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的夫语法的两部重要著作

加的夫语法的两部重要著作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2章 加的夫语法说略[1]2.1 引 言在回顾系统功能语言学自1970年以来的理论建构时,Matthiessen指出:20世纪70年代见证了除Halliday创建的系统功能标准理论以外,其他不同系统功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这主要归功于Hudson和Fawcett。当时,这种模式还没有被称作“加的夫语法”。

第2章 加的夫语法说略[1]

2.1 引 言

在回顾系统功能语言学自1970年以来的理论建构时,Matthiessen(2007:512)指出:20世纪70年代见证了除Halliday创建的系统功能标准理论以外,其他不同系统功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这主要归功于Hudson(1971,1974,1976)和Fawcett(1973,1974—1976,1980)。此处,Matthiessen提到的其他系统功能理论中的一种,并且从目前情况看属于比较有影响力的,即是Fawcett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加的夫语法”(或称为“加的夫模式”)。当时,这种模式还没有被称作“加的夫语法”。只是1995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2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上,Halliday在提及Fawcett的研究时使用了“加的夫方言”(The Cardiff Dialect一词,Fawcett也在专题发言中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加的夫方言”。之后,Fawcett在相关论述中将Halliday、Matthiessen等人的研究称为“悉尼语法或“悉尼模式”,将自己及同事的相关研究称为“加的夫语法”或“加的夫模式”。原因很简单:这两种模式的命名分别源自其代表人物从事研究和执教所在地。Halliday自1976年移居澳大利亚一直到2000年退休,都在悉尼大学任教,而Fawcett从1987年一直到2004年退休,都在英国加的夫大学任教。目前可以讲,这两个对应的名称已为学界所公认。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召开的第37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2010年7月18—23日)上,Martin在大会主题发言中阐释语气系统的不同描述时,明确使用了“悉尼模式”和“加的夫模式”两个名称。

目前,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人们对作为标准理论的“悉尼语法”的了解和研究都远远超过对“加的夫语法”的认识。本章将在黄国文(2008)一文的基础上,从加的夫语法的创建、加的夫语法的两部重要著作、加的夫语法的特点、加的夫语法的研究现状、加的夫语法的前景展望等四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概述。

2.2 加的夫语法的创建

加的夫语法的提出与其创始人Robin P. Fawcett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密切相关。这一点可见于Fawcett在第八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2008年3月10-14日,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期间所做报告的第一部分(Origin and development:Part I of “Introduction to the Cardiff Grammar:a cognitive-interactive version of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for the 21st century”)。下面,将通过Fawcett的经历看其理论的创建。

Robin P. Fawcett于1937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市。1960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得“现代语言专业学士学位”。1961年在英国伦敦大学获得“研究生教育学历证书”。1961至1965年在肯尼亚教书。1965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授予的硕士学位。之后,他又回到肯尼亚执教,并担任教育行政工作,负责课程设计。在此期间,即1965至1970年,他愈发认识到课程设计及发展研究离不开一个合适的语言学理论。在比较了当时盛行的转换生成语法、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后,他认为Halliday所倡导的基于意义对语言进行描述的理论比较实用。原因是前两者主要研究语言形式层次上的句法关系,而后者既注重研究语言中属于聚合关系的意义,也研究属于组合关系的形式。在Fawcett看来,一个语言学理论只有同时兼顾意义和形式两个方面的描述和解释,才能被称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语言模式,也才能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为了能很好地了解和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Fawcett于1970年离开生活了10年的肯尼亚,回到英国,注册为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博士研究生,师从Halliday教授。不巧的是,他刚入学三个月,Halliday就离开了伦敦大学,到美国的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任职。这样,Fawcett又跟随Halliday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同事Hudson教授做博士阶段的研究。当时,Hudson正与同事Huddleston 和Halliday一起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一点可见于Hudson(1967,1971,1974,1976)和Huddleston(1965/1981,1966/1981,1988,1991)。Hudson和Huddleston这两位前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内主要研究语言的形式层次,也就是说,他们侧重句法研究。Hudson对Fawcett的影响应该是比较明显的,这可从Fawcett后来的研究看出。

