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中国语言多样性的利弊得失

试论中国语言多样性的利弊得失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从语言的系属来看,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1997年1月6日,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实施“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据最新研究成果,目前中国56个民族共使用着129种语言。

试论中国语言多样性的利弊得失

郭龙生

提 要:本文简要描述了中国语言多样性的现实面貌,分析了语言多样性的存在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利弊得失,并从语言规划和语言方针政策的角度,提出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科学可行的语言规划,既保持客观的语言多样性现实,同时又要积极推广普通话,促进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在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健康的语言生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语言多样性 语言规划 科学发展观

一 中国到底有多少种语言

作为1991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会歌,由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青年歌手韦唯(壮族)演唱的《爱我中华》一首歌,后经宋祖英唱响全国,唱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歌词中唱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后来常常听到有人问:中国有56个民族,歌词中说56种语言,那么中国现在到底有多少种语言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中有关“中国的语言”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80种以上语言,约30种文字。

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汉语是我国汉民族的共同语,我国除占总人口91.59%的汉族使用汉语外,有些少数民族也转用或兼用汉语。……

普通话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

从语言的系属来看,我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分为汉语和藏缅、苗瑶、壮侗三个语族。属于藏缅语族的有藏、嘉戎、门巴、仓拉、珞巴、羌、普米、独龙、景颇、彝、傈僳、哈尼、拉祜、白、纳西、基诺、怒苏、阿侬、柔若、土家、载瓦、阿昌等语言;属于苗瑶语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语言;属于壮侗语族的有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仡佬等语言。阿尔泰语系分为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三个语族。属于蒙古语族的有蒙古、达斡尔、东乡、东部裕固、土、保安等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西部裕固、图佤等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有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语言。属于南岛语系的是高山族诸语言,还有回族的回辉话。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有佤、德昂、布朗、克木等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是属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属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此外,朝鲜语和京语的系属尚未确定。……

这里有65种语言,再加上高山族的15种语言,一共80种语言。

1997年1月6日,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实施“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这次调查中重点调查的语言数目,除汉语外,经国家官方认可的少数民族语言有65种(当时调查范围仅限于大陆,没有包括台湾省的高山族语言)。这65种语言是: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代码表[1](按音序排列)[A]

img56

(续 表)

img57

45种非官方认可的语言(1999年数据)[B]

img58

(续 表)

img59

②“其他”指301 410之外比较特殊的语言变体(如五色话)及过去了解不够的语言。

据最新研究成果,目前中国56个民族共使用着129种语言。这129种语言(孙宏开等,2007)1-6,97-527分别是:

汉藏语系:汉语;藏缅语族:藏语支:藏语、门巴语、白马语、仓洛语;彝语支:彝语、傈僳语、拉祜语、哈尼语、基诺语、纳西语、堂郎语、末昂语、桑孔语、毕苏语、卡卓语、柔若语、怒苏语、土家语、白语;景颇语支:景颇语、独龙语、格曼语、达让语、阿侬语、义都语、崩尼博嘎尔语、苏龙语、崩如语;缅语支:阿昌语、载瓦语、浪速语、仙岛语、波拉语、勒期语;羌语支:羌语、普米语、嘉戎语、木雅语、尔龚语、尔苏语、纳木依语、史兴语、扎坝语、贵琼语、拉坞语、却域语;侗台语族:壮语、布依语、傣语、临高语、标话、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莫语、佯僙语、拉珈语、茶洞语、黎语、村语、仡佬语、布央语、普标语、拉基语、布干语、木佬语、蔡家话;苗瑶语族:苗语、布努语、巴哼语、炯奈语、勉语、畲语、巴那语。

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图瓦语、土尔克语;蒙古语族:蒙古语、土族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保安语、东部裕固语、康家语;满通古斯语族: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朝鲜语。

南岛语:阿美语、排湾语、布农语、泰耶尔语、赛夏语、巴则海语、邵语、鲁凯语、邹语、噶玛兰语、赛德克语、卑南语、雅美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富语、回辉语;

南亚语:佤语、德昂语、布朗语、克木语、克蔑语、京语、莽语、布兴语、俫语;

