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辞书编纂出版的“全媒体”化

辞书编纂出版的“全媒体”化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辞书编纂出版的“全媒体”化_中国外语类辞书编纂出版30年三、辞书编纂出版的“全媒体”化在辞书出版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今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辞书编纂出版,人们逐步迈进数字化辞书出版的时代。全媒体出版的优势对于辞书出版而言更为明显而有效。这些现代辞书出版特征借助全媒体传播无疑要优于传统辞书以及其他类别出版物的常规形态。

三、辞书编纂出版的“全媒体”化

在辞书出版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今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辞书编纂出版,人们逐步迈进数字化辞书出版的时代。数字时代的出版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全方位出版时代,是传统出版与各种新型媒介整合出版的时代”(45)。在目前的数字出版大潮下,虽然以纸质媒体为代表的传统辞书出版仍然在出版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以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移动媒体为依托的面向全媒体的出版模式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46)辞书现代出版的全媒体态势也已初露端倪。

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47)。从本质上来说,全媒体就是“要以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平台,使想传达的资讯能够更有效地到传递到受众面前”(48)。而在全媒体技术基础上的全媒体出版则是“同一种内容通过多种媒体同步出版。包括纸质媒体,也包括互联网、手机、阅读器”(49)。全媒体出版具有出版时间的同步性、出版渠道的多样性和读者覆盖的广泛性等特点。

全媒体出版的优势对于辞书出版而言更为明显而有效。辞书作为面向大众的资源性出版物,其内容的丰富性、权威性、实用性和便捷性将决定其被接受的广泛性和持久性。这些现代辞书出版特征借助全媒体传播无疑要优于传统辞书以及其他类别出版物的常规形态。现代辞书编纂与出版的数字化与标准化发展趋势也需要通过全媒体来实现,从而最终实现辞书出版的长远经济效益和广泛社会影响的双赢。

外语类辞书的全媒体编纂和出版是以数字化和计算词典学的技术为依托,整合媒介优势,实现读者对不同媒介的查询需要,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查询习惯,是一种全新的编纂和出版模式。以双语类辞书为例,其研究内容由双语词典编纂系统、双语词典数据库、纸质版双语辞书、光盘版双语辞书、网络版双语辞书和手机版双语辞书几部分组成,其中双语词典编纂系统和双语词典数据库是实现外语类辞书全媒体出版的基础和前提,脱离了双语词典编纂系统和词典数据库是不可能实现双语辞书的全媒体出版的,而各种介质下的双语辞书出版形式则是具体的全媒体出版展现形式。

因此,我们认为,在“维基”时代,辞书编纂出版的现代化,其实质就是以辞书数字出版为基本重心的全媒体发展,这种未来发展构想符合最大范围辞书用户覆盖和最强辞书功能发挥的要求。我国外语类辞书的编纂出版现代化进程也必将有着同样的发展轨迹。

【注释】

(1)TshwaneLex词典编纂系统,http://tshwanedje.com/tshwanelex/,检索时间:2010年7月6日。

(2)Dictionary Production System,词典编纂系统http://www.idm.fr/products/dictionary-writing-system-dps/27/,检索时间:2010年7月6日。

(3)Open Dictionary在线辞书样例,http://open-dictionary.com/,检索时间:2010年7月6日。

(4)维基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 E7% BB% B4% E5% 9F% BA% E7% 99% BE% E7% A7% 91,检索时间:2010年7月6日。

(5)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Page,检索时间:2010年7月6日。

(6)第三届词典编写系统国际研讨会,http://nlp.fi.muni.cz/dws2004/,检索时间:2010年7月18日。

(7)第四届词典编写系统国际研讨会,http://nlp.fi.muni.cz/dws06/,检索时间:2010年7月18日。

(8)21世纪的eLexicography:新挑战、新应用,http://www.uclouvain.be/en-cecl-elexicography.html,检索时间:2010年7月18日。

(9)李宇明、庞洋,关于辞书现代化的思考,《语文研究》2006年第3期,第1页。

(10)陈国华、王立欣、梁茂成,英汉/汉英对译语料库对应词检索器,《外语电化教学》2006年第6期,第11页。

(11)李德俊,《平行语料库与积极型汉英词典的研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12)常宝宝,基于语料库的双语词典编纂平台的构建,《辞书研究》2006年第3期,第122页。

