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计算语言学重要文献简介

计算语言学重要文献简介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节 计算语言学重要文献简介作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基础学科,计算语言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这一学科创立至今,计算语言学硕果累累,这里,择其主要的作以简介。第六节,作者指出了计算语言学于传统语言学的区别,明确了计算语言学的特点。

第四节 计算语言学重要文献简介

作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基础学科,计算语言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这一学科创立至今,计算语言学硕果累累,这里,择其主要的作以简介。

一 冯志伟的《计算语言学基础》

(冯志伟见上编第三章。)

《计算语言学基础》一书由商务印书馆2001年出版。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计算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首先明确了计算语言学的性质(交叉学科),然后按萌芽期、发展期、繁荣期的顺序向读者展示了整个学科的全貌。此章第一节指出计算语言学的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并且追根溯源,找出计算语言学的这种性质是由计算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决定的,“计算语言学既然以用计算机研究和处理自然语言为其目标,那么它就必定要认真地研究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的全过程”。[16]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介绍了计算语言学的发展阶段,就每一阶段的历史和相应的理论成果做了简介。第五节介绍了我国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和国外计算语言学发展类似,也是从机器翻译研究开始的。在介绍了一些机器翻译成果的同时,也介绍了我国语料库方面的成果。第六节,作者指出了计算语言学于传统语言学的区别,明确了计算语言学的特点。第二章是词汇的计算机处理,主要探讨了词汇在计算机处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本章共五节,第一节是词汇统计与词表分析,介绍了词频统计的成果,表示词表的制定和规范化是对我国计算语言学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第二节是词汇分布的统计分析,作者认为用计算的方法去研究词汇的历时变化,研究词汇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变化。第三节是机器词典,指出机器词典的作用,同时也介绍了国内一些主要的词典。第四节是现代汉语文本的自动切词与标注,汉字的构词的灵活性导致计算机处理汉字字符的时候,会出现多种切分方式,作者在这里就中国采用自动切词的十种方法做了简单介绍,最大匹配法、逆向最大匹配法、逐词遍历匹配法、双向扫描法、最佳匹配法、设立切分标志法、有穷多级列举法、联想—回溯法、基于词频统计的切词法和基于期盼的切词法,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作者又指出汉语书面语自动切词的主要难点(歧义和未登录词)做了分析。第五节是词网和词汇知识系统的建造,在此介绍了董振东研制知网的一些成果,指出“知网对于主要属性和次要属性的处理应该遵循一些原则”。[17]第三章自动句法分析,只介绍了短语结构语法的自动句法分析方法,主要有自顶向下分析法、自底向上分析法、富田算法、左角分析法和CYK算法等,每节做了分别的介绍。第四章是自动语义分析,主要介绍义素分析法,语义特征分类和语义关系表示的一些理论和方法。第五章汉语计算语言学的特殊问题,作者在讲述了计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涉及了汉语自动处理中的一些问题,本章就是探讨这些特殊问题。

二 宗成庆和他的《统计自然语言处理》

宗成庆,1998年3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8年5月至2000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出站后留在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至今。曾于1999年和2001年两次在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ATR)做客座研究员,2004年在法国格勒诺布尔信息与应用数学研究院做短期高访,现为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系统等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持计划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现任国际信息联合会人机交互技术委员会委员,亚洲自然语言处理联合会执行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及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座教授,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和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以及多个国际、国内学术期刊的编委,若干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委员等职务。

