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汉语教学模式及教材模式探讨
王 颖[1]
摘 要:针对美国社区学生的汉语学习的特点,我们运用了一些新的认知理论,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中,尽量简洁,并充分突出图像的作用,为教学提供双重编码。这样可以使语言认知更具有直观性、具象性,加快认知和学习过程,可以在使用时提供除语言编码这一提醒途径之外的更具象的提醒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母语干扰,并增加学生开口的动机。
关键词:社区汉语 教学模式 认知 非语言机制 图像
近些年来,中美关系越来越密切,合作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而汉语作为合作和交流的必要手段,在美国也越来越热,社区的汉语学习需求也不断增加。这部分群体在美国学习汉语的人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因其情况的复杂性,使它有别于正规学校的学习,而针对这一群体的教学研究和教材都极为匮乏。如何让这一群体更好地学习汉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及教材模式才更适合,这些方面的探索研究成为目前美国汉语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针对这一问题,在开展教学的同时,我们做了一些美国社区汉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美国社区学生的特点
大、中、小学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特点是,年龄段相同,接受能力相近,模仿力强,学习系统性强,学习时间充沛。社区学生不同于大、中、小学学生的汉语学习,它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首先,美国的社区学生来源极为复杂,有大学生、公司经理、职员,也有社区服务人员、大、中、小学教师和工作人员等等。其次,年龄参差不齐,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从十几到六十几几乎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第三,学生们都是利用工作和学习之余来学习,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再加上他们生活在英语语言环境中,大部分学生也没有中国朋友,缺乏练耳连口的基本的目的语语言环境。这些复杂性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正规学校的学习有极大的差别。
二、社区汉语的教学要求
这样复杂、但学习兴趣却异常浓厚的学生群,对我们的汉语教学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要求。
(一)交流和沟通是社区学生学习的首要原则和目标。
在谈到学习汉语的目的时,很多美国人都提到想和中国人沟通。他们认为如果想充分了解一个文化,最好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个文化的语言,使用其语言与其交流。
我们都知道外语学习的5C原则,即communication(沟通)、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语言和文化)、communities(应用于国际国内多元文化社区)。其中,communication(沟通)是首要原则。
因此,美国社区汉语教学应以沟通交流为出发点,尽量使学生早开口。
(二)简洁实用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能和中国人简单沟通,可以去中国旅行。加上学生年龄差距大,接受能力差距也大,学习时间有限,社区学生的学习不能是按部就班的学习,应该本着最简原则,尽量简洁实用。
(三)趣味性、互动性
一天的学习工作已经非常辛苦,很难想象如果学习内容不够生动有趣学生能保持学习兴趣的长久性。另外,美国学生和亚洲学生相比,比较活泼,爱说爱动。他们往往要求较多的互动。这也是教学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四)较强的文化气息
学习汉语的美国学生大都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强烈而浓厚的兴趣,学习过程中除了汉语语言的学习之外,应尽量多介绍一些中国的文化信息。
三、美国社区汉语的教学模式
根据以上提到的社区汉语课中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我们运用一些新的认知理论,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教材模式的探索。
(一)双编码理论及其对美国社区汉语教学教材模式的启发
“Paivio认为,认知过程中信息的编码依靠两种既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的机制:一种是非语言机制,专门用来对非语言的信息编码;一种是语言机制,直接用于语言编码,在认知编码时由这两种机制传达的信息同时进入感觉运动系统。”这就是记忆心理学中的双编码理论(Dual Cording Theory)。
根据双编码理论,认知过程中的这两种机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任何一种机制都无法独立于另一种机制存在,如果舍弃任何一个机制,都只能抑制完整的认知过程。这就是说,当我们口耳相传我们的语言时,我们所说的事物的形象会同时在大脑中出现,而当我们看到具象的事物时,表称该事物的语言也会同时在大脑中出现,挥之不去。比如,当我们说“一只小狗刚跑过去了”时,那只小狗跑动的情形会同时出现在我们脑中;当我们看到一张狗的照片时,表称这种动物的有声语言犵ǒ狌/dog也会同时出现在脑中,相互配合。这种配合大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的。
双编码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双重机制编码是必然的,那我们就可以在语言教学中同时使用这两种编码机制,使这两种编码机制有效地结合,以缩短学习时间和过程,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二)语言机制与非语言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图像的作用,为教学提供双重编码
既然非语言机制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它一定也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应该把它引入教学,最大可能地发挥非语言机制在汉语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给学生两种编码:一是有声语言的编码,一是形象的编码。我们在生词表和句型练习中尽可能使用图片代替英文解释。比如,“咖啡”用咖啡的图片来代替英文解释;“学生”,用学生的图片来代替英文解释。在练习“一边……一边……”这个句型时,把一张同时做很多事情的照片展示给学生,学生马上就会明白这个句型,并可以马上说出这些句子。这样学生就同时记忆了声音和形象两种编码,不仅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和过程,还增加了记忆的延续性,在学生下次使用时,就更容易被提取出来,因为特征越详细的信息越容易被提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非语言机制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四、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可以使语言认知更具有直观性、具象性,加快认知过程