在攻读博士阶段以及之后的研究中,Fawcett一直认为Halliday于20世纪70年代对语言的认识具有五大革命性见解。比如,他在2008年的著作(2008c)中第10至11页明确指出Halliday的五大创新点是:第一,语言中的聚合关系是首要的,“选择”比“组合”和“顺序”更加基本。这也就是“系统语法”的由来。第二,“功能语法”是一种关于意义的语法;“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内容是对系统网络中意义选择的描述。第三,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小句同时体现多种意义。这也就是语言的“多功能观”。第四,系统网络的概念不局限于句法结构和形式项(Item),发展后还可用来描述词汇。这也就是“词汇语法”的缘起。第五,语调也应该是词汇语法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Fawcett认为,Halliday提出的这五个观点很好地体现了语言的本质,也对语言模式的构建提出了挑战。

从上可以看出,Fawcett对Halliday早期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研究非常认同。然而Fawcett认为Halliday 20世纪80年代及之后的研究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Halliday在其代表性著作《功能语法导论》(Halliday 1985,1994;Halliday & Matthiessen 2004)中指出,书中所描述的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主位系统等并没有构成真正的语义层,一个完整的语言模式需要一个更高层次的语义层。在Fawcett看来,系统功能语言学没有必要在词汇语法层次之上再区分一个语义层,而应该将语义化不彻底的相关系统网络再进一步语义化,明确区分意义层和形式层。第二,Halliday提出了“语法隐喻”的概念。Fawcett认为该概念的提出是没有必要的,相关语言现象可通过“概率”以及“二维的句法结构”等概念和句法分析方式来解释。

因此,Fawcett坚持植根于Halliday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语言的见解,致力于建构和发展一个更为合理的语言模式。他在2008年的著作(2008c)第16至21页明确指出了促成加的夫模式建构和发展的八大因素概括如下:第一,语言学研究重视对意义和功能研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形式的研究。对意义的研究不能取代对形式的研究。第二,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早期理论的应用研究对所运用理论有所改进。第三,其他偏重功能研究的语言学家也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做了大量传统的描述性工作。第四,偏重形式研究的语言学家做了大量的句法研究工作,他们对句法结构的研究促使功能语言学家思考语言的生成问题。第五,随着语料库的出现,学者们可以使用语料库研究语言。第六,运用“概率”这一概念对语言现象进行描述,要比对语言现象做出“是否符合语法性”的判断更加合理。第七,在将系统功能语言学应用于计算语言学的研究中,即在研究自然语言自动理解和生成模式的过程中,对原有语言模式进行了测试,并做出了修正。第八,一个完整的语言理论模式除了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性外,还要强调语言行为者的认知—互动能力。

在上述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Fawcett(1980,2000a,2008a,2008b,2008c 等)提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语言模式应建立在三对基本概念上:意义和形式,潜势和实例,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下图即为加的夫模式建立的关于语言的一个简式模式。

图2.1表明,加的夫语法将语言看做一个具有两个层次的系统:意义和形式。语言的意义和形式层都包含两个部分:潜势和实例。意义层次上的潜势指的是由语义特征构成的系统网络,穿行语义系统网络收集到的是实例,即语义特征选择表达。形式层次上的潜势为体现规则,即将语义特征表达转换为具体语言形式的一个机制。该具体语言形式含有句法单位、句法成分和形式项,它就是形式层次上的实例。意义层次上的潜势和实例属于聚合现象,形势层次上的潜势和实例属于组合现象。

图2.1 简式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部分(Fawcett 2008c:41)

Fawcett在构建整个语言模式时考虑到了语言系统与人们认知领域的逻辑概念系统的关系,这是因为他认为人们对经验的表达受制于其对经验的认知。在其重要代表作《系统功能语言学句法理论》(2000a)中,Fawcett明确了逻辑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的关系:语言系统体现逻辑概念——一般而言,逻辑概念系统中的事件(Event)与语言内部意义层次上的情形(Situation)相对应,体现在形式层次上即为小句;逻辑概念系统中的物体(Object)与意义层次上的事物(Thing)相对应,体现在形式层次上则为名词词组。Fawcett同时指出,逻辑概念系统中的内容并不总是与语言意义层次上的语义特征及形式层次上的形式呈一一对应关系,比如,事件可最终由形式层次上的名词化形式而非小句来体现。这就是说,人们可通过语言重新建构经验,语言在表达人们的认知时具有主观能动性。此部分的描述可通过下图明确地表示出来。

图2.2 逻辑形式、语义和句法之间的关系(Fawcett 2000a:210)

