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电脑的应用和汉语拼音化
20世纪电脑传入中国之初,某些人就以“电脑是汉字的掘墓人”为幌子再次高举汉语拼音化的大旗。到底电脑是不是汉字的掘墓人呢,汉字输入电脑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乍想一下,英语26个字母在一个标准的键盘上输入就可以轻松解决所有词语的组装问题,而汉字那么复杂,根据2009年2月25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汉字部首表》的标准,共有201个主部首和99个附形部首(附形部首:又称变形部首。与主部首相近或同源的部首,如“人”是主部首,而单立人就是附形部首)可以充当部首。如果我们用英语那种直观组装的思维来设想在电脑中输入汉字的话,仅是设想在键盘上放下所有的部首,那键盘的面积就了不得,就更别说别的偏旁了。就在这一背景下,王永民先生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
王永民于20世纪80年代发明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被称为“不亚于活字印刷的伟大发明”。他的历史意义在于,冲破了国内汉字形码快速输入须借助大键盘的思想束缚,首创26键标准键盘形码输入方案,这个意义比五笔字型本身的意义还要深远得多。可以说,它开创了汉字输入能像西文一样方便输入的新纪元。很难想象今天我们使用的PC都配上一个汉字大键盘是个什么怪样子。但是在王永民之前,主流的汉字编码思想就是要专为汉字输入设计大键盘,当时主流的方案是188键方案。甚至到了1983年3月5日,王永民的26键五笔字型方案已经做出来了,国内还有专家坚持一定要为汉字专门做键盘,甚至讥讽王永民的26键方案为削足适履。
五笔字型输入法采用字根,把汉字通过拆分来输入。以下是五笔字型字根图:
“五笔字型”是在汉字无法输入电脑的时代背景下发明的,它解决的是汉字输入的速度问题。在五笔字型全国大赛中,在“错一罚五”的严厉比赛规则下,五笔字型创下了每分钟输入293个汉字的世界纪录。其特点是重码少、字词兼容、不用换挡,速度快,只是需要掌握拆字和练习指法。至今,专业打字员一般都采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够得上专业打字员的速度一般都在每分钟80字以上,最快的能达到100字以上。
英语26个字母,汉语的2万多汉字,在同样多的键上解决了,这就是中国人在汉字输入方面创造的奇迹。
除了五笔字型输入法,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对汉字输入电脑的研究就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据说汉字输入法有1300多种!但这种说法太过夸张,网络上能够找到的汉字输入法,确实能有几百种之多,但其中良莠不齐,有些根本没办法使用。很多输入法也只是昙花一现,优秀的输入法方案也不过只有几十种。有人给汉字输入法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笔字型输入法显示王者风范的阶段。电脑在中国普及,第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汉字输入到电脑中,为此国家1981年发布了GB2312-80。1983年,王永民先生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五笔输入法不但可以让我们输入汉字,而且也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这一顽症。20世纪90年代初五笔输入法的热度,大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一些,比如遍地开花的电脑培训学校把五笔输入法当成重点课程,你可以依靠对五笔输入法的熟练程度,轻松找到一份不错的文职工作,甚至可以开间打字社……由此可见五笔输入法在当时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阶段:人人皆可输入的阶段。代表输入法是智能ABC。五笔输入法解决了汉字输入的问题,且输入速度也很快,从而盛行一时。但很快随着电脑用户的越来越多,强背字根、入门难的先天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了,更多的人需要一款使用简单,入门轻松的输入法来代替五笔输入法。这个时候,1991年由长城集团与北京大学合作推出的智能ABC汉字输入法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入门简单只要会拼音就能上手,而且带有简单的联想和记忆功能,这些特点,让它很快得到了初级用户的喜爱,尤其是在Windows系统将它内置,成为系统默认安装输入法之一后,使用它的用户越来越多。
