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语言的系属分类
语言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那么社会的分化也必然会导致语言的分化。语言分化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类别的语言。为了理清语言之间的亲疏远近,以利于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就要给语言分类。
语言学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它的发展就与科学思潮息息相关,尤其与生物进化论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诞生就是将物种变异的比较方法用于语言的研究并取得明显成就的标志。
1863年,德国语言学家施莱哈尔(August Schleicher,1821—1868)仿效生物遗传发展的思路,在《达尔文理论和语言学》中用达尔文描写生物进化的方法来描写语言的进化,并将语言间的关系系谱化,提出了著名的语言谱系树(family tree)理论。见下图:
这一仿效生物繁衍的系谱而勾画出来的印欧系语言的演变谱系树形图,意思是:一个原始母语(proto—language)犹如树干,不同的语支犹如从树干上生发出来的树枝,而每一个语言则犹如从树枝中生发出来的树杈……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语言?一说七千多种,一说五千多种,一说两千多种,仍无定论。但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见一斑。它们有的作为官方语言,
有的为通用语言,有的只为方言。根据上述语言谱系树的理论,我们可以将世界上已识别出来的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和某一具体的语言。每个语系包括若干个语族,每个语族又包括若干个语支(或叫语种),每个语支则由一些具体的语言所构成。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相互间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把语言分出不同的层级,依次是:语系、语族、语支、语言。层级越高,相互间的差异就越大,反之,共同点就越多。比如,不同的语系之间差异最大,而同属某一语支的具体语言间共同点越多。如果再细分,还可以分出几种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特色的地方变体——方言,如汉语的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等方言,其他语系中的许多语言也有各自不同的地方变体。从宏观上来看,我们一般认为语言的上下位分类只分到具体的某一种语言,如英语、汉语、法语等。
给世界语言进行系属分类,语言学界的观点不尽相同。根据北京大学徐通锵和胡吉成两位教授的观点,世界语言可分为13个语系,45个语族。这13个语系是: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科依桑语系,北美印第安语系。这一分类是在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原苏联(俄罗斯)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归类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兼顾了民族起源、语言发展等诸多因素,基本上与世界上广泛采用的语言系属归类相吻合。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语系,其中印欧语系的分布区域最广,而汉藏语系的使用人口最多。
除了给语言进行系属分类外,我们还根据句子和词的构造以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句法来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本章在此不予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