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金字塔原理——让沟通更清晰
“金字塔原理”,源于麦肯锡公司早期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这是一项写作的思考方法。它要求写作者在写作之前,先对那些提纲挈领的中心思想进行归类。后来,金字塔原理被誉为是最清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结构,尤其是近年来,被各大咨询公司和跨国企业推崇备至。金字塔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沟通时,要求我们的思维和表达先从结论说起,也就是先说中心思想,然后再向前推演,先重要后次要、先框架后细节、先结果后过程、先结论后原因。用金字塔结构来思考和表达的好处就是——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用金字塔原理来沟通,可以让对方愿意听、好理解、记得住。
例如,你是上司,正在办公室,忽然你的下属冲进来,对你说:“董事长,我最近一直在留意原材料的价格我不得不向您报告,我发现很多木料都涨价了,油漆的价格也涨了。对了,刚才运输公司也打电话来说要提价,虽然我比较了好几家的价格,但是,还是没有办法说服他不涨价。还有,咱们的对手最近也对产品进行了涨价,我还看到……对了,广告宣传费用最近花销也比较多,如果……可能……”
是不是你听完之后云里雾里?是不是听了半天你都不知道他究竟要说什么?你不知道他希望你提供什么帮助,也不知道他希望你解决什么问题,更不知道他希望你做出什么决定。
可是,如果他这样说:“董事长,我认为我们公司的产品应该涨价了,涨幅要在15%左右,我们要超过竞争对手。因为:第一,最近原材料不管是木料还是油漆都纷纷涨价了20%,运输成本也上涨了;第二,我们的竞争品牌都已经调价10%~20%,我们也应该迅速行动;第三,广告宣传费过多,超过了预算……董事长,你觉得这个建议是否可以实施?”
这样是不是更清楚呢?这就是“金字塔原理”:让低效率的沟通变得有效率。
神奇的数字7:训练自己的思维
金字塔原理的依据之一就是,乔治·米勒在1956年发表的著名的报告《神奇的数字 7 +/- 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这份报告中引述了一些关于认知、判断和记忆的实验数据。例如,他给被试者一组数据(或颜色,声音,气味等等),结果发现大家多数能记住7个左右,而且,通常是头尾记得比较牢,中间的部分几乎都会被忘掉。
正是基于这项结果,电话公司决定将电话号码定为7位:前3位类似区号,相对稳定,再加上4位各不相同的分机号。这样,人们从电话簿上查到电话号码后,再去拨号时就不会忘记了。
报告还指出,短时记忆的量虽然不能增加,但这7个事项的性质,则可以通过逻辑活动而扩大。例如,2471530121987是一长串数字,显然远远超过7的限制,但如果通过逻辑活动将它们意义化,变成24(小时),7(一星期),15(半个月),30(一个月),12(一年),1987(年),然后再记这一长串数字那就比较容易了。米勒称这种有意义的单位为组块(chunk)。这正是金字塔原理的核心。我们说话就是要把大量的信息逻辑化,让对方一听就明白理解。
因此,想要摆脱低效率的沟通,关键就是要训练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让对方轻松地理解你所说话语的意思。无论是做演讲,还是在饭桌上对亲朋好友表达你的观点,不管你洋洋洒洒说了多少话,让别人理解你的思维和你的逻辑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用自己的话语强加自己的观点于别人身上。让别人自动理解你的观点,这才是表达的真正意义所在。
想要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那么,就必须在表达之前形成清晰的逻辑,不能漫无边际,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如果你不擅长华丽的言辞,不擅长雕饰语句,那么,你只要记住一点:思路清晰。即使没有修饰漂亮的言语,只要你的沟通反映了你缜密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你就同样能够表达得清楚明了,同样能够高效地沟通。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训练自己的语言,提高沟通效率的根本就是培养自己思维的缜密性和逻辑性。要做到即使你不认同我,但我一定要做到让你知道我、理解我。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具有缜密性和逻辑性呢?
我们只需要做两件事:
1)把所有的观点结构化
从理论上而言,金字塔结构就是沟通者首先把句子进行分组,然后把分组的大意提炼出来,再对段落进行组合,由段落形成的章节来支撑中心思想。如此形成了每一个下层结构都为上层结构的解释和支撑。因此,我们沟通时应该像金字塔一样,从塔尖开始,一个版块一个版块地推向被沟通者。这种方式更符合人类的思考逻辑,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沟通。
而且,这也是一种更具说服力的沟通。虽然沟通中最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强加于人的说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表达的说服力就不重要。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还必须让自己的观点被对方接受。因此,要想提升沟通的效果,说服力也是必须强调的。所谓沟通,其实就是让对方了解你的意思,让对方不断地认同你的观点,不断地对你说“是”。如果我们在沟通时,能够按照金字塔结构由上而下,把信息抽象,然后从上往下表达,那么,我们的表达就具有说服力了。
2)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正如米勒所研究的“神奇的数字7”,超过7项的复杂事物,人们大多会混淆,会记不住。因此,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最好是建立模型,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让所有的项目相连,进而在复杂的关系中把握重点。
我们的大脑在工作时会把具有共性的事物组织在一起,形状、数量、位置、距离比较接近的事物能形成共性,这是一种直觉反映。因此,如果把东西进行分组会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联想记忆法就是应用了这种方法。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就是说,我们在将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形成金字塔结构之后,还要对意义进行组块,这样会更容易沟通。在层级结构的同一层面表达的意义最好是三个,这个数目是最有助于对方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不要太多,太多会让对方感到超负荷,感到压力。
如果我们在沟通中能够使用这两种思维方式,一定可以大大提升我们沟通的效率。总之,我们要让对方迅速地捕捉到自己的思想、理解自己的观点,让对方只需要做赞同或不赞成的决定。
案例实践
按照以上我们所说的两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我们来看下面这个案例——秘书向领导汇报会议时间的安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使用金字塔原理和不使用金字塔原理进行沟通时的明显差别:
使用金字塔原理前:董事长,徐总监出差去了,周三之前不能参加会议;王总人也在外地,说明天中午以后才能回公司开会;张总也说今天不能参加会议。另外,会议室今天、明天都预订不了,周四才可以,会议改在周四上午10点,可以吗?
使用金字塔原理后:董事长,我们今天的会议改到周四上午10点,您看可以吗?因为徐总监出差去了,周四才能赶回来;王总、张总在周四也比较方便;另外,会议室最早也是周四才有空。
经过对比我们就能明显看出,为复杂的问题建立简单的逻辑后,提纲挈领地进行沟通,是能否让对方理解的关键,也是高效率沟通的关键。
在使用金字塔原理之前,秘书的表达方式没有任何结构,表述像流水账一样,先说原因,后说结论。在使用金字塔原理之后,她一开口就把结论抛出来,“会议改到周四上午10点”,董事长根本不需要理清逻辑,不需要思考对方到底抛出一个怎样的问题,而仅需要做出决策就好。这样的方式使沟通非常有效率,而这也表现了一个人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