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1 动作和表情的种类
在讨论之前,先让我们看一个电影镜头:
一个穿着白衣、头发凌乱的男子搭拉着肩膀,半开着眼睛,缓步入室(观众可从房间的外边看到他)。(在银幕的右边映出)一些坐在椅子上读着杂志的人们都抬起头来看着他。(就这一点来看,这个房间似乎是某个候诊室)。
就在这时,一个女人站起来,走近他,伸出一只手抓住白衣男子的手腕(摄影机的镜头对着两人的侧面,观众看不到女人的面孔,只能看到这一局部画面)。男人的脸上显出浓重的疲劳之色。
“大夫,那孩子……?没事吧?!”女人的声音给人一种僵硬痉挛的感觉。
(摄影机的角度变了,仍然继续拍摄这一场面)。“很遗憾,已经尽力而为了,但……”(观众从被呼为大夫的这个男人的肩膀旁边看到女人的脸)。
女人的表情倏忽变了,观众起初看到的是不安和紧张,而这时发展成为狼狈和绝望了。接着,音乐高扬起来。创作者无法用言语告诉观众这个女人的心情,却期待这个女人的感情移入观众,让观众自身进行感情体验。由于脚本作者和演员能够极为鲜明地把这种状态演绎出来,相信观众未必会错误解读自己亲眼看到的事情。
这种主要出场人物的意义和感情,小说家一般用语言符号来阐发,但电影剧本作家和电视节目编导就只能强制观众以非语言信息为线索来予以推断。
偶尔,宣传媒介中也会采用这种手法,因而,当今身体语言研究的人气急升是不足为奇的;要是到发达国家的大书店看一下,无论到哪里,都会看到两三本有关身体语言的平装书。这件事本身不是什么坏事,但是这些书给人的感觉是,解读身体信息是一件很容易习得的事情,轻而易举就会让读者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只要瞄准每个人的行为、姿势、手势等线索很快就能得出结论。应该说,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人类的偏见有时产生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不幸,所以绝不应该助长这种倾向。
有关用人体动作传达信息的知识,对于学习它们的人而言,似乎是便利的工具。在科学界,有关人体动作的研究称之为“动作学”,而学习这一学问时的关键词是“情景”。无论是多么细微的动作,都有必要在同“情景”(同语言交流的关联、同其他场所、时间、文化形态等各种情况的关联)的关联中来考虑。
因此,通过人体表现动作的行为构成的交流不能脱离“情景”而成立,这一点必须常记心头,在这个前提下,再来尝试考察“动作”这个整体的题目中包含着什么样的行为形态。一般的人体动作学意味着有关下述三部分的研究,即(一)脸的表情,(二)身势和躯体、头、脚、腿、腕、手的各种动作,(三)站、坐、动、静止时人体的姿势等。很多研究者把关于眼睛的行为形态也包含在这里边,但本书打算在第四章就此作专门讨论。
此外,霍尔·埃克曼和沃莱斯·V·弗里森两位研究者依据起源、功能、信息化等标准,把人体的动作分为五种,即(一)示意动作,(二)说明动作,(三)表达感情动作,(四)言语调整动作,(五)适应动作。也有的学者提出其他分类方法,而这一分类方法较为明快,一般读者也能充分理解,所以,这里打算照此办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