《统计自然语言处理》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全面介绍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最新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语言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语料库技术、汉语自动分词与词性标注、句法分析、词义消歧、统计机器翻译、语音翻译、文本分类、信息检索与问答系统、自动文摘和信息抽取、口语信息处理与人机对话系统等,既有对基础知识和理论模型的介绍,也有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背景、实现方法和技术现状的详细阐述。全书共十五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所面临的困难,研究现状等理论性问题。第二章是预备知识。第三章是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第四章是语料库与词汇知识库,第一节介绍了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和类型,也列举了一些典型的语料库,针对汉语语料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第二节介绍了词汇知识库,第三节是语言知识库建设中的本体论。第五章是语言模型,第一节介绍了元语法,第二节是介绍几种语言模型,第三节性能评价数据平滑,还介绍了其他平滑方法(例如Church-Gale平滑方法,贝叶斯平滑方法等)以及平滑方法的比较。第六章是隐马尔可夫模型,主要是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构成,前后向算法及参数估计,维特比算法等。第七章是汉语自动分词与词性标注,第一节探讨汉语自动分词中的基本问题(例如汉语分词规范问题、歧义切分问题和未登录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分析。第二节是基本分词方法,主要介绍基于统计语言模型的分词方法,由字构词的汉语分词方法,基于三元统计模型的分词与词性标注一体化方法,基于HMM的分词方法,N-最短路径方法,最后把这些方法做了比较。第三节是未登录词处理方法概述。第四节是概述基于多特征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词形和词性上下文模型,实体模型。第五节是词性标注,主要介绍了基于统计模型的词性标注方法,基于规则的词性标注方法,统计方法与规则方法相结合的词性标注方法等,也介绍了词性标注中的生词处理方法。第八章是句法分析,这章在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也涉及统计句法分析和句法分析系统评测,因为计算机处理汉语句子会有一些问题,所以本书也介绍了汉语句法结构特点,并对层次化汉语长句结构进行分析,第六节介绍了浅层句法分析,对计算机对名词短语识别问题进行探讨,第七节对依存语法理论与依存句法分析进行了总体概述。第九章是语义消歧,介绍了有监督的词义消歧方法,基于互信息的消歧方法,基于贝叶斯分类器的消歧方法,基于词典的词义消歧方法,基于词典语义定义的消歧方法,基于义类辞典的消歧方法,基于双语词典的消歧方法,无监督的词义消歧方法等。第十章是统计机器翻译,第一节对机器翻译的发展,研究方法和目前研究现状做了分析,第二节是基于噪声信道模型的统计机器翻译原理。第三节介绍了IBM的五个翻译模型,第四节基于HMM的词对位模型,第五节是基于结构的对位模型,第六节是基于反向转换文法的翻译模型,第七节基于有限状态转换机的翻译模型,第八节介绍基于句法的翻译模型,第九节介绍了基于短语的翻译模型,第十节描述了基于层次短语的统计翻译模型。第十一节介绍基于语块的翻译模型,第十二节介绍基于最大熵的翻译模型,第十三节介绍树到树的翻译模型,第十四节介绍树到串的翻译模型,第十五节介绍各种翻译模型的分析,第十六节介绍了几种解码算法,第十七节统计翻译系统实现,第十八节译文质量评估方法,第十九节代表系统简介。第十一章是语音翻译,主要介绍了语音翻译的基本原理,特点和研究现状。第十二章是文本分类,主要介绍了文本特征选择方法,特征权重计算方法,分类器设计和文本分类器性能评估方法等。第十三章是信息检索与问答系统,主要介绍了信息检索的模型和基本方法,隐含语义标引模型,检索系统评测与技术现状,搜索引擎技术,问答系统的基本概念、方法,系统构成,系统评测与技术现状。第十四章是自动文摘与信息抽取,探讨了自动文摘技术概要,多文档摘要,信息抽取技术的关键技术等。第十五章是口语信息处理与人机对话系统,分析了汉语口语交际中存在的冗余和重复现象,在第二节中也探讨了汉语口语句子情感信息,第三节介绍了面向中间表示的口语解析方法,第四节介绍基于中间表示的口语生成方法,第五节介绍人机对话系统。

三 侯敏的《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

(侯敏见中编第七章。)

《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1999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本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是计算语言学概述,主要介绍了计算语言学的概念以及与语言学的关系,探讨了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及学科位置。第二章是语言研究的形式化与形式语言学,第一节和第二节介绍什么是语言研究的形式化,以及研究语言形式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第三节是对形式语言学的历史进行回顾。前两章是对计算语言学做的概括的理论上说明,以下各章都是深入到语言内部,具体研究计算语言学对各种语言要素的研究处理方法。第三章是汉字的信息处理,主要涉及了汉字识别输入、语音识别输入、汉字键盘输入、键盘输入与汉字编码、汉字编码的评测。第四章词语的信息处理,词语的信息处理内容很多,主要介绍了词语的自动切分,电子词典的设置,语料库的建设,信息的自动标注等。第五章是句法分析技术,“从句法结构入手,然后引进语义,甚至要利用语用的因素来处理自然语言,应该是一条比较现实,合宜的途径。”[18]本章介绍了短语结构语法,扩充转移网络,确定性分析的析句方法,认为:“一在语言工程的实施中采取拿来主义是十分必要的;二汉语自动句法分析中应采取规则与语料库相结合的方法;三在汉语自动分析中,语法刻画的颗粒度还应加细”。[19]第六章语义分析技术,主要介绍了语义分析的基本方法,格语法,优选语义理论和概念依存语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等以及汉语自动分析中语义分析的检讨,认为:“一应摆正语义的位置,处理好语义与句法的关系;二多义辨识仍是语义分析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三在语义关系的研究中,应努力将理解句子所需要的常识知识转化为可形式化的语法、语义信息;四为自然语言理解而做的语义研究应摆脱纯理论的模式,实验是检验理论的最好验金石。”[20]第七章是机器翻译个案研究,第一节介绍一个实用化的俄汉机器翻译系统,第二节探讨了汉英机译中汉语分析的策略问题,第三节是英汉机译系统译文质量的评测。

附:阅读文献

著作:

[1]白硕.语言学知识的计算机辅助发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2]边肇琪,张学工.模式识别[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常宝宝,詹卫东等.计算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陈力为,袁琦.计算语言学进展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5]陈力为.计算语言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6]陈小荷.现代汉语自动分析:VisualC++实现[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7]陈一凡,胡宣华.汉字键盘输入技术与理论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8]陈原.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9]陈肇雄.机器翻译研究进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2.

[10]冯志伟,杨平.自动翻译[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7.

[11]冯志伟.机器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12]冯志伟.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13]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4]冯志伟.计算语言学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5]冯志伟.现代汉字和计算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16]冯志伟.中文信息处理与汉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7]冯志伟.自动翻译[M].上海:上海知识出版社,1987.

[18]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的形式模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19]冯志伟.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0]冯志伟.自然语言机器翻译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21]傅承德.自然语言理解的方法与策略[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22]傅永和.中文信息处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3]顾佩娅.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4]郭平欣,张松芝.汉字信息处理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

[25]侯敏.计算语言学于汉语自动分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9.

[26]黄昌宁,李涓子.语料库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7]黄昌宁,张普.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28]黄河燕.机器翻译研究进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9]黄仁杰.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效能大学出版社,1992.

