出办理时限的要求。

第三节 常用公文的写作

本章介绍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讲话稿、会议纪要、简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应用文体的写作。

一、通知

1.文体简介

通知是用于批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的一种公文。通知具有三个特征,一是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在所有的公文中,通知的使用范围最广泛,上至中央,下至基层,大至国家,小到局部,均可用通知行文。二是文体功用的周知性,通知总是有所告晓,有所要求的,或告诉人们有关事项,或要求办理遵照执行。三是知办事项的时间性,通知告知事项或要求办理的事情往往都有很强的时间要求,不像其他规范性文件那样具有较长的时效。

通知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

(1)指示性通知。此类通知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就某一事项作出具体规定或者就某一问题作出具体指示时使用,它带有强制性、指挥性和决策性,但按其内容又不适宜用“指示”文种行文。

(2)发布性通知。此类通知是指用以发布行政法规、条例、办法、规定的权威性、法规性的通知。

(3)批示性通知。此类通知有三种情况:一是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工作报告、建议、计划等),通称“批转性通知”;二是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通称“转发性通知”;三是印发有关的文件材料(领导讲话、单位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等),通称“印发性通知”。

(4)知照性通知。此类通知多用于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宣布某些应知事项,侧重讲需要关照的事项告知下级机关或平级机关,一般不对受文单位提出执行的要求。这类通知常见的有发布机构设置与变更、人事任免(聘用)以及某些事项的通知。

会议通知。此类通知是指为召开某种会议而就有关事项向与会者发的通知。

2.写作格式

通知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有三种形式:①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②由事由和文种构成;③由文种“通知”作标题。凡已有文头的通知,标题一般不再写发文机关,只写上主要内容和文种即可(即“关于××××的通知”)。如果事情紧急或重要,就在通知前边加上“紧急”、“重要”,以引起被通知者的注意。如果在通知发出后,又发现有新的情况需要补充说明或更改的,可发“补充通知”或“更正通知”。还有的时候,由于情况需要,必须由两个以上的机关、单位向所属下级机关单位发通知,以便协同配合办理事情,在“通知”前须加上“联合”二字。

(2)正文。通知正文的结构比较灵活,可根据内容多少合理安排,或篇段合一,或分条分项(总分、并列),但无论其结构形式如何变化,一般须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①开头主要交代通知缘由、根据。发文原因一般来自两方面:一是上级或本单位的领导部门的指示或决定,如“根据××××文件精神”、“经××××会议研究决定”,等等;一是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如“目前,许多地方普遍出现了……”、“近据反映……”,等等。这两个方面,既可以单独构成发文原因,也可以结合构成发文原因。发文的目的一般只有一句话“为此”、“为了”转入下文。多数通知的发文缘由部分,都采用先写发文原因,再写发文目的的方法,然后紧跟着发文目的,用一句过渡语,如“现通知如下”、“特作如下通知”等,转入下面的具体事项。如果文字不多,不需分条分项写时,也可不用过渡语。少数内容单纯、文字不多的通知,开头有时可不写发文原因,直接写发文目的。批转、转发、发布性通知有时可以不写缘由,直接写具体事项和执行要求。

②主体说明通知事项。例如: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这一部分要求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内容概括,原则明确,文字简洁,使知照单位一目了然,切实可行。结构安排根据内容需要来确定,如果内容简单,可紧承发文缘由而写,不必另起段。如果事项较多,内容较复杂,一般多用条款式行文,用数目字标明条款,注意必须按事项的性质、特点来划分条项,事项必须紧扣缘由,做到事由贯一。

③结尾提出执行要求。执行要求的语气要严肃、庄重,措词要注意分寸,做到明确具体。除了篇段合一结构的通知外,一般均需另起一行写出,或作为具体事项中最后一项,单独列项写出。有时可根据情况需要,将执行要求分别写进具体事项的每一项结尾,不再在正文结尾另写。有些通知没有执行要求(如一些周知性通知),具体事项写完便可自然结尾。或用“特此通知”、“以上通知,望遵照执行”等习惯语结尾。“特此通知”必须另起一行写出。

在写正文之前,要在标题之下、正文之上顶格写出被通知对象的名称,在名称后加冒号;或在正文之后用“此致”过渡,再换行顶格写被通知对象的名称;或将被通知对象的名称以“抄送”形式写于最后一页的最下方。有的被通知对象已在正文中写了,正文首、尾可不再重复。

(3)落款。写出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如已在标题中写了机关名称和时间,这里可以省略不写。

因通知种类不同,写法也就不完全一样。指示性通知的标题应写得准确简要,采用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要素齐备的标准式标题,此类通知的标题往往显现出发文机关的坚定态度,出现“坚决制止”、“坚决纠正”等词语。通知缘由应写得简明扼要,精练概括。一般应交代出发布通知的背景、目的、理由等,以便为下文进一步提出通知事项作好准备。通知事项要明确具体地交待出应知和应办的事项,即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切忌含糊笼统,令人不得要领。在结构安排上,一般采用分条列项式写法,用序号标明层次;也可采用分列小标题式写法,将通知内容分作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由于是指示性通知,文中多使用“不得”、“要”、“不要”、“必须”等模态词语,强调无条件地、不折不扣地照办。一般不单独结尾,正文后用“以上通知,请认真研究执行”、“以上通知,希望遵照办理”等习惯尾语。也有的用结尾段,重申通知的意义,提请下级重视,或提出办理时限的要求。

发布性通知的标题通常由发文机关、被发布的法规或规章名称、文种三要素构成。正文部分较简短,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用介词结构前置的句式(即“现将……”)引出被发布的法规或规章名称;二是提出贯彻执行的希望或要求。此项内容通常使用的习惯性语句有“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照此执行”等,旨在强调通知的内容关系重大,必须令行禁止,照章办事,以充分体现其指挥的效力。有时发布规章要经上级机关批准,这时就有必要写明授权的依据。在结构安排上一般采用篇段合一式,极其简练明快。由于发布性通知时将有关的法规或规章以通知的名义进行发布,因而就形成了“主件”(通知)——“附件”(法规或规章)的外在结构模式,而实质上“附件”是行文的目的所在,而“主件”本身却只起“文件头”的作用。

批示性通知中“批转”只适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则无论对上级、下级、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的公文均可用。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加上被批转、转发或印发的文件的标题和文种三要素构成,如果被批转对象系法规性文件,要注意加注书名号。为避免标题的繁杂冗长,一是要压缩“批转”等之前的介词“关于”,二是要删除发文机关文种名称“通知”。正文一般载明三方面的内容:

①写明被批转、转发或印发的文件(内容重要的要写明原件发文字号)。

②指明通知事项的意义(即阐述批转、转发或印发该文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转性通知可对公文作“同意”或“原则同意”、“很好”、“很重要”等批语,但转发性通知不能对公文作“同意”或“原则同意”等批语)。

③提出具体的贯彻执行的意见或要求,“执行要求”部分通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有“请遵照执行”、“请参照执行”、“请认真贯彻落实”、“请研究试行”等(转发性通知的习惯用语要看对象)。

在实际写作中,这种习惯语也可写于①方面内容的结尾处。不少批转或转发性通知常省略②③方面内容也是可以的,它使行文显得更加简练明快,干净利落。此类通知正文往往采用篇段合一式,行文简约,程式固定,其后均有被批转、转发和印发的原文作为附件。

知照性通知一般都很简短,正文结构由通知缘由和通知事项两部分组成。通知缘由直陈根据或原委,不必像指示性通知那样进行说理分析,因此更为简约。通知事项只讲决定怎么办,不提出执行要求,直截了当,简练明快,充分显示其关照、告知的作用。任免通知的正文只要写清决定任免的时间、机关、会议或依据文件以及任免人员的具体职务就可以了。

会议通知用得比较多。如果是一般的会议通知,只要写明会议的时间(不能只写某月某日,应写明上午或下午某时某分)、地点、内容、参加人员(不能笼统写成“有关负责同志”,写明出席对象、职务、人数等)即可。如果是大型会议,正文则应明确以下几项内容:会议目的,指导思想、会议名称、主要议题、主持单位、起止时间、具体地址;参加人员(规格、条件、名额、要否提前报送名单)、入场凭证、与会要求(如携带的文件、材料、证件、经费及其他物品);联系方法、报到时间、迎接方式、交通线路、返程票的预订以及其他需要交代的事项。会议通知要求对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一定要精确计算,留有余地,否则会误事。

