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财经写作基础

财经写作基础

时间:2023-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财经写作基础财经写作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与一般应用写作一样,也有主题、材料、语言和结构四大要素。“立意”,是财经文书写作的第一要素,也是财经文书的灵魂,首先要把握好。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3.财经业务文书写作的基本思路财经业务文书,主要是安排具体财经业务工作,基本写作思路是:情况→原因→对策。

第二节 财经写作基础

财经写作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与一般应用写作一样,也有主题、材料、语言和结构四大要素。同时由于财经写作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专业写作,在写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上述要素的构成又具有其特有的规律,写作财经文书,首先就要把握好这些规律。

一、确定主旨——立意

写作财经文书,首先要“立意”,即确定文书的主旨。财经文书的主旨,相当于记叙文的主题思想,相当于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立意”,也是形成“主旨”的过程,也就是确定文书作者或文书主体(法定作者)的发文目的和观点,就是对某一财经事件所持的态度、看法、意见或主张。“立意”,是财经文书写作的第一要素,也是财经文书的灵魂,首先要把握好。有的财经文书(如行政公文)的主旨是由法定作者指定的,撰稿人只能“应命写作”,领会行文意图,把握既定的主旨。而财经分析、预测及财经评论等,则由撰稿人来确定主旨。

财经文书的“立意”,要遵照四个原则,概括说就是四个字:一是“大”——着眼于大局。要从维护国家最高利益,维护整体和大局利益的高度来确立主旨。文书中所发布的理论、主张、政策、主意、办法、措施等,都要符合国家财政、经济的发展目标,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生活的良性运转,有利于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文书,就没有高度;违背这一原则的文书,便是败笔;二是“合”——合规合法。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方针政策是财经文书写作的根本依据。确立文书主旨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方针政策的规定,不越“雷池”。文书中所要提出、分析、解决的问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的要求,观点鲜明,合规合法;三是“行”——切实可行。要依照客观实际,实事求是的确立主旨。财经文书所要表达的意见、主张、办法、措施等,都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要科学、合理、规范,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在实践应用中切实可行;四是“新”——要有新意。财政经济事物也是“与时俱进”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运动之中前行,有时甚至“摸着石头过河”。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新事物、新情况不断涌现。加之世界金融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对我国正常的财政经济活动带来冲击。在这样的情势下,确立财经文书的主旨,更要研究新形势,总结新经验,制定新办法,提出新要求,用发展变化、运动的观点来确定文书主旨。这样确定主旨,会新鲜、运动、发展,更具有使用价值。

二、运思议拟——构思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描述了写作过程的重要现象“神思”(“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杨荫浒先生在全国自学考试教材《写作》一书中说:“运思,是文章写作过程中最富于创造性的一项内容。它渗透于整个写作过程,但又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审题、拟题之后,动笔起草之前的一个阶段。”“神思”、“运思”,还有“创意”等,这里都是指写作活动中的四大元素(材料、构思、语言、结构)之一的“构思”环节。

构思,是指撰稿人通过观察、调查、阅读、感受等活动,获取丰富的材料之后,对文章写作做出整体设想,形成完整的写作思路。在应用写作实践中,构思也称“议拟”、“锤路子”、“酝酿”、“打腹稿”、“出点子”、“上流儿”等。构思的目标和成果是提炼主题意蕴及其表达方式,以指导文章起草、修改以及整体写作实践。

构思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是构思的灵魂,最大的创造是原创,其次是创新,最简单的创造是新颖(在形式上或者某些次要方面不同于众)。创造性源于正确的人生观、强烈的使命感,还要开发想象力,掌握科学的方法。构思,既要对整个文章进行思考,又要在中国和世界的宏观背景中思考,有整体性,文章才有气魄。构思,是写作过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要素)。没有构思,写作就没有了中心,没有了灵魂,写作就可能流于重复或者模仿。

(一)写作思路

构思的内涵就是“思路”。不论哪种财经写作,动笔之前都要形成“思路”。

1.财经通用文书写作的基本思路

财经通用文书(如行政公文)主要通过叙事、说理表明目的。叙事就是摆事实,说理就是讲道理,目的就是指出要求对方做的事项或对某一事项所作的结论。财经通用文书写作的一般思路如下图所示:

img1

2.财经法规文书写作的基本思路

财经法规文书是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根据有关形势的需要、有关文件的规定,或者有关会议的决定,而制定的财政经济方面的法律或规章,其写作基本思路要抓住10个字,即:明确、吃透、抓住、形成、交代。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img2

