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侦查语言学重要文献简介
我国侦查语言学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相对于国外来说,历史较短。但从这以后,专家学者一直十分关注这个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
一 邱大任和他的《语言识别》、《侦查语言学》
邱大任,北京人民检查学院侦查系教授,侦查语言学学科创始人。出版有《语言识别》、《侦查语言学》等著作,先后应邀为全国各地侦破三十余起重大案件;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85年被评为公安战线二级英模。
早在20世纪50年代,北京市公安局就设专门人员探究方言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邱大任从那时起便从事此项工作。在长期的案件侦查实践中,他将语言学、方言学等相关学科引入这一领域,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材料,经过不懈地努力,开创了侦查语言学这一学科。1986年,他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解“侦查语言学”这门课程。之后,邱大任在《人民公安》、《公安教育》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关于侦查语言学理论的相关论文。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以及邱大任对于学术的执着追求,他于1985年和1995年相继出版了《语言识别》、《侦查语言学》两本著作,正如邱大任自己所说,这两部著作是他25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
《语言识别》1985年群众出版社出版,是研究和探讨案件语言识别方法的开山之作。在我国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最早把语言学知识运用到案件侦查业务中。当时,案件侦查人员在鉴别书面材料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认识的方言词,这时候就会请一些语言学方面的专家来帮助解释。随着案件的逐一破获,语言识别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样,语言学便逐渐被运用到案件侦破上来,案件的语言识别成为公安业务中的一项新技术,实践已经证明了语言识别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对作案人书面语的科学分析,是破案必不可少的程序。邱大任的《语言识别》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语言识别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以及对语言中各种要素识别的方法。全书分为十二章,第一章主要讲述了语言学对案件侦破的作用以及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三、四章主要从语言的三大要素即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方面分析方言间语言要素的差别;第五、六、七章说明异体字和书信的识别问题;从第八章到第十章,主要阐述了如何通过语言识别来鉴别作案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最后两章讲述的是鉴别语言伪装以及作案者疾病鉴别。
《侦查语言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侦查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本书主要讲述鉴别语言材料和推断作案人的理论依据及其科学规律,有助于我们对案件中语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全书共分为上编、中编、下编三部分,详细而系统地为我们呈现了侦查语言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上编是“绪论”部分,从整体上对侦查语言学进行了阐释。其中第一章第一节概述部分主要讲述了侦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之后他又分时期地阐述了侦查语言学发展的历史。任何活动都应有其遵循的原则,第三节探讨的是本学科所应遵循的原则,使我们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指导方针。第二章探讨的是侦查语言学的科学原理,从生理的角度研究语言行为形成的机制,也描述了个体语言特征的基本属性。第三、四章详述了侦查语言学的识别体系,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中编阐释的是关于普通语言识别的一些知识。第五、六章描写的是不同方言中语音和词汇的差别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差异侦破案件。第七、八、九三章主要阐述字体和书信在不同方言间的差异和利用这些差异帮助破获案件的方法。从第十章到第十三章,从性格、年龄、文化以及职业等方面的差异来阐释由这些因素造成的语言特征的差异。下编讨论的是特殊语言识别的问题。第十四章主要探讨语言变异以及变异的类型和方式。第十五章对黑话进行了详细地解析,从历史渊源到黑话区域差异的成因都一一作了介绍。从第十六章到最后的第二十章,主要从隐语破译、暗语释义以及精神病人和聋哑病人的语言特征方面进行探讨和说明。
二 袁瑛和她的《案件言语分析与鉴定》
袁瑛,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主任,,刑事技术教授,三级警监,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学会会员。
2005年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案件言语分析与鉴定》一书结构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包括四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案件言语的研究对象以及对其分析与鉴定的方法。第二章论述的是案件言语的特征和识别功能。第三章探讨的是案件言语的鉴别依据。第四章“案件语言的现场勘验操作实务”包括案件言语现场勘查的目的和勘验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本论案件言语分析鉴定”,从第五章到第十章,作者分别从方言、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身份、心理痕迹和性别角度论述言语的分析与鉴定。第十一、十二章分别阐述了信件类和署名的案件言语分析与鉴定。第十三、十四章分别介绍犯罪隐语以及网络语言的分析和运用。第十五章系统地阐述了声纹鉴定技术的运用情况。最后一章探究的是打印文件的言语分析与鉴定。该书在案件言语识别中为为数不多的专业学术著作,为学科建设、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奠定了基础。
三 岳俊发、王英利和他们的《声纹鉴定》
岳俊发,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教授,中国警察学会理事、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文检专业委员会常委,研究方向为言语识别和声纹鉴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言语识别有影响的专家之一。
王英利,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我国著名的声纹鉴定专家,长期从事声纹鉴定的司法实践和研究工作,成果丰硕。
《声纹鉴定》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全书25万字,共分为十一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声纹鉴定的概念及其应用,第二、三、四章主要讲述了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产生的生理基础及语音知觉的心理基础,第五章是声纹鉴定的实验语音学基础,第六、七章概述了声纹鉴定的原理及特征,第八章是语声材料的采集,第九、十、十一章介绍了声纹鉴定的方法、步骤和一些常见非正常语声的声纹鉴定。该书第一次深入系统地对声纹鉴定作了理论上的归纳和概括,填补了公安系统声纹鉴定研究无著作的空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附:阅读文献
著作:
[1]李锡梅.案件语言识别与方言[M].内部资料,1990.