[30]黄曾阳.HNC(概念层次网络)理论—计算机理解语言研究的新思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1]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2]江铭虎.自然语言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3]晋耀红.HNC(概念层次网络)语言理解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4]靳光瑾.计算语言学视窗[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42]靳光瑾.现代汉语动词语义计算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5]亢世勇.汉语数据库建设与应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36]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7]林杏光.词汇语义和计算语言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8]林杏光等.现代汉语述语动词机器词典[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39]刘海涛.计算语言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3.

[40]刘开瑛,郭炳炎.自然语言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41]刘开瑛.中文文本自动分词和标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2]刘挺,秦兵,张宇.信息检索系统导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43]刘幺和,宋庭新.语音识别与控制应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4]刘颖.计算语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5]刘涌泉.语言学现代化和计算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46]刘源.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K].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1990.

[47]鲁川.汉语语法的意合网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8]陆致极.计算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49]罗振声,袁毓林.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50]苗夺歉,卫志华.中文文本信息处理的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1]钱锋.计算语言学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0.

[52]沈政,林庶之.脑模拟和神经计算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3]盛玉麒.语言文字信息处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54]石纯一,黄昌宁等.人工智能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55]史忠植.知识发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6]王炳锡等.实用语音识别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57]王建新.计算机语料库的建设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8]王小捷,常宝宝.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基础[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

[59]王晓东.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0]王晓龙,关毅.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1]王永成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1.

[62]卫乃兴等.语料库应用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3]翁富良,王野翊.计算语言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64]吴立德等.大规模中文文本处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65]吴平.句式语义的形式分析与计算[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

[66]吴蔚天,罗建林.汉语计算语言学——汉语形式语法和形式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67]吴蔚天.汉语计算语义学——关系、关系义场和形式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68]吴佑寿,丁晓青.汉字识别——原理、方法与实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9]邢红兵.现代汉字特征分析与计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0]徐波,孙茂松,靳光瑾.中文信息处理若干重要问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1]许嘉璐,傅永和.中文信息处理现代汉语词汇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72]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73]姚双云.复句关系标记的搭配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74]姚天顺等.自然语言理解:一种让机器懂得人类语言的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75]姚亚平.中国计算语言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6]易绵竹,南振兴.计算语言学[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

[77]余国良.语料库语言学[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78]俞士汶,常宝宝,詹卫东.计算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9]俞士汶,朱学锋等.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80]俞士汶.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81]袁毓林.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取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2]袁毓林.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83]詹卫东.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84]张炘中.汉字识别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85]张普.汉语信息处理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86]章国英.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87]赵铁军等.机器翻译原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88]郑艳群.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89]郑艳群.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90]朱巧明,李培峰,吴娴,朱晓旭.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91]朱巧明.汉字信息处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92]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论文:

[1]白水.谈谈汉字编码输入技术[J].语文建设,1985,(2).

[2]柏晓静,常宝宝,詹卫东.构建大规模的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A].黄河燕.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文集[C].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3]柏晓静,詹卫东.英汉语被动语句的特点与机器翻译处理[A].王克非等.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柏晓静、俞士汉、朱学锋.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技术评测及关于英语专业考试的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10,(1).

[5]毕烨.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J].网络财富,2010,(5).

[6]毕丽克孜.语料库语言学的应用和维吾尔语语料库词频统计的意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2).

[7]毕玉德.面向语言信息处理的朝鲜语知识库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 2005,(3).

[8]宾科.文化语境与机器翻译的局限性[J].文教资料,2010,(17).

[9]布买热木.阿布拉.浅谈计算语言学及其对理论语言学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4).

[10]才让加.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大规模汉藏(藏汉)双语语料库构建技术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1,(6).

[11]才藏太,华关加.班智达汉藏公文翻译系统中基于二分法的句法分析方法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5,(6).

[12]才智杰.藏汉英电子词典的开发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2).

[13]蔡义发.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1992,(3).

[14]曹超.中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30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8).

[15]曹剑芬.连续话语语音特性及其信息处理[J].语言文字应用,1998,(1).

[16]曹天福.汉字反切编码输入法[J].中文信息,1997,(6).

[17]曹右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的现状和前瞻[J].语言文字应用,1995,(1).

[18]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19]陈建生.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

[20]陈建生.语料库语言学在词的用法研究中的应[J].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1).

[21]陈康,武港山.基于Ontology的信息检索技术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 2005,(2).

[22]陈丽,龚维国.小议机器翻译[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6).

[23]陈琳.试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J].教学实践,2007,(10).

[24]陈群秀.现代汉语述语动词机器词典的扩充和槽关系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1,(4).

[25]陈潇.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及其应用[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26]陈小荷.一个面向工程的语义分类体系[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27]陈小荷.用基于词的二元模型消解交集型分词歧义[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6).

[28]陈小荷.自动分词中未登录词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J].语言文字应用,1999,(3).

[29]陈晓明.对未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1997,(3).

[30]陈晓云.规则加权的文本关联分类[J].中文信息学报,2005,(4).

[31]陈玉忠,李保利等.藏文自动分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文信息学报, 2003,(3).

[32]崔淑珍.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33]崔淑珍.语料库在英语语言研究领域中的运用[J].天中学刊,2000,(4).

[34]崔云波.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刍议[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3).

[35]戴伟长.国内外机器翻译进展状况[J].软件世界,1994,(12).

[36]单玉秋.并行确定策略及汉语句子分析[A].罗振声,袁毓林.计算机时代的汉语和汉字研究[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7]丁信善.语料库语台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当代语言学,1999,(1).