3.财经业务文书写作的基本思路

财经业务文书,主要是安排具体财经业务工作,基本写作思路是:情况→原因→对策。即先写情况(信息),交代清楚“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因素),指出“为什么?”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建议),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

img3

(二)写作提纲

构思的外化,就是写作提纲,即在构思的基础上,用文字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的要点写出来。编写提纲,便于写作时内容有序展开,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篇幅较长的财经文书写作一般都要编写提纲,有的还需要经过领导审核同意才能按纲起草。

财经写作提纲也分“细纲”和“粗纲”两种:详细提纲,是“主题+层义+要点”,或“缘起+部分+要点”,具体要列出大、小标题,以至层义(条款、章节),在每个标题下还要说明观点和所使用的材料,甚至还说明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以及语言、技巧、表达方法等;“粗纲”,即简要提纲,一般是只列出要几个问题。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提纲,主要取决于文章的篇幅,还有文章本身的难度,以及撰稿人的经验、能力、习惯等。

【写作提纲编写程序表】

img4

余秋雨说:“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财经写作要注意构思,同时也要注意简单明了,不可“构思过度”,过犹不及。一是要注意把握构思的“质”,即注意构思方向,比如事件的性质、价值取向、程度等要把握好,不可偏离正确的方向;二是要把握构思的“度”,即适可而止,恰到好处,不可忽悠“读者”。例如,×××家居店北京超市的商业策划,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制造了“发现假货奖励10万元”、“设立千万元打假基金”等5起新闻事件,大肆宣扬“纯进口”家居。2005年1月24日,该超市在门口竖起一块打假牌子:“在本店如发现国产家具一律奖励打假奖金10万元。”这一策划纯属不着边际的虚假构思,无非是要宣扬本店卖的是“纯进口”家居。可几年后央视记者揭开了真相:“洋家具”纯属子虚乌有。再如,某电脑卖场打出“买电脑假一罚十”的广告,但当消费者拿着假电脑要求兑现时,却被告知“假一罚十”的“十”是10元人民币,让人啼笑皆非。上述二例商家的策划,都是“构思过度”,以至于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甚至是在“忽悠”消费者,给自己也给别人平添烦恼,其结果损人不利己。

三、材料取舍——选材

财经写作的“材料”,是指撰稿人为了阐明文书主旨所运用的事实和依据,它主要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的规章制度、财经业务方面的真实情况等。财经写作所需的材料,不像文学作品的材料那样可以海阔天空,一般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与财经文书的当事人或本部门“切实相关”的材料。

(一)材料的获取

财经写作需要的“切实相关”的材料,要通过多种感知方式来获取,主要途径是:一看(观察)、二查(调查、访问)、三阅(查阅、在线)、四忆(联想、回忆)等。

1.通过实地观察,获取感性材料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知觉过程。财经写作的撰稿人,在从事财经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培养良好的观察力,时刻注意周围发生的一切,尤其要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财经职业活动的特点、规律以及财经工作的效率上。首先必须具备明确的目的,周密计划,反复进行;其次要有必要的财经知识储备;再次是要掌握观察方法,注意观察的顺序和角度,注意观察的广度与深度,要随时记录,及时整理,分析比较,抓住特征。

2.通过调查访问,获得第一手材料

调查,是为了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而了解情况。财经写作经常要通过调查访问的方法获取所需要的材料。

财经写作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1)传统调查法:即过去经常采用的普遍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等,其调查方式有开调查会、个别谈话、现场考察、查阅资料等;(2)统计调查法:是指有组织地搜集各种统计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首先要系统搜集;然后整理和汇总;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综合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和规律,并提出对策建议;(3)计算机采集法:利用计算机采集信息的路径:一是在子系统单位设专职或兼职信息员,将各种原始信息及时地输入电脑;二是对有些可以监测的自然信息进行自动采集。

3.借助阅读和网络,间接获得材料

阅读,是间接获取写作资料的感知方式。阅读既包括传统的对书刊资料的阅览与精读,也包括现代的网上浏览。采集性的阅读一般要做读书笔记,包括摘录、提要、札记、综述等形式。摘录,是抄录重要、精彩的原文或数据;提要,是对原文基本内容的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原文的中心思想、纲要,以及重要论据;札记,用来随时记录阅读的心得体会和各种联想;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阅读一批文献资料后,将各种资料综合归纳成笔记。

4.通过回忆,获取类比材料

回忆,是指对记忆的追索,是对自己信息储备的提取。财经写作中的回忆也是一种采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再现行为。写作总结、述职报告、工作报告和财政预决算报告等都要回忆有关历程。写作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要回忆有关统计、财务会计等资料;写作财经论文,要回忆平素积累的思维成果等。