3.写作要求

(1)要讲求实效,切忌滥发通知。由于发布通知是要求所属机关单位贯彻执行或周知的,其目的在于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要特别注意发文的必要性,讲求实效,严禁随意滥发,严格控制发文的数量,做到量度适中。

(2)要把握内容,切忌越俎代庖。由于通知具有多功能的特性,因而在实践中往往备受“偏爱”。有些公文按其内容性质及发文目的要求本来应当用“函”、“指示”、“意见”、“通告”的,却往往被“通知”代替,有些日常应用文如“启事”、“声明”等也随意用“通知”行文。

(3)要明确无误,切忌阻滞含混。写作通知时必须做到主旨明确,结构谨严,用语通畅,令人一目了然。在内容上必须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上级文件精神,还要合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例文1

关于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和人民政府,××军分区党委,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各企事业单位:

为帮助城市特困职工和农村困难群众过好2007年元旦、春节,为维护我市安定、祥和的大好局面,建设和谐××,市委、市政府号召,在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募捐对象

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含中央、省属在×行政事业单位,下同)及其干部、职工。

二、捐款标准

(一)单位捐款。行政、事业单位:人数在十人以内的单位,每家捐款不低于1500元;人数在10人以上的单位,每家捐款不少于3000元。鼓励企业单位(含中央、省属在×企业单位)积极参加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具体标准不限。

(二)个人捐款。正县级以上(含正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应不低于500元;副县级领导干部,每人应不低于300元;科级和副科级干部,每人应不低于200元;一般干部和职工,每人应不低于100元。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全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广泛动员所在单位干部职工积极捐款。干部职工尤其是党员、团员要顾大局、讲奉献、表爱心,带头踊跃捐款。要周密

部署,精心安排,明确专人负责捐款收集及上缴工作,确保2006年12月底以前将捐款上交到市财政局指定账户。各新闻单位要广泛宣传,尤其是要大力宣传积极参加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的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关捐款的具体事宜请与市财政局非税收入管理局(电话:××××-×××××××)联系。

账户名称:××市财政局非税收入汇交结算专户

开户行:建行××支行

账号:××××××××××××××××××××

中共××市委办公室(盖章)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盖章)

2006年11月20日

例文2

关于转发××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铁矿进一步加强临时劳务用工管理的通知

各分支机构、控(参)股公司,各部、室:

为进一步加强劳务用工管理,现将《××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关于进一步加强临时劳务用工管理的通知》转发给你们,并就清退临时劳务人员中××系统内部退(居)休返聘职工事宜作出如下要求:

1.各单位务必于6月20日前彻底清退符合上述条件的返聘人员。

2.各单位清退情况以书面形式,经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于6月20日报公司企划部。

3.返聘人员的清退工作直接关系公司的经营生产和安全管理,各单位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严格按公司要求落实。

附:《××钢铁集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关于进一步加强临时劳务用工管理的通知》

××实业有限公司(盖章)

二○○四年六月十六日

二、通报

1.文体简介

通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所使用的一种下行公文。

与其他公文文种相比,通报有自己的特性(知照性、教育性、针对性和政策性),突出表现为它不是像通知、通告、决定等文种那样,在表达手法上基本上是以说理为主来直陈要求,而是重在叙述事实,让事实说话,寓事于理,以事明理。它要通过对社会实践中发生的正反两个方面事实的陈述,来对人们起到示范、指导、教育和警诫作用,或互通情况,沟通信息,使有关单位或组织了解工作进程,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或介绍学习先进的典型经验,指导和推进工作;或提醒吸取他人教训,警惕类似问题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通报文种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具有其他文种所不能替代的功用。

通报和通知都可以用来周知事项、沟通信息,这是它们的相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1)目的不同。通报主要是通过对典型事例或重要情况的传达,向全体下属进行宣传教育或沟通信息,以指导、推动今后的工作,没有具体工作部署安排。通知主要是通过具体事项的安排,要求下级机关在工作中照此来执行或办理。两相比较,通知有着较强的、直接的和具体的约束力。(2)作用不同。通报可以用来奖惩有关单位或人员,通知一般无此作用。通报也不像通告那样,有时对人们的行为带有约束、限制的作用。(3)受文单位有别。通报的受文单位一般为全体下属,通知则常常下达某一个或某几个单位。

根据内容的性质,通报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三种。表彰性通报,是表扬先进的通报,其内容如表扬先进人物,介绍先进经验等。批评性通报,是批评严重错误行为的通报,其内容如对重大责任事故的处理,对违纪案件处分决定的公布等。传达性通报,主要是帮助下级沟通信息、了解或掌握有关全局或某一方面工作中的重要情况,以引起重视,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写作格式

通报的结构分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三部分。

(1)标题。大致有四种类型:①由发文机关的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此种形式标题最为多见,如“××××(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通报”;②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关于××××(问题)的通报”;③由发文机关和文种组成,如“××××(发文机关)通报”;④只由文种“通报”作标题,用于内容单一,发文范围或对象狭窄的通报。通报一般应有文件版头和发文字号。

(2)正文。是通报主体部分,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①通报缘由。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述通报的核心内容,说明通报的原因或目的,勾勒出一个总体轮廓,以便使受文单位和人员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发文机关的行文意图以及通报内容的精神实质。这部分的结尾处,通常用过渡语“特通报如下”、“为此,特予通报表扬,望认真组织学习”、“因此,特通报全市,望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等开启下文,转入通报事项部分的写作。

②通报事项和分析评议。是通报的主要部分,要从时间、地点、人或单位、事或问题、结果等五个方面记叙事实;要分析事或问题的前因后果,并对其性质、意义、影响作出要言不烦、一语中的的评论。要特别注意反映事物的本质,对于那些与表达通报意图有直接关系的过程和情节,应当详写;对于一般情况甚至无关紧要的内容事项即可略写甚至不写,以使行文简洁明快,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在结构安排上,可采取纵式和横式两种方式。所谓纵式结构,就是指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顺序来安排层次。所谓横式结构,就是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

③处理意见及要求或希望。前述通报事项为“因”,由此而作出的处理意见为“果”前后顺承,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撰写时要特别注意与通报缘由部分的表态语相呼应,严禁“各行其是”,以维护通报的严肃性。用语要简明精练,文字不宜过多。寥寥几笔即说明问题。要求或希望是制发通报的目的和归宿所在,因此要紧密结合被表彰或被批评的事件行为,以及传达的某一重要精神或情况,透过表面现象挖掘其深层含义,进而提出具有普遍指导和教育意义的要求或希望,内容要切合实际,用语要讲究分寸。

由于不同类别的通报在作用方面存在着差异,因而在撰写正文的要求上也就有所不同。

一般表彰性通报(如表扬某一同学的某一先进行为等),可以按通报的目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向先进学习什么三个层次来写;亦可按叙述事实、点明背景及精神实质、根据事迹作出表彰决定(写明经哪级组织批准,决定授予什么荣誉称号,给予怎样的物质奖励,等等)、发出号召等几个层次来写。如果是表彰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或单位),可按这样的顺次来写:①叙述事实(事迹、成绩、功德),简明、概括、准确地写出事实,概述受表彰的单位与个人,因何事、何时、何地、何情况、何结果受到表彰。如果主体行为不止一种,则分层叙写,将重要行为放在前面,次要行为置于后面,一种行为即为一个层次。介绍要清楚,详略要得当,重点要突出。②点明题旨(意义与评价),对先进事迹进行评议,明确地指示其重要意义。语言要简练,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③表彰决定,即对先进对象进行表彰的意见与办法,或书面表扬,或记功受奖,或提升晋级等。④提出号召,有针对性地写向先进学习什么。表彰决定和希望要求是表彰性通报的核心部分,力求扼要、鲜明。如果是推广典型经验,也可先概述事实,阐明意义,讲清通报的目的;再把提炼出来的经验分条来写,每条之后在摆事实的同时适当加以评论;最后提出学习要求。