[38]董振东,董强.知网和汉语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1,(1).

[39]董振东.语义关系的表达和知识系统的建造[J].语言文字应用,1998,(3).

[40]杜鹃,张卓.人机对话的前提:语言文字彻底简易化——发展汉语计算语言学的一种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

[41]杜鹏东,孙涛.计算语言学概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3).

[42]樊重芳.普通语言学理论与机器翻译[J].北华大学学报,2001,(4).

[43]范继淹,徐志敏.自然语言理解的理论和方法[J].国外语言学,1992,(5).

[44]方称宇,陈小力.频率统计在语料库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1992,(3).

[45]方世增.论汉字键盘输入法的归宿[J].今日电子,1997,(4)

[46]方志刚等.人机交互技术研究新进展[J].计算机科学与工程,1998,(2).

[47]冯辉.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中教师角色之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 2006,(12).

[48]冯梅.机器翻译的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49]冯志伟.澄清对机器翻译的一些误解[J].现代语文,2005,(1).

[50]冯志伟.从知识本体谈自然语言处理的人文性[J].语言文字应用,2005,(4).

[51]冯志伟.汉字的熵[J].语文建设,1984,(4).

[52]冯志伟.基于短语结构语法的自动句法分析方法[J].当代语言学,2000,(2).

[53]冯志伟.计算语言学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J].外国语,2011,(1).

[54]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对理论语言学的挑战[J].语言文字应用,1992,(1).

[55]冯志伟.计算语言学漫谈[J].语文建设,1988,(5).

[56]冯志伟.我与计算语言学的缘分[J].现代语文,2007,(3).

[57]冯志伟.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的世界化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1994,(1).

[58]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的学科定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

[59]冯志伟.从知识本体看自然语言处理的人文性[J].语言文字应用,2005,(4).

[60]冯志伟.当前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的四个特点[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1).

[61]冯志伟,法国的自动翻译研究[J].国外语言学,1982,(2).

[62]冯志伟.国外主要机器翻译单位工作情况简述[J].当代语言学,1978,(6).

[63]冯志伟.机器翻译词典中语言信息的形式表示方法[J].语文研究,2006,(3).

[64]冯志伟.机器翻译—从梦想到现实[J].中国翻译,1999,(5)

[65]冯志伟.机器翻译与语言研究(下)[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7,(4).

[66]冯志伟.基于语料库的机器翻译系统[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10,(1).

[67]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对理论语言学的挑战[J].语言文字应用,1992,(1).

[68]冯志伟.论歧义结构的潜在性[J].中文信息学报,1995,(4).

[69]冯志伟.中国语料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2002.

[70]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些宏观问题之我见[J].中国外语,2009,(5).

[71]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哲学问题[J].心智与计算,2007,(3).

[72]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利弊得失[J].长江学术,2007,(2).

[73]付丽伟.谈谈汉字的键盘输入[J].经营管理者,2010,(24).

[74]傅成宏.计算语言学对理论语言学的影响与启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75]高定国,龚育昌.现代藏字全集的属性统计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5,(1).

[76]巩茗珠.浅议机器翻译的发展历史及前景展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77]桂诗春.关于计算机助外外语教学的若干问题[J].外语电化教学,1994,(4).

[78]韩世欣,王开铸.基于短语结构文法的分词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1992,(3).

[79]何常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J].渤海大学学报,2009,(3).

[80]何常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综述[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1).

[81]何婷婷,戴文华等.基于混合并行遗传算法的文本聚类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7,(4).

[82]何新贵,彭甫阳.中文文本的关键词自动抽取和模糊分类[J].中文信息学报,1999,(1).

[83]贺俊杰.跨方言声调生成及变调处理[J].清华大学学报,2011,(5).

[84]侯敏,孙建军.汉语自动分词中的歧义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6,(1).

[85]侯敏.汉语中的零形回指及其在汉英机器翻译中的处理对策[J].中文信息学报,2005,(1).

[86]侯志霞,曹军.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概况及前景展望[J].山东外语教学,2003,(5).

[87]胡清平.机器翻译中的受控语言[J].中国科技翻译,2005,(3).

[88]胡壮麟.计算符号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

[89]华沙宝,达胡白乙拉.对蒙古语语料库基本名词短语的定界与统计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2005,(5).

[90]黄奕.认知过程的语言[J].国外语言学,1985,(3).

[91]黄昌宁,张小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三个里程碑[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3).

[92]黄昌宁.1992—1993我国计算语言学研究评述[J].语文建设,1994,(7).

[93]黄昌宁.计算语言学简介[J].语文建设,1992,(2).

[94]黄昌宁.统计语言学模型能做什么[J].语言文字应用,2002,(1).

[95]黄昌宁.语料库语言学[J].中国计算机用户.1990,(11).

[96]黄昌宁.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分词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97]黄德根,岳广玲等.基于统计的中文地名识别[J].中文信息学报,2003,(2).

[98]黄典诚.关于中文信息处理的探讨[J].厦门大学学报,1982,(1).

[99]黄河燕,陈肇雄.机器翻译基本问题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00]黄建烁.计算语言学研究综述[J].国际学术动态,1991,(4).

[101]黄岚.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法的利弊新论[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 2008,(38).

[102]黄敏.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J].图书情报工作,2001,(4).

[103]黄萱菁,夏迎炬等.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文本过滤系统[J].软件学报, 2003,(3).