(二)材料的选择

材料是阐述主旨的依据,在搜集材料时应当“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充分占有材料。但写作时却不能“照单全收”,都写进文章中去。这就涉及到材料取舍的问题,写作学上称之为“选材”。因此,一般的讲,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材料选择具体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要围绕主旨选择材料

契柯夫:“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罢了。”财经写作的选材也如“雕刻”,材料好比是“大理石”,主旨好比是要雕刻的“人脸”,留什么,剔什么,都要根据要雕刻的“人脸”的要求而定,是“人脸”的地方留下,“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财经文书的主旨与材料必须统一,要把能充分说明主旨的材料精选出来,写入文章中。与主旨无关的材料,“画蛇添足”的材料,不论你觉得多么“好”(也可能用在其他地方是好材料),这里都必须坚决舍弃。

2.要选择真实、准确的材料

所谓真实材料,是指在财经活动中真实发生或存在的事物,包括事件、人物、地点、时间,也包括问题、数据、政策、法令等;所谓准确,是指所选择的材料要认真与当事人或权威部门进行核实、校对,必须确凿无误,方可使用。使用材料切忌添枝加叶,更不能随意编造。对道听途说的材料未经核实不可使用。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一词,在希腊文中原指“模(mǘ)子”,同一个“模子”可以塑铸出许多同样的物件。写作学中所谓“典型”,则是指有代表性的,通过这一个单个的形象反映了某一群(或类)人(或事物)的特征。因此,典型材料虽然是个别的,却具有普遍性。财经写作要使用典型材料,就是使用能够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并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有说服力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是指那些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给人以新鲜感的材料。所谓反映时代精神,就是指材料本身就产生在当今时代,且能反映时代精神,使人耳目一新,如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以及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经验、新见解和新结论等;所谓新鲜感,是指该材料运用还不普遍,具有一定的领先性。材料新颖,在使用层面表现为三种情况:一是新事物为我所用;二是运用该材料我为人先;三是“旧瓶装新酒”,赋予新意。

5.使用材料要详、略结合

写作一篇文章经常要使用数个“材料”,在一个小标题或层义句下有时也要使用几个“材料”,这时就要注意“点——面结合”,就是在同一观点(或标题)下使用两个材料,应详写一个,另一个略写(一详一略);使用多个材料,应详写一个,其他应略写(一详数略)。详写增加文章的深度,略写增加厚度。详略得当,有张有弛,更有时空感,使文章既有深度又有厚度。如果详略不分,平铺直叙,甚至堆积材料,文章则臃肿散漫,索然无味。

四、布局谋篇——结构

结构,是指文章的布局谋篇和组织构造,是作者根据主旨的需要,同时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对文中各个部分的先后次序作合理的安排的筹划过程。具体说,就是如何安排层次、段落,如何过渡、照应,如何开头、结尾,等等,因此也称布局谋篇。结构也是写作四大要素之一,如果把主旨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结构便是“骨筋”。写散文讲究“神”,写诗词讲究“韵”,财经写作则更讲究“骨筋”。没有骨筋,人何以立?没有结构,文之焉成!结构之于文章,犹骨筋之于人体,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文章结构的基本要求

结构,作为文章的“骨筋”,一定要科学安排,顺乎自然,符合规律,具体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结构完整,严谨匀称。文章有开头、有主体、有结尾,各部分的安排严细缜密,完整匀称,无懈可击;二是比例恰当,凤头豹尾。文头、文中、文尾的篇幅要适当,比例要恰当。有人主张具体比例应该是:“凤头、猪肚、豹尾”,文头要写得精彩,主体要写得丰满,结尾要写得干净利落。这是很有道理的;三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层次的安排要有条不紊,顺序安排要有很强的逻辑性,顺次展开,文清理顺;四是前后连贯,首尾圆合。文章中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层次与层次、开头与结尾之间,要通过习惯用语使之衔接起来,相互联络,前后呼应,首尾照应,有头有尾,浑然一体。

(二)财经文书的基本结构

财经文书的基本结构大体有四种形态,或称四种类型:

