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安慰他人的技巧——疗效对话
“疗效对话”是心理学家南丝·格尔马丁针对如何弥补人际沟通的鸿沟,以及如何适时适度地表达对倾诉者的关心而提出来的概念。所谓“疗效对话”,是指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交谈,让倾诉者获得适度疏解,进而自然地达到“治疗的效果”。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一点“疗效对话”,当朋友失声痛哭或情绪低落时,我们才知道该怎样按捺自己内心的不安与疑问,怎样倾听他的痛苦与焦虑。有的人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为了避免自己说错话,索性什么也不说,没有及时地表示出自己的关心与安慰,人为地制造出一层又一层的隔阂。这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行为。
那么,学会说“疗效对话”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
学会倾听
倾听并不是完全保持沉默地听,而是用心听对方到底说了什么,没有说什么,以及言谈中真正的含义。倾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内心一起去听,不要火急火燎地想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避免“内在对话”。所谓“内在对话”就是在倾听的同时,在脑海中不自觉地进行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这种对话很可能是在想该说什么,怎么回应对方的话,或者盘算接下来进行的话题。“内在对话”会干扰倾听者的注意力,很可能会让倾诉者认为你在敷衍。
适当停顿
为了避免不自觉产生的机械反应,在交谈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时说,有时听,适当停顿。“疗效对话”最忌讳的就是为了想快速解决问题,就直接跳到采取行动的阶段,说一些我们自认为对对方有好处的话。操之过急的态度会让对方感觉你很不真诚。
认同对方的痛苦
进行“疗效对话”时,我们要帮助对方度过痛苦。这并不等同于把对方从痛苦中“拯救”出来,因为痛苦是不可能一下子消失的,也不可能会被快速地驱散。我们应该做的是,认同对方的痛苦,跟同对方一起去感受痛苦。所以,当我们的朋友或亲人陷入悲恸的情绪中时,我们支持他们的做法就是,认同对方的痛苦,允许对方哭泣。
学会安慰
很多人不懂得什么叫安慰,以为告诉别人你应该如何如何,你不应该如何如何就是安慰。其实,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真正感觉的权利。因此,真正的安慰不是对对方下判断,也不要总是认为对方正在痛苦中,需要接受帮助。真正的安慰,是给予对方一定的空间去做他们自己,并且认同他们的感觉。我们千万不要通过肯定或否定他们的决定或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关心。
分享自己的故事
当对方正遭受痛苦时,即使我们曾经也遭遇过类似的情况,也无法完全了解对方的感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去关怀对方。而我们需要先耐心地听完别人的故事,然后,再考虑有没有必要分享自己的故事,已经分享的结果是否对对方有好处。
将心比心
面对面安慰别人时,我们内心真正的状态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外在表现。尽管对方无法明确地知道我们内心的想法,但是,通常能够觉察出我们是否为他们感到难过。如果我们能够对对方的遭遇将心比心,那么,我们不仅能够分担对方的痛苦,也能理解对方内心的煎熬。不论什么样的情况,设身处地地与对方将心比心,就是给对方的一种安慰。
长期陪伴
遭遇会给一个人带来很多混乱与不安,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迅速地让所有的混乱归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迅速地调节各种不安。人们需要时间去调节,去适应,去改变。因此,在“疗效对话”中,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要做一个能够倾听理解的“共鸣箱”,而且不是一次性的。
心意比什么都重要
也许,当我们想要安慰对方时,却因为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困窘,这是没关系的。即使让对方知道我们的这种感受也是没有关系的,我们甚至可以老实地说出来:“我无法代替你去体会这种感受,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是,我真的很关心你。”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表达很可笑,但是心意比什么都重要。即使你默默地陪着他,什么都不说,对对方而言也是一种安慰。
让他自己寻找答案
我们不需要代替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对方自己找到答案。你可以尽力地找其他的朋友来帮忙,或者给他找来相关的书籍或资料,或者为他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暂时躲避一切。总之,让他自己平静地寻找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