一般批评性通报(如宣布处分决定之类的通报),可以先写错误的事实,再写处理的根据和处理的结果。如果通报对象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可在撰写的最后说明事件的教训,提出对其他单位或人的要求。至于对有代表性的错误典型或事故的批评通报,可以按照如下脉络撰写:①介绍情况,即真实、准确、简要地介绍错误事实或事故的基本情况:起因、经过、情节(错误事实在附件中有交代的,通报正文则可从略。有些公布后可能产生副作用的内容如错误言论、失密事件、不正当两性关系等,没有必要全写,更没有必要细写),讲明通报的目的。②宣布决定,即对责任者作出了怎样的处分或处理。要说明作出这样处理的根据,处理轻重与有关法规的规定应一致,如从轻或从严处理,要说明理由:当事者态度的好坏、认识的深浅、改正的快慢等。③分析原因,即指出问题所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找出重要教训,指出杜绝的办法。对于其教训的分析应当贴切,应提出其普遍教育意义是什么。④提出要求,即从全局着眼,为教育有关人员和进一步改进工作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吸取教训的具体要求。少数批评集体或单位的通报,有时因其所犯错误尚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较大政治影响,也可不作具体处理决定,只是借此向全体下属提出告诫和要求。

情况通报,最大的写作特点就是通报的内容要根据目的和对象的状况,做到有针对性。如果是传达重要精神的,通报缘由部分则应着重写明其来源和基本内容(何时由哪个上级机关下达了何种重要精神);如果是传达重要情况的,通报缘由部分则应写明该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范围、问题的性质及影响等方面。这类通报正文可以几种方式撰写:一种是先传达情况,即把信息、情况、材料等如实地传达出来;继而分析情况,即对通报出来的情况作必要的评述、说明、解释,针对事实情况提出观点、看法和意见;最后提出指导性意见。另一种是分类叙述式(以情况的性质分条来写),每一类用数字或小标题标明,逐项进行叙述。这适用于一些内容较多、情况较复杂的通报。还有一种是自然分段式,即按事情的发展过程自然分段。这常见于一些会议通报,它一般按会议概况简述(如会议议题、参加人员、时间等等)、讨论情况、议定事项等顺序写来,有些类似会议纪要。还有的是先写成绩方面,再写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要求。无论哪一种形式均要求对事实进行简明而精要的分析。

(3)署名和日期。一种是既落款又写成文具体时间;一种是不落款,而只写成文具体时间(但标题中已经省略机关名称的则必须落款)。下发或张贴的通报要加盖公章。

3.写作要求

(1)通报行文的时效性。通报的时间性较强,不是对过时的和对陈旧的材料进行总结,而是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及问题进行通报,因而写作要及时迅速,以便指导当前工作,只有撰发及时,写出来的通报才能对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2)人事典型的真实性。通报在内容上有其严肃性,它所表彰或批评的人和事,都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正面典型或反面典型,或者是能给人以启迪、警示作用的事件。要特别注意其真实性,涉及的事件、情节和数字要准确无误,措词一定要慎重,绝不可人为地拔高或贬损,否则,就难以使人信服,从根本上损害通报的质量和效用。

(3)分析定性的准确性。通报的写作,特别是表彰性和批评性通报的写作,往往要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评价,挖掘事件或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和责任归属,据以揭示问题的实质,概括出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应当汲取的教训。要注意触及事件的本质,向思想深处发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否则就达不到以典型事例指导工作的目的。

(4)通报体例的变异性。通报体例的变异性表现为两种:直达式通报(以领导机关名义直接下发)侧重于叙事,兼以必要的说明;转述式通报(对下级来文加写按语后予以批转)则侧重于议论,不必介绍事实细节。通报中提到的详细事实及下级的原处理决定等,作为通报的附件下发。

例文3

××省人民政府

关于表彰全省援藏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政发[2006]××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从1995年开始,我省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要求,对口支持西藏山南地区。十年来,全省人民特别是广大援藏干部、教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努力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省的援藏工作任务,为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表彰先进,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市人民政府等33个单位“全省援藏工作先进集体”,授予陈刚毅等63名同志“全省援藏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名单附后)。

希望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戒骄戒躁,再接再励,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全省各地、各部门要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援藏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大援藏工作力度,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省人民政府(盖章)

2006年5月24日

三、通告

1.文体简介

通告是党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普发性下行公文。

通告不同于通知:一是使用范围不同,通知适用范围广泛,批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均可用通知;而通告则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二是受文对象不同,通知的对象一般是机关或单位的工作人员;通告的对象一般是社会公众。三是发文要求不同,通知的事项一般需要办理和贯彻执行;而通告的事项只需遵守和知晓即可。

通告和公告都具有公开性和广泛传播性,内容单一,篇幅短小。两者的区别在于:(1)发布权限不同。通告由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公布;公告因内容涉及需要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一般应由国家机构或国家授权机构发布。(2)发布的对象、范围不同。通告的发布对象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相关群众应予通告周知;公告的对象极为广泛,往往面向国内外社会各界有关人士,行文严肃。(3)重要程度不同。通告多用于宣布一般性具体事务;公告用来宣布国内外关注的重大事件。

通告可分为制约性通告、周知性通告和办理性通告三种。制约性通告即公布一些令行禁止类事项的通告,其内容如查禁淫秽书画、收缴非法枪支、加强交通管理、查处违禁物品等。它具有政策性和法律性,要求有关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周知性通告即告知一些应当知道或需要遵守的简单事项的通告(如停电通告),它让有关人员知道就行了,不具备法律性。办理性通告即办理一些例行事项的通告,其内容如注册、登记、年检等。

2.写作格式

通告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告的标题有四种构成形式:①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②由发文机关和文种构成;③事由加文种构成;④只用文种“通告”作标题。

(2)正文。通告的正文包括因由、事项和结语三部分内容。通告因由,扼要交代通告的缘由、根据(可以是法律或政策依据,也可以是理论依据或事实依据)和目的。通报事项即主体部分,要求分条列述,明确具体地写出通告的内容、通告事项的要求和实施措施。结束语一般单独设段,可以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可以说明执行期限、有效范围。如果没有这些,则多以规范结语“此告”、“此布”、“特此通告”等作结,表现通告的庄严性。

制约性通告的正文,因由部分相对说来略微多些,但仍很简要,一般先概述一下有关事实或给其定性,然后用“为”、“为了……”、“根据……”或“通告如下”、“特通告如下”等语,以引起事项部分。事项部分由于容量较大,往往都要分项说明,而且要写得详尽具体,明确无误,以便于领会和遵守。如果有要求和希望,可在事项里的最末一项说明,也可单起一段说明,一般都很简短。结语为“特此通告”或“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等语。

周知性通告由于事项简单,正文大都采用篇段合一形式写,因由部分极为概要,一般只用“根据”、“兹因”等词引出一两句话即可;而且事项部分与因由部分往往是衔接在一起的,只用“自××年×月×日起”应如何如何直接说出即可(也有另起一段分项说明的)。但“结语”必须另起一段来写,一般都是“特此通告”一句,正文即随之结束。

办理性通告,事项简单的可把因由与事项要求写在一起,最后写“特此通告”;事项复杂的则另起段分项来写,最后写“特此通告”。

(3)落款。通告的落款应写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发文时间。在标题中有发文机关名称的,落款处可以省略(周知性通告和办理性通告一般不再落款),只写年、月、日(办理性通告若在报上刊登,则不必再写时间),或将发文时间写在标题下方(即正文上方)。

3.写作要求

(1)注意依法发告。撰写通告必须注意政策性、法规性,使每一项措施、规定和要求都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现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通告的权威性。

(2)行文务求简明。严格实行一事一文,行文务求简明。允许使用专业性语言,但要考虑被告知的对象及其接受能力,必要时作出注释,力求通俗易懂,以使人正确理解,利于贯彻执行。

(3)切忌文种混用。一定要注意通告与公告告知事项轻重有别,告知范围有大有小,发布权限和发布手段不尽相同,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正确区别,分开使用,不能混淆。

例文4

国务院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通告

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走私和盗掘古墓葬、古遗址的犯罪活动屡有发生,不少文物被盗运出境,不仅使我国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破坏,而且败坏社会风气,有损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切实保护我国文物,严惩犯罪分子,特通告如下:

一、我国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统属国家所有,非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私自掘取。(略)

二、文物购销统由文物部门经营,国内外人士不得私自买卖文物。(略)

三、对盗掘、走私文物知情不举的,要追究其责任;窝藏、包庇盗掘,走私文物犯罪分子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略)

四、各级人民政府要坚决贯彻《文物保护法》。(略)

五、公安、司法、工商、海关和文化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坚决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的违法行为。

