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外语类辞书出版机构的规划工作
根据我们的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35),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共有514家出版机构参与了外语类辞书的编纂出版工作。其中,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数量排名前十的出版社分别是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外文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国防工业出版社(按出版数量降次排序)。不足出版机构总数2%的这10家出版机构在改革开放30年当中共出版外语类辞书1 824部,占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总量(6 624部)的27.54%。可见,这10家出版机构对我国外语类辞书的编纂出版做出了很大贡献。据我们的统计,这10家出版社的具体出版数据如表2-10:
表2-10 1978—2008年间出版外语类辞书数量排在前十位的出版社情况
续 表
从前两次全国辞书编写出版规划的历史文献中,我们发现这10大出版机构大多承担了部分国家辞书规划项目,如商务印书馆、外文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这5家。应该说它们主要参与了两次国家辞书出版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具体数据请见表2-11:
表2-11 两次全国辞书规划中5家主要外语类辞书出版机构参与规划情况(单位:部)
如表2-11所示,这些国家规划辞书项目工作的开展必然也会对其自身的局部辞书编纂出版规划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这其中还要涉及国家规划和出版机构局部规划之间的互补与平衡问题。具体来说,国家规划会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相关出版机构自身所确定的出版特点及优势定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局部的编纂出版工作规划,特别是一些专业特色非常明显的出版机构。下面,我们将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来考察分析一下这10大出版机构在局部辞书编纂出版规划工作方面的具体情况(请见表2-12):
表2-12 1978—2008年外语类辞书出版量排在前十位的出版机构辞书出版类别统计
从表2-1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10大出版机构在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的功能类别分布方面基本上都与其自身的出版定位和传统优势相符。具体来说,在外语类辞书各功能类别编纂出版数量相对较为均衡的符合综合性出版机构的特点,如商务印书馆;外语专科类辞书编纂出版量大而语文类或专项类较少的符合科技类专业出版机构的特点,如科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以及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需要说明的是,科学出版社在改革开放30年当中所编纂出版的百科全书的数量是最大的,符合其“立足科技、面向教育、多种媒体、综合经营”的出版方针(36),而根据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自己的出版定位描述,即“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主要致力于科技图书、社科期刊和市场图书的出版,已经在图书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37),我们也不难理解其专科类外语辞书的出版数量分别高于语文类和专项类的情况。此外,语文类和专项类出版量大而专科类较少的符合外语教育类或专业外语出版机构的特点,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但从总体的编纂出版数据来看,这10大出版机构在改革开放30年里,涉及百科类和外向类的外语辞书编纂出版都较少,与我国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是基本一致的。至于这10大出版机构在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方面的具体规划特点或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选择有代表性、出版数量占前三位的三大出版机构分别进行一些更加具体细致的分析。
(1)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是我国重要的辞书出版基地,出版的工具书多由国内杰出的语言学家和辞书编纂专家编撰,由富有经验和学识的商务印书馆编辑精心编校而成,以权威性、科学性、规范性著称。”(38)就外语类辞书的编纂出版而言,商务印书馆曾创造过“建国后第一部英语—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以及“建国后第一部中外合作的工具书——《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39)的历史纪录。而在改革开放时期,商务印书馆也仍旧延续了其在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方面的传统优势和权威地位。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在改革开放30年间,商务印书馆共编纂出版了外语类辞书300部,平均每年10部,其中有108部是国家辞书规划中的项目,规划辞书数量占到了其外语类辞书出版总数的36.00%。