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怎么跟孩子说话?
妈妈下班后,发现女儿正在勤劳地打扫房间,连平时杂乱的小书桌都被收拾得干净整洁了。妈妈在心里纳闷儿,怎么平常说了多少遍都不会去做的事,今天没人提醒反而主动去做了?看着女儿低着头的模样,妈妈想了想说:“是不是考试没考好?”听到妈妈的话,女儿把头埋得更深了。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位妈妈的说话方式。一进门,妈妈就发现了女儿反常的行为变化,不用多想,妈妈心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女儿肯定是犯了错误了。而女儿殷勤地打扫房间,收拾书桌,这说明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求得父母的原谅。因此,做妈妈的即使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缘由,那句“是不是考试没考好”也没有必要说出来。因为这句类似指责的话会让女儿的心情更加沉重。我们为什么不这样说:“女儿把房间打扫得真干净啊!书桌也收拾得这么整洁!我女儿真能干啊。口头表扬一次,希望以后能继续发扬!”这句显示出欣赏和赞许的话,则可以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极大地触动。说不定以后会增强信心,不仅学习更加努力,连打扫房间收拾书桌也变得更加主动了。
可见,和孩子说话时的方式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恰当而良好地沟通与交流,对于从小时候起就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思想和感情,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不要将孩子比来比去
家长们一责骂孩子总是张口就来,“你妹妹比你听话多了”“你看人家谁谁谁多听话”等等之类的话。而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时,也知道父母说的是事实,无力反驳或为自己辩解。因此,这时候他们往往会感到更加气馁,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自卑感越来越重。
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的话
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尊心的。因此,“你真是个废物”“你简直一无是处”之类的话也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往往留下抹不去的印记,不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让孩子把话说完
有些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就像是气急败坏的君王,总是不听孩子说完话就霸道的说“住口”“你不用解释了”,这是孩子们最不愿听到的话之一。如果父母总是用“住口”两个字堵住孩子的话,很可能会让孩子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他们知道多说无益之后,就会懒得跟父母交流,什么话都不会再跟父母说了。
勇于跟孩子说“对不起”
有些父母碍于面子或者为人父母的威信,即使知道自己错怪孩子了,也不愿将“对不起”三个字说出口。其实,在孩子眼中,父母说出对不起,只会让他们更加信任和尊重父母,而明明是自己错了,还拼命掩饰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因此,“刚才的事情是爸爸不对,爸爸现在跟你道歉”“妈妈误会你了,真对不起”……这是好父母应该要说的话。
对孩子多说鼓励的话
很多人习惯了对孩子说“不许”怎样或者“一定要”怎样,这不仅有浓厚的独裁、专制的味道,而且,因为太缺乏鼓励,这让孩子很难接受。我们不妨用“试试看”代替“一定”和“不许”。“试试看”这三个字包含着“你可以的”“我相信你”“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三层意思。这样,孩子听完就没有太大的心理压力,说不定会超常发挥。
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长与孩子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身份地位有着极大的悬殊。很多父母都喜欢用命令式的口吻与孩子对话。殊不知,命令的口气会让孩子养成懦弱胆怯的性格。作为成年人,我们与孩子说话时,应该采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朋友式”或者“建议式”的说话方式,学会引导孩子,摆出一些选择项,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慢慢地,孩子会越来越慎重地对待大人的话,而不是产生反感。
对孩子也要学会倾听
成年人大多数不愿听小孩子说话,觉得他们说不出什么道理来,都是一些毫无价值的话。但是,孩子们也有思想,也需要倾诉。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叫“净化原理”,就是说当一个人受到委屈,或者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而无法发泄时,心中的怨气会越积越多,一旦爆发,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这种“净化原理”对小孩子也是一样的,成年人也要多听听孩子的倾诉,让他们的情绪得到发泄,帮助孩子敞开心灵。
学会对孩子说“没关系”
伟人尚且会犯错误,何况是孩子呢?孩子如果做错了事,如果我们能说一句“错了没关系”,这会让孩子心里轻松许多。大人的宽容会让孩子心存感激。作为回报,也许他会更加努力地去纠正自己的这种错误行为。但是,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同时,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虽然做了错事没关系,但是必须及时改正。
避免威胁恐吓的话
孩子对家长有着深深的眷恋,有一种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的“潜在不安感”,心理学上称为“潜在不安”。因此,类似“再这样爸爸不要你了”“你再不走我就走了”之类的话,会激发孩子心中的这种“潜在不安”,孩子的心理可能会受到大人无法想象的打击,甚至可能会做出极端的举动。
恰当地做出回应
与孩子沟通时,我们往往会忽略很多细节,比如,对孩子的话语缺少回应。有时候,孩子通过话语或者肢体语言告诉你他心情不好,实际上他们更想说的是,他们心情不好的原因。如果你太吝啬你的回应,他们可能会认为你根本就没有认真地听他说,因而就不愿再和你更深入地交流下去了。对此,我们应该恰当地做出回应。比如:
“看来你不喜欢……”
“当时,你是不是很担心?”
“听起来不大好,你能说得更详细一点吗?”
“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这对你来说很重要,对吧?”
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们交流
想必很多家长都说过这样的话:“就知道哭!”“你怎么那么淘气!”“这么简单的问题你的脑子怎么就不开窍呢?”这些完全是家长以成年人的认知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的结果,当然就失去了与孩子产生共鸣的思想基础,孩子肯定不愿意再继续交流下去了。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淘气爱哭的行为是那个年龄段的必然表现。
孩子最不喜欢的句式
不要使用讥讽和祈使的句式,如:“你还知道该回家吃饭了?”“还想玩儿?睡觉去!”
不要使用最常见的却最不容易让孩子接受的“我”句式,如:“我都快被你烦死了,一边玩去!”“我最讨厌爱哭的孩子了!”而应该尽可能使用切身例子,如:“我小时候,也不喜欢做作业……”“我也犯过和你一模一样的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