六、对揭发检举盗掘和走私文物犯罪分子以及破案有功的人员和单位,由文物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凡盗窃、私掘、投机倒把和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分子,在本通告发布之日起两个月内,向当地公安部门自首,彻底坦白,交出非法所得和现存文物的,可予以宽大处理;拒不坦白或继续违法犯罪的,要从严从重惩处。

此告

(国务院印)

1987年5月26日

四、报告

1.文体简介

(1)报告的含义。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的公文。

(2)报告的特点。报告具有如下特点:

①内容的实践性。向上级所做的报告,其实是对本单位以往工作的回顾与总结,是以往工作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反映,没有工作实践就没有报告,决不能离开工作实践的实际情况,凭空捏造出假的材料或添油加醋地欺骗上级。

②报告的概括性。报告的行文,以叙述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为主要手段,对内容的表达只需粗线条的勾勒,它不需要对人和事及现象做详细的叙述和描写,更不必过多地发表议论。

③内容的确凿性。报告以下情上达为主要任务,以便上级机关准确掌握下级单位工作的进程和情况,及时了解下级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指导下级的工作,科学地对有关问题作出决策,所以报告中的事实与数据要真实、准确、具体。

④格式的约定性。报告是陈述性公文,属于备案性质,不需要批复。其制发于工作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之后,因此,它与其他行政公文的格式显著不同。

(3)报告的分类。报告作为一种文种,可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角度划分。

报告按性质划分,有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按内容划分,有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目的划分,有汇报性报告、上复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①汇报性报告:主要是针对某项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而向上级汇报的一种报告,包括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这种报告应把某项工作前一阶段进展的情况、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并提出今后怎样工作的意见与建议等,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汇报和反映,以便上级了解情况,及时地施以指导。

②上复性报告:主要是下级机关回答上级机关关于某一情况或问题的询问而写的报告。这种报告其内容应是上级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涉及询问以外的情况而答非所问。

③呈转性报告:主要是就某一问题、某项工作或发生的某一新问题、新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而写给上级的一种报告。这种报告涉及的面比较广泛,需要上级批转给有关部门和单位,以便让大家通力合作,共同贯彻执行。呈转性报告也称做“建议报告”。

报告属于陈述性的上行公文,它是下级单位向上级机关反馈信息,沟通上下级纵向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上级机关在收到下级单位的报告后,一般不需批复。在表现形式上,它主要通过概括的叙述,汇报工作的过程与有关的动态、建议,即使需要论述道理时,也要求在叙述的基础上采取叙议结合的方式进行。下级单位利用报告向上级机关反映情况,可以取得上级机关的指导、帮助。同时,上级机关也可以通过报告及时了解下级单位情况,以便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实行科学的领导,从而切实指导下级单位的工作。

2.写作格式

报告的结构分首部、正文和落款三部分。

(1)首部。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标题,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另一种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标题要写清报告的问题,点明报告的性质。有的报告内容紧急,则在标题中的“报告”前冠以“紧急”字样。主送机关,顶格写上受文单位全称。

(2)正文。一般由引据、主体、结语三部分构成。

①引据。也称缘由部分,主要说明报告的根据、原因、目的、背景或总情况。这一部分要简要直叙,开宗明义,把情况发生的概况和具体经过等简要地介绍出来,从引据转向主体部分,一般要用“现将……报告如下”、“现将……汇报如后”等过渡语。

②主体。这是报告的重点部分,它要将有关工作或事件的情况阐述清楚,并加以扼要分析,以便给人以全面、深刻的了解。这一部分要求有针对性(或针对上级的指示,或针对上级的询问,或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写得真实准确。同时,要求条理清晰,结构紧凑,有逻辑性。撰写时要紧紧围绕行文目的和主旨进行陈述。

如果是汇报工作,则应首先写明工作的基本情况;其次写明主要做法和成绩,包括采取的办法、措施以及由此带来的直接效果等;最后写明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今后的大体工作设想。在内容布局上,一般将第二层次详写,第三层次略写,不作过多铺陈。

如果是反映问题,则应首先对所要反映的问题或情况作一概述;其次集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在内容布局上,第一层次文字要简洁,第二、三层次的叙写应当根据行文的目的和主旨表达需要确定详略。

如果是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和要求,应首先扼要叙述上级机关交办的事项或任务;其次写明处理的大致过程,包括采取的办法或措施,处理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进一步陈述的事项等;最后交代处理结果,同时征询上级机关对处理结果的意见。

如果是就某项工作中的错误向上级机关检讨,应首先陈述错误的事情概况;其次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及应负的责任;最后写明处理结果及今后的改进意见。在结构安排上,如果报告的内容较为简单,则采用篇段合一的形式;如果内容复杂,则分层分段或分几个部分进行叙写,既可按工作的进程顺序或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阐述,也可按所提出问题的主次或按所取得成绩和经验的主次顺序阐述,用序码标明,并概括段旨,置于段首而构成撮要。

③结语。一般都有程式性用语,应另起一段来写。采用哪种结语,应与报告的内容和行文意图相符,与引据、主体相呼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复性、汇报性报告,结尾多写“特此报告”、“专此报告”、“特将情况报告如上”、“以上报告,请审阅”等;呈转性报告的结尾,一般都用“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作结。

(3)落款。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如果标题有发文单位,就不再署名,否则就要在右下方署上单位名称或主要负责人姓名,并于其下写明年月日期,然后加盖单位公章或主要负责人章。

3.写作要求

(1)材料要真实,数据要可靠。报告的材料来源,必须是实践的结果,成绩不可夸大,缺点不可缩小,问题不可掩盖,不张冠李戴,不添枝加叶。切忌在报告中使用“据说”、“可能”、“估计”之类的而未经核实的、不确切的材料和数据。不然,就会出现以假乱真的严重后果,导致工作的巨大损失。

(2)观点要明确,分析要中肯。有了可靠的材料、确凿的数据,就要树立起明确的观点;然后根据观点进行中肯的分析,根据分析,摸到工作的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而不能满足于反映事物的一般动态和事物的表面现象,以便上级领导根据报告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意见。

(3)篇幅要简短,用语要精练。动笔撰写时按“纲”行文,抓住几个问题写,保留主要内容,避免罗列事实,戒绝套话废话,对无关紧要的事,就一笔带过,决不能漫无边际,不得要领。同时,还要善于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力图发现工作中的“闪光点”,捕捉新的东西,切忌千篇一律。

(4)文体要鲜明,内容要新鲜。在报告中,不能有请求指示、批准的内容,也不要运用请示的过渡语和结语,更不能为了取得上级的重视,把报告当请示来写,或者把请示与报告合为一个文种——“请示报告”。要注意反映新情况、新思想、新问题,多写那些对工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东西。

例文5

关于第二次人口抽查工作情况进展情况的报告

区政府办公室:

我街道办事处根据区政府人口普查工作办公室的部署,已于10月20日开始了这项工作。现将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10月21日召开了人口抽查工作动员大会,到会的有办事处总支正副书记、处正副主任、各居委会主任以及居民代表。会上传达了上级文件精神和领导指示,与会人员达到了态度和思想上的高度一致。

(二)10月25日组建了办事处人口抽查办公室,由办事处党总支书记、处办公室主任和三个居委会主任组成领导班子,从办事处所属的各基层单位抽调了二十人组成工作人员队伍。

(三)10月28日,在所辖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使辖区群众充分了解人口普查的重大意义,为搞好人口抽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11月1日至11月10日,按照区人口抽查办公室的安排,请专家对我处人口抽查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并进行了模拟抽查演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就目前情况看,我们的宣传还不广泛不深入,至今仍有部分群众还不知道具体精神。另外,工作人员中有个别同志不太安心。

下一步要做的工作是继续深入居民家庭,使每一个居民都对人口抽查工作的意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配合抽查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思想教育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使之安心工作,圆满完成这次人口抽查任务。

汉江区××街街道办事处(公章)

××年×月×日

五、请示

1.文体简介

(1)请示的含义。请示是下级单位请求上级机关指示工作、解释问题或批准某种要求时使用的上行公文。它是下级单位争取上级机关的指导与支持,从而保证部门各层次的管理工作步调统一并获得高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党的方针、政策正确贯彻实施的一项组织原则,这样可以维护政令的一致性。

(2)请示的分类。请示的适用范围较广,就其行文目的和请示要求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求准性请示。即请求上级批准、允许的请示。下级机关就某项工作、某个问题请求上级机关给予审定、核准、认可的,就必须请示。这类大多是明文规定必须请示的事项,如机构设置、人事安排、重要决定、重大决策、项目安排,等等。