目前,加的夫语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层次上的句法(Fawcett 2000a,2008a,2008b,2008c,forthcoming a;Tucker 1998等)以及语义层次上的语气系统和及物性系统(Fawcett 2009,forthcoming b等)方面加的夫语法对逻辑概念系统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框架描述。

2.3 加的夫语法的两部重要著作

近40年里,有关加的夫语法的研究成果不是特别丰富,已与读者见面的成果中有两部著作值得关注,即Fawcett于2000年在Benjamins出版社出版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句法理论》(A Theory of Syntax for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和Fawcett于2008年在Equinox出版社出版的《走近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模式》(Invita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rough the Cardiff Grammar)。这两部著作对较为关注功能句法的学者来讲,比较有参考价值。

《系统功能语言学句法理论》一书的目的是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提供一个比较全面的句法理论。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回顾了Halliday的经典论作,包括《语法理论范畴》(Categories of the Theory of Grammar)(1961/1976)、《系统语法》(Systemic Theory)(1993)和《功能句法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1985,1994)。在此基础上,Fawcett指出《语法理论范畴》一文描述的就是一个句法理论,包括句法范畴、句法组织原则、句法范畴之间的关系等,而Halliday以后的研究,包括《系统语法》和《功能句法导论》,没有再详细论述一个更为全面的现代系统功能句法理论,Halliday的主要研究内容介于语言系统内部的意义层和形式层之间。Fawcett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语篇分析和计算机语言模式研究等,需要一个比较全面的可操作的句法理论,而系统功能语言学目前又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所以他在该书的第二部分提出了自己的句法理论,主要包括对语言系统内部层次的区分、句法在语言系统内部的位置描述、句法范畴以及句法范畴之间的关系。通过上文图2.1和2.2可以看出,Fawcett把语言系统分为两个层次,即意义层和形式层,句法位于形式层,除句法外,形式层还包括声调和标点。下面的图2.3可说明加的夫语法中的句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之间的关系。

图2.3 加的夫模式句法范畴及其相互关系(Fawcett 2008c:74-75)

《走近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模式》一书源于Fawcett于1996年秋天在日本蒂塚山学院(Tezukayama College)年度公开讲座,讲座内容于1997年刊登在日本的一个内部交流期刊即Helicon上,此版本被Fawcett称为第一版本。之后几经修改,于2005年在加的夫大学语言与交流研究中心以油印本的形式刊出,用做学生学习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材,这是Fawcett所说的第二版本。可以说这两个版本在2008年前没有正式出版过征得Fawcett的允许后,被黄国文、何伟、廖楚燕编译和收录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系统功能语法入门:加的夫模式》中的正是第二版本;同时该版本被译成西班牙语,于2008年由阿根廷的马黛尔普莱特大学(University of Mar del Plata)出版社出版。几乎与其同时,确切地讲在学者们将第二版本译成汉语和西班牙语两种主要国际语言的过程中,Fawcett认为,他有必要针对第二版本做进一步的完善,修订成第三版,由英国的出版社出版。这就是《走近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一书的由来。

Fawcett在《走近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语法》一书中着重介绍了简单英语小句的功能句法分析。全书分为十七章,其中大部分篇幅集中描述句法分析的步骤和测试标准。Fawcett提出,句法分析除了准备步骤外,包括12步:(1)找出过程,也就是主要动词,或主要动词和主要动词延长成分,或主要动词和介词,或主要动词和主要动词延长成分以及介词;(2)朝左分析,如有助动词,将其找出;(3)在每个助动词的右边,如有助动词延长成分,则将其以及相关的不定式成分全部找出;(4)朝左分析,如有不定式成分,将其全部找出;(5)在不定式的左边,如有否定词,将其找出;(6)在否定词的左边,如有操作词,将其找出;(7)在操作词的左边或右边,找出主语——如果主语是隐性的,用括号加以标识;(8)如有Let成分,将其找出;(9)找出所有的参与者角色——主语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其他的肯定是补语,如果补语是隐性的,用括号加以标识;(10)找出所有状语;(11)如果有,找出呼语成分;(12)找出结束标记。这些步骤和做法的结果在上文图2.3中的树形图中得以展示。