也就是说,这30年当中,国家规划导向的辞书编纂出版占到其出版的外语辞书的1/3多,其出版的其他外语辞书均属于其局部规划的范畴。而从这期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300部外语类辞书的详细书目来分析,基本上是以外语语文类辞书的编纂出版为主,其他各主要类别之间差距不是很大,如专项类和专科类,百科类、百科全书和外向型辞书有少量出版。其中包括语文类117部,专科类84部,专项类86部,百科类4部,百科全书类7种(卷)以及外向类2部。这个功能类别分布的情况应该是比较符合商务印书馆自身的综合出版特点的,即“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世界名人传记’为代表的翻译作品,和《辞源》《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英华大词典》等为代表的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40)。从语种类别的分布来看,1978—2008年间,商务印书馆共出版英语类辞书107部,非通用语种类辞书152部,涉及23个语种。此外,还有编译类外语辞书26部,多语种辞书15部。这样一个语种类别分布应该说也比较均衡,与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优势定位吻合,即“商务印书馆的工具书涉及汉、英、日、德、法、俄、西班牙、阿拉伯以及非通用语的朝、缅、越、波斯、拉丁、意大利、乌克兰等众多语种,形成了目前国内最为完善的多语种工具书体系”(41)。再看这107部英语类辞书中的情况,其中引进类英汉、汉英辞书31部,包括原版引进英文辞书7部,英汉双解类22部以及汉英双解类2部;原创类英汉汉英辞书76部,包括英汉辞书53部,汉英辞书17部,英汉汉英双向6部。而152部非通用语种类辞书中,原创类辞书共148部,包括非通用语种—汉语类112部,汉语—非通用语种类28部,非通用语种—汉语与汉语—非通用语种双向类8部;引进类辞书4部,包括原版引进的3部,双解类1部。由此可见,商务印书馆在这30年当中所出版的外语类辞书,无论从功能类别还是语种类别的分布来看,都是比较均衡的。在原创与引进辞书的比例方面,商务印书馆也主要是以原创外语辞书为主,引进出版为辅,符合其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出版机构的发展宗旨与特点。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个趋势,即这30年当中,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外语类辞书中直接或间接引进出版的国外辞书比例在逐年上升,而相比之下,这段时期同类的原创辞书的编纂出版却略显不足。
表2-13 1978—2008年商务印书馆历年原创与引进外语类辞书出版情况(单位:部)
续表
续表
如表2-13所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商务印书馆通过直接(原版引进)或间接(双解或编译)方式引进出版的外语类辞书比例有明显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相比之下,这些年份当中所编纂出版的原创类外语辞书却大多未能发挥其语文辞书编纂出版的优势。以2001年的情况为例,本年度商务印书馆共编纂出版14部外语类辞书,其中原创10部,直接或间接引进4部。在原创的外语类辞书中,有3部语文辞书,其中2部非通用语种双语辞书,即《精选韩汉汉韩词典》(双向功能)(姜信道主编)和《葡汉词典》(陈用仪主编);1部为英语类语文辞书,即《精选汉英词典》(2版)(吴景荣等编);原创外语类辞书中还有4部专项类辞书,包括3部非通用语种专项辞书,即《法语同义词词典》(程依荣编著)、《韩国语外来语词典》(史峰主编)和《新编俄汉缩略语词典》(潘国民、卜云燕编);1部英语类专项辞书,即《英语委婉语词典》(刘纯豹主编)。此外,还有1部外语专科类辞书,即《英汉新闻、广播、影视常用词汇》(林珊等编著)。本年度还编纂出版了2部多语种外语辞书(1部多语种专项和1部多语种专科),即《俄语等级考试词汇速记手册(英汉双解)》(戚德平、依娜编著)和《法汉英汽车工程与工业词典》(〈法〉雅克·葛德汉、玛丽泰蕾兹·葛德汉编)。这10部原创类外语辞书中,大多为收词规模较小的非通用语种类双语辞书以及专项类或专科类辞书,而且所谓多语种的辞书也根据国外辞书进行编译加工,原创性并不强。至于英语类的语文辞书仅1部再版的小型汉英词典,另有1部英语类专项辞书,收词规模也不大。
然而,2001年商务印书馆直接或间接引进的外语类辞书却有这样4部,即编译类(2部)的《精选英汉词典》(4版)[曼瑟(Manser,M.H.)主编;朱原、王良碧、任永长编译]和《康普顿百科全书·技术与经济卷》[〈美〉戴尔·古德(Dale Good)主编;吴衡康等编译]以及双解类(2部)的《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第2版)[〈英〉克劳利(Crawley,A.)、李北达编译]和《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英〉韦迈尔(Wehmeier,S.)编、陈文浩译]。在这4部引进类外语辞书中,3部为英语类语文辞书,而另1部为英语类百科全书。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2001年度,商务印书馆在英语类语文辞书的编纂出版方面基本上是以引进为主的。同样,2006年的数据表明,该年度仅编纂出版了4部外语类辞书,这其中引进编译了1部英语类百科全书,即《康普顿百科全书·社会与社会科学卷》[〈美〉戴尔·古德(Dale Good)主编;徐奕春等编译],而其他3部原创类的双语辞书均为再版或修订的英语类辞书,即《新时代英汉大词典》(缩印本)(张柏然主编)、《简明汉日词典》(第2版〈修订版〉)(《简明汉日词典》编写组编)和《汉英词典》(双色本)(修订版)(郝淑琴编)。因此,我们通过数据的仔细分析和比较能够看出,尽管新世纪以来各年份的引进与原创数量比中原创仍占主导,但实质上在新编外语辞书的相关份额中引进类外语辞书占了主导地位。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另外一方面,我们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这30年当中,商务印书馆在外语百科类辞书、外向型辞书以及英汉类及非通用语种类当中的汉外编码型辞书出版数量较少。具体来说,在300部已编纂出版的外语类辞书中,百科类和百科全书仅11部,占到总量的3.67%,外向型辞书仅3部,占到总量的1.00%,汉英类编码型辞书共19部,占英语类总量(107部)的17.76%,非通用语种类编码型辞书共28部,占非通用语种类总量(152部)的18.42%。很显然,在今后商务印书馆外语类辞书的局部规划中应考虑到这些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才能适应对这些类别辞书不断增长的需求。