②求助性请示。即请求上级予以支持、帮助的请示。本机关无力解决的人力、财力、物力或其他方面的困难,需要上级给予帮助解决,必须请示。如解决基建材料、增拨经费、增加设备、改善设施,等等。

③求示性请示。即请求上级给予指示、裁决的请示。或在执行政策时遇到困难或出现新的情况,需要变通;或执行政策时尚有不太清楚明了的地方;或对上级机关某个决定有些看法等,请求上级给予明确的指示、答复。属一般性的问题有时也用“函”行文。

(3)请示与报告的区别。请示不同于报告,二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行文目的不同。“报告”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时使用的,其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情况,掌握动态,为决策部署提供依据,无须批复。“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批准时使用,其行文目的是要求审核、批准事项,帮助解决困难,答复有关问题,必求批复。

②内容构成不同。“报告”是陈述性文体,有专题的与综合性的,其内容为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或建议意见,不写请示事项,可“一文多事”。“请示”是请求性文体,没有综合性,写请示时,虽然也可以像报告那样反映情况和陈述意见,但只是作为请示的理由和根据,请示只能“一文一事”。

③行文时限不同。“报告”行文不受时间限制,大多为事后,也有事项中进行报告的,所报告的事项属“已然”,是已经出现的情况,已完成或即将完成的工作。而“请示”则必须事前行文,请示的事项属“未然”。我行我素的“先斩后奏”,是不符合组织原则和管理规定的。

④主送单位不同。报告因不需批复,可以同时主送几个单位,结尾用语不具有期复性。请示必须批复,需认准一个主送单位,结尾用语具有期复性或期准性。

2.写作格式

请示的结构分首部、正文和落款三部分。

(1)首部。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拟写请示标题,必须着力写好“事由”,要明确、简括地表示请示的中心意向,以便上级机关准确了解和把握。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另一种是省略发文单位,由事由和文种构成。标题在文字表达上要注意:请示事由前可以加介词“关于”和请示事由构成介词结构作“请示”的定语;标题中使用动词时,不能与文种词语“请示”重复;在表达事由时,一般只能用一个动词。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管理和答复该文件的单位。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主送机关的名称要顶格写。

(2)正文。请示的正文,应把请示办什么事情,打算如何办这件事情,让上级批准什么事情等内容写清楚。正文一般由缘由、事项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①请示缘由。这是正文的重要内容,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它一般采取叙事和说理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把请示的原因和背景情况或者请示问题的依据、出发点及思想基础交代清楚,尽可能联系全局来说明请示事项的迫切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部分要求写得言简意明,集中概括(如背景情况上级领导机关比较了解,就可以扼要一些),为请示事项作好铺垫,打下基础,与请示事项构成鲜明的因果关系。但若情况比较复杂,是上级机关未知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一部分中也可作较为详细的陈述。

②请示事项。这是正文的主体,发文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指示和批准的内容都在这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应对需上级审批的问题、对情况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做出具体分析,把问题摆得明白、清楚些,把意见讲得明确、具体些,把要求提得恰当、中肯些,并提出要求上级机关批准的依据(如有什么文件规定等)。如果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意见不止一套方案,应同时写上,但应说明本单位倾向性的意见,以便上级从全局衡量加以抉择。如涉及其他单位的问题,应当预先征询意见,并将商洽的有关情况在文中予以说明,以供上级机关作出正确判断和指示。主体结构都采用逻辑顺序,按不同的方面,分条分项书写。写好请示的正文,应该注意两点:首先要选准请示理由的切入点,请示目的能否得以达到,关键取决于“请示理由”是否充分、有力、令人信服。角度选择失准,就是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因而也就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其次要注意行文的逻辑性,即指对于请示理由的陈述,必须注意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哪些内容先说,哪些内容后说,都要经过缜密考虑。

③请示结语。这部分应提出肯定性的要求,要求提出之后要选用恰当的惯用语收束,以示对上级机关的尊重。一般都写“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特此请示”、“请复示”等。结语既要写得中肯果断,又要写得谦和得体,不宜用“请即从速批复”、“请尽快拨款,以救燃眉之急”等语。请示的结语中,绝不能出现“报告”字样,以免造成混乱,甚至延时误事,给工作带不应有的麻烦。

(3)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标题未写明发文机关的,在结束语的右下方署发文机关全称,并加盖公章,并在下行写明年月日期;标题中写有发文机关名称的,只须加盖单位公章,不必再写机关名称。

3.写作要求

(1)明确行文目的。即明确“为什么要请示”、“有无必要请示”。机关单位工作中有许多问题,绝大部分属本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自行决策加以解决,确属本机关无权、无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才需要用“请示”行文。不能事事请示,“每斩必奏”,应根据事项性质、轻重缓急来决定。因此,要严格控制请示行文,防止矛盾上交。

(2)明确受文对象。即明确“请示谁”的问题。行文时要正确确定主送机关,原则是“谁主管向谁请示”。除了领导直接交办的事情之外,一般不能向领导个人写请示,只能呈给主管的上级机关。同时,在上呈请示时,不能“多头请示”,尽量避免越级请示。多头请示有时难免造成上级机关之间互相推诿责任,或者批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当本着谁有权力批准这一问题就请示谁的原则,可将另一上级列为抄送,以便对方了解情况。按照公文正常的处理程序,应该逐级请示,如果因特殊情况或紧急事项必须越级请示时,要同时抄送越过的直接上级机关。几个平行机关联合请示工作,要认真会签。

(3)明确请示事项。即明确“请示什么问题”。请示事项要遵循“一文一事”的原则,应紧紧围绕要请示的问题谈情况,讲根据,说要求,力求理由充分,主旨鲜明。不能怕麻烦图省事而把几项请示内容安排在同一请示中,更不能在一篇请示中请示好几个属于不同单位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请示的事项是要上级机关及时作答的,若一文数事,上级机关要一一进行研究,则势必影响上级机关批复的时间,同时作为请示的回文,批复又不可能写得过长,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尴尬局面,写请示时就要始终坚持“一文一请”的原则。另外,请示时还可以提出意见、方案,供上级批复时参考。不能只摆困难、情况,不提具体要求,依赖上级决定。

(4)明确文体特性。请示必须严格与报告分开,不能只把一些需上级机关知道的情况写入请示中,而忽略请求指示和批准的内容,形成了名义上是请示,而实际上则是报告的文件;更不能以“请示报告”作为文种,把请示和报告的内容一古脑儿地往里塞。同时,在请示中,只能用“特请示如下”,“现将我们的意见陈述如下”等请示过渡语,而不能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等报告过渡语。此外,请示的结语也只能用“当否,请批示”一类的结语,不能用“如无不当”等报告的结语,更不能提出批转的请求,严防文种混淆。

例文6

关于购买空调的请示

总经理办公室:

我销售部搬入新的办公室后一直没有安装空调。随着夏季的来临,气温逐步升高,来我部联系业务的各单位业务员和顾客深感暑热难当,导致近十天来我部联系业务的业务员日渐减少,这对我公司的产品销售带来不好的影响。为了留住业务、扩大销售,我部拟购买、安装空调一台(品牌、型号、单价等资料见附件)。

此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准。

武汉××时装有限公司销售部

2007年6月21日

(附件略)

六、批复

1.文体简介

(1)批复的含义。批复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请示”事项时所用的公文。它的内容涉及面比较窄,除了直接回答所请示的事项外,无须涉及其他问题。

(2)批复的特点。作为答复性下行公文,批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针对性,它是专门针对下级机关“请示”这一文种使用的,是应下级机关的请示而行文的,回答的问题是请示中的具体事项,不能另找话题;二是指示性,批复要对下级机关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答复,往往要求下级机关将执行情况上报,以便检查了解,因而,从行文效能上看,批复具有指示性;三是权威性,批复是下行文,它代表着上级机关的权力,反映了上级机关的意志,它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而提出的解决办法和意见,具有约束力。特别是那些关于政策性方面和具体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的批复,更具有法规的作用。