2.4 加的夫语法的特点

Fawcett在2008年的著作中明确讲道:他的研究受现代语言学之父Saussure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的影响最大。Saussure和Halliday对Fawcett的影响可以从其描述性研究看出。Fawcett对整个语言模式的建构对句法的分析以及对语义系统网络的描绘都充分表明他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描述性特点,这与Saussure对语言性质和语言系统的思考基本一致,与Halliday以语篇分析为建构功能语法的主要目的的观点相符。

在其描述研究中,Fawcett指出他所建构的加的夫模式既是一种社会—文化模式,又是一种认知—互动模式——这一点也说明,加的夫模式具有认知性特点。在前一个方面,加的夫模式和悉尼模式观点一致:两者都既是系统性的理论,又是功能性的理论,都强调了语言的社会—文化性。在后一个方面,加的夫模式与悉尼模式不同,它强调语言行为者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语言行为者在用语言表达经验时其逻辑概念系统起控制作用的观点,明确区分了语言的意义层次和形式层次,这有利于计算机自然语言自动理解和生成的研究。同时,对语言意义层和形式层的明确区分促使加的夫模式对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原有系统网络进行进一步语义化(比如Fawcett 2009:3-62)。

应该说,Fawcett也受了形式语言学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加的夫语法对语言形式的关注以及对语言生成的研究看出。按照Fawcett的说法,加的夫语法的最终目的是建构一个计算机语言模式,从而开发一个人机对话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加的夫语法的一些做法与Chomsky 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研究方法有相似之处:比较关注语言的形式——包括句法范畴、句法关系等。同时,加的夫语法的描述性研究也经过了计算机自动分析和自动生成的检验,这一点可见证于Fawcett的学生M ike David Day题为A Corpus-consulting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o Parsing:The CCPX Parser and Its Complementary Components的博士论文、Fawcett及其同事的语言生成系统研究(Fawcett & Tucker 1990;Fawcett,Tucker & Lin 1992,1993等)以及与Fawcett联系密切的阿根廷籍计算语言学专家Víctor Castel的计算机实现系统研究(Castel 2006等)。

从描述内容来看,加的夫语法既是对悉尼语法的一种简化,又是对悉尼语法的一种扩展。Fawcett(2000a,2008a,2008b,2008c)认为,加的夫语法在九个方面简化了悉尼语法,至少在四个方面扩展了悉尼语法。前者包括“主要动词”的数量、“谓体”名称的适宜性、“主语”的测试标准、“补语”的测试标准、“状语”的测试标准、“关系过程”的描述、“及物性”与“作格”分析的区分、“语法隐喻”现象的解释以及“句法结构”的图表达。后者主要指“过程和主要动词延长成分”的提出、“参与者角色”类型的增加、词组单位的扩充、助动词类型的识别方式以及语气网络的语义化。关于这两个方面的详细阐述,可参见何伟、张敬源(2008)和何伟、彭漪(2008)。

2.5 加的夫语法的研究现状

尽管Fawcett从框架上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和生成模式(见图2.1),也描绘了语言系统与人们认知层面关系的蓝图(见图2.2),但是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系统内部形式层次上的句法内容。Fawcett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部已正式出版的专著——《认知语言学与社会互动(1980)、《系统功能语言学句法理论》(2000a)和《走近系统功能语言学:加的夫模式》(2008),以及数十篇已与读者见面的论文(1973/1981,1974-1976,1975,1983,1987a,1988a,1990,1991a,1991b,1991c,1992a 1992b,1993a,1993b,1993c,1993d,1994a,1994b,1995,1996,1997b 1998,1999,2000b,2000c,2003,2004a,2004b,2004c,2006a,2006b 2007a,2007b)。Fawcett计划出版但还未完稿的《功能句法分析手册》集中探讨的也是句法层次上的内容。

Fawcett对语言系统内部的意义层次也有研究,但为数不多,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几篇集中讨论语义系统的论文(1984,1987b,1988b,1988c,2009以及即将出版的著作《功能语义分析手册》。当然,Fawcett关于句法的论述均是从语义角度出发的。

Fawcett的同事——也是他指导过的博士研究生——Gordon Tucker的研究重点也是词汇语法,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形容词词汇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1998)。Fawcett的另外一个同事Paul Tench的研究集中在音系方面,其代表作包括《英语语篇中声调的作用》(1990)、《系统音位研究》(1992)和《英语声调系统》(1996)。

用加的夫模式研究自然语言自动理解和生成的学者主要包括Fawcett本人、Tucker、 Lin、Day与Castel。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前文已提及的一些论文、报告、系统设计等。

