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苏联的文化生活
一、文化与“改革”
在社会的精神生活方面,苏联政府的政策发生了改变。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民主化与公开性”两大原则,同意实行“政治多元化”。这特别表现在,文化领导机关不再以行政方式管理文学、艺术、科学。激烈的社会争论场地是报纸《莫斯科新闻》、《论据与事实》以及《火星》报。发表文章的作者尝试搞清楚使社会主义变形的原因,以确定自己对“改革”的态度。公布了原先不为人们所知的十月革命后国家历史的一些事实引起了社会完全对立的意见。相当一部分有自由倾向的知识分子积极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方针。但是,更多的居民群众,其中包括专家、科学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在所进行的“改革”中看清了,这是在背弃社会主义的事业,于是他们积极反对这样的“改革”。面对国内正在发生的“改革”,人们抱有各种各样的心态。这也使知识分子的各个创作协会的内部产生了严重冲突。
80年代末,莫斯科的一些文学家组织了一个与苏联作家协会针锋相对的“作家支持改革”(“四月”)委员会。列宁格勒的作家也成立了完全相同的委员会(“联合会”)。这些团体的成立及其从事的活动导致苏联作家协会分裂。一些学者和文学家发起建立的“俄罗斯精神复活会”宣布支持正在国内发生的民主改革。同时,部分知识分子对“改革”方针持否定态度。他们反对国家西化,这部分知识分子的观点在一所高校的女教师的文章中得到了反映,即Н·安德烈耶娃批评改革的题为《我不能放弃原则》的文章(发表在1988年3月13日的《苏维埃俄罗斯》报上)。
已经开始的“改革”激起了社会的混乱,部分知识分子争取文化解放、摆脱意识形态压力的希望被淹没在无休止的大规模政治运动当中,淹没在日益增强的民族矛盾之中,苏联的命运到了危机的关头。
“改革”的年代改变了苏联的文艺生活。在《新世界》、《十月》、《旗帜》等期刊上出现了曾经受到镇压的诗人和散文作家的作品。出版了Н.С.谷米廖夫、О.Э.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20年代离开俄罗斯去国外的俄罗斯作家(И.А.布宁、Г.В.伊万诺夫、Д.С.梅列日科夫斯基、В.Ф.霍达谢维奇、В.В.罗扎诺夫)的作品问世。经过40多年以后,苏共中央承认有关对《星》和《列宁格勒》杂志的处理决定是错误的。
出现了非国营的出版社和出版团体。它们竭力使在苏维埃俄罗斯条件下形成的悲剧性人物的作品回到文学和哲学中来。出版了20世纪30年代的宗教哲学书籍,它们的作者分别是Н.А.别尔佳耶夫、В.В.罗扎诺夫、П.А.弗洛连斯基。出版了В.格罗斯曼的长篇小说《生活与命运》,国家安全机关再没有机会没收他的小说了。
渴望以哲学的眼光认识过去,涉及到电影艺术(Т.阿布拉泽拍摄的影片《忏悔》)。出现了大量的戏剧社团,新的戏剧社团都想走自己的艺术之路。画家们组织了多次绘画展览,80年代在广大观众中小有名气的画家有П.Н.菲洛诺夫、В.В.坎金斯基、Д.П.什捷连勃柯。随着苏联的解体,全苏知识分子的创作组织停止了自己的活动。
“改革”的结果对文化而言是极为复杂的,含义是不同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同时,“改革”的过程对于科学和教育体制而言,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市场经济关系已开始步入文学和艺术领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