1.篇段合一式。一篇文章的正文部分仅有一个自然段。如发布法规性文件的命令(令),转发和批转文件的通知、批复、公函、便条等,正文常常只有一个自然段。

2.总分式。是一篇文章由两至三个部分内容组成的逻辑结构形式,具体有三种形态:一是先总后分式(“总→分”),先总述,再分述。开头先点出主旨,然后再分头表述。表现形式:“前言+条文”,总述部分用“前言”表述,分述部分采用数字标项的“条文”形式。多数财经法规、财经合同等文书都是采用“总→分”式结构,第一章写“总则”,以后各章分条列项写“条文”;二是先分后总式(“分→总”),先分述,再总述。先分别讲情况、根据、理由等,然后再总述主旨。这种结构多用于请示、公函、通报、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审计报告、述职报告等;三是总分总式(“总→分→总”),先总述,再分述,最后又总述,先总述主旨,再分述情况、根据、理由等,最后再予以总结(强调)。“总→分→总”式结构常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

3.条项式。一般是将重大、复杂的内容,按其性质分成若干条项予以表述,每一条项冠以数字序号,如一、二、三、……等。具体结构形式,或前言加条项,或是条项到底。规约、制度类文书经常采用这种特有的结构方式。

4.事理递进式。以事物或某种经济现象为脉络,分层递进,阐明一定道理或观点。常采用序数词引领段落。事理递进式如下图所示:

img5

五、语法修辞——语言表达

在财经写作中,语言运用也是重要的功夫。语言是信息载体,语言运用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财经信息传播的效率。财经写作中运用语言的原则是:保证作品要承载足够的信息量,并且在传递中没有损失,进而达到最佳的社会交流(交际)效果。写作实践中,经常需要推敲的是语法、逻辑、修辞格及其综合运用。财经文书是根据财经活动的需要写成的文章,也需要积词(字)成句,积句成段,积段成章。遣词造句,就有句子结构问题,要求合乎语法规律;表情达意,就有合情顺理问题,要求符合逻辑关系;强化语言效果,就有表达技巧问题,要求注意使用修辞方法,等等。

(一)遵循语言运用原则

1.语言准确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于财经写作也至关重要。撰写财经文书,无论是文字、词汇还是语法、逻辑、修辞格都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有时因为一字之差,或用词不当,就可能造成工作上的严重失误。

财经文书语言要准确,主要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语义确定,不产生歧义。认真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使词语的意义符合客观实际。财经文书所用词语,为规范化的书面词语。忌生造词语,忌半文半白词语;词语含义确切,避免产生歧义或误会。一般以双音节词为主,也有少数庄重、典雅、含义精确的单音节词,例如:“此、何、悉”等;应使用词形确定、含义精确的特定的财经专用词语。介宾词组、联合词组、“的字结构”使用频率较高;

二是语句要通顺,完整确切。在文中有较强的独立性、关键性的语句,脱离上下文仍不生歧义、不易被曲解。纯粹起启承转合作用的语句极少。单句常有较多限定性、修饰性成份。陈述句较多。泛指性无主句较多。用“是……的”判断句式较多。复句用得较少;

三是不出现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错误。一般写作理论在追求语言运用质量时,还强调语法的规范、修辞的完善,但在财经写作中,这种理论有时就不完全“循规蹈矩”了。财经文书承载并传播的财经信息具有专业领域特有的规律,因此,在财经写作中,要求语句通顺,是指所使用的语句既要符合语法、修辞规律,还要适应财经活动的特殊规律。同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财经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追求“快、多、准”,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传播足够的适用的信息,因而,财经文书作为承载这些信息的“书面”(包括电子文件形式)载体,既要遵守语法、修辞的一般规律,又要根据财经活动实际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变通”。例如,文章中复句和各分句之间的关联词语,“因为……,所以……”在句子中,有时可以省去“因为”,有时又可省去“所以”;又如,“虽然……,但是……”是表示让步关系,“不仅……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其关联词语是省去,还是完整地使用,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和对象的理解情况来确定;

四是若干事物和概念的特殊表达。(1)时间的表达:日期一般用公历年份全称,标明年、月、日,特殊情况下应标示出确切的时、分、秒等;(2)空间的表达:地名第一次出现的,属国外的应冠以国别,国内的应冠以所属省(市)名称;国名地名应用标准名称、标准译名,不用别称、简称。慎重使用表示处所的代词,以防止误解或费解;(3)表达职务和姓名:均用全称,遇到一身多职时,只列与文书内容相关的职务。国外人士以新华社公布的标准译名为准,后用圆括号注明其外文名称;若干人名并列出现时,按一定标准来排序;(4)数量的表达:应用确数,一般不用约数、概数。数字一般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增加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减少只用百分比不可用倍数。在“增加、提高、增长”或“减少”、“降低”、“缩小”等词语后要正确使用“了”字;(5)度量衡单位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公布的中文名称;(6)所使用的符号系统:要统一、通用,数字序号结构层次是:“一、(一)、1、(1)、①”。特殊情况也有使用“壹、贰、A、a、;B、b”的。数字序号结构层次如下图所示:

