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纬路,地纬路, 贾家大桥一片树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期的直隶总督衙门东辕门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从八国联军的“都统衙门”手里接收天津,直隶总督衙门设在今金钢公园和第二医院处。因去租界地的“老龙头”乘火车会受到牵制,于是袁决定兴建一个新车站,这就是今天的天津北站。随之又修成一条由金钢桥通往新车站的道路,称为大经路(今中山路)。不久这个地区便形成一个南北纵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其南北向的道路与大经路平行,为二、三、四、五……经路,东西向的道路以《千字文》命名,为天、地、元、黄、宇、宙、日、月、辰、宿、律、吕、调等多条纬路。老俗话里所称“天纬路、地纬路”即为这一地区东西向道路中起头的两条,也可看做是这一区域地名象征性的代表。
那时,天津人将这个区域称为“河北新区”(主要是与旧城区相区别),或干脆就叫“中国地”(主要是与租界地相区别),似乎意味着这里才是中国人自己的地方。还有人说,这里是“中国第一个按照近代城市规划理念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新市区”。“中国地”的房屋不同于老城里也不同于租界地,而多为中西合璧式,既具传统民族特色,又掺入一些西方的建筑符号,可明显看出此时西学东渐的印记。近来我翻阅一部名为《家园梦影——凌叔华与凌淑浩》的书。凌叔华和凌淑浩的父亲凌福彭,清光绪乙未科进士,袁世凯督直推行新政时他先后任天津道和天津府知府,当时他们一家就住在“中国地”。书中说:“凌福彭在河北区边缘有一块地盘,家里的房子就建在那里。……外国人在市中心的租界占据了天津最好的地盘,低洼地带却被留给中国人。”(此处未必比租界低洼——作者)书中还说:“他们住在一幢西式风格的两层小楼里,围着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一座小小的中式房屋,一半被假山遮住了。……房子外面是圆形的,一楼有一道现代的、有隔墙的走廊围着。有的房间里摆满了欧式家具,而另一些房间则是传统的中式风格。对于天津的这栋住所,她们描述细节的说法总是在变,因此在我的脑海里,这里有弯弯曲曲的走廊、风格混杂的房间,楼梯的扶栏是用深色木头雕成的,通向不知何处的地方。”这些记述透露出上世纪初这片“中国地”中西混杂的建筑格局,也可看出当时的房内陈设。
20世纪30年代的河北四经路已由土路改造成砖基沥青路面
劝业会场是天津第一座由中国人创办的公园
“河北新区”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如立宪运动、五四运动、天津起义等,而且名家荟萃。有人做过统计,这个地方在近现代至少走出40位名人,其中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周恩来,也包括数学家陈省身,写武侠小说的宫白羽,还有中国第一位女校长吕碧城……
“中国地”马路宽畅,交通便捷,不比租界地逊色,不仅建筑富有特色,街巷的取名也极有品位。大经路的里巷多用“大”打头,如大成里(寓意大功告成,或学问、事业大有成就,或比喻太平无事)、大仁里、大义里(仁、义为传统道德的最高标准)等;二经路的里巷多用“二”打头,如二南里(取《诗经》“周南”、“召南”二风)、二贤里(纪念古代名贤伯夷、叔齐)、二极里(南北两极)、二美里(取之《礼记·檀弓》“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意为“房屋华丽高大”)、二吉里(寓意吉祥、吉庆)等;三经路里巷用“三”打头,如三阳里(寓意三阳开泰)、三才里(旧时以天、地、人为三才)、三级里(寓意连升三级)、三益里(取《论语》“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三戒里(《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四经路的里巷有四维里(旧时以“礼、义、廉、耻”为国之四维)、四勿里(取《论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如此等等。
劝业会场二门,即现今中山公园正门的位置
而大凡坐落于天纬路的里巷,多用“天”字打头,如天保里(“天保”为《诗经·小雅》的篇名,是一首为君主祝福的诗)、天禄里(“天禄琳琅”为清代乾隆皇帝在宫中收藏宋元善本书的地方)等;坐落于地纬路的里巷有地兴里等;坐落于元纬路上的里巷有元吉里(“元吉”表示大福,大吉利)、元福里等;坐落于黄纬路的里巷有黄鹤里(古代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云游各处),黄华里(黄华即菊花,《礼记·月令》:“菊有黄华”)等;宇纬路上的里巷有宇泰里、宇俊里等等。
以上地名既序列化又具传统文化内涵,但在极“左”思潮的笼罩下,这些命名却也犯了大忌。五四运动进步团体觉悟社所在地三戒里,“文革”期间居然被扣上“阶级调和论”和“鼓吹孔孟之道”两顶帽子,这是觉悟社创始人周恩来、马骏、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万万没有想到的。不仅三戒里,还有泰来里(含《周易》“否极泰来”之意)、竹贤里(取竹林七贤之典)……所有地名几乎都被视为封建余毒,除了大批特批,还要更名换牌。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被“更名改姓”的街巷也得以“平反昭雪”,恢复了它们的“真名实姓”。
再说说“贾家大桥一片树”。贾家大桥过去确实存在,与天纬路相对,桥是架在金钟河上的。元、明、清时都曾在此设关,征收往来运盐船的盐税,天津人俗称“小关”。该桥于1953年填河筑路时被拆除,其址就在早先河北区文化馆礼堂。今日的金钟路当年为金钟河,系北运河的支流。作为水陆要冲,又处于小关大街之头,这里在半个世纪前显得尤其热闹。据老人们讲:“那时桥口很繁华,坐西是山泉涌豆腐房,还烤芝麻烧饼,炸果篦儿、油条(长劈)、套环等,现炸现卖,吃着方便。这里还制售豆腐、豆浆,豆浆汁浓味醇,豆腐鲜嫩可口,顾客来吃早点,一碗豆浆端上来放一会,便浮起豆腐皮,用筷子挑起,就着香油炸的馃子,吃着新烙出的烧饼,那白里透黄的豆浆,喝起来真是又香又甜又糊嘴。豆浆房对过是干货铺,这家卖的干货十分齐全,从花生、果仁、黑白瓜子、葵花子到榛子、核桃、乌枣、柿饼、杏干、桃干以及脆枣等一应俱全。货既全,价又廉,生意做得很红火。干货铺前有炒锅,刚炒熟的花生米,个个带着小红皮,又脆又香。”如今在这里已看不到往日的喧闹。
昔日的贾家大桥,今早已不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