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恰到好处的沉默才是金
也许是因为几千年前孔老夫子所教诲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和“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使得后代的君子们似乎都不屑于口舌之辩。那些书生们总是在千金小姐面前一副笨口拙舌的模样,所谓“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因此,“沉默是金”成了人们一贯信奉的金科玉律。
然而,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只有当沉默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绝妙效果。
沉默之于口才,就如同休止符之于音乐,运用得妙,则能成就一席连珠妙语、一曲华彩乐章,然而不分场合的滥用,则只会适得其反,缘木求鱼。
沉默未必是金
好口才需要恰当的沉默来点缀,然而沉默只能是一味调味剂,来使你的“口才大餐”增香提味,却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如果从头到尾都保持沉默,只会让人无法了解你的想法,你们之间就失去了交谈的机会。
生活中,如果你总是在同学同事面前沉默不语,大家永远无法了解你,你也无法了解别人。这样,你和他人之间就竖起了一道用沉默筑成的冰墙,慢慢地,你成了孤家寡人,成了边缘人。这样的沉默能说是金吗?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如果老板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你忍气吞声全盘接受,这样的沉默能说是金吗?
当机会来临,需要你毛遂自荐,主动请缨,你却唯唯诺诺,不敢吱声,与机会失之交臂,这样的沉默能说是金吗?
什么时候需要沉默?
《大话西游》中,唐僧爱啰嗦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的确,话太多,容易唠叨,会让人厌烦。不仅如此,“是非只为多开口”,有的人说话太多,口无遮拦,稍不留神就会说出一些让对方感到不自在的话来。对方嘴上不说,心里大概早就觉得你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时候与其说话,不如沉默。
那么,具体说来,什么时候需要沉默呢?
当你有优越感的时候,要适当地保持沉默。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你忍不住,非要遇人便说自己的优越之处,巴不得所有人知道你的优越,只会给人留下一个幼稚肤浅甚至是狂妄的坏印象。沉默,却能给人一种深沉内敛、虚怀若谷的感觉,让大家对你的好感倍增。
等待时机的时候,需要沉默。等待时机的过程往往是卧薪尝胆、蓄势待发的过程,这时候需要少说多做。如果你偏偏在这个时候喜欢高谈阔论,一次两次还好,对方可能会觉得你有目标有志气。但是,如果你总是这样不厌其烦地向别人描述你的宏伟蓝图,以及时机来临后的巨大成就,那么,别人慢慢地就会觉得你是空谈家而不是实干家,华而不实,光说不练假把式,进而对你的印象也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遇到挫折的时候,需要保持适当的沉默。把痛苦说出来,的确是一种发泄的方法。但是,真正的痛苦只能自己慢慢地消化,只能从左肩换到右肩,最终还要自己承担。说得多了,你就成了祥林嫂,大家开始还会好心劝慰,慢慢地就会对你的唠叨麻木了。然而,这时候你保持沉默,大家会觉得你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有着顽强的自我支撑力,大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更愿意交你这个朋友。
恰到好处的沉默是金
明星一旦红起来,很难逃过绯闻的纠缠,有的明星针锋相对地反击,有的写博客辟谣,结果却是火越烧越旺。然而,有的明星泰然自若,对于八卦记者的追问保持沉默,几周后甚至几天后,风浪就会平息,绯闻也随之不了了之了。可见,面对八卦,沉默是一个好办法,这时候的沉默的确是金。
平常老百姓过日子,大概一辈子也不会被绯闻纠缠。那么,如何把握这恰到好处的沉默呢?其实很简单,在倾听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就是最有价值的“金”。
在倾听的时候,最忌讳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倾诉者一般都处在情绪波动中,因为心情不好所以才倾诉。这时候,如果喋喋不休,只会让对方的情绪更加恶化;如果能适当沉默,则能让对方的情绪得到松弛和缓解。而且,如果对方情绪化地说了一些偏激的话,你若当场不留情面地反击,只会火上浇油引起双方的争吵,甚至会不欢而散。然而,适当的沉默却能够给对方平复情绪的时间,也许这片刻的沉默正是对方自省的时机。
适当的沉默不仅能让对方的情绪得到缓解,而且也能够让你的自我情绪得到控制。冲动是魔鬼,盛怒之下,必定会失言,会让聊天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片刻的沉默是不错的缓冲,能让你的情绪降降温,以便保持自己平常的好形象。
最后,在倾听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还能够促进倾诉者和倾听者的思考。当倾诉者情绪波动时,往往是很敏感的。这时候,我们说话需要格外谨慎,不然一不小心走进雷区,对方轰的一声爆发了,那就难收场了。因此,这时候的沉默能够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并权衡自己的言语措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