[104]黄曾阳,HNC理论概要[J].中文信息学报.1997,(4).

[105]贾成,陈松乔,王斌.基于构件语义网络的分布式构件库原型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5,(5).

[106]揭春雨,刘源等.论汉语自动分词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1989,(1).

[107]揭春雨.汉语自动分词实用系统CASS的设计和实现[J].中文信息学报,1991,(4).

[108]进明.有关汉语分词的几点意见[J].语言文字应用,1997,(2).

[109]兰星.汉字识别简介[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2).

[110]蓝庆元,任海波.计算语言学概说[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

[111]李明.语言的内在随机性和计算机[J].语言文字运用,1994,(1).

[112]李宝鸿.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现状与前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3).

[113]李斌,陈小荷等.基于语料库的高频最大交集型歧义字段考察[J].中文信息学报,2006,(1).

[114]李斌,支秉武.语料库与语言研究[J].华章,2009,(16).

[115]李丹.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6).

[116]李国臣,刘开瑛等.汉语自动分词及歧义组合结构的处理[J].中文信息学报,1988,(3).

[117]李剑锋,胡国平等.基于最大熵模型的韵律短语边界预测[J].中文信息学报,2004,(5).

[118]李文中.语料库学习者语料库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1999,(1).

[119]李映.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苏州:苏州大学,2008.

[120]李宇明.搭建中华字符集大平台[J].中文信息学报.2003,(2).

[121]梁燕,冯友,程良坤.近十年我国语料库实证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122]梁南元.书面汉语自动分词系统——CDW S[J].中文信息学报,1987,(2).

[123]梁三云.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比较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4,(6).

[124]廖万清.第六讲微型计算机的汉字处理[J].电子技术,1986,(1).

[125]林耀群.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过程中的歧义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

[126]刘蓓,杜利民.汉语口语对话系统中语义分析的消歧策略[J].中文信息学报,2005,(1).

[127]刘海涛.从比较中看计算语言学[J].咸宁学院学报,2005,(8).

[128]刘海涛.计算语言学应用中的模块化概念[J].语言文字应用,1995,(4).

[129]刘海涛.依存语法和机器翻译[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30]刘宏伟.浅谈机器翻译与机器翻译教学[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6).

[131]刘晖.国外计算机辅助教学概况[J].中国电化教育,1997,(9).

[132]刘鹏,王作英.多模式汉语连续语音识别中视觉特征的提取和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2004,(4).

[133]刘群,张浩,白硕.自然语言处理开放资源平台[J].语言文字应用, 2002,(4).

[134]刘群.机器翻译研究新进展[J].当代语言学,2009,(2).

[135]刘挺,车万翔等.基于最大熵分离器的语义角色标注[J].软件学报, 2007,(3).

[136]刘挺,王开铸.关于歧义字段切分的思考与实验[J].中文信息学报, 1988,(2).

[137]刘挺,吴岩等.串频统计和词形匹配相结合的汉语自动分词系统.[J].中文信息学报,1998,(1).

[138]刘伟权.建立现代汉语依存关系的层次体系[J].中文信息学报,1996,(2).

[139]刘伟权.钟义信.自然语言处理与全文情报检索[J].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7,(1).

[140]刘雅嫦,邹莉.机器翻译的进展与问题研究[J].科技信息,2008,(14).

[141]刘扬,俞士汶,于江生.CCD语义知识库的构造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5,(8).

[142]刘也玲.机器翻译面面观[J].零陵学院学报,2004,(9).

[143]刘迎建.汉字识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J].百科知识,1994,(2).

[144]刘涌泉.计算语言学在我国的发展[J].语文现代化,2002,(7).

[145]刘涌泉.谈谈词库问题[J].中文信息学报,1986,(1).

[146]刘涌泉.语言应用和现代化——中文信息处理研究[J].语文研究,1983,(1).

[147]刘涌泉.汉字进入计算机之后的问题[J].语文建设,1984,(6).

[148]刘宇明.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

[149]刘源.字词频统计与汉语分词规范[J].语文建设,1992,(2).

[150]刘云,俞士汶.“句管控”与中文信息处理[J].汉语学报,2004,(2).

[151]刘云峰,齐欢,代建民.潜在语义分析在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3).

[152]刘云峰,齐欢.潜在语义分析权重计算的改进[J].中文信息学报, 2005,(6).

[153]刘倬.中文信息处理中的切词和句法分析[J].中国语文,1985,(3).

[154]卢文林.信息检索技术发展概况[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3,(3).

[155]鲁川.汉语的意合网络[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156]鲁川.语义的先决性·句法的强制性·语用的选定性[J].汉语学习, 2000,(3).

[157]鲁松,白硕等.汉语多重关系复句的关系层次分析[J].软件学报, 2001,(7).

[158]鲁松,宋柔.汉英机器翻译中描述性复句的关系识别和处理[J].软件学报,2001,(1).

[159]陆俭明.关于句处理中所要考虑的语义问题[J].语言研究,2001,(1).

[160]陆汝占,靳光瑾.领属关系与逻辑语义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1996,(1).

[161]陆汝占,靳光瑾.蒙太古语义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5,(4).

[162]陆汝占,靳光瑾.现代汉语研究的新视角[J].语言文字应用,2004,(2).

[163]陆勇.面向信息检索的汉语同义词自动识别[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6,(4).

[164]罗进军.当前计算语言学研究的发展态势[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165]罗俊,欧智坚等.说话人自适应训练方法在连续语音识别中的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2004,(3).

