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字比较句的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

“有”字比较句的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7章 “有”字比较句的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1]7.1 引 言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已经在中国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加的夫模式主要探讨的是功能句法,功能句法主要是基于语义对语言形式层的研究。中国学者已从汉语语法角度对表示比较意义的“有”字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第7章 “有”字比较句的加的夫语法视角研究[1]

7.1 引 言

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已经在中国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汉语界也开始采纳系统功能视角进行汉语研究。系统功能语法(何伟、高生文2011:3-4)认为意义是根本,形式是对意义和功能的体现,是表达意义的一种手段。系统功能语法有两个主要模式,即悉尼模式和加的夫模式。加的夫模式主要探讨的是功能句法,功能句法主要是基于语义对语言形式层的研究。本章研究句法的理论指导是加的夫模式。加的夫模式与悉尼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加的夫模式比较明确地区分了语言的语义层和形式层,坚持功能句法结构的单一性,采用树形图而非框形图进行句法分析(黄国文、何伟、廖楚燕等2008)。

中国学者已从汉语语法角度对表示比较意义的“有”字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在分析“有”字句的句法层时并没有结合语义层,也很少有文章较全面系统地分析表比较意义的“有”字句的所有句法结构,而且至今有一些争议和问题仍未解决,比如对“有”字在此种结构中的词性问题,学者们根据各自的判断给出自己的观点,主观性较强。与传统汉语语法最大的不同是加的夫语法结合了语义层和句法层的分析,从加的夫语法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汉语表比较意义的“有”字句,定会对“有”字句有一种新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表比较意义的“有”字句的理解,并带来新的启发。

在加的夫语法理论的指导下,本章将探讨汉语中表比较意义的“有”字句,主要从语义层次和句法层次去进行分析,审视句法如何体现所表达的意义和“有”的词性等问题。

7.2 “有”字比较句的文献回顾

从句法结构层次来看,大多数汉语语法学家,如丁声树(1961)、詹开第(1981)、朱德熙(1982)、郑懿德(1994)、吕叔湘(1999)、张豫峰(1999 24-28)、刘月华(2000)和刘苏乔(2002:50-55)等一致把“有”字句简化为A有/ 没有B(这么/ 那么)C,认为A和B大部分为名词性词语,A 和B一般为对应性的,如“弟弟有哥哥高”和“这艘船有六层楼高”。A 和B有时也为动词性词语,如“学汉语有学英语那么难吗?”。C主要是形容词,如上面的例子;C有时也可以为少数动词性短语,如“我有他跑得快”和“他没有你关心她”。张豫峰(1999:24-28)认为,A和B如果是动词性成分,那么表比较的“有”字句常常是表疑问、反问和否定的句式且动词性词语表示一个具体的事件。

汉语语法家对此种句型中“有”字词性的看法有两种,即把它看做动词或者介词。大多数学者持动词一说,主要有丁声树(1961)、詹开第(1981)、朱德熙(1982)、曹炜(1987:21-22)、朱文雄(1995:107-109)吕叔湘(1999)、张豫峰(1999:24-28)、刘月华(2000)和刘苏乔(2002 50-55)等。他们认为,在汉语语法里,介词短语不能充当谓语,介词不能单独回答问题。比如朱文雄(1995:107-109)提到,关于介词“沿着”,对“你沿不沿着河边走?”,一般不会回答为“沿”或“不沿着”,如果回答为“沿”或“不沿着”,这就会被认为是个错句,汉语是不能这么回答的而“弟弟有没有哥哥高?”或“弟弟有哥哥高吗?”却可以回答为“有”或“没有”,因此,他们认为“有”是动词不是介词。又以这个句子“弟弟有哥哥高”为例,他们的划分如图7.1,他们认为“哥哥”与“高”关系更密切,把“有哥哥高”看成动宾短语且是整个句子的谓语,其中“哥哥高是“定中短语”,也有些学者把它看成“主谓短语”。曹炜(1987:21-22)认为把“有”看成动词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与“弟弟有一米高”这一例句中的动词“有”是相通的,如图7.2所示。所以“弟弟有哥哥高”中的“有”也应看做动词,而不是介词。但从加的夫语法来看,这两个句子其实并不是相通的,下文会给出解释。

