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汉语词语模与构词法

当代汉语词语模与构词法

时间:2023-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当代汉语词语模与构词法、造词法的区别(一)关于汉语造词法、构词法的研究在对汉语词汇的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应该区分“造词法”与“构词法”,有些学者则未能严格区分,主要有以下成果。卢英顺区分了现代汉语构词法与造词法的概念,认为“构词法”是“指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合成词根据所组成的语素的性质可以分为复合法、派生法、类派生法几类。

三、当代汉语词语模与构词法、造词法的区别

(一)关于汉语造词法、构词法的研究

在对汉语词汇的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应该区分“造词法”与“构词法”,有些学者则未能严格区分,主要有以下成果。

孙常叙(1956)第一次提出汉语造词法问题,并区分了“造词方法”与“造词结构”,认为“结构是就造词的素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说的。按词素的性质分作有词根的造词结构和没有词根的造词结构两类。按词素的关系分作主从、并列、重叠等等结构形式”,造词结构“是对已经成词的解剖,是对已成的对象作静态的分析研究的结果”。而造词方法则是“使用具体词素组织成词的方式和方法。在造词方法的研究中,要考虑造词时使用词素的哪些特点,采取什么方式,使用什么方法,如何把词素搭配起来或给予部分改变”,并提出造词方法三大系统:语音造词方法、语义造词方法、结构造词方法。(6)

任学良(1981)区分了“造词法”与“构词法”,认为“研究用什么原料和方法创造新词,这是造词法问题”,“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形式,这是构词法的问题”,并列出六种造词方法:词法学造词法、句法学造词法、修辞学造词法、语音学造词法、综合造词法、文字学造词法。(7)

武占坤、王勤(1983)虽未区分“造词法”与“构词法”,但他们所说的“构词法”也包括了“造词法”,认为“构词法是利用构词材料,按照构词规律,构造新词的方式方法”,并且把现代汉语的构词方法分作四大类型:形态构词、语音构词、语义构词、句法构词。(8)

葛本仪(1985)明确区分了“造词法”与“构词法”,阐述了造词法系统的变化性、开放性等特点,认为“所谓造词就是指创制新词,它是解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所谓构词是指词的内部结构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是已经存在的词”,并提出一个与孙常叙和任学良完全不同的造词法体系,列出八种造词方法:音义任意结合法、摹声法、音变法、说明法、比拟法、引申法、双音法、简缩法。(9)

史存直(1989)概括了汉语构词法的发展过程,并分别论述了“变音别义”造词法、双音单纯词的产生和发展、复合词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添缀词的产生和发展等问题。其中的“变音别义”造词法实际上就是从造词角度考察同源词、滋生词、异音同形词的情况。(10)

刘叔新(1990)严格区分了“造词法”与“构词法”,认为“词的结构方式,是纯就词的结构平面来观察其结构组合的项以及项与项之间的联结形式和层式;而新词的构造方法,自然只是要看造出或发展出新词都有哪些途径。两者显然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构造新词采取某种方法的结果,会造出有某种结构方式的词来罢了”,并且对汉语造词法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认为汉语造词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型:词汇材料式、语音材料式、混合材料式。(11)

郭伏良(2001)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新词语的考察,论述了新词的高频创造方法,总结出四种常用的造词法:说明法、简缩法、比喻法、仿拟法。(12)

陈宝勤(2002)论述了汉语造词研究的意义和汉语造词研究的内容,提出汉语造词的四种方法:语音造词、语义造词、语法造词、语位造词(即“在一些必要条件下,凭借源词在句子线性结构次序上的位置创造新词。语位所造出的词与源词只有语位关系,毫无语义联系,与源词是同形同音异性异义词。语位所造出的新词占据了源词在句子线性结构上的位置,导致源词消亡”)。(13)

李如龙(2002)指出,任何语言的词汇都是不断从少到多地衍生、替换从而逐渐丰富起来、不断增强其表现力的。同其他语言现象一样,词汇的衍生在全世界各种语言中应该有共同的规律,各民族的语言也会有自己特殊的规律,同一种语言的词汇滋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也一定有不同的情况。“词汇的衍生方式指的是创造新词的方式”,从古至今,汉语词汇衍生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为四大类:音义相生、语素合成、语法类推、修辞转化。(14)

