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根据身体信息产生的对人评价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由人体传达的信息,这是指不属于动作和表演,而是由天生的、遗传性的身体特征所产生的信息。
假定两个素昧平生的人相遇。随着互相接近,各自的身体特征渐渐清晰起来。最初看清楚的是身高、体型、性别、年龄段等四个方面。当距离进一步缩短时,肤色及其浓淡、发长和发型、眼睛等其他身体部分也看真切了。接着,两人面对面了,那么,各自身体和嘴的气味也能相互感觉到了,对对方的整体魅力状况也能作出评价了。这些信息不仅全都在一言未发之前就感知了,而且,实际上,也为是否进行言语交流的决定提供了依据。
在美国,通过这些身体信息作出的判断,基本上就决定了下一步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程度和种类。通常,在搭话前,人们往往要以自己为参照,推断对方的地位和可亲近的程度,从而采用与之相应的寒暄和对话的用语。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喂!小宝宝。现在几点了?”
“约翰逊先生,早安,请问现在几点了?”
“夫人,劳驾,请问现在几点钟了?”
“嗨!嗨!笨蛋,几点了?”
这些问话,无论哪一个,都表明了说话者对对方的一种明确的评价。但是,通常情况下,人们总是避免进行上述那种判断,只是用一种中庸的标准问法:“请问现在几点了?”
有些文化形态,解读语言以外的身体信息,对于决定使用何种程度的词语与对方搭话是不可或缺的前提。例如,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言语修辞有平易型、高低型、优雅型三个基本类型,说话人必须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而,说话人还必须决定是否使用敬语,若使用敬语,其言语修辞类型,只升半格。这样一来,爪哇岛的人就会在言语中把自己对交流对象的观感明确地表示出来。其基本类型和敬语的组合共计六个小类,通过选择其中的哪一个,能够显露出对人评价的全部。
在中国、日本等东亚各国的语言中,也有很多时候强制说话人进行用不用敬语的选择。在大多数印欧语系的语言中,对谈话对手的亲近感和尊敬程度反映在对谈话对方第二人称代词的选择上。此外,也有的语言由对话方的性别决定。
但是,强制人们在发话前进行对人评价的典型大概是居住于加拿大班克巴岛的努特卡印第安人。在他们的言语中,表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性别,甚至表示对方是否比自己身份高的修辞都是必需的。不仅如此,对方是左利人以及受割礼时的男性,都各有特别的说法。这种人究竟如何同不认识的人打电话是需要探讨的。
调查形形色色身体特征的意义状况,往往会进入差别和偏见的世界。这是因为,我们常以共有的固定观念(一个集团的成员共有的单纯化的心象)为依据,给接受的信息作判断。仅就男性的身高而论,其对就职资格和公司的有用度的整体评价有何种影响,已在第一章中谈到了。某人是男是女的单纯事实,也被认为有存在偏见的可能。仅就肤色一项来说,记述黑人男女承受的不当对待的书籍就汗牛充栋。具有美洲印第安人、拉美人、东洋人、犹太人外表的人们,常在皮肤方面受到共有固定观念的影响。在因说话方式、走路方式、坐姿等方面被判定为疑似同性恋者的男女中,这种共有的固定概念也带来难以言说的不幸——尽管智力、才能、经验均很丰富,在普通的社会中发挥着有益的作用,但却被同事、顾客、社交伙伴们视为另类。另一方面,一些所谓有教养的人,对同性恋者有一种厌恶感。原因在于,作为共有固定观念和无知的产物,他们的心中潜藏着一种同性恋的恶劣形象,这种形象常常跳出来发挥一种主导作用。
这样,差别就会不断保持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