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王之涣:《登鹳雀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在山西永济县西南,位处黄河中高阜,高三层,风光无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观赏壮美的景色时,那种广阔的胸襟和登高望远的哲理感悟。由于气势大、格调高,视野宽、感受强,朗诵时要着力体味浓烈的诗情和悠远的画意。
这首诗前两句对仗工整,但毫不着痕迹,用字精炼,又毫不显晦涩。朗朗上口,通俗流畅。后两句因景而生,有境可依,顺理成章,生发真切。舒缓型节奏,最后一句为高亢型渗入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意】
①白日:向西看,日将落,余晖耀目,但因近黄昏,“日”字去声稍长,有下行态势。此二字要明亮,出口点染西天的光亮,稍有喷口。
②依山尽,中条山脉山势高,“依”字不要下滑,平声稍长,渐弱。“山”字稍高,“尽”字轻落,缓收。
③黄河,向东看,水势汹涌,奔腾而下,两个平声字,“黄”字更强,“河”字稍扬而长。
④入海流,“入”字沿去声下行,有一泻千里之感,由强渐弱,与“海”字上声衔接,“海”字因是虚景,不应太实,“流”字要长,要渐强,表现滚滚而去,直奔大海的气势。
⑤欲穷,是一种心理愿望,声音轻而渐强,沿“穷”字阳平上行。
⑥千里目,更为广远宽阔的向往,“千”字沿阴平声延长,稍渐扬起,渐强,“里”字带过,不要太实。“目”字要着力,但不必完全随去下降,至中途停住,收尾时反稍带上行趋向,以托住本句,并为下句突出做好准备。
⑦更上,身在楼中,还要再上一层,“更”字较高、较强,扬起,“上”字去声不下行,而有上行的态势。
⑧一层楼,顺势逐步上扬,似拾级而上,最高层,以表现深刻哲理的现实性、普适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