刘晓梅(2003)运用李如龙的造词法系统,全面考察了当代汉语新词语对汉语造词方式的继承与创新,认为继承多于改变、创新,“表现为语素合成是能产性最强的主流造词方法,其次是修辞转化,语法类推、音义相生和字母造词等属于支流的造词方法”。(15)

曹炜(2004)综合前人观点,比较清晰地区分了“造词法”与“构词法”,认为“构词法,顾名思义,就是指构词的法则,也即词的构成方式,是从静态的角度,对现有词内部语素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的结果;而造词法指的是创制新词的方法,是从动态的角度,对词的来源进行的一种发生学研究。前者关注的是词的内部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有无规律,有哪些规律等问题;后者关注的是词是怎样产生的,有无规律,有无理据,都有哪些规律和理据等问题,无论从研究的角度、研究的目的还是结果看,两者均有本质的区别”(16)

卢英顺(2007)区分了现代汉语构词法与造词法的概念,认为“构词法”是“指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合成词根据所组成的语素的性质可以分为复合法、派生法、类派生法几类。“造词法”则是“就词的表义方式而言的”,现代汉语的造词方式可以分为四种:直义造词、比喻造词、借代造词、拟声造词。(17)

张小平(2008)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词汇造词与构词的发展,指出在这一历史新时期,音义任意结合造词法与音变造词法已几乎不再使用,如果着眼于记录新词的形式,还出现了一种利用字母造词的新形式,并着重分析了新时期比较能产、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三种造词法:说明法、简缩法、修辞法(比拟法、比喻法、借代法等)。(18)

(二)词语模与构词法的区别

对构词法的理解,我们认同陈光磊(1994)《汉语词法论》一书中的观点,“构词法指由语素构成词的法则,是对既成词的结构作语法分析,说明词内部结构中语素的组合方式。对单纯词、派生词、复合词等结构类型作分析,就是属于构词法的”。(19)下面具体讨论词语模与构词法的主要区别。

1.词语模不可能生成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

学术界一般将词的构成划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在词语模所形成的词语群中,任何一个词语都不可能是一个单纯词,而只能是一个合成性的语言单位。因为词语模形成的词语都是由固定成分“模标”与非固定成分“模槽”组合而成的,“模标”与“模槽”分别是独立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例如词语模“导×”,模标是固定成分“导”,在模槽空位上填入相应成分后形成的词语如:

导读 导富 导购 导学 导医 导车 导诊 导路 导览 导储

导展 导播 导视 导阅 导吃 导食 导厕 导宿 导行

又如词语模“×一代”,模标是固定成分“一代”,在模槽空位上填入相应成分后形成的词语如:

飘一代 黄金一代 乔丹一代 恐龙一代 酷睿一代 卡通一代

垮掉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 颓废的一代 迷茫的一代 超白金一代

80后一代 90后一代

2.词语模生成的词语不应该简单地归入派生式或复合式

叶蜚声、徐通锵(1981)指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词称为合成词,其中由词根语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构成复合词的规则称为复合词构词法,这种构词法在汉语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规则称为派生词构词法,或者叫附加法,因为这种词是由词缀附加在词根之上构成的。(20)黄伯荣、廖序东(2002)将“合成词”分为“复合式”、“重叠式”、“附加式”三类,认为复合式至少要由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组合而成;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构成;附加式由词根和词缀构成。(21)

词语模所形成的词语不能简单地归入派生式或是复合式,因为词语模模标的语义有的实,有的虚,有的则处于一个动态的由实到虚的变化过程之中。例如词语模“×界”,模标“界”指“职业、工作或性别等相同的一些社会成员的总体”,此处的“界”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成分,是词缀还是类词缀?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归入“新兴后缀”,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陈光磊《汉语词法论》、张斌《新编现代汉语》都归入“类词缀”,可见学术界对“界”的性质看法存有争议。

