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口译没有拿到发言稿怎么处理

口译没有拿到发言稿怎么处理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口译人员的基本素质有人认为会讲外语的人就可以做口译,而外语娴熟不过是口译的最低条件。同声传译是现场口译,因而很难抓住说话人的讲话要点,要想发挥得比发言者更好更是难上加难。不过,交替传译比同声传译对记忆力的要求更高。进行同声传译时,首先要在会议开始前对同传间的机器进行检测。

第二节 口译人员的基本素质

有人认为会讲外语的人就可以做口译,而外语娴熟不过是口译的最低条件。前面提到,外语只不过是口译的工具。为了将这个工具运用得充分自如,运用得恰到好处,除了满足上述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素质。

1.职业素质

在任何情况下口译者都要维护自己工作职责和权益。口译者的职责是站在公正的立场准确地传译发言者的讲话内容,因为口译者对发言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但是遇到争议或者觉察到发言者的话带有欺瞒性,或者含有难以原谅的恶意时,口译人员应当发挥语言才能巧妙地处理,不能依照个人感情好恶而刻意加强语气或紧缩眉头。口译人员在接受任务时,应当维护好自己的权益,辨明工作内容、任务性质、报酬待遇(指自由职业人员)等问题,判断是否接受该工作。一旦同意,便证明你无条件地接受了对方的要求,就应当按照对方的安排认真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圆满地完成任务。

在工作过程中,译员听到或者获得的用人单位的有关文件、企业机密等信息一概不得向外泄漏,更不能转用于其他场合或相关的会议。

2.工作素质

(1)认真听讲

口译是一瞬间完成的行为,因此首先要有良好的听觉素质,就是要把对方的话听清、听懂。同声传译是现场口译,因而很难抓住说话人的讲话要点,要想发挥得比发言者更好更是难上加难。交替传译则是说话告一段落再译,可以整理出发言的要点再采用听众更好理解的形式译出。不过,交替传译比同声传译对记忆力的要求更高。

进行交替传译的时候,必须处在一个能够清楚地听到发言者声音的位置,否则就无法进行令人满意的口译。即使是会议主办者的意思,或是有外交上的特殊原因,口译者也有权利和义务确保自己处于能够清楚地听到发言者说话的场所。当有部分发言没有听清时,有必要请发言人重述遗漏的部分。不要认为这样的要求有伤口译者的自尊。此外,当口译者对某些发言内容没有印象时,往往可以在接下去的语言中推测出大概的内容,这时候就必须补译。当与其他口译人员共同工作时,要互相配合,把对方遗漏的部分记录下来传达给译者。

进行同声传译时,首先要在会议开始前对同传间的机器进行检测。发现故障或是看着发言人面向麦克风发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时,应及时联系主办方。口译过程中,有重要内容无法译出时,必须通过麦克风解释说:“现在的发言内容听不清,无法翻译。”主办方听到这样的话,就会请发言人复述前面的内容,听清以后再继续翻译。

无论是交传还是同传,口译者都要一边观察发言人的举止一边听他的发言,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发言的内容。因为发言者的表情、手势等也会成为暗示发言内容的重要因素。因此,决不能一心记笔记或者低头听发言,而错过精彩的部分,给听众产生译者不自信的感觉。

(2)理解吸收

口译工作是在了解发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完成翻译后再开始传译。口译者应当切记,翻译的最大目的是使听众能正确理解发言者的意图和讲话的内容,再现发言者向听众表达的意念。要把发言内容毫无保留地准确译出,其前提条件是必须充分地理解发言的内容。为达到理解的目的,口译者有必要尽可能地接触各种方言,习惯于不同地区的用语和发音。在工作前接触有关的人员,同他们对话聊天,从中慢慢地发现其发音的规律、用语的差异、同一个单词在当地的不同含义,也可以比较当地的报纸杂志等刊物来获取这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提高认知,增加知识,加深对词语及用法的理解。

