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河下梢天津卫,

九河下梢天津卫,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九河下梢天津卫, 沽水滔滔向东流沽水是海河的别称。三岔河口地区是天津最早的聚落点,最大的漕运中转地,也是天津发祥地。旧时天津有这样的民谣:“三岔口,停船口,南北运河海河口,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章武是汉代旧名,那时天津尚无踪影,这个地域属章武郡所辖,故而书之。天津人大都称自己是“天津卫人”或“天津人”,说自己是“本地娃娃”。

九河下梢天津卫, 沽水滔滔向东流

沽水是海河的别称。海河作为天津的母亲河,起于市区的三岔河口,往东(偏南)流向塘沽而注入渤海。天津地处海河流域尾闾九河下梢,从字面上看似乎归入海河的共有九条河流,是不是这种情况?我以为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实际上,在天津及附近汇合而流入海河的河流有五条,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子牙河和大清河;而南运河则是由漳河、卫河汇成,子牙河由滹沱河、滏阳河汇成,大清河由拒马河、潴龙河等汇成,如此加在一起也确实是九条河流了。然而多数人都认为,天津的九河与“九天”、“九州”的数字来源差不多,都只是一种“概数”。因为“九”为阳数之极,即最多的数量,称为“九河”,是指“多河”。海河是“扇形水系”,它汇诸多条河水,故称“九河下梢”。这样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说到“九河下梢”就必然联系到“三岔河口”。所谓三岔河口其实是指现在的狮子林桥附近,南运河由西而来,北运河由东而来,在这个地方汇入海河,三河交汇,形成一个丁字形,这里才是历史上的三岔河口(即海河的起点)。1917年,海河裁湾取直,从三岔河口到现今金钢桥附近开掘一条河道(这就意味着海河延长一小段),将南、北运河直接开通到这里,于是便形成新的三岔河口。原来南运河的一段便废弃了,填平后形成老铁桥大街、鸟市等;原来北运河的一段废弃后形成狮子林大街、东河沿大街等。三岔河口地区是天津最早的聚落点,最大的漕运中转地,也是天津发祥地。旧时天津有这样的民谣:“三岔口,停船口,南北运河海河口,货船拉着盐粮来,货船拉着金银走,九河下梢天津卫,风水都在船上头。”真切反映了明清时代这里经济的繁荣和地理位置的重要。

img1

清代《潞河督运图》中三岔河口景象

img2

裁湾取直后的三岔河口一带航拍照片

img3

今日之北运河

“天津卫”的叫法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间。“天津”以明成祖朱棣发兵“靖难”而得名,意为“天子经由之渡口”,“卫”字意即“军卫”。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天津卫”,筑城驻兵,负责屯田和守卫、运粮。后来虽因地方建制的变化改过别的名字(如府、县、州、道等),但“天津卫”就一直成为口头流传的地名了。

天津还有“津沽”、“丁沽”、“津门”、“三津”、“海津”、“海门”、“析津”、“卫阳”等别称。“津沽”即“天津七十二沽”的简称,“津门”是因为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三津”一般是说天津乃潞(即北运河,亦称白河)、卫(即南运河,亦称御河)在三岔口交汇成海河,“津沽”则是“三津”与“沽上”二者而为之。旧时还有人在书画上题识称自己为“章武人”。如李叔同1917年书联赠法轮长老,题记有:“余于观音诞后一日,生于章武李善人家。”章武是汉代旧名,那时天津尚无踪影,这个地域属章武郡所辖,故而书之。以上均属雅称,多用于书面,下层老百姓很少用之。天津人大都称自己是“天津卫人”或“天津人”,说自己是“本地娃娃”。如果有人问天津老大爷:“您老是哪的人?”老爷子会操着纯正的天津口音回答你:“我是本地娃娃!”“本地娃娃”就是说我是天津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天津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