3.词语模可以作不同角度的类型划分

构词法中的所谓“单纯词、复合词、派生词”实际上是从其构成成分“语义”角度进行的划分。单纯词是由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合成词是由根据语素的表义作用而划分的单位——词根语素、词缀语素构成的词。“一般根据构成合成词语素的表义作用把语素分为词根和词缀。把构成合成词的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叫词根,把构成合成词的意义不实在,而且只出现在合成词的前面或后面的语素叫词缀。”(22)对于词根与词根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则进一步根据语素之间的关系划分为偏正、支配、陈述、补充、并列等类型。

由于词语模兼有造词(语)和构词(语)双重身份,因此词语模的类型可以分别从模标与模槽在构式中的位置、模标与模槽的语义特征、模标与模槽的组合关系、模标与模槽的成分来源以及途径等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例如,词语模“×吧”与“吧×”:从所处位置看,前者模标在后,模槽在前,后者模标在前,模槽在后;从模标的语义看,“吧”可以指出售酒水、食品或供人从事某些休闲活动的场所,也泛指网络中的虚拟社区,即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与资源的平台;从组合关系看,“吧”是名词性成分,可以与名词性或动词性模槽成分组合,构成定中关系的词语,如“陶吧、布吧、画吧、英语吧、漫画吧、贴吧、烤吧、剪吧、怀旧吧、考研吧、吧女、吧主、吧友、吧客、吧厅、吧室、吧门、吧架、吧费、吧座”等,跟动词性模槽成分组合后也可以构成动宾关系的词语,如“泡吧、逛吧、玩吧”等;从模标来源看,“吧”源自英语“bar”,最初见于“酒吧间”一词,表示一个相近的汉语读音;从模标的语法功能看,“吧”过去只表示读音,不具备创造新词语的能力,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比较自由的语素,可以出现在词语后或词语前,其独立性越来越强。虽然一般不能单用,但也出现了“泡了三天吧”、“逛各式各样的吧”、“玩了一天吧”等说法,这说明“泡吧、逛吧、玩吧”可以被看作“离合词”,两个语素的结构关系已经比较松散,中间允许插入一定的成分。

4.词语模生成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结构单位,又叫词组、片语。从功能上看,短语跟词相当,都是构成句子的材料单位。王力(1953)指出,在单词与仂语之间,有所谓“复合词”的存在,典型的复合词是“火车”和“铁路”等,它们不是纯粹的单词,因为“火”和“车”,“铁”和“路”都是有独立运用的可能的,它们也不是仂语,因为“火车”不单纯是火烧的车,“铁路”不单纯是铁造的路,复合词似乎是词和仂语的“缓冲地带”,但是复合词在原则上应该是词的一种,它不应该是词及仂语鼎足而三的东西。复合词实际上只是单词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它并不能使词和仂语的界限更清晰,相反地,有了它更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汉语的形态变化比较少,我们很难从形态上辨别词和仂语的界限。(23)

人们的语感不同、分析角度不同,分析的结果也就不同。词语模构成的词语,一部分是比较典型的词,一部分则更像是短语,一部分似乎又处于词与短语的中间状态,尤其是那些多音节语言单位,更加难以区分。如“×式”词语群中的“男式、女式、新式、旧式、跪式、立式、卧式、蛙式、中式、美式、苏式”等在人们的语感中一般归入“词”,“螺旋式、波浪式、快餐式、象征式、袖珍式、介入式、一站式、全景式、便携式、全能式、轰炸式、跨越式、家庭式、传奇式、注解式、突破式、阿Q式、英国式、全景式、候鸟式、王进喜式、柏拉图式”等似乎也可以归入“词”,但“非日本式、纯酒店式、大型连锁式、百科全书式、连篇累牍式、蜻蜓点水式、拖泥带水式、条件反射式”是否应该归入“短语”呢?再如“学生减负工程、高端数码相机、人文终极关怀、发现型人才群体、多媒体技术平台、反厄尔尼诺现象”又该归入何处呢?无论怎样分析,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当代汉语中新出现的语言单位,有的属于新词,有的属于新语,词语模所创造的语言单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构成的,这个语言单位可能是词,也可能是短语,“词”和“短语”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因此,我们不作过细的划分,而统称为“新词语”。正如“词语模”一说的提出者李宇明所指出的那样,“构词法是构词的,词语模不限于构成新词,它也可以构成新的词组”。(24)