img6

2.文字简练

财经写作讲求实用效果,语言表达还应力求简洁明了。要求文字简洁、精粹,用较少的语言文字表达较完整的内容,每一字句都有实实在在的意思。可以适当使用规范的简称和文言词汇。不要用生僻的字,不要用艰涩的词,尽可能不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当详则详,当简则简,把内容表述准确、完整、明白即可,绝不追求篇幅和字数。切忌冗长空泛,使人读来费时费力。但内容较多,容量较大的财务报告、审计报告、可行性报告、策划书等,根据内容需要篇幅较大,有的甚至需要书名专业人员数日研读才能搞明白的,不在此列。

财经写作还应顾及受文对象,如果面对社会公众行文,必须用明白通晓,读者能够看懂的语言诠释专业名词。例如《信用是扩大积累的有力杠杆》(原载《中国金融》杂志)一文,这样讲解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区别:“从财政学的观点来说,财政的钱只能一个顶一个用……决不能把拔给张三的钱交给李四支配,反之亦同。信贷资金则不同,张三把一笔钱存入银行……,银行把这笔资金贷给李四,李四就取得了对这笔资金的支配权;李四归还贷款后,银行又可以把这笔资金的支配权交给第三者,如此等等。”这就把一个很专业的财经问题,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一般读者都可以理解了。

财经文书除了用文字表述外,还多用数据、表格、统计图形来说明事理。例如:“××银行××营业室人均存款增量表”,反映问题更为简洁、清晰,深入分析,就会从直观的表格中发现:该营业室的员工增长幅度高于人均存款增量的上升幅度,盈利水平有下降风险。

【××营业室人均储蓄存款增量表】

img7

使用图表来说明问题,更形象。如,“旅游经济指标月度统计表三”柱状图形象显示:旅游总收入与假期关联度很大,应该重视长假旅游收入;海外游客有增长趋势和国内旅游收入所占比重很大,说明国际旅游收入还应该发展,等等,非常形象直观,一目了然。

【旅游经济柱状图】

img8

3.文风平实

财经写作的文风与传统写作有很大不同,不追求委婉曲折,要求平直朴实。所谓“平直”,是指笔法,采用直言的方式,有什么说什么,不拐弯抹角。用语平实自然,明白通畅,通俗易懂;所谓“朴实”,指使用词语,朴素实在,不追求辞藻华丽。遣词造句不浮华夸饰,无论是叙述事实,还是说明事理,都要庄重大方,于平淡中见神采,绝不不矫揉造作。

叶圣陶先生说:“公文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句稳词妥,通体通顺,让人家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说的是什么。”财经文书是用于处理财经事务,说明事实,解决实际问题,“以事告人”,因此,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开门见山,朴实无华。例如,《季度财务分析报告》,开头就要写上“×度季的经济效益……,同比……,环比……”等,然后再分析原因;又如《现金管理条例》第一条:“为了改善现金管理,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制定本条例。”开头就直截了当地回答了为什么制定此条例。

财经写作还要求尽量使用庄重典雅的书面语,少用或不用口语词、方言俗语、歇后语等。例如,某财务大检查《通知》中写道:“费用错误列支的,务必纠正。今年的要纠正,去年的也不要放过。今后不论超产奖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个奖那个奖,统统都得在利润中支付。”这里的“不要放过”、“乱七八糟的这个奖那个奖”、“统统”等口语词汇,用在财经文书中并非“朴实”,反而显得庸俗,很不妥当。财经写作应避免出现这类语言现象。

(二)慎用修辞格

修辞格,是人们在组织、调整、修饰语言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过程中长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特定方法、特定功能、为社会所公认的语言模式,也称修辞方法。正确使用修辞格,可以增强文书的表达效果。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列举的修辞格有38种,其中常用的也有20多种,但仅有引用、比喻、对比、换算、排比、设问、反复、对偶、层递等几种修辞格可以在财经写作中使用。这里介绍财经写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几种修辞格。

1.引用

引用,是通过援引现成的、有名的、人们较为熟悉的语言材料作为根据,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观点、见解的修辞方法叫“引用”。也称“用典”、“引语”、“援引”等。具体是借用名人、名作中的熟语、数据、事例、成语典故、谚语俗语、格言警句等来提高表达效果。引用,可以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有些引文还富有启发性,语言精炼,含蓄典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在财经述评、论文等议论性文种中,引用手法的使用频率极高。