[166]罗振声,郑碧霞.汉语句型自动分析和分布统计算法与策略的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1994,(2).

[167]马素萍.国外机辅语言教学的发展轨迹[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

[168]马希文.以计算语言学为背景看语法问题[J].国外语言学,1989,(3).

[169]马希文.语义学中的关系方法[J].计算机学报,1982,(1).

[170]梅立军,周强,臧路等.知网与同义词词林的信息融合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5,(1).

[171]孟遥,李生等.四种基本统计句法分析模型在汉语句法分析中的性能比较[J].中文信息学报,2003,(3).

[172]宁春岩.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几个根本问题[J].语言研究,1985,(2).

[173]潘谦红,王炬等.基于属性论的文本相似度计算[J].计算机学报, 1999,(6).

[174]齐红,翁克山.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原则[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7,(7).

[175]秦兵,刘挺等.多文档文摘中句子优化选择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发展,2006,(6).

[176]秦秀白,刘丽燕,贾国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3).

[177]邱君瑞.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系统[J].情报杂志,2002,(3).

[178]全昌勤,何婷婷,姬东鸿等.从搭配知识获取最优种子的词义消歧方法[J].文信息学报,2005,(1).

[179]芮建武,吴健,孙玉芳.基于ISO/IEC10646标准的藏文操作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5,(5).

[180]闰寒冰,祝智庭.理论在信息化教育中的新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01,(2).

[181]沙新时,吴立德.基于合一语法的通用句法分析器:设计与实现[J].中文信息学报,1993,(2).

[182]邵艳秋.“计算语言学”及其近义术语详解[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2009,(3).

[183]申厚坤.语料库语言学及其应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4).

[184]沈阳.信息处理中汉语动名语义关系分析的不同层次[J].语言文字应用,1999,(1).

[185]施海虎,邢宣宇,李冬梅.面向主题会话的扩展语义框架[J].中文信息学报,2005,(5).

[186]舒鑫柱.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网模型设计[J].山西大学学报,2005,(4).

[187]宋柔.关于分词规范的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188]苏东庄,袁琦.中文信息处理在中国的发展[J].中文信息处理学报, 1990,(3).

[189]穗志方,俞士汶.汉语单句谓语中心词识别知识的获取与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1998,(2).

[190]孙道功.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语言学的成就及其反思[J].语文学刊,2006,(9).

[191]孙宏开.二十世纪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研究[A].刘坚.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92]孙宏林,俞士汶.浅层句法分析概述[J].当代语言学,2000,(2).

[193]孙宏林.浅谈汉语分词的标准[J].语言文字应用,1997,(4).

[194]孙建军.基于信息检索交互模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5,(1).

[195]孙茂松,黄昌宁.中文姓名的自动识别[J].中文信息学报,1995,(2).

[196]孙茂松,黄昌宁等.利用汉字二元语法关系解决汉语自动分词中的交集型歧义[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7,(5).

[197]孙茂松,张磊.人机并存,“质”“量”合一[J].语言文字应用,1997,(1).

[198]孙茂松.语言计算:信息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199]孙权森.一种有效的手写体汉字组合特征的抽取与识别算法[J].中文信息学报,2005,(4).

[200]孙忠霞.机器翻译自然语言问题探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

[201]谈言玲,严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10年:回顾与思考[J].外语电化教学,2007,(10).

[202]汤志贵.对高校计算机文字输入教学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2).

[203]陶沙.现代汉语统计频度及其在电脑音轨输入系统中的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1988,(1).

[204]汪跃.汉字输入法的教学辅导[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6,(4).

[205]王斌.从信息检索到搜索引擎[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4).

[206]王春艳.语料库语言学的特点[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207]王大鹏.国内语料库发展现存问题与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2010,(3).

[208]王德春.现代语言学的突破口[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8,(6).

[209]王广义.机器翻译系统的知识构成及其性能[J].中国科技翻译,1999,(3).

[210]王厚峰,王波.基于句子对齐的汉语句法结构推导的计算模型[J].软件学报,2003,(3).

[211]王建新.我国在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方面的部分进展概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3).

[212]王建新.语料库语言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阶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

[213]王陆.建立小型语料库之我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3).

[214]王宁.计算机古籍字库的建立与汉字的理论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1994,(1).

[215]王挺,麦范金,刘忠.自然语言处理及其应用前景的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4).

[216]王谓生.信息检索系统中的自然语言处理[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1).

[217]王献昌等.机器翻译与自然语言处理的现状与趋势[J].计算机科学, 1992,(3).

[218]王晓龙,王开铸.声音语句输入的研究[J].计算机学报,1994,(2).

[219]王晓龙,王幼龙.语句级汉字输入[J].中文信息学报,1996,(4).

[220]王晓龙.论汉语拼音、三拼、双拼、简拼的统一表达形式[J].中文信息学报,1988,(1).

[221]王永民.计算机汉字输入五笔字形编码方案简介[J].冶金自动化,1984,(6).

[222]王振武.汉字输入不再是瓶颈[J].中国会计电算化,1999,(2).

[223]温锁林.从词性标注看小句的中枢地位[J].汉语学报,2004,(1).

[224]温锁林.中文文本歧义字段切分技术[J].语文研究,2001,(3).

[225]文渤燕.语料库及其作用[J].国外外语教学,2001,(2).

[226]吴晨,张全.自然语言处理中句群划分及其判定规则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4).