印欧语:塔吉克语

混合语:五屯话、唐汪话、诶话、扎话、倒话。

在2009年12月12日举行的国家语言政策国际论坛上,戴庆厦先生在《中国的语言国情及民族语文政策》一文中讲道:

中国有56个民族,使用着100多种不同的语言。这是到目前为止语言学家经过实地调查得到的数字,实际数目有可能还不止这些。……

为什么多年来一直使用80多、100多、120多这些不准确的数字?这是无可奈何的。原因有二:一是我们的语言调查尚未结束,语言调查还在进行中,还会有一些未被发现的语言。二是语言种类的确定和划分还处于完善中。有些“话”究竟是语言区别,还是方言区别还存在不同的认识。

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说,据学者研究,目前中国有129种语言,但是官方认可的语言数目还是80多种(戴庆厦,2009)。

中国诸语言系属归属图

img60

(续 表)

img61

二 中国语言多样化存在的现实

无论是80多种语言,还是129种语言,这都还无法彻底地反映我国语言客观存在的多样化现实。因为语言之下还有方言大区之分,方言大区之下还有方言小区之别,方言小区之下还可以有方言片之差,方言片之下还可以有方言小片之异,再往下甚至还可以有方言点的不同。这在专门从事方言研究的专家们心中是很清楚的。

语言—→方言→方言大区→方言小区→方言片→方言小片→方言点……方言岛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988)中对汉语方言是这样分类与描写的:

(甲)东北官话区

①吉沈片 A蛟宁小片 B通溪小片

     C延吉小片

②哈阜片 D肇扶小片 E长锦小片

③黑松片 F嫩克小片 G佳富小片

     H站话小片

(乙)北京官话区

①京师片

②怀承片

③朝峰片

④石克片

(丙)冀鲁官话区

①保唐片 A涞阜小片 B定霸小片

     C天津小片 D蓟遵小片

     E滦昌小片 F抚龙小片

②石济片 G赵深小片 H邢衡小片

I聊泰小片

③沧惠片 J黄乐小片 K阳寿小片

     L莒照小片 M章桓小片

(丁)胶辽官话区

①青州片

②登连片

③盖桓片

(戊)中原官话区

①郑曹片

②蔡鲁片

③洛徐片

④信蚌片

⑤汾河片 A平阳小片 B绛州小片

     C解州小片

⑥关中片

⑦秦陇片

⑧陇中片

⑨南疆片

(己)兰银官话区

①金城片

②银吴片

③河西片

④塔密片

(庚)西南官话区

①成渝片

②滇西片 A姚理小片 B保潞小片

③黔北片

④昆贵片

⑤灌赤片 C岷江小片 D仁富小片

     E雅棉小片 F丽川小片

⑥鄂北片

⑦武天片

⑧岑江片

⑨黔南片

⑩湘南片

img62桂柳片

img63常鹤片

(辛)江淮官话区

①洪巢片

②泰如片

③黄孝片

(壬)官话未分区

(子)晋语区

①并州片

②吕梁片 A汾州小片 B兴隰小片

③上党片

④五台片

⑤大包片

⑥张呼片

⑦邯新片 C磁漳小片 D获济小片

⑧志延片

(丑)吴语区

①太湖片 A毗陵小片 B苏沪嘉小片

     C苕溪小片 D杭州小片

     E临绍小片 F甬江小片

②台州片

③瓯江片

④婺州片

⑤处衢片 G处州小片 H龙衢小片

⑥宣州片 I铜泾小片 J太高小片

K石陵小片

(寅)徽语区

①绩歙片

②休黟片

③祁德片

④严州片

⑤旌占片

(卯)赣语区

①昌靖片

②宜浏片

③吉茶片

④抚广片

⑤鹰弋片

⑥大通片

⑦耒资片

⑧洞绥片

⑨怀岳片

(辰)湘语区

①长益片

②娄邵片

③吉溆片

(巳)闽语大区

一闽南区

①泉漳片

②大田片

③潮汕片

二莆仙区

三闽东区

①侯官片

②福宁片

四闽北区

五闽中区

六琼文区

①府城片

②文昌片

③万宁片

④崖县片

七雷州区

八邵将区

(午)粤语区

①广府片

②邕浔片

③高阳片

④四邑片

⑤勾漏片

⑥吴化片

⑦钦廉片

(未)平话区

(申)客家话区

①粤台片 A嘉应小片 B兴华小片

     C新惠小片 D韶南小片

②粤中片

③惠州片

④粤北片

⑤汀州片

⑥宁龙片

⑦于桂片

⑧铜鼓片

(酉)非官话未分区

①畲话

②儋州话

③乡话

④韶州土话

⑤湘南土话

⑥苗族说的汉语方言(伶话)

这里的官话9个区用十天干表示顺序(甲~壬),官话之外的9个方言大区和1个非官话未分区用十二地支表示顺序(子~酉),闽南大区之下有8个区用圈码汉字数字(一~八)表示顺序,方言片用圈码阿拉伯数字(①~212)表示顺序,共计102个。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专门就“闽语大区”的划分作了说明:“为了跟吴语区、粤语区、客家话区等取得一致,闽语大区也许改成闽语区好一点。这样一来,闽南区等八区就要相应地改为闽南片等八片;各区下属的片就要改为闽南片泉漳小片,闽东片侯官小片,琼文片府城小片等。这只是分区层次名称的更改。说话作文,仍旧可以说闽南话、闽南方言等。”(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988)A22下面以图表形式表示这些层次的区分。

汉语=普通话+汉语方言

汉语方言分区

img64

官话大区

img65

闽语大区

img66

“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方言情况如下:

普通话与汉语方言片代码表

img67

汉语方言片代码表

img68

(续 表)

img69

(续 表)

img70

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情况[2]

img71

(续 表)

img72

(续 表)

img73

(续 表)

img74

(续 表)

img75

三 中国语言多样性的利与弊

前面两部分将中国纷繁多样、丰富多彩的语言现状呈现给了大家。现在我们试图来评价一下这样的客观现实。现实存在一般都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同时,现实的客观存在,几乎都有着两面性。你说它好,它存在于那里;你说它不好,它也存在于那里。进一步说,客观事物的好坏与优劣往往是同时存在的。没有绝对好的事物,也没有绝对坏的东西。关键是看待事物与问题的视角。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语言的多样性存在是个不争的客观现实。如何看待语言的多样性?语言的多样性是问题还是资源?这是今天我试图分析的一个问题。早在1988年,美国学者Sandra Lee Mckay(桑德拉·李·麦凯)和Sau-Ling Cynthia Wong(黄秀玲)主编了一本论文集,名叫《语言多样性:问题还是资源?》。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引起了国际语言学人的深刻反思。国内语言学界在20世纪90年代即开始关注语言保护问题,这其中就体现了语言资源思想的萌芽。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和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随着濒危语言和濒危方言的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对语言资源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客观地说,语言是符号,语言是工具。但是,语言从来就不仅仅是个符号和工具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语言自身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到位。语言除了它的符号和工具特点与功能之外,语言还是文化,是资源,是教育,是经济,是科技,是生产力,更是政治。语言与民族团结,语言与文化传承与推广,语言与国家战略安全,哪一点都是很大的政治!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某种语言在为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服务时,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其中蕴含了当地的人文特色,体现了特定的文化价值。它所具有的应该是丰富的资源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当人们想走出一定的圈子时,想扩大一下活动范围时,语言接触与语言交流的问题就会产生。当持不同语言的人试图进行交流时,人们会发现,多样化且无法相互交流的语言成为人们进一步在更广阔范围内沟通情感、交换信息的障碍,正像巴别塔(The Tower of Babel)的故事所传递的信息那样,不同语言之间无法沟通,于是就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人们之间的合作。以往人们所谓的“问题说”,也就是指语言多样化存在对于更广泛沟通与交流的不利。当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自觉地选用使用范围相对比较广泛的语言时,人们自主选择的行为使某种语言相对于其他一些语言来说使用的人更多,应用的范围更广大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在更广大的社会范围内进行人员交流,于是,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种通用的语言,这就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当然,在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内还可以普遍使用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于是就出现了两级通用的局面:一级是全国通用,无论是民族地区还是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地区,都需要坚定不移地依法进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一级是民族自治区内部,有自己通用的民族语言。