引用,可以分为很多种:根据所引用的语句是否指明了来历,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根据所引用的语句是否被改动,可以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根据所引用的语句与原话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正用、反用、借用;如果所引的语句是典故,又称为“用典”等。

根据财经写作的实际,常用的有明引、暗引、直接引用、间接引用和用典。

(1)明引。又称“明用”,就是明确指出所使用的语句是引用,或者出自何处,借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还可避免误解是本文的语句。例如:“列宁说: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我们许多同志缺乏分析的头脑。对于复杂的事物,不愿作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毛主席在这里引用列宁同志说的话,虽然已对原话作了改动,但其意思不变,并且点明了所引话语的作者是列宁,也是“明引”。

(2)暗引。又称“暗用”,就是不指明所使用的语句是引用,或者出自哪里,而是把它直接和自己的话融为一体,但又能给人以提示,使人产生联想,将引语原文和本文联系起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前车之鉴,致使投资者在今次日本9级大地震之后,预期历史重演,推升日元。”(中国银行网《日本大地震后日元走势探析》)“前车之鉴”一语出自汉·刘向《说苑·善说篇》:“前车覆,后车戒。”这里就是“暗引”,没有指明引文出处,也没有指明作者,而是取原句和原文的意思,概括地引用,使人看不出有引用的痕迹,却又能产生联想,知道是“引用”。

(3)间接引用。又称“变引”。就是在引用原话时,不照录原句,而是对原句有所改动,可以是明引,指出作者或者出处;也可以是暗引,不指明作者或者出处。所引用的语句一般不加引号。例如:“美国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夏衍《包身工》)“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是转引索洛原话的大概意思,没有照录原文,是“间接引用”。文中点明了引语的作者是索洛,又是“明引”。

(4)引文格式及标注。文中引用文献,引文一般加双引号,出处在文章的注解中提到,或在引文之前(或之后用圆括号)标注,或在文后标注“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常见标注形式表】

img9

续表

img10

2.比喻

比喻,是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两种事物中,用其中的一种事物来描绘另一种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手法。当代美国著名学者乔纳森·卡勒(Jonathan D.Culler)说: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讲道理浅显易懂,说明事物则更形象。

比喻内容构成有三个要素:一是本体(本意、喻意,思想的对象);二是喻体(另外的事物);三是类似点(两事物的共同处和相似处,连接词)。比喻的一般形式:本体+喻体+喻词+喻解(或可不加)。如:“一旦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鲜红的太阳”喻指新生的社会制度。

财经文书中的说明性和某些议论性文种经常使用比喻手法说明事理。但在使用比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本体与喻体必须是不同本质的事物。如:××炒股风格很像索罗斯(风格),“××炒股风格”与索罗斯(风格),二者是“同类事物”,这不是比喻。而:××炒股风格很像猎豹出击”,这就是比喻了;二是喻体最好是大家所熟知的,具体的事物。如果大家都不熟悉这个事物,便无法“形象化”。

3.对比

对比,也叫对照,是将互相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得事物的性质更加分明,加深人们对其理解和认识。对比,有反面对比(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反物对比(两种相反的事物)两种具体形式。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先进与落后,盈利与亏损对立的揭示出来,形成反差,凸显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使之更加鲜明、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或启示。财经写作也经常用到对比手法。如,财务报告中今年企业盈利水平与历史同期对比,以显示企业的发展进步;财经通讯中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与落后企业的管理现状对比,彰显先进企业的经验,警醒落后企业奋起直追,等等。

使用对比,要与“衬托”手法区别开。“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突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而对比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并列关系,无主、宾之分;“衬托”双方是两个事物,而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即“红花还须绿叶扶”;而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提示事物的本质,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4.换算

换算,是将难于理解的或需特别强调的某种抽象的数量加以折算,折合成另一种具体单位的数量,使抽象数量变得具体、可感、直观、形象化。

例①:我国东北地区的面积约83万平方公里,虽然还占不到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但却相当于两个多日本或三个半英国的面积;例②:听说,清光绪帝结婚耗费了白银550多万两。在当时,可买大米一亿多斤,相当于360多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

例①把“83万平方公里”这一抽象的数字换算成“全国面积的十分之一”和“两个多日本或三个半英国的面积”的实体,使“东北面积”这个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可感可知;例②“白银550多万两”的当期价值现代人一般不太清楚,但换算成“大米一亿多斤,相当于360多万贫苦农民一年的口粮”就很具体了,使人们明晓皇帝结婚耗费之巨。