5.词语模生成的新词语没有单音节形式

从音节角度分析词语,可以把词语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以上几类,例如“蛙、走、闻、蝈蝈、黄酒、端午节、电视剧、作曲家、稀里哗啦、自由职业者、资本主义社会”等。下面是当代汉语新词语的例子,但它们都不是词语模所创造的词语。

单音节:

吧 城 的 炒 侃 火 酷 爽 秀 炫 宰 族

双音节:

入世 上传 卫视 认捐 止跌 平台 共识 动因 在线 扰民

三音节:

一米线 口水战 德比战 托老所 沙尘暴 含金量 条形码 时间差

四音节:

福利彩票 技术移民 三维动画 双向选择 来电显示 物业管理

社情民意

五音节:

干细胞移植 食品添加剂 住房公积金 社会抚养费 善意第三人

六音节以上:

空气质量预报 老少边穷地区 自主知识产权 黑社会性质组织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词语模创造的新词语没有单音节形式,都是双音节或三音节以上,其中三音节和多音节以上的词语为数众多,这就打破了现代汉语词语长期以来双音节占多数的格局。因为词语模构式是由“模标”和“模槽”构建的,其音节的组合要受到韵律规则的支配,而且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比单音节词语更加具有意义的显豁性。例如“零×”,我们几乎看不到它所构成的双音节词语,而它所构成的三音节词语则俯拾皆是,如“零起点、零缺陷、零辐射、零距离、零风险、零贿赂、零库存、零利润、零投诉、零增长、零口供、零抢跑”等。又如“×化”构成的双音节新词语只有“幻化、硬化、亮化、野化、e化”等,最为常见的则是三音节以及多音节新词语,如“城市化、地方化、国有化、私有化、信息化、格式化、数字化、妖魔化、边缘化、人性化、低龄化、高学历化、无公害化、环境无害化”等。

(三)词语模与造词法的区别

所谓新词语就是新创造的词语,一个新词语是如何从无到有被创造出来的,这是造词法需要回答的问题。造词法就是对新词语形成方法的概括,即对创造一个新词语时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和手段作分析,说明词语所形成的原由或理据。造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认知的需求以及语言自身发展的需求。但是词语模不同于现有的任何一种造词方法,它独特的框架结构以及强大的吸纳、生成能力使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例如出自“×套餐”的词语:

文化套餐 音乐套餐 漫游套餐 联通套餐 手机套餐 短信套餐

宽带套餐 装饰套餐 装修套餐 网站套餐 体检套餐 小灵通套餐

音乐卡套餐 神州行套餐 全球通套餐 动感装备套餐 电信宽带套餐

上海移动套餐 奥运88套餐 动感任我行a套餐 GPRS套餐

e8套餐 adsl套餐 中国移动套餐 诺基亚pc套餐 全球通88套餐

动感地带套餐 定向长途套餐 动感地带移动套餐

不难看出,创造这些新词语时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和手段涉及语音、修辞甚至文字的符号体态诸多方面,而且词语群中的词语数量也颇为壮观。下面我们具体讨论词语模与造词方法的区别。

1.词语模以“模”为依托创造新词语

创造新词语的一般过程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别撷取心理词库(25)中的×1元素、×2元素(×3元素……),加以组合后造出新词语,其中×1元素、×2元素(×3元素……)都是未知的,例如取“共”和“识”构成“共识”;取“剪”和“彩”构成“剪彩”;取“电子”和“雾”构成“电子雾”;取“黑社会”和“性质”、“组织”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