这是很容易证实的。当你在讲“一边……一边……”这个句型时,只要你展示出同时做多件事情的图片(很容易找到多个这样的图片),学生马上就会明白这个句型的语境并进而使用这个句型。这个认知和学习的过程明显快于用语言解释,例句说明。
(二)提供除语言编码这一提醒途径之外的更具象的提醒信息
“信息提取时,越是用具象形式编码的信息越容易提取。”因为给学生提供了更具象的提醒信息,可以使学生在提取语言信息时,更容易更快速。“人脑对双编码的信息的提取由于对单编码的信息,因为双编码提供了两种提醒线索(概念线索和意象线索),如果一种线索由于遗忘而是去,人们还可以利用另一种线索来提取信息。”因为给学生认知时同时提供了两种编码信息,当学生要使用它时,也就存在着两种提醒信息,所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记住的概率增加了一倍。
(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母语的干扰
在美国的汉语教学是属于非目的语语境的教学。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地依赖翻译。不论是新词新语的学习,还是语法句式的理解,都会用母语来印证一下。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提供双重编码,非语言机制的编码会最大程度地抑制母语的干扰,帮助学生加快认知的过程。
(四)可以增加学生开口的动机
动机是我们做某件事的动力,如果动机强烈,就有完成的愿望。在练习的过程中去读拼音或汉字,学生会觉得有些被动,因为那是一些符号,学生的大脑里还没有建立起与那些符号及那些符号所代表的概念的联系。而图像可提供与其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场景,学生可以通过这一真实场景与新的语言符号发生联系,这样学生就有了比较强烈的开口的动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五、这一教学原则和模式下的教材模式的原则
(一)充分发挥非语言编码机制主要是图像的作用
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在生词、句型操练和复述课文这几个方面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这一模式。如:
生词:
(二)图像使用的原则
虽然图像这一非语言编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很大,但我们也要同时注意其使用的科学性。第一,图像选取要合适。要选取那些与美国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图像,不合适的图像只会抑制认知过程,而不会有所帮助。第二,图像数量要适当。选取图像是为了提供学习的双重编码,决不只是为了好看和轻松教学气氛,过多的图像只会让学生眼花缭乱,增加认知负荷,使其成为学习的障碍和负担。第三,图像的选取和使用有别于儿童的汉语教材。儿童的汉语教材使用图像是是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在增加情景性的同时,增加趣味性和启迪性。而成人的汉语教材使用图像除了增加情景性以外,主要是为了语言的结构性的练习。如果在练习“和”的时候,我们选取了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和哥哥妹妹在一起的两张图片,不只是为了趣味性,而是让学生可以自然地说出“爸爸和妈妈”、“哥哥和妹妹”的词组。上边的“一边……一边……”的例子也是如此。第四,不是所有的语言信息都可以或者都适合用图像来展示。
(三)学习内容尽量简洁,减少学生学习负荷
根据记忆心理学的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由于人脑的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在单位时间内,只允许对有限的因素进行加工”。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学习时间内,学习量应该是适当的,不同情况学生的学习量也应当是不同的。如果太少,就会浪费时间;相反,如果太多,则会超出学生工作记忆所能承受的范围。这种额外的认知负荷不仅不会促进学习,反而会降低学习的效率。
上边已经分析过美国社区学生的特点,他们来源复杂,年龄参差,接受能力差别很大,并且处在非目的语环境,种种不利的因素说明,他们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合适的学习量应该低于中小学生和大学生。因此应该控制好学习量,明确教学点,尽量使教学内容简洁。这个明确不应当只对老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这包括生词量及句式练习,应该强调最基本的词汇和句式并反复练习。这样学生每次都能感觉到有所收获和收获了什么,由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文化内容应该突出学生感兴趣的传统与当代两个部分
文化教学是汉语教学中相当重要的内容。美国的社区学生往往更关心中国文化的部分。但是他们除了传统的文化之外,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更感兴趣。中国人喜欢吃什么,做什么,生活习惯是什么,等等。所以社区汉语教学的文化内容不一定是系统的,但应该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
(五)拼音为主,汉字为辅,把汉字教学作为文化教学的一部分
我们总是觉得汉字对西方人太难,为了减少学习负担,特别是考虑到社区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一般的做法是忽略汉字部分的学习,只用拼音。我们也主要采用了拼音,这也符合西方听说先行的语言学习原则。但是有点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很多社区学生对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汉字相当感兴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造字法、汉字偏旁及偏旁的意义都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因此,汉字部分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介绍给学生,并同时给学生提供汉字笔顺和汉字练习册,作为辅助那些对汉字有更高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材料。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明确:不能让汉字成为社区学生学习汉语的障碍。
以上我们做的这些关于美国社区汉语的教学模式和教材模式的研究只是一种探索,还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臧克和:《中国文字研究》,郑州: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1辑。
【注释】
[1]王颖: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学系副教授,副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词汇、对外汉语及二语习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