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梯子,老爷庙, 机器磨房全知道
水梯子、老爷庙和机器磨房实为三个地名,都在今河北区地界内。
老爷庙是指旧时小关大街上的关帝庙,此庙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小关第一小学为其旧址。老爷庙附近于清乾隆年间建房成巷,因居民多以编篓为业,俗称篓子胡同。老天津有句谚语:“老爷庙还有三天啦。”指旧时天津的庙会首推天后宫,其次城隍庙,关老爷庙会常被忽略。此话意为:别忙着结束,还有事呢!
20世纪20年代举办的“金刚息灾法会”
机器磨房后胡同原为烟草货栈,后改为泰山机器磨房,1911年后商人吴鹤舫在此建房成巷,始称机器磨房后。机器磨房堪称近代天津的新事物。中国传统的磨房是人推、畜拉,而机器磨房则是以进口的蒸汽锅炉为动力,以此带动质地坚硬而又耐磨的石磨,所以人们又习惯地称之它为“火轮磨房”。取机器磨房为地名且称为“全知道”,多少带有点儿自豪的口吻。天津还有一句老俗话:“奥租界,东天仙,机器磨房极壮观。”这里的机器磨房与前者为同一地方,由此也可看出天津人对机器磨面的看重。
水梯子大街因北运河汲水阶梯而得名,形成于清末。在水梯子大街中段旧时有一座牌坊,进得牌坊往里走矗立着一座庙,叫“尚师父坟地庙”。此庙得之于“天地门”这一会道门里头的“尚师父”。
“尚师父”叫尚俊如,直隶青县人。据传此人擅神仙术,能画符念咒、消灾祛病,用今天科学的眼光看,无非是利用鬼神骗取钱财。尚在当时人气旺盛,竟有“皇清处士郎”的头衔。处士本指未仕或不愿出仕的士人,专指有才德之人,自宋朝起就以此用作授予学人中隐居不仕者的称号。尚以此雅号为自己脸上贴金,更骗得不少百姓的信任。1902年尚病死后,他的信徒、会众在他居住的地方修筑起堂皇的坟地,这就是尚师父坟地。
街头算卦摊
以往,在这片荒地只有同治年间修建的火神庙,部分为天津八大家之一李善人的菜园等地产。自从建成这处坟地,这里便热闹起来。一些痴迷的信徒还把家迁到坟地周围。后来,此地建房成巷,久之,又出现了尚师父坟地前、尚师父坟地后等地名。这样的地名一直叫了三十多年。1934年天津县钱粮科长张华宜购地建房,以己之“华”字命名尚师父坟地为华安里。1938年改为华安大街。1953年门牌整编时,取“百业兴旺”之意,改为兴业大街。
因此地为尚师父坟地的缘故,兴业大街在半个世纪前已修起了不少商业铺面,每到农历初一、十五,街上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卖布头的,兜售小件估衣的,练杂耍的,远来的小贩,附近赶会的,齐聚于此。大街的南面还有练霸王鞭的及法鼓老会等。因笔者小时候常在这里玩耍,对当时的景象依然记忆犹新。
至于尚师父坟地,其实是一座庙,所以人们都叫它“尚师父坟地庙”。我幼时庙还没拆,庙离我家不远,于是常去庙里玩。记得那是铁栅栏式庙门,进得门去,里面是罩棚式大殿,柱子上有刘良璧、吴绍文等人撰写的楹联。中间供有尚俊如的牌位,后面是一座露天大土坟包。庙里常年香火不断,附近有个叫“杨二”的人专干“敲磬”的行当,人们烧过香他便说:“撂香钱啊!”令人不解的是,这座庙的东西两侧还供有关公、大肚弥勒佛、挑水哥哥、柳八爷、眼光娘娘、送子娘娘的泥塑。眼光娘娘身上挂着一吊吊布制的人眼,送子娘娘身旁是一堆堆小泥娃娃。我年幼好奇,一次将送子娘娘旁的小泥娃娃全部兜回家去,老人说,这是要生孩子的,拿一个生一个,拿这么多得生多少孩子?我哥哥在一旁听得此话,赶快把那些小泥娃娃扔到房上去了。这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