[227]吴会芹.机器翻译的回顾与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03,(8).

[228]吴立德,罗航哉等.基于多重倒排文件的快速相似性检索[J].计算机学报,2000,(11).

[229]吴平.含有量化名词组的及物性结构的语义分析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实现问题[J].语言科学,2004,(1).

[230]吴晓如,王仁华.基于韵律特征和语法信息的韵律边界检测模型[J].中文信息学报,2003,(5).

[231]吴颖,阙紫江,熊斯琼.语料库在英语语言研究方面的应用综述[J].外语教育,2004,(10).

[232]吴云芳,段慧明,俞士汶.动词对宾语的语义选择限制[J].语言文字应用,2005,(2).

[233]吴志杰.机器翻译中汉语词语切分的现状——汉语分词与汉英机器翻译研究系列之一[J].外语研究,2009,(1).

[234]吴宗济.试论普通话语音的区别特征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语文,1980,(5).

[235]萧国政,胡惮.信息处理的汉语语义资源建设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长江学术,2007,(2).

[236]谢谦,吴健,孙玉芳.XW indow核心系统的民文支持[J].中文信息学报,2005,(4).

[237]谢应光.语料库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3).

[238]谢元花.语料库与词汇研究[J].外语教学,2002,(3).

[239]邢福义.新词语的监测与搜获——一个汉语本体研究者的思考[J].语文研究,2007,(2).

[240]熊文新,宋柔.信息检索自然语言查询问句处理框架[J].计算机科学, 2006,(10).

[241]徐秉铮,詹剑等.基于神经网络的分词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1993,(2).

[242]徐火辉.汉字编码与电脑键盘中文输入[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1).

[243]徐明星,杨大利.分级语音识别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04,(6).

[244]徐萍.浅谈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245]许家金.语料库语言学的理论解析[J].外语教学,2003,(6).

[246]许家梁.对汉字编码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982,(1).

[247]许嘉璐.现状和设想——试论中文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研究[J].中国语文,2000,(6).

[248]许葵花,张卫平.论语料库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249]荀恩东,钱揖丽等.应用二叉树剪枝识别韵律短语边界[J].中文信息学报,2006,(3).

[250]杨成凯.关于汉语分词问题之我见[J].语言文字应用,1997,(3).

[251]杨尔弘,张国清.基于义原同现频率的汉语词义排歧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进展,2001,(7).

[252]杨惠忠.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4).

[253]杨开城.一种基于句法语义特征的汉语句法分析器[J].中文信息学报,2000,(3).

[254]杨泉,冯志伟.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V+V”结构歧义问题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5,(1).

[255]杨抒.自然语言的认知模型[J].计算机科学,1988,(3).

[256]杨顺安.浊声源动态特性对合成音质的影响[J].中国语文,1986,(3).

[257]杨宪泽,谈文蓉,刘玉萍等.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些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4).

[258]杨宪泽.机器翻译的一些处理方法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

[259]杨宪泽.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处理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3,(21).

[260]杨宪泽.自动翻译的词处理及其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3,(4).

[261]杨宪泽.自然语言处理的句法分析和规则索引[J].科技通报,2002,(6).

[262]杨学泉.机器翻译的历史及现状[J].水利电力机械,1998,(6).

[263]杨学泉.机器翻译中自然语言的处理方法[J].水利电力机械,1999,(2).

[264]姚剑鹏,方治强.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语言的输入与输出[J].宁波商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265]姚兰芝.语料库语言学与语言研究[J].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2).

[266]姚力之.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中教师角色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3,(6).

[267]姚天顺等.基于规则的汉语自动分词系统[J].中文信息学报,1990,(1).

[268]姚延栋,吴健,孙玉芳等.传统蒙古文变形显示机制研究与实现[J].中文信息学报,2005,(5).

[269]叶俊.机器翻译中的多义问题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2005,(3).

[270]一清.从文字输入到人机智能交互[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0,(22).

[271]易绵竹,姚爱钢.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06,(8).

[272]易绵竹,汤庆国.语义信息处理的认知基础研究[J].外语学刊,1999,(2).

[273]易绵竹.从计算语言学角度看语义角色问题[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4).

[274]殷杰,董佳蓉.论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趋势[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3).

[275]应宏,蔡莲红.基于结构助词驱动韵律短语界定的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1999,(6).

[276]由丽萍,范开泰,刘开瑛.汉语语义分析模型研究述评[J].中文信息学2005,(6).

[277]于志敏,张文德.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信息检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 2006,(1).

[278]俞士汶,柏晓静.计算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6,(10).

[279]俞士汶,段慧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基本加工规范[J].中文信息学报,2002,(5).

[280]俞士汶.北京大学语言知识库概况[J].汉语语言与计算学报,2003,(2).

[281]俞士汶.建设综合型语言知识库的理念与成果的价值[J].中文信息学报,2007,(6).

[282]俞士汶.语文现代化与信息技术(论文提要)[J].现代语文,2005,(1).

[283]俞士汶.中文输入中语法分析技术的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1988,(2).

[284]俞士汶.自然语言的歧义与机器翻译的对策[J].中文信息学报,1989,(3).

[285]俞士汶.自然语言理解与认知科学[J].计算机信息报,1989,(51).

[286]俞士汶,朱学锋.计算语言学浅介[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3).

[287]俞唐.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及前景[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5).

[288]袁琦.中文信息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J].中文信息学报,1986,(1).

