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翻译的标准
判定翻译质量势必要依照翻译标准,它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鉴定译作质量高低的尺度。关于翻译标准的论述,基于不同的视角,可谓众说纷纭。
在国内,最具代表性的非严复的“信、达、雅”莫属。“信”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达”主要是指语言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拗口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雅”,就是要使译文流畅,有文采。这种标准尽管引起了诸多争议,甚至质疑,但这个“三字经”翻译标准在翻译研究领域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表现就是不少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忠、顺、美”(林语堂),“信、达、优”(许渊冲),“信、达、切”(刘重德),“真、善、美”(张今)等大同小异或有同有异的新“三字经”。
在西方翻译研究中,关于翻译标准的论述,最具影响的可能莫过于“对等”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是英国翻译理论家Alexander FraserTytler,他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翻译有三原则:
(1)译文应完全表达出原作的思想(A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性质相同(The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译文应和原文同样流畅(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而将此发扬光大并发展为系统性的理论形态从而因此确立了在翻译研究领域中的“当代翻译理论之父”(叶子南2001)地位的是尤金·奈达(EugeneA. Nida)。奈达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关于翻译的“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所谓功能对等,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接受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Nida & Taber 1969)
综观上述各种翻译标准,可谓五花八门,然而尽管基于视角和关注焦点而各有侧重,但共同的特征都是围绕翻译的两个内在本质要求:“忠实”和“顺达”。前者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忠实性,包括内容及语言形式和风格等,关乎对与错;后者强调译文语言的通顺、优美和接受性,关乎好与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