第三阶段:效率不再只是五笔的代言词。代表输入法是搜狗拼音输入法。我们知道,五笔入门较难,但输入效率快,智能ABC入门简单,但输入效率不高。如何做到两全其美呢?即入门简单又可以保证输入效率的输入法在众多呼声中出现了,这种输入法入门简单(会拼音即可),且能保持较高的输入速度(全拼联想、庞大词库、简拼等诸多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输入效率),搜狗拼音输入法应该算是它们中的佼佼者。另外,紫光拼音、谷歌拼音、QQ拼音也都属于这一类的输入法。
第四阶段:输入的不只有文字。代表输入法是火星文输入法。输入法的前三个发展阶段,都是针对汉字的输入方式和速度方面进行改进优化,不过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汉字的作用正在慢慢转变,越来越多的人输入文字不再只是为了工作,更多的是为了交流、展现自我。网络这个大舞台,让原本少人问津的生僻字、古文字,甚至各种符号有了表现平台。新时代需求下,以上只能输入文字的常规输入法,对这些需求已经无能为力。为此,不只可输入文字,对生僻字、古文字、“火星文”以及各类符号同样支持的新一代输入法孕育而生了,常见的“火星文”输入法算是其中做的最为出色的一款。火星文输入法开拓了网络输入新模式。
输入法一路走来,大概经历了以上四个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出,每个阶段的发展原动力都是出于对用户的需求满足为出发点,如今,整个输入法领域可谓百花齐放,大家都在为更快更简单更全面的输入法目标迈进。
从一些人叫嚣“电脑是汉字的掘墓人”,到超级大键盘的担忧,到王永民先生发明了划时代的26键五笔字型方案,再到输入法的百花齐放,试图以电脑应用这一幌子再举汉语拼音化大旗的人不得不偃旗息鼓了。时至今日,我们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文是世界上最适合电脑应用的文种!而且这是由汉字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1.中文的词,不论哪种输入法,也无论是单字词还是多字词,输入码值至多只有三、四键,动态输入每词的码值则平均只有三键。但是以英文为例,一般常用词汇码值平均在六键以上,动态码值也在五键以上。科技词汇的码值平均更高达11键以上。这是因为世界上只有中文能进行非全息输入。则其他的任何拼音文种只能进行全息输入的缘故。
2.世界上的各个文种中只有中文有联想。联想词如果不翻页,就只有一键。加上翻页也不过两键。有人说英文把词根相同的词集合在一起也是联想,其实这和联想毫无关系。因为在一句话里不可能只有同一个意思。所以,词根相同只是词性不同。这绝不是联想,与文本的输入速度也毫无关系。
3.西方拼音词与词之间必加一空格,即使不定冠词“a”前后也都要加空格。而中文则无需如此。一篇文章下来,就可以少打数百个空格键。这是中文输入的又一优势。
4.中文词在组合生成上的优势。
以英文为例(其实凡是从希腊文、拉丁文传承下来的欧洲文字性质都是一样的)。英文的词汇总量至少约有四十万(不论英国的牛津、朗文大字典还是美国的韦氏和兰登大致都是如此)。这四十多万词汇之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增新。中文虽只有六万多字,但其中大多数都是历史字和废止不用的异体字。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就是GB2312字库那6763个汉字(其中常用字只有3500),如果再加上港、澳、台所用的繁体字,则现在所使用的两种字体的总量不过是GBK字库的那21000字。而且,现在汉字大量使用的都是用常用汉字合成的双字词或多字词。从理论上说用3500个常用字合成的双字词就可达1100万(即3500的平方)。所以,无论社会发达到何等程度,只需用常用字合成新词就行了。而如英文等拼音文字,却需不断造出新的拼音词汇,以满足不断创新事物的需要。同时,中文所有的文字都具有造字的理据,也就是东汉许慎所总结的造字六书。掌握了汉字的六书归属,汉字就非常好认好记。相反拼音文字全无此优势。仍以英文为例,她的每个词,如果有前缀的话也只有介词的意思,后缀只表示词性,词根绝大多数全无道理可言。所以中国的任何文化程度或专业的输入人员通读原文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相反英文的任何程度或专业的输入人员能认识四万单词就算高水平的文化人了。而要通读原文件都会有一定的问题。于是,英文输入人员就需要时时阅读原文件,以了解不认识的新的或非专业的旧词汇的拼写;中文的输入人员就没有什么原文件上不认识的新字词。也就不需要时时不断看原文件。还有,英文文件的一行(指横排行)约有十四五个词。而相反中文文件的一行则约有28到30个字词。何况这些字都是熟字。这就是英文或拼音文字要时时看原文件,不得不进行盲打的原因。而相反中文的输入人员可以只看一眼原文件就可以记住这一行字或词。这样一来中文打字输入就可以时时注意屏幕的选字框或翻页框,以提高输入速度了。[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