5.排比

排比是一种节奏和谐的修辞手法,是将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组(多是主谓、动宾、介宾词组)、句子(也可以是自然段)排列在一起,语势贯通,结构整齐,和谐流畅,蕴含一股强大的力量,说服力强,表达效果明显。

排比手法的种类主要有四种:

一是句子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组成排比。例如,贾谊《积贮疏》:“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其中“以攻、以守、以战”就是三个介词词组的排比;

二是分句排比,一个复句的几个分句构成排比。如:“做主是不必凡事去请示;做主是能按照自己想做的方式去做!做主是拥有支配的权力!做主是不必再听别人使唤!”这是复句中的分句构成排比,使复句内涵更丰满;

三是单句排比,如:“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这是用3个单句构成排比,三句话起头数字相同,句子结构相同,“日、年、生”又与“晨、春、勤”对仗工整,朗朗上口,条理分明,语义连贯,道理明白,催人上进;

四是复句排比,如,清代李文炤《勤训》:“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nòu);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这是用假设关系的4个重复句构成排比,说明好逸恶劳的害处。

此外,也有用几个结构相同、意义相近的自然段组成排比形式,增强语势,强调重点。财经文书中这种情况不多见,仅见于典型材料、调查报告、讲话稿等的开头或结尾处。

财经写作中,用排比手法来叙述交代事项,能使层次清楚、形象生动;用排比来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使人更加信服。但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那样反而影响文意的表达。

总之,财经写作主要靠选词炼句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修辞格的运用则处于辅助地位。特别是有些修辞格用在文书中,有妨害直接表意、易生歧义、增加文字数量等缺陷,更要慎用。至于比拟、借代、夸张、婉曲、铺张、双关、反语、含蓄、讽刺、藏词、跳脱等修辞格,财经写作一般不能使用。

(三)财经文书专用词语

由于表意和表现特殊色彩的需要,财经文书中有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这些词语的词形确定,词义特定,用途稳定,成为财经文书的专门词语,可以选择使用。

【财经文书专用词语】

img11

续表

img12

(四)财经文书中的常见语病

在现行财经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语病”(语文上的毛病),或事理不通,或文理不顺,令人费解,影响文意的表达。中国人民大学周诚教授近年来在有关媒体上发表了《经济类著述要注意文辞、避免语病》等文章,对现今流行的“语病”和“病语”进行剖析,其中不少“语病”或“病语”就出自财经写作实践,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参考周诚教授的研究成果,结合财经写作的实践,我们列举财经文书中常见的8种语病,主要涉及到行文的语法、修辞、逻辑、语言规范等问题,希望引以为戒,在财经写作中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毛病。

【常见语病类型表】

img13

续表

img14

综上所示,财经写作中为什么存在诸多语病?首先,是多数财经写作人员语法知识不足,缺乏正确使用和鉴别能力;其次,是“专家出错,大家跟风;不求甚解,习非成是”;还有舆论的误导。现在不规范的广告词、不入流的曲艺台词、不伦不类的网络语等大肆泛滥,避之不及,以讹传讹,后患无穷。总之,语病屡见不鲜,积弊较深,应引起有关方面足够的重视。

总之,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凡是无视原有的规范而自行其是地造句、行文,往往是词不达意,甚至会产生歧义,妨害文书的表达和应用。因此,财经写作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做到文通字顺,以提高文书的使用价值。

六、技巧与艺术——表达

表达方式,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现代写作学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是指表述特定内容(思想感情等)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和形式。表达方式为内容表达服务,一定的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写作,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表达方式的功能。写作学所谓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财经写作属于应用写作,描写和抒情方式很少用到,这里不做讲解。这里只对叙述、议论和说明三种表达方式,在财经写作中的应用规律予以讲解。

1.叙述和交代

叙述和交代是记叙的具体方法,是对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过程和概貌的表达。叙述和交代广泛地应用于财经文书写作的各个文种之中,但以叙述和交代为主的,只有经济信息等文种,其他文种,如通用行政公文、调查报告等也包含着叙述和交代的因素。

叙述和交代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要按照一定的线索进行,保持事项的逻辑关系,符合认识规律,便于“读者”接受。具体有四种方式:一是以物为线索。让某一物品在事项的不同时点重复出现,起过渡、象征和点明主题的作用;二是以人为线索。多用于调查报告、新闻通讯等文种。以人物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环境下人物性格的一致性和人物自然状况(年龄、外貌、民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不能造成混乱;三是以思想变化为线索。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要注意连贯、自然,前后对照要清楚;四是以中心事件为线索。要突出主要事件,对次要事件交代简单明瞭,主次搭配合理,井然有序,要言不烦。