[289]袁嵘.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3,(4).

[290]袁毓林.关于分词规范和规范词表的若干意见[J].语言文字应用,1997,(4).

[291]袁毓林.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取向[J].中国社会科学,2001,(4).

[292]袁毓林.用逻辑和篇章知识来约束模板匹配——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知识在信息抽取中的运用[J].中文信息学报,2005,(4).

[293]袁毓林.语义角色的精细等级及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2007,(4).

[294]袁毓林.自然语言理解的语言学假设[J].中国社会科学,1993,(1).

[295]苑春法,陈刚等.基于词性和语义知识的汉语句法规则学习[J].中文信息学报,2001,(3).

[296]苑春法等.汉语语义关联网的研究[A].语言工程[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97]岳涛.机器翻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计算机教育,2005,(4).

[298]曾春,邢春晓,周立柱.个性化服务综述[J].软件学报,2002,(10).

[299]曾用强.语料库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J].福建外语,2002,(2).

[300]翟成祥,王岩冰.汉语组合类型语法[J].中文信息学报,1991,(3).

[301]翟红华.语料语言学及其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4,(4).

[302]詹卫东.基于配价的汉语语义词典[J].语言文字应用,2000,(1).

[303]詹卫东.确立语义范畴的原则及语义范畴的相对性[J].世界汉语教学, 2001,(2).

[304]张政.国外机器翻译理论评介[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305]张政.机器翻译难点所在[J].外语研究,2005,(5).

[306]张保轩.汉语语音识别研究进展综述[J].山东电子,1994,(2).

[307]张钹.自然语言处理的计算模型[J].中文信息处理,2007,(3).

[308]张潮生.语义表达的一些性质[J].中文信息学报,1991,(1).

[309]张春霞.汉语自动分词的研究现状与困难[J].系统仿真学报,2005,(1).

[310]张海峰.国外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趋势[J].阴山学刊,2004,(12).

[311]张红玲.现代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机辅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 2000,(3).

[312]张洁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0,(4).

[313]张丽平,顾飞荣.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2007,(5).

[314]张禄彭.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歧义概念[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5).

[315]张普.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语义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1991,(3).

[316]张普.汉字键盘输入方法[J].语文建设,1992,(3).

[317]张仕仁.汉语复句的结构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1999,(4).

[318]张涛.机器翻译的发展与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7).

[319]张文国.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未来之路[J].中国信息导报,1996,(12).

[320]张小衡,王玲玲.中文机构名称的识别与分析[J].中文信息学报,2000,(1).

[321]张炘中.计算机汉字识别技术[J].语文建设,1992,(10).

[322]张永奎等.基于机器学习的网页主题词自动抽取[J].计算机应用,2003,(3).

[323]张玉峰,李敏,晏创业.论知识检索与信息检索[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5).

[324]张韵.语料库与外语教学[J].发展月刊,2009,(1).

[325]张再兴.古文字字库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文信息信息学报,2003,(6).

[326]张政.国外机器翻译理论概述[J].外语研究,2003,(6).

[327]张自娟.国外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综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3).

[328]章森.汉字输入系统的设计方法[J].中文信息,1994,(6).

[329]赵丽丽.自然语言机器翻译初探[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2).

[330]赵铁军,李生,高文.机器翻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计算机科学,1996,(3).

[331]赵伟,戴新宇等.一种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汉语分词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3).

[332]郑家恒,刘开瑛.汉语姓名自动识别初探[J].语言文字应用,1994,(2).

[333]郑梁玉,王茹勤.机器翻译的发展与应用[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1,(6).

[334]曾小兵,邱丽娜等.语言监测中词语构造能力的分析及其应用[J].长江学术,2011,(3).

[335]钟义信.自然语言理解的全信息方法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4,(4).

[336]周明,黄昌宁.面向语料库标注的汉语依存体系的探讨[J].中文信息学报,1994,(3).

[337]周明,黄昌宁等.统计与规则并举的汉语句法分析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4,(2).

[338]周强,黄昌宁.汉语句法规则的自动构造方法[J].中文信息学报, 1998,(3).

[339]周强,黄昌宁.基于局部优先的汉语句法分析方法[J].软件学报, 1999,(1).

[340]周文翠,袁春风等.并列复句的自动识别初探[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8,(3).

[341]朱侯平.汉字编码——通向拼音文字的桥梁[J].中文信息,1997,(3).

[342]朱学锋,俞士汶.汉字假名变换技术及其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1991,(5).

[343]朱学锋,俞士汶等.现代汉语五万词语归类的实践[J].语言文字应用, 1997,(4).

[344]朱学锋,朱万森,俞士坟.简易日汉兼容系统M CDOS的设计与应用[J].中文信息学报,1989,(3).

[345]庄智象等.我国多媒体外语教学的现状与展望[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346]翟舒,韩习武.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J].外语学刊, 2011,(3).

【注释】

[1]袁毓林.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取向[A].易绵竹,南振兴.计算语言学[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俞士汶.计算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易绵竹,南振兴.计算语言学[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的学科定位[A].亢世勇.语言应用研究(第二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5]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冯志伟.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8]宗成庆.统计自然语言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9]张丽平,顾飞荣.国内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述评[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5).

[10]丁信善.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当代语言学,1998,(1).

[11]余国良.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12]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14]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5]俞如珍,金顺德.当代西方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6]冯志伟.自然语言处理的形式模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17]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8]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9]侯敏.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20]侯敏.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