我国客观存在的各种语言,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资源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情感价值与认同价值,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的资源。保护好丰富多彩的语言资源,对于中国的发展、繁荣,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团结都有重要的意义。

从语言政策层面来看,李宇明先生(2006)在《当前语言生活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文中曾指出:“语言沟通和语言保护,是需要通盘考虑、统筹兼顾的问题,处理得好,可以做到并行不悖。不能说为了保存方言就不推广普通话,不能说为了保护民族语言就不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把保护方言同推广普通话对立起来,把保护民族语言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对立起来,显然不妥。反过来,也不能只顾推广普通话而不管方言的状况,只顾推广国家通用语言而不管民族语言的状况。在国家语言政策层面,除了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之外,似乎没有给汉语方言一个明确的法律地位。需要不需要在国家语言政策层面考虑汉语方言的问题?值得研究。”李宇明先生在坚决支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同时,不忘作为学者的使命与责任,呼吁对汉语方言给以更多的政策关注。这里虽然谈的是汉语方言,其实所关注的范围也应该包括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方言等。如何从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层面关注到现实存在的各种语言的生存状况,使各种语言能够在良好的语言生态环境中和谐、平静地自然生长发展,是科学的语言规划和语言方针政策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坚定地大踏步地继续依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尽可能在2020年随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村村通”目标的实现,而使普通话在全国达到一定的普及程度;一条腿开辟濒危语言、濒危方言等语言资源的抢救、保护新领域。目前国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濒危汉语方言和濒危民族语言保护的重大工程项目。例如,1.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工作: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直接领导下,该工作于2008年在江苏省苏州市开始进行试点。试点工作不仅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还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制定出一套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具体运作规范,为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在全国的展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汉语方言地图集的编纂与出版:由曹志耘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地图集》是第一部在统一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编写的、全面反映20世纪汉语方言基本面貌的原创性语言特征地图集;3.中国濒危语言方言调查研究与新编《中国语言地图集》:这是由张振兴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项目,2002年启动,目前已经出版了部分阶段性成果。

从现实应用层面来看,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数据显示:

全国能用普通话、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与人交谈的比例为(%):

img76

全国及城镇和乡村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比例为(%):

img77

全国及分性别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比例为(%):

img78

全国及分年龄段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比例为(%):

img79

全国及分受教育程度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比例为(%):

img80

全国各汉语方言区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比例为(%):

img81

全国在不同交际场合最常说普通话的比例为(%):

img82

全国会说普通话人群普通话程度的比例为(%):

img83

全国学说普通话遇到的主要问题的比例为(%):

img84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2000年,全国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人口比例为53.06%,汉语方言在全国拥有86.38%的使用者。无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无论是在正式场合还是非正式场合,还是有很多人不用普通话或者不能说普通话。即使在能够说普通话的人当中,也刚有一半多的人能够熟练应用,还有许多不太熟练的或口音较重的人。可见,推广普通话的形势不容乐观,依然十分严峻。尽管经过了10年的发展,相信普通话的推广范围会有所扩大,使用普通话的人会比10年前更多,但是,这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信息化的目标要求还相距甚远,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将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核心工作持续开展,并需要不断加大力度,以求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普通话的需求。

四 科学发展地看待语言多样性

现在是一个语言创新、追求多元的时代,国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反对统一与集权,主张个性的张扬与个体特征的发挥。当我们的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完成的时候,国外已经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后工业化时代的主要特征。当我们的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还没有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普及与使用时,母语意识、语言保护意识、语言资源意识等产生了。这些观念的产生是时代发展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些新观念的出现,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帮助或促使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在做出决定之前先仔细论证一番,从而保证做出科学的决策。

针对我国多样化的语言现实,如何做到既保证普通话推广政策不改变,同时又能保护语言多元存在的现状,这是学者和决策者们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因为,如何决策,制定什么样的语言规划,将直接决定着多样化语言现实的未来发展趋势。