2.议论和论证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对事物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议论是建立在叙述的基础之上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是作者正面提出论点,并用一定的逻辑方法加以证明和阐述。议论,还常常采用引经据典、巧设比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具体方法。议论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体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说明文体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财经文书中的议论,常采用证明的方法,包括用客观事实来证明论点和用已知事理来阐明论点两种类型。

叙述和议论经常结合使用,常见形式有三种:一是先叙后议(“叙→议”)。就是先叙述交代事项,然后议论。议论起总结上文,点明主旨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项的主要内容(人或事件、事物)进行议论,做到叙述和议论的统一。议论可以借助文中事项本身(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或引经据典进行,也可以用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二是先议后叙(“议→叙”)。开门见山就提出叙述交代事项的要点或中心,用议论统领全文,使所交代事项的意义清楚明白。在后面叙述交代事项时,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三是夹叙夹议(“叙→议→叙”或“议→叙→议”)。就是叙述交代事项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比较灵活,可以随时表情达意。财经写作使用叙述和议论方法,要注意保持叙述交代事项的连贯性和逻辑关系,叙述交代要简明扼要,插入议论要自然精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财经理论文章、可研报告、审计报告等理论含量较高的财经文书,还涉及到论证问题。任何论证都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的。论题选择要把握当前财经热点;论据要选择已被确认的关于财经事实的判断和表述科学原理的判断(定义、公理、定律、原理)等;论证方法,是指论据和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即论证过程中所采用的推理形式。一个论证过程可以只包含一个推理,也可以包含一系列推理。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的事实论证。还有理论论证、比较(对比、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等论证方法。写作实践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论证方式则有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财经文书的论证多为立论,驳论不多用。

3.说明与推介

说明,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文字表达,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被解说的对象,有实体事物,如地理环境、经济作物(动植物)、建筑、产品等;有抽象的道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办法、措施等。法规文书的合同,通用公文的办法和措施,事务文书的情况、经验、问题,专业文书的财务(审计)报告、产品说明书、广告文案、项目推介书等,都要使用说明的方法。

财经写作中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四种:(1)定义说明,就是运用简明概括的文字对某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确切的揭示。基本模式:“×××是×××”。这种说明方式有助于正确理解定义、概念,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主要用于说明书、推介书等文书写作;(2)分类说明,就是按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加以说明,使读者更易于认识同类或不同类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种说明方式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主要用于法规、契约类文书写作;(3)举例说明,就是列举有代表性的事例把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而明确。主要用于调查报告、总结等事务类文书写作;(4)比较说明,就是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以说明事物的特征。主要用于经济活动分析、经济预测等分析性较强的财经文书写作。此外,财经写作中常用的说明方法还有诠释说明、引用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等。不论采用哪种说明方法,都要求做到客观翔实、明扼要、言之有序。

说明方式主要是两种:(1)平实说明,是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或结果。具体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等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及专有名词等手段来表达;(2)生动说明,是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或刻画,使其形象有力、生动感人,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和使用形容词、副词、叹词等。生动说明多用于宣传、推广类文书,如广告文案、财经演讲、宣传品等,以引起读者的兴致。一般财经文书多用平实说明,若用生动说明,一定要把握分寸,不可太过,过犹不及。

总之,财经写作常用的叙述、议论、说明这三种基本表达方式,都是用来表述对解决现实具体财经事务有价值的事理,要求直陈其意,不渲染、不婉曲,反映问题全面真实,不能虚构加工。但这三种表达方式,在不同文种中的侧重点是有区别的。按照使用功能,这三种表达方式可以区分为“再现客观”和“表现主观”两种类型:叙述、说明是“再现客观”,其功能是客观反映物象,即在某地域出现的事项,通过叙述、说明的方式写出来,再传递到另一地域。一个行业创造的成果写出来,再向其他行业传递。这期间,作者在观察思考与表达时,多取客观态度,写作目标是真实的表述客观事物;议论和抒情一样,则是“表现主观”,特点是表现主观精神,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见解(抒情表达的是作者主观的情感),是作者在观察财经活动后,有题而议,有感而发,并把主观认知向外转化和传递。但议论的“表现主观”,要求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

写作学还要求“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又称艺术手法或艺术特色,从广义上来讲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传统写作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伏笔照应、虚实结合、赋比兴等。在财经写作中很多传统表现手法,一般也不能使用。总之,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是就文章的具体写作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三者都属于表达技巧的范畴,因为角度不同,说法有一定差异,在写作理论上应注意区分,对于财经写作实践,要求能够正确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