(3)批复的分类。按照批复的内容和作用,可分为指示性批复和表态性批复两类。

①指示性批复。这类批复除了明确答复请示事项之外,还对有关问题进行原则性的概括和提示,即针对请示事项如何执行提出指示性意见,要求请示的机关贯彻执行。

表态性批复。这类批复是对请示对象表态——或同意,或部分同意,或不予同意,批复的程式比较固定。

②批复不同于答复函,尽管它们都是回复来文的一种文体,但是还是有些差别:从文体性质看,答复函属函的一种,无论是上行、平行或下行均可;而批复属指示性下行文。再从回复内容看,答复函多用于对一般事项、具体内容的答复;而批复用于对较重大的原则、政策性问题作出决定、批答。另外,从使用看,批复为上级机关使用,中、下层机关少用,基层单位不用;答复函则没有这个限制,上下级机关之间、平级机关之间、不相隶属机关之间都可以使用。

2.写作格式

批复分首部、正文、落款三部分。

(1)首部。包括标题、发文字号和主送机关。

批复的标题不能引用原请示的标题,它有多种构成形式:①由发文机关、批复事项、行文对象和文种构成;②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③由事由和文种构成;④由发文机关、原件标题和文种构成。批复标题的拟定有三点要求:A.三要素要齐全; B.发文机关必须用全称或法定的简称;C.事由必须精练地提出具体事项及批复意见,句式可用“关于……问题的批复”、“同意……的批复”。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三个部分组成。批复的主送机关是与批复相对应的请示发文机关,在文首顶格书写。

(2)正文。主要包括引语、批复内容和结语等项内容。

①引语(告知情况)。即批复开始的第一段和第一句话,这是批复的根据。通常要写清楚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下级机关请示的问题或文号;二是简要引述来文所请示的事项,以说明批复的根据,点出批复的对象。一般情况下,引语只要说明下级有关请示已经“收到”、“收悉”即可。如“你县关于×××××的请示收悉”、“你局××年×月×日请示悉”、“你部××字[2005]35号文悉”,等等。但也可以在引述来文的事项之后,表明批复者的态度。如“经研究,同意……”或“经研究,答复如下”,成为由引语到主体的过渡语。一般紧接引语写出,也可单独列行。

②主体(表明态度)。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国家的方针、政令、法规和实际情况,针对“请示”的内容给予明确肯定的答复或具体指示;二是概括提出希望或要求,进一步点明、深化主旨。凡有补充意见、执行要求,或需提出希望时,如果内容文字较多,应分段一一写清。具体答复内容简单的,只表明同意或不同意,应该或不应该;内容复杂的,除表明不同意的态度之外,有时还可考虑要说明不同意的理由,不要简单地予以否定,以便下级机关接受。对于同意的事项,也可同时指出如何才能保证批复事项的完成,或如何防止某些问题的出现。如果批复的意见不成熟,亦可写上“将另行研究”字样。如果是指示性批复,要将落实请示项目的相关做法及政策原则等作出说明,以提示下级机关注意遵守,这就是批复指示性的体现。

③结束语。一般在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用“此批”、“此复”、“特此批复”等习惯用语作结即可。也可视行文需要,不加结束语,自然终结。

(3)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在右下方写明发文单位名称和发文时间,加盖公章。如果标题已写有发文单位名称,这里可以略去不写,只盖公章。

3.写作要求

(1)批复要及时。对于下级机关的请示要做到迅速及时,不能拖延。请示的单位往往是由于重大问题才向上级进行请示,如果回复的时间太长,就会影响到下级单位工作的开展。因此不管是同意还是不同意,都要尽快给予回复。

(2)针对性要强。凡批复都是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而发的表态性文体,因此,撰写批复之前要作调查研究,考虑请示事项是否合理,了解有关的政策依据,批复的内容、语言必然与请示的内容紧紧相扣,直接回答下级请示的事项。切忌离开请示内容,文不对题。

(3)考虑要全面。在批复及时的前提下,对请示中所有有关问题,都要一一交代答复,要考虑全面,不要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或粗枝大叶,遗漏重要问题。尤其重要的是要寻找政策依据,做到有理有据。

(4)态度要明确。批复是对下级机关来文表明态度,是可办,还是不可办,是好,还是不好,应直接予以说明。不要含糊其词,不要隔靴搔痒,更不要自相矛盾(如“方向对头,仍需斟酌”、“基本不错,尚欠成熟”、“原则可以,但有问题”等),要言简意明,准确无误。

(5)语言要简练。批复的篇幅一般都较短小,因而语言必须高度浓缩,以三言两语引述来文表明态度就行了。即使是要作说明或提要求,也只是点到为止。

例文7

关于销售部购买空调的批复

销售部:

你部6月21日送达的《关于购买空调的请示》收悉。现答复如下:

鉴于高温季节来临和销售工作的需要,经公司领导研究,同意你部购买格力牌大3P柜式空调机一台。请凭此批复与后勤部联系,由后勤部具体承办,三日内购买、安装到位。

特此批复。

武汉××时装公司总经理办公室

2007年6月23日

七、函

1.文体简介

(1)函的含义。函是询问和答复问题,请示、批复或通知有关较小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

函的适用范围较广,无论是上行、平行或下行均可。平行时,主要是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商洽工作、周知事项、询问和答复有关问题。上行或下行时,主要是上下业务主管部门之间行文,既可以在一些较小事项上代替请示、批复或通知,也可以询问或答复有关事项。函的特点是短小、灵活、方便,使用范围广泛。函在公务往来中,实际是对各类公文起一种补充作用,甚至代行某些公文职责,成为一种使用方便、快捷的公文。

(2)函的分类。函有三种分类方法:

①根据内容性质分。函有商洽函、请求函、询问函、告知函和答复函多种。商洽函,即用于请求协助、商洽解决办理某一问题的函。请求函,即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的函。询问函,上下级或同级之间均可使用,如上级向下级询问工作情况或某一具体事情,下级向上级机关及主管部门询问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中遇到界限不明确的问题,等等。告知函,平级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通知事情时使用的函。答复函,上级答复下级询问或主管部门批复申请事宜时使用的函。

②按格式分。函有公函和便函。公函,即内容均为较重要的正式公务事项,属正式公文,有完整的公文格式。便函,即内容为不太重要的一般事物,但决不是私人函件。它不属于正式公文,格式较随便,类似一般信件。用机关信笺撰写后,加盖印章即可。

③按行文方向分。函有去函和复函。去函,又叫来函,即主动发函询问,商洽或通知有关事项的函。复函,即答复对方来函中有关事项的函。

(3)函和批复的区别。函和批复的区别是很明显的:批复是上级对下级行文,而且是专门针对请示的答复,往往具有通知和指示性质;而函则是任何机关对任何机关都可行文,并且什么内容都有,即使是上级对下级答复问题的行文,也不只是“答复请示事项”的,很少具有通知和指示的性质。二者唯一可以说得上相同的就是:批复的写法与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所询问问题的“复函”的写法差不多。函的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与请示相混淆。向业务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某个事项时,本应该用函,而有的单位误用请示。这是不符合行文规则的。请示只用于上下级之间,而函一般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牢牢把握这个原则,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2.写作格式

公函虽也按一定的写作格式,但又不受公文规定的严格限制,其基本格式如下:

(1)首部。包括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公函中,去函的标题与一般公文的写法相同,复函的标题写法与批复相同。标题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发文单位、事由和文种,也可以由事由和文种组成。发文字号与一般公文相同,即由发文机关代字、年号和顺号组成(如“×字[2006]×号”),一般在标题右下角。如有文头,则放在横线的右下角,标题之上。便函不编号,标题也比较自由,一般可写可不写。有时答复问题需用标题时,也不一定注明“复函”二字(如可写作“关于××××的答复”)。主送机关名称,和一般书信写法一样,单独占一行,顶格写,要写全称。函的主送机关只有一个,需要送有关单位或个人时,用抄送的形式。

(2)正文。这是函的主体部分,内容包括函请(复)缘由、函请(复)事项两部分。函的开头应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宜像私人信函那样,开头讲一些客套话,如“您好”、“久未通信”,等等。

①商洽函正文:商洽缘由,主要写明为什么要提出商洽,一般都是以一定的事实作为理由,有的可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作为商洽的原因,有时也可不写原因,直接提出商洽意见;商洽事项,这是函的主体,要写清楚商洽的具体事项,特别要写清对对方有什么要求,如果是几方面的内容,可以分条列出,以便对方考虑。态度要谦和,语言要恳切。

