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学成,天津走红

北京学成,天津走红

时间:2023-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学成,天津走红老天津商贾汇聚,豪杰辈出,五方人民杂处,三教九流云集,文化艺术大俗大雅,京剧、评剧、梆子、大鼓、相声、杂技在天津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百年来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任何一个艺人,只有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才能在全国各地的舞台站稳脚跟。当代戏剧家黄宗江原籍温州,生长在北京,少年时在天津住过三五载。

北京学成,天津走红

老天津商贾汇聚,豪杰辈出,五方人民杂处,三教九流云集,文化艺术大俗大雅,京剧、评剧、梆子、大鼓、相声、杂技在天津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京剧重镇,天津人不但懂戏,而且实可谓眼高识广,京剧艺术在津城有着大量的知音。百年来有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任何一个艺人,只有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才能在全国各地的舞台站稳脚跟。何以造成这种局面?著名作家林希先生在《津门旧事》一书中做过精辟的解释。他说:“因为徽班进京之后,北京成了中国京剧艺术的基地,所以,要想学戏,就必须到北京去拜师,进名班,这样才能学到真功夫,也才能真正学到‘家’。但是一个角儿在北京唱红了,还不行,那就像是温室里养的花儿,没有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一个演员在北京学好戏以后,他就必得找一个刁钻地方去考验一下自己。到什么地方去最好?那就是到天津。只要一个演员在天津唱红了,就能走遍天下不害怕了。再刁钻,谁也刁钻不过天津的观众呀!”

img157

曾经唱红津门的四大名旦——前者程砚秋,后左起: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

天津人看戏不给任何人留面子,只要是看出毛病来,当场就给你一个下不来台。据说20世纪30年代,马连良来天津唱《王佐断臂》,不小心在唱戏时,将“断”了的左臂摇了一下,当即,二话没说,台下就把茶壶飞上去了。马老板什么话也没说,退票谢罪,一走了之。直到多少年后,马老板再来,好好侍候天津爷们儿一出好戏,这才把人缘儿找回来。

天津是京剧的“老码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早期京剧的代表人物余三胜就曾经在天津演出。著名的“同光十三绝”中,第一代京剧名丑刘赶三就起步于天津侯家后的群雅轩票房;谭派创始人谭鑫培的舞台生涯也始于天津。武生黄派的创始人黄月仙、京剧“后三杰”之一的孙菊仙、南派生行泰斗孙春恒等著名演员也都出生于天津。

当代戏剧家黄宗江原籍温州,生长在北京,少年时在天津住过三五载。他说他“打小就是个戏迷,以后才会干戏”。1985年,黄宗江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叫《我爱天津卫》,讲了一些“天津唱红”的往事:

img158

京剧老生“新三杰”之一的谭鑫培当时也唱红津门

我是在劝业场“天外天”的危楼破厦里,拜聆了几乎沦落为叫花子班但犹在引吭高歌的韩世昌、白云生、赫振基、陶显庭……诸位先贤,是他们给我开的蒙,使我理解了我国古典戏曲传统有多么深厚……

我是在泰康商场的“小梨园”里,拜聆了刘宝全、金万昌、荣剑尘、张寿臣……并至今犹健的小彩舞,是他们使我理解了我国说唱艺术的民间的与民族的源流是多么深远……

我是在“天华景”的小小舞台上,得见京剧殿堂里的老伶工尚和玉、程继先……和他们传授的至今犹在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徒子徒孙。我想我没说错,京剧庙廊里的名家李少春、张君秋……都是首先在咱们天津卫唱红的。

“天津卫”这个码头,从过去就是考验艺人的一个试验场。“活儿”好不好,本事行不行,全国各地去演一圈,唯独到了天津要小心,因为天津的观众最“懂”。天津出了许多京剧名家,天津人看戏才“刁”,眼也特“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