持介词一说的主要有林泰安(1986:33;1993:100-104)。他认为,动词可以带动态动词,但不能说“弟弟有了哥哥高”和“这艘船有了六层楼高”。“弟弟有哥哥高”的划分如图7.3所示,“有哥哥高”是状中短语,是整个句子的谓语,其中“有哥哥”不单独成句,应该把它看做介宾短语

图7.1 汉语语法分析图

图7.2 汉语语法分析图

图7.3 汉语语法分析图

另外,语法学家在语义层次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A有/没有B(这么/ 那么)C”句型最早被郑懿德(1994)称为“表比较的‘有’字句。根据前面学者的分析和研究,从语义上往下细分,该句式表达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该句式表达两个事物在某种性状上的程度相同。吕叔湘(1990)认为这一句式表示“均齐”,举出“这里最热的日子也有我们家乡那么热”这一例句;黎锦熙(1992)认为它表示“平比”如“我的心有水那样的干净”;赵金铭(2001)认为它表示“等同”,如“天有井那么大”、“我儿子有书桌这么高”、“张三有李四高”、“母亲织的布有铜钱那么厚”、“昨天的天气有今天这么好吗?”等。第二种观点认为该句式表达某一事物在某种性状上达到了另一事物的程度。比如刘月华(2000)刘颖(1993)等认为该句式表达的意思是两种事物相比较时,以B为标准A在性状、数量上达到B 的程度。又如赵元任(1979)认为,该句式是表示“企及”,即跟“等同”类似而又不完全一样的一种比较形式。第三种观点认为该句式表达两个事物在某种性状上程度相似。吕叔湘(1999)后来又认为该句式用于比较,表示相似。刘苏乔(2002:50-55)将该句式与“跟字比较句、“像”字比较句做了对比后,指出此类“有”字句表示两种相比的人或事物的性状度量值大体相等。张豫峰(1999:131-133)认为此句型用于平比,如“我有他那么高”,或其否定形式“我没有他那么高”,是对比较主体的某种性状度的量值进行客观的说明,比较的结果是等值或近似值

7.3 汉语中“有”字比较句的加的夫语法分析

功能句法(何伟、高生文2011:41)分析的目的是研究形式是怎样体现意义的,是怎样为意义分析服务的。功能句法分析应该遵守三条原则:(1)以功能为导向的原则;(2)多功能性原则;(3)以意义为导向的原则。目前对功能句法理论系统性论述最为全面的是系统功能学派中的悉尼模式和加的夫模式,其中加的夫模式更适合用来探讨句法问题。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黄国文、何伟、廖楚燕等 2008:202-210)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60年代到70年代早期其关于语言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到20世纪70年代韩礼德的语言理论和语言描述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加的夫语法的产生正是直接受了这个时期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影响。正如加的夫语法创始人福塞特所说,加的夫语法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种方言,是系统功能语法的一个语法模式,秉承了语言的“系统”与“功能”的思想。加的夫语法(何伟、高生文 2011:18)认为语言有形式和意义,语言的意义层由意义中的选择项构成的系统网络和语义特征的选择表达组成,语言的形式层由体现规则和潜势结构以及富有成分标识的树形结构组成。

现有的有关“有”字句的研究多数是从中国传统语法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研究的。中国传统语法更注重形式,而加的夫语法强调意义和功能,形式服务于意义和功能,在意义的基础上研究形式。这就为“有”字句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章以加的夫语法为依据,从语义和句法两个层面来分析汉语中表示比较意义的“有”字句。这种“有”字句共有以下三种结构。