②请求函正文:请求批准的缘由,说明请求的理由与依据,陈述要求简洁而充分,材料可以是事实,也可以是引用的政策法规等;请求批准的事项,事项部分要明确、具体、合理地提出请求帮助、解决的事项,切忌含糊和不切实际。

③询问函正文:询问的目的,即说明为什么要询问,也就是发函的理由;询问的内容,要求明确而又具体,使对方一看便懂,以便依题回答。

④告知函正文的内容:告知缘由,说明制发本函的原因;告知事项,简明扼要地阐述告知对方有关事项的具体内容及应注意的问题。

⑤答复函正文:告知情况,说明对方来函收悉,平行复函的开头一般应引叙对方来函的发文字号、发文日期或主要事项,下行复函的开头可不引,用“经……研究,现答复如下”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答复意见,针对来函的内容,给予明确具体的答复(类似批复的写法,但平行函不宜提出执行要求)。

(3)结语。去函惯用结语多为:对下级机关一般用“……为要”、“……为盼”;对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一般用“……为荷”、“……是荷”;对上级机关一般用“……为盼”。商洽函可用“如果你们同意,请即复函”等惯用词语作结。请求函一般都用请求语“可否,请函复”、“请予研究函复”作结。告知函可用“特此函告”作结。答复函的惯用结语多为“特此函复”、“谨作答复”、“专此函达”、“此复”,但必须注意,“此复”只用于下行公函。如果告知情况部分用了“现答复如下”,则可不写结尾。便函中,无论去函、复函均有惯用结语,即“此致敬礼”。这属于礼貌用语,但不需加感叹号。

(4)落款。以实际发文的日期写上年、月、日,并盖上单位印章。

3.写作要求

(1)叙事清楚,说理有节。函是代表机关向外联系工作、商洽事情、请求帮助的,要取得圆满效果,要做到两点,就要采取诚恳合作、平等待人的态度。写作应注意两点:一是叙事清楚,整理好思路,安排好材料,让人一看就明白就里,切忌拐弯抹角,辞不达意;二是说理有节,提出的意见、办法、请求要合情合理,符合客观实际,留有商量余地,使人充分理解和支持,切忌生拉硬扯,强人所难。在此前提下,讲究用语的分寸感,上行公函可多用谦敬语,但不能恭维逢迎;下行公函可多用强调语,但不可自傲训人;平行公函,可多用商洽语,但不可庸俗客套。

(2)短小精悍,注意技法。短小精悍是指公文不必详叙过程,不必大发议论,要求简短明快,字约意丰;注意技法是指公函撰写应根据具体内容,推断对方见函后的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写法。比如,答复函的写法,假如属于肯定性的,开头就可以将答复的内容提出,后面再叙述其他有关事宜。这样既能使对方充分掌握函的内容,也能促进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假若属于否定性的,开头就不宜将否定内容提出,而是先简明恳切地说明理由,最后表明否定态度,这样能使对方谅解,感到否定是正常的、合理的,不致产生误解和反感。

(3)恢复函应有的地位与作用。函是适用范围最宽、内容范围最广的一种公文,它的作用是协议、通知、请示、批复等文书所不可替代的,商洽函的内容范围远比协议书广泛,告知函的适用范围远比通知宽泛,询问函、请求函的适用范围远比请示宽泛,答复函的适用范围远比批复宽泛,因而,凡是那些不必要或不能用协议书、通知、请示、批复的行文事项,都应该用函来行文。

例文8

协商函

CQ花园新区物业管理处:

自CQ花园新区建成并入住居民以来,我们相互合作和配合,关系融洽,建立了长期友好的睦邻关系。对此我们深感欣慰。

但最近有一问题现告知贵处并希望得到你们的配合处理:我院科教综合楼与贵处所辖的步行街餐饮区仅一墙之隔,距离不过20米。每到春秋季节来临,餐饮区的经营户便把餐桌摆在店外,一连串多达二十余家,形成长达百余米、规模庞大的餐饮夜市,食客们划拳赌酒,大声吵闹,从下午五点一直折腾到晚上十点以后。而这个时间段正是我校学生上课或晚自习的时间。受到夜市的影响,学生们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受到的干扰相当大,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鉴于此,特来函与贵处协商寻求最佳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贵处加强对餐饮经营户的管理、规范工作,劝导他们入店经营,为CQ花园新区营造安静、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如能得到你们的妥善解决,我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专此函达,盼复。

武汉××学院

2005年9月21日

八、会议纪要

1.文体简介

(1)会议纪要的含义。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择要反映会议情况和精神的一种具有纪实性和指导性的公文。

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要经常召开会议,交流情况,研究问题,布置工作等,对会议的情况、精神作归纳整理,将决策意见记载下来,这就形成了会议纪要。它可以上呈,以汇报会议情况和结果;也可以平发或下发,以传达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或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

(2)会议纪要的分类。会议纪要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

①按内容分。它可分为议决性会议纪要和周知性会议纪要。议决性会议纪要是与会人员经过商议,对某些事项或问题作出一致决定,需要共同遵守、执行时,用会议纪要形式写下的文字依据。这种会议纪要,在一般的日常办公会议中经常使用。周知性会议纪要是通过如实传达会议情况,以达到传递信息、交流经验为目的的一种纪实性会议纪要。一些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学术讨论会经常使用它。

②按会议性质分。它可分为指示性会议纪要、通知性会议纪要、研讨性会议纪要。指示性会议纪要,是一种最常见的一种会议纪要。各级机关召开办公会议或工作会议,在一些重大的理论或实际工作问题上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会议纪要,既有提出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意见,也有对实际工作中各种认识的统一认识,对传达和部署工作都具有指示作用。通知性会议纪要,即用来宣布会议议定事项的纪要。各级机关和单位召开会议,议定一些事项,用纪要的形式让下级机关和有关人员了解或执行。研讨性会议纪要,为研讨某个问题或交流某方面情况,召集有关人员参加以发表各自的看法,这类会议不需要统一的意见,只要归纳出各自的主要观点、意见即可。

(3)会议纪要的作用。会议纪要的作用可以归纳为这样几点:

①传达信息。任何会议都会围绕着一定的议题,听取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意见,也要让全体与会者交换情况和看法。因此,把上述内容摘要形成会议纪要后,便在发文范围内起到了沟通情况,传达信息的作用。

②交流经验。会议纪要一般都要根据与会者广泛交换意见的情况,把与会议议定事项有关的做法、成绩进行归纳形成经验和教训,从而体现其交流经验的作用。

③指导工作。会议纪要除了回顾总结过去之外,还要对议定事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依据政策作出某些规定,让受文单位共同遵守、执行,从而发挥其指导的作用。

④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是有重大区别的。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会议进程和情况的实录)都是纪实性很强的会议文体,与会议记录相比,会议纪要具有明显的思想倾向性和内容上的选择性和条理性,两者区别如下:

要求不同——一般凡正式会议都有会议记录;纪要则主要记述重要会议情况,并非每会必有。

性质不同——记录是一种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材料,只具有文秘工作的素材性和档案工作的资料性;纪要是将会议记录加工提炼之后所形成的正式文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明确的政策性。

写法不同——记录必须随着会议进程进行,按照会议的自然发展顺序记录,逐项记载,越详细越好;纪要必须在会议结束时或会议结束后,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成文,可以打乱会议记录的顺序,进行综合分类撰写。

功能不同——记录不具有指导性文件的指挥功能,一般不上报或下发,只是作为资料和凭证而保存;纪要经过上级机关审批可作为正式文件印发,外发后,往往对有关部门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2.写作格式

会议纪要的格式主要由标题、正文和结尾三大部分组成。

(1)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有三种形式:

①由机关名称、会议名称、文种三个要素构成,这是例行办公会议纪要的常用标题形式,这种标题一般都在第一页上端,并印有明显的套红字头。

②会议名称加文种。

③正、副标题式。正标题阐述会议主要精神,副标题交代会议名称、范围和文种。这种标题形式在公文中不常见,多是在报纸上作为新闻报道时出现。

会议纪要的发文时间,一般应放在标题下面,用圆括号括起来;主送机关不写(可在文尾注明发文机关)。

(2)正文。会议纪要的正文,一般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方法。就是将正文分成总述和分述两部分。如另有总结性的结尾,则是“总—分—总”的方式。具体写法及要求如下。