科学发展地看待我国语言多样性的客观存在,要求不能机械地、教条地照办国外的经验,应该立足我国语言文字生活现实,立足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既看到有的语言在濒危,也要看到通过语言调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还会有更多的新语言被发现。无论是濒危和即将消失的方言和语言,还是新发现的语言,都是语言文字自身和语言科学研究不断发展进步的结果。我们应坚持主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国家语言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清主次和缓急,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现实需求,科学制定语言规划和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为此,我建议:

一、尊重现实,调整思维方式。现在绝大多数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命力依然很旺盛,使用人口很多,大可不必担心。同时也应看到个别方言和民族语言濒临消亡的现实,这是事实,须正视,不能回避。个别专家学者在强调保护语言重要性的时候,容易偏激地不顾推广普通话的严峻现实,好像普通话已经完全通行于全国了一样。其实,客观的现实是,普通话还有很多人不会说,甚至还听不懂。

二、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要以人为本,统筹考虑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与普通话的功能划分,科学开展语言的地位规划与功能规划,真正从人的需要出发。“需要”是语言得以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需要”可以创造“需要”,从而挽救一些不怎么被人需要的语言或方言,使它们重新焕发生机。希望能够在科学语言规划指导下,制定科学的语言政策,促进普通话与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谐发展,共同进步。

三、积极行动,建立实验基地。在有濒危语言的地方,建立类似于实验田式的保护实验基地,以类似于新西兰“语言小巢”、英语角、汉语村等形式,从政策上给以一定的优惠与配套,要求在这个实验基地中的人都必须说这种语言或方言,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人们自由加入其中,从而达到使用人群永不消失的目的,真正实现濒危语言和方言的存活式保护。利用先进的声光电设备,记录下濒危语言和方言的语言特征及表达方式,这种对濒危语言和方言的记录式保护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还可以语言民俗村的方式,发展汉语方言或民族语言文化特色旅游。

四、科学决策,谋求政策支持。希望在政策层面更多地关注濒危的汉语方言和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可以谋求在相关法律规章修订时加以认真考虑并切实给以落实。

五、加强研究,寻求更佳策略。应进一步加大濒危语言和方言研究力度,提高研究速度与质量,多出成果,争取能够对每一种濒危语言和方言有一个全方位的关注与描述。希望通过研究的干预能够使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更好地生存下去,能够与普通话、外语等一起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语文生活服务,以维护良好的语言生态,谋求健康和谐的语言生活。

参考文献

曹志耘.2009.论语言保存.语言教学与研究(1).

陈章太.2006a.我国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和问题.中国教育报(4).

陈章太.2006b.中国濒危语言研究的新突破.语言科学(4).

戴庆厦.2009.中国的语言国情及民族语文政策.国家语言政策国际论坛.

郭龙生.2008.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活、语言规划与语言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

黄涛.2008.语言文化遗产的特性、价值与保护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4).

李蓝.2001.“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中的汉语方言问题.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

李宇明.1997.语言保护刍议//陈恩泉.双语双方言.香港:汉学出版社.

李宇明.2006.当前语言生活的问题及其对策:在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教育部语用所社会语言学与媒体语言研究室.语言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第四届全国社会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语文出版社:656 660.

李宇明.2007.珍爱中华语言资源.文汇报(2007 01 13):8版.

孙宏开,胡增益,黄行.2007.中国的语言.北京:商务印书馆.

汪平.2006.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关系刍议//全国汉语

方言学会《中国方言学报》编委会.中国方言学报(1).徐世璇.2001.濒危语言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许嘉璐.1998.开拓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服务.语文建设(2).

杨光.2007.人类文明的目标与状态:语言文化的平等与多样化.中国语言文字网(2007 07 26).

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8.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A2 2.

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1999.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调查员手册.北京:语文出版社:209 212.

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6.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北京:语文出版社.

作者简介

郭龙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注释】

[1]“珞巴族语”含崩尼博噶尔珞巴语、苏龙珞巴语、义都珞巴语三种语言。

[2]参见孙宏开、胡增益、黄行主编,《中国的语言》,商务印书馆,200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