(2)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秉承多年来形成的‘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和‘严肃、严密、严格’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推动变革与创新,在‘立足科技、面向教育、多种媒体、综合经营’出版方针指导下,依托中国科学院和‘科学家的出版社’的品牌优势,充分挖掘国内外优良出版资源,重视重大出版工程建设,形成了以科学(S)、技术(T)、医学(M)、教育(E)为主要出版领域战略架构。”(42)科学出版社对自身出版优势定位的这一描述,我们可以从其改革开放30年所编纂出版的外语类辞书的具体数据找到有力的佐证。改革开放30年间,科学出版社共编纂出版外语类辞书270部,平均每年9部,总量位居10大出版社第二,仅次于商务印书馆。而且其外语类辞书的功能类别分布情况也凸显了其科技出版的主导优势,即外语专科类辞书228部(84.44%),百科全书34部(12.6%),专项类4部(1.5%),语文类3部(1.1%),百科类1部(0.4%),外向型0部。在这228部外语专科类辞书中,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分析,大致涵盖了以下学科,详见表2-14:
表2-14 1978—200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科类辞书学科覆盖分布情况(单位:部)
主要指综合性的专科辞书或者难以明确归入某一学科的专科辞书,比如:《新俄汉综合科技词汇》、《汉英综合科学技术词汇》、《日中英废弃物用语辞典》等。
如表2-14所示,在专科类外语辞书中,出版数量较多的学科有生物学,动力与电气工程,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地球科学,医药学,物理学,数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学科领域,而出版数量较少的学科是经济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力学、水产学、冶金工程技术、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根据科学出版社的出版特点与传统优势,这个学科分布基本合理,但今后可适当在专科辞书出版数量较少的学科领域有所加强,使总体的专科类别趋于平衡。
我们再来看一下改革开放30年科学出版社所编纂出版的外语类辞书的语种类别分布情况,请见表2-15:
表2-15 1978—2008年科学出版社外语类辞书的语种分布情况(单位:部或卷)
如表2-15所示,在这270部外语类辞书中,有162部是外汉类(英汉、英汉半双解、非通用语种—汉语)的辞书,占到总量的60.00%,而汉外类(汉英、汉英双解、汉语—非通用语种)的辞书仅22部,占到总量的8.15%。从这个比例对比来说,今后应加强汉外类外语辞书的编纂出版,才能满足未来我国各行业、领域专业人士对编码型辞书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应关注外向型专科或百科类辞书的编纂出版,以便传播我国在专业领域方面的研究成果,加强对外的双向交流。
此外,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这30部非通用语种的外语辞书主要涉及德语、俄语、法语、日语和拉丁语这几个语种,覆盖面还不够广泛。而且,非通用语种类辞书的编纂出版总体数量还偏少,仅为英语类辞书的1/5,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才能满足更为广泛的科技类辞书的语种需求,适应我国不断广泛和深入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发展形势。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科学出版社改革开放30年当中历年原创与引进出版情况的数字对比:
表2-16 1978—2008年科学出版社历年原创与引进外语类辞书出版情况(单位:部)
续表
如表2-16中的数据所示,改革开放30年间,科学出版社历年所出版的外语类辞书中,大多都有相当比例的编译类辞书,还有少量双解或半双解类辞书,这种间接引进国外辞书编纂出版的总量是64部,占总量的23.70%。如果从总体数量和比例来看,基本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结合表2 15的相关数据,具体分析一下这64部引进编纂出版辞书的功能类别,百科全书类34部,占引进类辞书出版总量的53.13%,其次为专科类辞书27部,占42.19%,另有百科类辞书1部,占1.56%,语文类辞书2部,占3.13%。可以看出,1978—2008年间,科学出版社所出版的外语类专科辞书共228部,其中引进编纂出版27部,占外语类专科辞书出版总量的11.84%,还有百科全书类共34部,都是间接引进国外的百科全书进行编译的,引进编纂出版的比例占100%,百科类辞书1部,也是自国外引进的。比较而言,该社在专科类辞书编纂出版方面是以原创为主的,而百科类及百科全书类的辞书完全依赖国外辞书的引进出版。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30年当中,科学出版社的总体编纂出版数据表明,其外语类局部辞书规划较为合理,体现了其出版特点与优势,今后应加强百科类或百科全书类的原创辞书的编纂出版,努力记录或反映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和优秀成果,形成与国外科技交流的互动局面。正如该出版社自己所拟定的发展目标,“作为中国科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科学出版社正积极推进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确主攻方向,狠抓战略重点,优化出版结构,推进产业创新,做强主业,做大主体,为完成集团‘放量做强做大中国科技出版产业’的总体战略目标,为开创中国科技出版产业新局面,为促进中国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出更大贡献”(43)。