现任职于加的夫大学从事系统功能语言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主要有Tom Bartlett 和Lise Fontaine等人。Bartlett的研究侧重理论方面,Fontaine的兴趣点在语篇分析。

在国际上,除了Fawcett本人及其同事和学生外,比较关注加的夫语法的学者不是很多。对该模式给予介绍和诠释的研究当属Butler(1985,1993,2003)。

在国内,最早介绍该模式的应该是黄国文、冯捷蕴(2002)和冯捷蕴(2002)。之后,随着Fawcett应邀来华讲学、参加会议次数的增多,国内对该模式的介绍和研究逐渐多了起来,比如邓仁华(2005,2008),何伟(2010),何伟、彭漪(2008),何伟、张敬源(2008,2010),何伟、马瑞芝(2009),黄国文(2003,2008),黄国文、何伟、廖楚燕等(2008),侯建波(2008),李满亮(2009),林允清(2005),廖楚燕(2008a,2008b),张敬源、何伟(2009),张敬源、顾颖(2009),张敬源、彭漪、何伟等(2009),张敬源、孔嫒嫒(2010),王红阳(2008),王红阳、黄国文(2010),王勇(2006)。在上述介绍性论文以及原创性著述中,可以说,除了何伟、马瑞芝(2009)一文系对及物性语义系统网络进行介绍外,其余主要内容涉及的均是句法。

目前国内开设《功能句法分析》或《加的夫语法》课程的主要有两所大学:中山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

2.6 加的夫语法的前景展望

系统功能语言学发展到今天,其研究内容涉及标准理论、语篇语义系统架构、语篇体裁分类、评价分析框架、加的夫模式、多模态话语分析、语篇分析、功能文体分析、批评话语分析、语言教学、计算语言学、语言类型学等十几个方面。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研究成果的系统化及较强的适用性说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已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语言学理论,已拥有了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地位。然而,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自成一个独立的语言学说的根本,也就是说,从“意义为第一位”的原则看,该语言学理论的建构还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义系统网络的描述还只是冰山一角,学界在语言单位语义特征的描述、语义系统网络之间关系的界定以及系统网络计算语言形式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还有欠缺;(2)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形式化研究也还处在初级阶段,学界对运用计算机实现语篇理解和生成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Halliday在第36届国际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2009年7月14—18日,北京)的主题发言中曾明确指出过这两点,他提出这两个主题应该是功能语言学界今后要探讨的主要内容。他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为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据作者所知,这应该是Halliday本人首次在大会上正式提出这两个研究主题。

如何开展语义层次上的研究?又如何推进计算语言模式的研究呢?尽管一些学者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集中对语义层次展开过研究,比如Martin(1992)、Ventola(1987)、Christie(1990)、Rothery(1990)、Eggins(1990)、Hasan(1987)、Cloran(1994)、Mann,Matthiessen & Thompson(1992)、Halliday & Matthiessen(1999)、Bateman et al.(1990),然而研究不够全面,也缺乏明确的体现规则说明。也就是说,语义系统网络的描述一方面因局限于个别体裁而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又因缺乏明确的词汇语法层次上的体现规则说明而导致了其具体操作的困难,这也就是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计算语言模式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加的夫模式在语义层次和计算语言模式两方面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思路。从其建构目的看,试图通过建构一个计算语言模式,从而最终达到建立一个人机对话系统,加的夫模式对语义层次的描述应该能够在词汇语法层次上对应具体的体现规则说明,从而能够实现形式化。加的夫模式目前的一些做法已表明了这样一个趋势:首先,它将语言的语义层和形式层比较明确地区分开,说明了哪些因素属于语义层次,哪些属于形式层次;其次,它对语言的描述基本都经计算机模拟和检验过,比如基于该模式建构的“迷你语法”(M ini-grammar)和“微观语法(M icro-grammar)的生成系统是比较成功的——这一点见证于Castel在Fawcett等人研究基础上研发的生成语法系统,该系统可登陆网页http://www.cricyt.edu.ar/institutos/incihusa/ul/webhelp/Vicor_M._Castel.htm查询。

综上所述,加的夫语法应该有着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能够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纵深发展提供一些新鲜的看法和具体思路。

【注释】

[1]本章由何伟撰写,系收录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012)一书第九章的基础上完善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