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相劝,轻松说服对方
在两人意见相左,互相争执之时,如果你直接驳斥对方说:“不对,你错了。”“你说的不正确。”“你的这种观点是错的,应该立即改正。”这样往往会更加激发对方的“斗志”,让他变得更加固执和坚决,甚至表现出一种“誓死捍卫自己观点”的态度。这时,说服对方会变得更加困难。
迎着对方的话头,直接驳斥,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反语相劝,常常能轻松取胜。所谓反语就是指说话者有意地正话反说,违反常规的逻辑规律,用荒唐的理由为对方申辩,从而暴露对方的错误,使其认识到自己的观点、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楚庄王的一匹爱马死了,他伤心不已,下令用上等棺木,行大夫礼节来厚葬。文臣武将纷纷劝阻皇帝的这个荒唐举动,但是,没有任何效果。最后,楚庄王还下决心说:“谁敢再劝阻,一定要杀死他。”
这时,如果谁再向皇帝表达反对意见,只能是自取其辱,惹来杀身之祸。
优孟知道此事后,他直入宫门,仰天大哭。楚庄王感到异常纳闷,迫不及待地问是怎么回事。优孟说:“那匹马是大王最喜欢的,却只以大夫的礼节安葬它,太寒酸了,请大王用君王的礼节吧!”此话激起了庄王的兴趣,优孟继续说:“请以美玉雕成棺……让各国使节共同举哀,以最高的礼仪祭祀它。让各国诸侯听到后,都知道大王以人为贱而以马为贵啊。”
这时,庄王明白了优孟的用意,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最后,他取消了对马的厚葬,将马付于庖厨,烹而食之。
如果当时优孟直陈利弊、凛然赴义,一定不能达到劝服的目的。然而,他正话反说,却力挽狂澜,巧妙说服对方。
反语是语言艺术中的迂回术,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让人更为清楚地见到了事情的真面目,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劝谏效果。
汉武帝刘彻的乳母曾经在宫外犯了罪,武帝知道后,想依法处置她。乳母请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搭救自己。东方朔对她说:“你如果想获得解救,就在将抓走你的时候,不断地回头注视武帝,但千万不要说一句话。这样做,也许有一线希望。”当这位乳母被传讯时,她有意走到武帝面前,面带愁容地不停地看着汉武帝。当时,东方朔正在旁边侍坐,他就对乳母说:“你也太痴了,皇帝现在已经长大了,哪里还会靠你的乳汁养活呢?”
东方朔的这番话当然并不是嘲讽乳母,而是从反面劝说武帝不要忘记乳母的养育之恩。听到这番话后,武帝顿时露出难堪之色,当即赦免了乳母的罪过。
诸葛亮足智多谋,也是一位擅长使用反语的口才高手。《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这段话中,诸葛亮故意用反语相激,叫孙权投降曹操,其实是为了使孙权痛下决断。
要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想要举重若轻、易如反掌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学会巧妙地运用反语。
妙语点睛:
“反语相劝”,是指用对方错误的观点去驳倒对方,让对方无话可说,进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反面回答的说话技巧能轻松地说服他人,因此很有必要掌握。
说软话,服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难免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的事。这时,如果你不顾及情面,不把握分寸,向对方的错误“加大火力,猛烈攻击”,会使对方很难堪,不仅会破坏了谈话的气氛和基础,更不能达到说服的目的。此时最佳的劝说方法是说软话。
小李到广州出差,在街头小货摊上买了几件衣服,付款时才发现刚刚还在身上的存有三千元的银行卡不见了。货摊只有他和摊主两人,小李明知此事与摊主有关,但如果直接指责摊主,说不定对方会说小李在诬陷。
在这种情况下,小李没有和她来“硬”的,而是压低声音,悄悄地说:“姑娘,我一下子照顾了你五六百元的生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你在这摆摊,一个月收入几千,我想你绝对看不上那张只有几千元的银行卡的。再说,你们做生意的,信誉要紧啊!”
看到摊主似乎有所动,小李又恳求道:“我这次是出公差,卡里的钱是工作所需,丢了我真没法交待,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中混到衣服里去了。我知道,你们个体户还是能体谅人的。”
摊主终于被小李的一番软话说动了,她就顺着台阶下来了,假装在衣服堆里找到了银行卡,交给了小李。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说“软”话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特别是性格固执,很有主见的人,你如果说“硬”话,以命令的口吻说服,对方不但不会理睬,说不定比你更硬;你如果说“软”话,对方反倒产生同情心,服从你的要求。
有很多时候,你要想劝服人,说软话要比说硬话效果好得多。然而说“软”话并不是低三下四地哀求,而是以柔克刚,是一种“智斗”,是一种心理交锋。
妙语点睛:
说软话,是指通过软的方式把你的意见表达出来,软中带强、柔中带刚。这样,“温柔”也会成为一个“无形杀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