词语模创造新词语的过程则完全不同。词语模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framework)——模标和模槽。框架原指建筑工程中由梁、柱等连接而成的结构,在此指事物的基本组织、结构。这种基本框架其实就是认知机制作用下的、可以重复应用的半成品,供人们因交际的需要而选用,以完成新词语的构建。换言之,就是基于表达的需要,以已知的×1元素为标识,使用现成的、可以复制的框架,充填相匹配的×2元素、×3元素(×4元素……),批量创造出新的词语。在一个具体的词语模中,模标元素是已知的成分,模槽元素是未知的成分,但模标与模槽的位置都是固定的,例如“×热”构成“足球热、气功热、家教热、经商热、健身热、出版热、消费热、自学热、张爱玲热、学汉语热、英语口语热、公务员报考热”等;而“热×”则构成“热点、热岛、热评、热卖、热线、热映、热销、热键、热播、热码、热辣、热舞、热焰火、热启动”等。

2.词语模能在较短时期内迅速生成词语群

在汉语历史的长河中,一些词语可能会拥有一个共有的造词元素,以这个共有元素为核心,会逐渐聚集成一个词语群,但是这种聚集具有明显的缓行性和渐进性。下列词语都拥有一个共同元素“客”,用以指称“某一类人”:门客、刺客、宾客、食客、过客、羁客、迁客、骚客、侠客、刀客、豪客、掮客、说客、知客、稀客、顾客、房客、乘客、政客……这些词语都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类词语模”生成的,它们被创造出来的过程比较缓慢。当代汉语词语模现象指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形成词语群的现象,这种创造具有明显的爆发性和批量性。其产生速度之快,产出数量之多,是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无法匹敌的。例如下列词语也都具有一个共同成分“客”,同样用以指称“某一类人”:黑客、威客、博客、播客、克客、灰客、红客、蓝客、骇客、闪客、秀客、追客、拼客、炒客、赛客、换客、晒客、印客、维权客……这些词语构成的词语群是在近几十年之内形成的,其中“黑客”最早出现,基于一种资源共享的网络精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课堂,现指“某些热衷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技能高超、非法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的人”。“黑客”是英语“hacker”的汉语音译词,汉语在吸收这个外来词时巧妙地选择了“客”这一音义兼备的汉字。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由“黑客”迅速衍生出一大批新词语,形成了具有当代汉语特点的“×客”词语模。

3.词语模具有相当高的能产度

语言的能产性或称创造性指在任何一种具体语言中,语用主体能够利用有限的语言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与动物的非能产性“语言交际”相比,能产性是人类语言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不同的造词方法创造新词语的能力各不相同,一种造词方法在语言生活中创造新词语的能力就是这种造词方法的能产度。

词语模的框架结构是模标和模槽两个部分,从结构看,它具有半成品性和可复制性;从语用主体看,它具有操作的便捷性和可创新性;从所创造的产品看,它具有批量性和即时性。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无论社会地位如何,无论是在网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语言的类推机制和经济节省机制,根据交际的需要随时选取一个词语模并且在模槽里填上一定的语言成分——语素、词或词语,从而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新词语。如同萨丕尔所述:“个人变异本身只是偶然的现象,就像海水的波浪,一来一去,无目的地动荡。语言的沿流是有方向的,或者说,只有按一定方向流动的个人变异才体现或带动语言的沿流,正像海湾里只有某些波浪的移动才勾画出潮流的轮廓。语言的沿流是由说话人的无意识地选择的那些向某一方向堆积起来的个人变异构成的。”(26)例如最具活力的“×族、×化、×式、×度、×热、×吧、×圈”等词语模所创造的新词语的数目都达到几十个甚至需要以百计算,明显呈现出系列化、批量化的特点。

显而易见,词语模是语用主体利用有限的规则创造无限的新词语的有效手段之一,是批量生成新词语的装置。如果说采用其他方法创造新词语属于个体实现的“零售”的话,那么,“词语模”现象便是群体实现的“批售”。词语模利用特定构式,运用类推方法批量创造新词语,与其他造词方法明显不同。词语模造词造语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强势状态,已经成为当代汉语语汇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突出标志。