(3)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简称外研社)成立于1979年,伴随并服务于30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迅猛的发展。”(44)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大学出版社以及最大规模的专业外语出版机构,“建社30年来,外研社以普及我国外语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的外语素质为己任,始终坚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宗旨”(45)。在外语类辞书的编纂出版方面,外研社成立后的30年当中也确实有很大的投入与产出。根据我们的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改革开放30年,外研社共编纂出版外语类辞书259部,平均每年8.63部,总量位居10大出版社的第三位。在这259部外语类辞书中,语文类134部(51.74%),专项类83部(32.05%),专科类37部(14.29%),百科类2部(0.77%),百科全书1部(0.39%)以及外向型辞书2部(0.77%)。在其出版的259部外语辞书中,主要服务于外语学习的语文类和专项语文类共217部,占到总量的83.78%。因此,从这个功能类别的比例可以直观地看出,外研社所编纂出版的外语类辞书有着鲜明的特点,即服务外语学习。这是完全符合外研社作为专业的外语出版机构和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定位的,总体的编纂出版类别规划较为合理。
在外研社编纂出版的外语类辞书当中,根据我们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英语类占到154部,非通用语种类占到71部,编译类31部,多语种类3部。而在英语类辞书中,原创类79部,直接或间接引进75部;非通用语种类辞书中,原创类60部,直接或间接引进11部。在这259部外语类辞书中,原创类共139部,直接或间接引进共118部,前者占外语类辞书出版总量的53.67%,而后者则占到45.56%,原创类略多一些,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然而,如果我们再仔细查看一下新世纪以来这两者发展的速度,应该会发现引进类辞书的增长幅度更大更快。详细的数据分析请见下表:
表2-17 1978—2008年外研社历年原创与引进外语类辞书出版情况(单位:部)
续表
如表2-17的数据所示,2001年以来,外研社共编纂出版外语类辞书164部,其中直接或间接引进国外辞书达82部,而原创类外语辞书共82部,各占50.00%,而且,据我们的详细书目资料分析,在这些原创类的辞书中还有一定比例是根据国外辞书的资料进行翻译改编的成果。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近10年来,外研社编纂出版的外语类辞书中直接或间接引进的国外辞书一直稳定保持较高的比例。如果我们再分析一下新世纪以来,外研社引进类和原创类的功能类别对比数据,就会发现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引进语文类辞书的比例很高,而其他类别偏少。详见表2-18:
表2-18 2001年以来外研社引进类和原创类辞书功能类别数据对比分析(单位:部)
如表2-18的数据显示,外研社在外语语文类辞书的引进方面力度很大,超过了原创类的编纂出版数量;专项类次之,与原创的数量基本持平;专科类和百科类外语辞书的引进较少。在今后的局部辞书规划方面,外研社应该更多地把重点放在原创双语辞书的编纂出版方面,特别是汉外类编码型或外向型辞书方面,同时也应该更重视辅助语言学习的专项类原创辞书的编纂出版。21世纪是知识型社会,我国广大外语学习者更需要在原有的外语认知水平基础上提升自己的语言使用能力,特别是语言编码能力,同时,他们也更急需相关语种的专科类辞书所提供的专业语言知识,百科类辞书也将更受欢迎。因此,在直接或间接引进国外辞书方面,建议外研社更多考虑引进目前我国编纂水平相对较弱的专科辞书和百科类辞书,积极引进和借鉴国外的辞书编纂出版经验和优秀成果,有助于我们在原创专科类和百科类辞书的编纂出版方面更快地进步。当然,有特色的国外专项类语文辞书也应保持相应的引进比例,这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提升外语语言学习水平,同时也可以让我国的双语辞书编纂者在双语专项类辞书的编纂方面有所借鉴。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30年中,我国这10大主要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机构不仅大多积极参与了两次国家规划的具体实施,而且也基本上能够根据其自身的出版定位和传统优势把握好局部出版规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至于这些主要出版机构在30年快速大幅度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或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相信它们今后会更重视自身的局部辞书规划建设,使其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工作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