(13)王馥芳、马兰梅,语料库词典的局限牲,《辞书研究》2003年第5期,第24—27页。

(14)常宝宝,基于语料库的双语词典编纂平台的构建,《辞书研究》2006年第3期,第122—123页。

(15)陈国华、熊文新,英语学习词典机辅编写系统的设计原则与实现,《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第5期,第6页。

(16)章宜华,《计算词典学与新型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第158—441页。

(17)魏向清、张柏然,新世纪词典学理论研究趋势展望,《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4期,第56页。

(18)杨德炎,数字化走进辞书编辑出版领域,《辞书研究》2000年第5期,第2—3页。

(19)王宪洪,网络词典特点探析,《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年第4期,第32—33页。

(20)在描述语料库的过程中,得到了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各位老师的鼎力相助,在此表示感谢。

(21)本部分材料来源于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平行语料库的相关技术文档,在此表示感谢。

(22)本部分使用了中国科学院“973子课题‘中英句子对齐双语语料库建设’技术报告”的材料,在此表示感谢。

(23)本部分使用了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网站上的相关信息,在此表示感谢。

(24)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Chinese/English Parallel Corpus Login,http://202.204.128.82/CEO/,检索时间:2010年7月6日。

(25)为了客观介绍各研究机构的词典编纂系统并尊重各位研究者对其系统的描述,本部分在介绍各词典编纂系统的时候,直接使用了各研究机构有关词典编纂系统的文档、文章、简介资料和著作中的文字,在此表示感谢。

(26)感谢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的各位老师和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孙辉博士提供的相关资料。

(27)本部分文字主要引自刘辉的《基于语料库的Web词典编纂及自动生成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见《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3期。在此表示感谢。

(28)本部分有关材料主要引自陈国华和熊文新的《英语学习词典机辅编写系统的设计原则与实现》一文,见《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第5期。在此表示感谢。

(29)本部分有关材料主要引自常宝宝的《基于语料库的双语词典编纂平台的构建》一文,见《辞书研究》2006年第3期在此表示感谢。

(30)本部分有关资料主要引用自《中国科技成果》2007年第17期《基于语料库的数字化辞书编纂平台研制》一文,在此表示感谢。

(31)王秀,日渐流行的中英文电子词典,《辞书研究》1992年第5期,第155—156页。

(32)中国电子词典十年风雨漫谈 第二章,http://bbs.hwapu.com.cn/viewthread.php?tid=14027&highlight=% 2B% 2B% E6% BF% 80% E5% 85% 89% E8% 8F,检索时间:2010年7月10日。

(33)王宪洪,网络词典特点探究,《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年第4期。

(34)电子书,http://baike.baidu.com/view/17637.htm?fr=ala0-1-1,检索时间:2010年7月10日。

(35)“辞海悦读器”欲做行业“破局者”,http://cnpubg.com/zx/newsdetail.cfm?iCntno=63956,检索时间:2010年7月10日。

(36)本部分“全媒体辞书出版”的理念是张柏然教授提出的,本文有关“全媒体辞书出版”的具体细节也是在与张柏然教授多次讨论的基础上展开的,在此表示感谢。

(37)Web 2.0,http://www.hudong.com/wiki/web2.0,检索时间:2010年7月10日。

(38)Web 2.0再次革命:互联网维基发展调查,http://bbspage.bokee.com/2009zt/wiki/,检索时间:2010年7月10日。

(39)Ronen Feldman,James Sanger.The Text Mining Handbook.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pp.5 7,p.225.

(40)马金娜、田大钢,基于SVM的中文文本自动分类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年第8期,第5页。

(41)数字出版,http://baike.baidu.com/view/504129.htm?fr=ala0-1-1,检索时间:2010年7月10日。

(42)感谢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信息技术开发研究所的老师和同学在确定该框架过程中提供的帮助。

(43)T值是检验样本均值(观测到的均值)与总体均值(期望均值)是否有足够大的差别的统计量。

(44)卡方值是检验观测频率与期望频率差异的统计量。

(45)靳徐进、石磊,全媒体出版——出版业的方向和趋势,《东南传播》2009年第12期,第24—26页。

(46)同上。

(47)周洋,打造全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央媒体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思考,《新闻前哨》2009年第11期,第14—16页。

(48)曹荣瑞、洪卫林、俞雷,借鉴“全媒体战略”积极推进高校新闻网创新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期,第99—102页。

(49)同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