4.词语模生成的新词语具有较强的理据性

词的理据指事物和现象获得名称的依据,它可以说明词义与事物现象的命名之间的关系。社会在不断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构成词语的语言成分同样处于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之中,这些语言成分为新词语的创造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材料。在创造和理解新词语的过程中,面对新事物、新现象,人们往往要借助自己在以往认知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自觉或不自觉地找寻新旧事物、新旧现象之间的异同,建构新旧事物、新旧现象之间的联系,以便获得新事物、新现象命名的依据,使他人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也使新词语能够比较方便地传播。这就意味着,“当新对象与旧对象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特征或存在某种联系时,人们理所当然地会优先选择与旧词语有更多联系的词语,以增强词语的理据性”(27)。词语模所创造的新词语都是合成词,模标与模槽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比较直接且容易理解,也就是说,词语模直接提供的信息量比较大。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模标元素与模槽元素的意义去探究一个新词语的命名依据,把握模标与模槽在组合之后所产生的整体意义。

词语模的理据性首先体现在模标元素的语义功能上。模标元素的语义对整个词语的理据起提示引领作用。例如“×达人”,模标来源于日语“たつじん”,指“经过长年的锻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得到某个领域真谛的人,多用以形容‘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当下,任何领域、任何行业只要冠以“达人”,就可以说明此人是该行业的顶尖高手。它所构成的新词语如“恋爱达人、美丽达人、彩妆达人、音乐达人、博客达人、拍拖达人、数字达人、企业达人、英语达人、灌水达人”等,都是易于理解、便于传播的。

有些新词语仅仅从构成元素的字面上似乎看不出其理据性,如“白领”的意思不是“白色的衣领”,而是对“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员”的通称,一般泛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政府公务人员等。这些人的经济收入和工作环境较好,工作时可以穿白衬衣,因而得名。蓝领是白领的对称,“蓝领”的意思也不是“蓝色的衣领”,而是对“从事生产、维修和服务等体力劳动的工人”的称呼。这些人工作时一般穿蓝色工作服,因而得名。造词时是借“白领”代“从事与脑力劳动相关的职业的人”,借“蓝领”代“从事与体力劳动相关的职业的人”。然而,作为一个词语模,“×领”的模标已经形成一个特定的构式意义,特指“从事某种职业的人”,这个构式意义便源自其原型词“白领”和“蓝领”。也就是说,“白领”和“蓝领”是“×领”词语群中的原型词,“×领”是从“白领”和“蓝领”中抽绎出来的,人们在创造和理解“粉领、灰领、银领、金领、黑领、红领、绿领、钢领”等新词语时,是对现成模式的套用翻造。如果说“白领”的“领”意义潜在的话,那么,“×领”的“领”意义则已经是显性的了。由此可见,把握某一个词语的理据,有时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白领”等词语因含有修辞意义,其理据不那么一目了然,需要考察分析。但把握某一系列词语的理据却不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剥茧抽丝,追根溯源,因为词语模已经是一个半成品了。如果说模标的语义先前具有潜在的理据性的话,那么随着模式的定型,这种潜在性就会显性化并且固定化,人们只要将主要注意力放在模槽元素上就可以比较便捷地创造或理解新词语了。因此,“粉领”用来指称“从事秘书、会计、打字员等工作的职业女性”,“黑领”用来指称“从事家政、搬运等低技术重复性劳动的人”,“金领”用来指称“企业中的高级知识阶层和高级管理人员”。无论模槽元素如何变化,模标的语义都是比较显豁的(“×领”也可以指物,如“钢领”指“在喷漆、采矿、冶炼等领域中代替工人劳动的机器人”)。

词语模的理据性还体现在模标与模槽的组合搭配功能上。杨锡彭(2007)指出:“汉语中的大多数音节(写下来的大多数字)都有独立的意义(联绵词中的单字以及复音节拟声词中的单字例外)。汉语汉字的认知图式使人们习惯于每个字每个音节都有意义。对于复音词词义的理解,人们也习惯于通过字面意义的加合、引申来完成。”(28)词语模所生成的词语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构成的,所以,一般来说,掌握了这些构成成分的意义就能够探究出整个语言单位的理据。词语模由模标和模槽两个元素构成,其中的模标是固定成分,一般起类别标示作用,模标的这种作用实际上是一种凸现作用,“即为了特别地取得理据的注意价值而创造或改变为特别显豁的内部形式”(29)。模槽元素可以作为中心语表示类别,也可以作为修饰语来表示事物的特征或动作、行为的特点,还可以是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象等等。例如“虚拟×”,模标“虚拟”的语义是“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实的;假设的”。因此,无论模槽位置的元素怎样变化,所形成的新词语都要受到模标语义的限定。同时,模槽元素也细化了事物的特点,丰富了词语的内涵,使人们在理解和使用时不至于产生歧义或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如“虚拟人、虚拟人物、虚拟人生、虚拟空间、虚拟现实、虚拟经济、虚拟财产、虚拟主机、虚拟内存、虚拟世界、虚拟社区、虚拟商店、虚拟校园、虚拟主持人、虚拟图书馆、虚拟演播室”等,这些词语的意义都是显而易见的,其理据性在模标与模槽的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5.词语模生成的新词语具有潜显性