[2]贾玉文.文件检验学教程[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3]贾玉文,邹明理.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文件检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4]邱大任.语言识别[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5]邱大任.侦查语言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6]文定杰.案件言语识别学[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7]夏锦尧,黄富成.侦察语言[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
[8]袁瑛.案件言语分析与鉴定[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9]岳俊发.言语识别与鉴定[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10]岳俊发.方言与汉字[M].北京:中国刑事警官学院,1984.
[11]岳俊发,王英利.声纹鉴定[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12]《法学词典》编辑委员会.法学词典(第三版)[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
[13]曾庆敏.刑事法学词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14]中央民警干校.文件检验教材[M].内部印发,1965.
论文:
[1]毕良珍,施辉.论讯问语言艺术[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88,(3).
[2]曹洪勋.略述古代笔迹检验发展史[J].河南平舆县人民检察院1996,(5).
[3]陈大为.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讯问言语及预设的运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4]崔军民.侦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J].语言文字应用,2011,(2).
[5]邓军.试论语言风格识别极其在侦查中的应用[J].侦查,1997,(1).
[6]董杨.根据电子打印文件确定言语人[J].公安大学学报,2003,(2).
[7]贾磊.论侦查讯问中的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言[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7).
[8]李晓明.语言识别的动态分析[J].侦查,1986,(4).
[9]梁爱清.运用侦查讯问语言应把握的界限[J].广西公安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7).
[10]齐晓凡.言语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司法鉴定,2007,(3).
[11]邱大任.我国侦查语言学的缘起和发展[J].语文建设,1991,(6).
[12]邱大任.语言识别的科学原理[J].北京警察学院学报,1990,(3).
[13]吴毓青,陈建民.声纹鉴定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应用[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8).
[14]王卉.基于刑事侦查的犯罪隐语研究[J].政法学刊,2011,(1).
[15]王亮.侦查语言学的研究对象[J].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87,(1).
[16]王亮.侦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J].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87,(3).
[17]王艳玲,王宪增.书面言语特征及其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2,(4).
[18]王志家.书面言语中“超语言剩余部分”的个人识别[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5).
[19]徐静.浅析语言识别[J].甘肃科技纵横,2010,(3).
[20]闫慧珍.论侦查讯问中精确与言语模糊语言的运用[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学院学报,2002,(2).
[21]闫萍.谈案件言语识别[J].辽宁警专学报,2009,(5).
[22]袁传有.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言语适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23]殷相印.刑事侦查与方言鉴别[J].毕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4]袁瑛.刍议侦查语言学[J].边缘法学论坛,2006,(2).
[25]岳俊发.简论案件言语识别[J].刑侦研究,1984,(1).
[26]岳俊发.如何通过案件的语音识别判断作案人的所在地区或籍贯[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84,(3).
[27]岳俊发.聋哑人书面言语特征初探[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86,(1).
[28]岳俊发.论不同性别集团言语的识别[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90,(4).
[29]岳俊发.声纹鉴定简论[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91,(4).
[30]岳俊发.论书面言语鉴定[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3,(2).
[31]岳俊发,李英海.论书面言语鉴定[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3,(2).
[32]杨生树.浅谈语言识别的科学依据[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88,(3).
[33]张潮杰,张靖.语言识别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J].广东公安科技, 2006,(1).
[34]张达人.谈侦查破案中的言语识别[J].公安学刊,1990,(1).
[35]赵文.社会方言及其在案件言语识别中的应用[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注释】
[1]曾庆敏.刑事法学词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2]《法学词典》编辑委员会.法学词典(第三版)[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3]邱大任.侦查语言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4]袁瑛.刍议侦查语言学[J].边缘法学论坛,2006,(2).
[5]崔军民.侦查语言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J].语言文字应用,2011,(2).
[6]邱大任.语言识别[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7]邱大任.语言识别[M].北京:群众出版社,1985.
[8]岳俊发.言语识别与鉴定[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9]吴毓青,陈建民.声纹鉴定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应用[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3,(8).
[10]岳俊发,王英利.声纹鉴定[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
[11]袁瑛.刍议侦查语言学[J].边缘法学论坛,2006,(2).
[12]袁传有.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言语适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13]吴毓青,陈建民.声纹鉴定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应用[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