①总述部分。这是全文的前言、导语,即会议情况。一般简要地交代会议的背景(政治背景或经济背景)、目的、时间、地点、主持单位、参加人员(包括出席和列席、领导同志在会上的活动)、会议议题、会议情况、影响和意义。并非每份会议纪要都必须将以上内容全写进去,有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某些内容不写。如有些内容广泛、复杂的大型会议纪要,只要交代发文背景即可,而有些内容简单的日常办公会议纪要,往往又不写会议议题、情况介绍和会议评价。会议概况之后,一般用“现纪要如下”、“现将××××纪要如下”等固定性语句开启下文。需要指出的是,这一部分一般是一个自然段,如果是两个自然段,则第二段往往是为了突出会议的成果和对会议意义的评价。报纸上刊登的会议纪要,有时为节省版面而删减了许多文字,前言部分往往极简短,这不是公文中会议纪要的写法,在撰写时不可仿效。如果是一般性会议纪要,只写“××××年×月×日,第×次×××会议,讨论研究了××问题,纪要如下”即可。

②分述部分。这是会议纪要的重点、主体,即会议精神,主要应写出会议讨论情况和结果。分项说明会议讨论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背景,会议对有关问题的分析,会议讨论这些问题时有几种看法,这些看法的基本之点是什么,会议的结论及其形成的决定或决议。例会、办公会之类,只要把会议所研究的问题和决定事项扼要归纳出来就行了。一些小型的业务工作会议,其纪要的决定事项部分,需突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要求。对一些大、中型会议及座谈会纪要,则不仅要把会议讨论的结果及决定事项写出来,而且还要把会议讨论情况及与会者所反映的有关问题综合反映出来,既要写出结论,又要有一定的分析说理,既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又要讲清指导思想;既要反映与会者的一致意见,也要兼及个别同志有价值的看法。至于学术会议纪要,则要特别注意把与会者的不同观点罗列出来。

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①归纳式。即按其内容加以归纳分类,每一类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小中心,以数字或小标题标明。要按自然顺序(会议进行的先后顺序)或逻辑顺序(问题性质的主次顺序),将各项内容依次排列起来。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条理清晰,问题集中、突出,多数会议,尤其是各种办公会议和一些内容广泛、复杂的大型会议多采取这种形式。

②发言记录式。就是按会议上的发言顺序,将每个发言人的主要意见归纳整理出来。这种写法能如实反映出会议的讨论情况和各人的不同看法。一些日常例会、讨论会、座谈会商讨的问题比较单一,常采用这种方法。但要注意,记录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将发言人的发言全部写出,要精选能代表发言人的观点的话语。此外,每次发言人的姓名都必须写出,每一次发言的人,要注明其单位和职务。第二次发言,单位和职务可以省略。

③综合式。就是将前两种形式综合在一起使用。这种性质不仅能用综合的方法反映出会议的重点,而且能如实反映在具体问题上各人看法的异同。一般的座谈会,讨论会常用这种方法。

④条款式。与归纳式类似,有些重要工作会议围绕会议主旨形成的意见、确定的事项比较多,带有决定性质,每条意见、事项可以单列成文。不宜归并分块、分段概括叙述的,就采取条款写法,一条写一种意见或一项事情。

在一般的会议纪要中(发言记录式写法例外),除报告人的姓名和重要发言的发言人的姓名要写出外,一般综合意见,常用“会议认为”、“会议提出”、“会议建议”、“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号召”或“有的同志认为”等置于每一个问题或段落之首,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

(3)结尾。结尾一般要写明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提出希望或号召,号召或希望有关单位和人员为实现会议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其二,交代会议的有关事项。如要求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对什么文件进行修改或汇报某种情况等。有的会议纪要可不用结尾,内容完整,纪要自然结束。这部分还包括纪要印发机关(发文机关应该签上会议的召集者,而不是会议名称)和日期(发文日期不是会议结束的日期,而应该是上级机关审核批准的时间),日期可在正文之后,也可在标题之下。

一般地说,会议纪要最好在会议结束前拟出初稿,经与会人员讨论征求意见,原则上求得一致,然后,在会后由主持会议的领导机关审定,形成正式文件;也可以在会后根据会议讨论意见由主持会议的领导机关讨论成文。

3.写作要求

会议纪要是贯彻执行或公布于报刊的,在写作时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情况要熟悉。写好会议纪要要了解会议的全过程,要熟悉会议各方面的材料,吃透会议的主要精神。为此,会前要积极参加筹备工作,弄清会议背景、任务、内容和开发,熟悉为会议准备的文件;会上要聚精会神地参加会议活动、认真地看和听,积极地记和想,还要不断地核实和补充材料,以求对会议有真切的感受、全面的了解,为正确观点的形成,恰当材料的选择,创造良好条件。

(2)要点要突出。提要性是会议纪要的一大特点,必须有所侧重地把会议的主要精神、重要问题反映出来,切不可面面俱到。应根据会议的宗旨,分析综合具体讨论中的各种意见,集中反映符合会议中心要求的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同时,也要注意吸引少数人正确的意见。做到“全”而不杂,“要”而不空。对反映会议中心议题的正确意见,可加以集中概括,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来;对有分歧的意见,研讨性质的会议可写进会议纪要中去。

(3)条理要清楚。要注意条理化、理论化,避免杂乱无章,前后矛盾的现象。这是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一个主要区别。会议记录一般要把每个人的发言尽量客观、详细地记录下来,而会议纪要需要有一个对会议讨论意见的综合、分析、整理、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条理化、理论化的过程。所谓条理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分类归纳,层次清晰;所谓理论化,就是要对会议讨论的意见,尽力给予理论上的概括,并不是脱离会议实际,搞虚假的“粉饰”和“拔高”。

(4)反映要如实。会议纪要是实录性公文,纪实性是会议纪要的生命,写作会议纪要要忠实于会议实际,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议宗旨,纪要内容一般应限于会议议事的内容,不可将执笔者个人见解掺杂进去,不可随意增减或发挥,不允许主观臆测,歪曲会议精神。

(5)用语要得当。要按照会议纪要的不同用途,恰当地使用不同的用语。会议纪要中作者的名义时常用“会议”这个代词,或用召开会议的机构名称作为人称。上级的会议纪要,就应使用对上级的语气,如“会议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会议考虑”等。下发的会议纪要,则可用“会议决定”、“会议要求”、“会议强调”、“会议号召”等。

例文9

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纪要

(二○○四年一月九日)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总政治部于2004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会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总结交流了1991年全国双拥工作会议以来的经验,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双拥工作任务,命名表彰了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了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作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报告。××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军区、空军等军地单位在会上介绍了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经验。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志,解放军四总部和各大单位、武警部队领导,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代表等60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指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亿万军民的伟大创造,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毛泽东同志作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精辟论断,亲自倡导和推动了双拥运动。邓小平同志提出军民一致的原则不能变,亲自倡导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广泛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十多年来,在党的军政军民团结思想理论指引下,双拥工作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军民共建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蓬勃开展,双拥政策法规制度不断完善,军地相互支持与协作更加有力。双拥工作所形成的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在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的重大事件面前,在抗御洪水、地震、森林大火等严重自然灾害的紧急关键时刻,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和淮河特大洪水的斗争中,广大军民密切配合,顽强拼搏,共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战胜自然灾害和重大疫病的奇迹。

会议强调,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更加光荣而艰巨。这既为双拥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双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双拥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目标,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为重点,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创新群众性活动方式,建立协调顺畅的运行机制,与时俱进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极端重要性

我党我军我国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双拥工作都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军政军民团结始终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当前,国际局势仍处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局部动荡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国际犯罪活动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以综合国力为标志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临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风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加需要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密团结,更加需要亿万军民齐心协力不懈奋斗。在党的领导下,把军政军民团结的伟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军民同心同德干事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队领导机关一定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兴旺发达的高度,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一如既往地重视双拥、支持双拥、推动双拥。

二、深入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

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是建设和巩固国防、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思想基础。要认真贯彻国防教育法,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为重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牢固树立“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思想,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部队官兵牢固树立“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思想,充分认识人民军队源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不断强化广大军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自觉为双拥工作尽一份责任、出一份力量。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计划,完善组织机构,制定规范统一的教育纲要。以领导干部和大中小学生为重点,抓好不同层次人员的教育。积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军营一日等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国防教育基地功能,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三、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加强军地协作

(略)

四、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支持军队建设工作

(略)

五、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双拥工作重要任务

(略)

六、认真抓好拥军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

(略)

七、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双拥工作深入发展

(略)

八、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

(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