所谓“显”就是呈现,显露于表面;所谓“潜”就是隐藏,不显露于表面。于根元(1999)指出,“显指现在态,潜指过去态与将来态”。(30)王希杰(1995)认为:“我们可以把语言的世界分为显性的世界和潜在的世界两个。所谓显性语言就是到目前为止人们在使用的并且得到社会公认的那个部分,是我们大家都习惯了的东西。所谓潜在的语言世界指的是,按照语言的结构规则和组合规则所构造和组合起来的一切可能的语言形式的总和。但是它们还没有被这个语言社团所利用和开发。”(31)

就词语模而言,模标元素、模槽元素以及词语模所形成的词语都具有潜显性,例如当新词语“高端”出现后,由于表达的需要和语言对称机制的作用,原来处于潜隐状态的“低端”和“中端”也相继显现出来,词语模“高端×”、“低端×”和“中端×”也就相继形成了。模槽元素以及词语模所形成词语的潜显性更加显而易见。模槽作为一个空位,具有聚合性,也就是说,在模槽位置出现的成分可以相互替代。理论上,能够在模槽位置上出现的成分是无限的,所以由此而产生的新词语也是无限的。但实际上,“显语言不过是冰山的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潜语言则是藏在水面下的那个十分巨大的部分,是不可忽视的。正因为有潜语言的存在,语言才可能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注意,在这一层意义上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是以显语言为本位的,指的只不过是潜语言的显语言化”。(32)因此,新词语从潜隐到显现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调整、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一经出现就广为人们接受,有的过一段时间可能重新潜隐,有的则可能永远不会显现。例如词语模“放心×”已经形成了词语群,包括“放心肉、放心菜、放心消费、放心医院”等,还将有多少“放心”类的新词语从潜隐走向显现?——可以说,人们对生活中有多少件“不放心”的事,就有可能创造出多少个“放心”类的新词语,至于这些新词语是否能够显现,在什么时间显现,显现之后是广为流传还是重新潜隐,这些都取决于人们在语言生活中的表达需求,新事物、新现象的发展状态以及语汇体系内部的调整平衡。

□小 结

1.词语模兼有造词(语)和构词(语)双重身份,现有的造词法理论和构词法理论都不能比较切合地解释词语模现象。词语模所形成的词语不能简单地归入派生式或是复合式,因为词语模模标的语义有的实,有的虚,有的则处在一个动态的由实到虚的变化过程之中。词语模也不同于现有的任何一种造词方法,它独特的框架结构以及强大的吸纳、生成能力使它具有相当旺盛的生命力。

2.当代汉语词语模是相当活跃的一种创造新词语的方式,具有独特的物种价值。物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物种自身的价值;二是物种对人的价值。词语模自身的价值标志着词语模与社会环境、词语模与其他创造新词语的方法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活跃程度、能产度等。词语模对语用主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们可以方便地采用较低的表达成本和理解成本去获取较为明显的交际效益。

3.当代汉语词语模以结构的开放性、可复制性见长——固定不变的模标和可以被替换的模槽就如同一个模具,模标确定了规矩方圆,模槽容纳了相关元素。语用主体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在模槽里填上一定的语言成分——语素、词或短语,从而创造出新的词语。

4.当代汉语词语模以产出的批量性、能产性见长——它可以在较短时期内类推出一个词语群,而且这个词语群仍然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模标元素、模槽元素以及词语模所形成的词语都具有潜显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