(3)记忆能力

外语学习中的记忆力是指将词语词义在头脑中进行梳理和储存的能力,而口译中的记忆力是现场再现发言内容的短暂记忆力。口译者需要的记忆力与演员记台词完全不同。口译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用外语再现发言内容,迅速抓住发言的核心内容,记忆整理并在下一瞬间说出。由此可见笔译与口译的差别所在。笔译有足够充分的时间,可以借助辞典或资料对译语反复的推敲。而口译没有这个时间,有时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这种时间的压力给口译带来非同寻常的紧张感,使口译人员完全处于一种“接收”、“转换”、“传译”紧张激烈的状态中。所以,口译人员的记忆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是整个工作成败的关键。

(4)灵活应变

译员通常须考虑会议的性质而灵活应对。在外交场合,要注意话语词句的轻重;在学者专家面前,须重视技术方面的准确性;在文学家及艺术家的集会上,得讲究文采修辞;给政治家翻译时,则特别需要演讲的技巧。各种会议的口译风格及翻译语调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议题的性质随机应变。我们在从事口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几种情况:

①发言者语义模糊

发言者的语义模糊、概念不清会造成口译人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发言者故意不想把意思说得太明显,而是把最不容易理解的事儿先说出来,故弄玄虚试探听众的反应再接着说下去。碰到这种情况,口译人员不必慌张,而要迅速分析发言者的心理,掌握发言者的意图,取消多种解释,简要地向听众说明发言者的意图。当碰到不善于表达的发言者时,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译出比发言者更为简练精彩的语言,但切记不要越俎代庖。

②发言者埋头读稿

有的发言者为避免过于紧张表达有误,常常突然间拿出准备好的书面材料读起来,由于紧张,读文章的速度极快,完全无视口译人员的存在。同声译员只能努力地将讲话要点加以传达。换为交替翻译的话,就要请发言人提供相关资料,如果发言者拒绝让译员看资料,那么译员就要根据自己零散的笔记将讲话尽可能完整地译出。

③发言者转换话题

发言者有时也会在中途突然转换话题或在同一篇文章里突然中途改变结构,主语的转换和句子的转换的现象最为多见。译者应该不停顿地流畅传译。在交替传译时要逐句地完成,只能跟随发言者的发言而增加取舍,不能盯着笔记本沉默不语。在同声传译时使用语法结构复杂的句子极为危险,应注意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传达出准确的讲话内容,尽量保持语言的流畅自如,不能因为发言者一些语气词和与内容不相关的话而沉默片刻。因为即便是片刻,也容易招致听众的疑惑,让听众误以为漏掉了某些内容。

④发言者表达幽默

在正常的情况下,发言者很少采用幽默的表达方式。但是在茶话会或晚会上,发言者为了调解气氛很可能运用一些幽默文雅的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口译人员可以用相同意思的国内外幽默来代替,翻译出相同的内容或意思,这样听众也容易理解和接受。

(5)协作精神

口译人员在工作时无论对本国还是国外的翻译人员都应给予积极地合作。与其他译员合作翻译时,必须事先进行分工。同伴在翻译时应尽量给予帮助。时刻注意演讲内容及会议程序的变化,必要的时候可以帮助其查找参考资料、翻译专业术语、记录长串数字或在同传机器发生故障时通报主办方。这是口译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3.心理素质

其他的职业可以在前辈的教导下不断完善,而口译人员却从一开始就要求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水平。同传可以在10~15分钟与其他译员替换一次,但口译期间只能依靠自身的实力,熟练完成工作。即便口译人员在工作之前接受过十分严格的训练,但有些人如若临场紧张,也会影响实力的正常发挥,就算有再高的口译技巧,或同伴协助,都无法弥补。这种状况主要是口译人员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为弥补这一缺陷,增加自信,口译人员可以事先多习惯一下会场气氛,有机会可以多旁听一些国际会议或者先承担一些简单的会议致辞,也可以先承担一些并不复杂的发言稿进行见习,并请前辈指教,以便慢慢适应这项工作。

4.兴趣爱好

口译人员为保证自己工作的圆满完成,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这一知识不一定完全来自于书本,有时候来自于我们的兴趣爱好。比如,做体育翻译、美术翻译、音乐翻译等等,这些爱好中都蕴藏着丰富的语体特征和不同的表达方式。书本上的词汇哪些在用,怎么用,这些看起来是应用语言学所研究的问题,但是口译人员可以通过这些爱好兴趣和亲身体验来轻松地获取,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书本上来得切合实际。想要做一名称职的翻译,最好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这些爱好和兴趣会为你的工作增添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