7.3.1 表达过程意义的“有”字结构

当“有”字句表达过程意义时,其句式结构为S<ngp/cl+M<qlgp<{dt<[((p<YOU)+cv<ngp/cl)]+a}。加的夫语法认为,及物性是人类所有语言中的小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义之一,它主要由过程类型以及各种过程类型所涉及的参与者来体现。在及物性分析里,主要动词体现过程意义。该句式中,“有”字结构体现了比较过程,如下面的例句分析,“弟弟有哥哥高”“这艘船有六层楼高”、“学汉语有学英语那么难吗?”和“你走路有她走路那么快吗?”都属于该句式,其中“有”字后接完成completive再加上apex构成“有”字结构((p<YOU)+cv)+apex,该结构作为性质性词组填充主要动词,实现了事项–关系过程(Event-relating Processes)中的比较过程(Comparison Processes),表示两个事物在某一相关事项上的比较。这些句子通过“有”引出另一人/ 事物,并在相关事项上进行了比较。如图7.4所示,“弟弟有哥哥高”中的“弟弟”是Carrier,“有哥哥高”是Phenomenon,它们都充当了参与者的角色。

图7.4 “弟弟有哥哥高”的加的夫句法分析

在加的夫语法分析中,中心词由形式项“哥哥”来体现,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分(Nominal Group)来填充完成词(Completive),介词(Preposition“有”和完成词(Completive)“哥哥”组成介词词组(Prepositional Group以填充程度调和词(Degree Temperer),这个degree temperer“有哥哥”和apex“高”组成一个性质性词组(Quality Group)来填充主要动词(Main Verb作谓语。主语(Subject)“弟弟”,主要动词(Main Verb)“有哥哥高”和句号(Ender)组成一个小句(Clause)。

与大多数汉语语法家不同的是,这儿的“有”字被分析为介词。根据汉语的特点,形容词可以作谓语,比如“弟弟更高”。对问题“弟弟有哥哥高吗?”如果回答为“有(哥哥高)”,或者是“没有(哥哥高)”,其实都是省略了“哥哥高”。因为此处介词“有”本身不构成任何含义,整个谓语“有哥哥高”是一个及物性过程,表达了比较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是由“有字单独表达的。对于介词“比”,如果问“弟弟比哥哥高吗?”,这个问题也可以回答为“比哥哥高”或“不比哥哥高”。由于当“有”表示“持有”时是动词,比如“你有铅笔(借我)吗?”,这个问题,常会回答为“有”或“没有”,这可能是由于人们习惯单独用介词“有”来回答问题,而不习惯用“比”或“不比”来回答问题。所以不能说如果单独用“有”或“没有”来回答这种问句,那么它就是动词,而不是介词。综上所述,从加的夫语法角度出发,把此处的“有”看做介词比较合适。

与曹炜(1987:21-22)观点不同的是,“弟弟有哥哥高”和“弟弟有一米高”在加的夫语法中被认为是不相通的,“弟弟有哥哥高”中的“有”是介词,“弟弟有一米高”中的“有”是动词,如图7.5所示。加的夫语法的句法分析是基于语义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图7.5语义层次的分析表明这儿的“有”并不表示比较的意义,和“弟弟有哥哥高”不同。此处“有”是个动词,作谓语,表示一种属性,“弟弟”是Agent—Carrier,“一米高”是Attribute。主语是“弟弟”,degree temperer“一米”和apex“高”组成一个性质性词组(Quality Group),作补语。

图7.5 “弟弟有一米高”的加的夫句法分析

同样的,例句“这艘船有六层楼高”中的“这艘船”在及物性分析中是Carrier,“有六层楼高”是Phenomenon,它们都充当了参与者的角色。在句法上,数量限定词(Quantifying Determiner)“六层”和中心词(Head)“楼”组成名词性词组(Nominal Group)“六层楼”。介词(Preposition)“有与由名词性词组(Nominal Group)“六层楼”填充的完成语(Completive)共同组成介词词组(Prepositional Group),这个介词词组填充degree temperer,并和apex“高”组成一个性质性词组(Quality Group),整个性质性词组“有六层楼高”充当谓语。这个例子和“这里最热的日子也有我们家乡那么热”、“我的心有水那样干净”、“天有井那么大”、“我儿子有书桌这么高”、“张三有李四高”、“母亲织的布有铜钱那么厚”、“昨天的天气有今天这么好吗?”等例子都属于这一句式。

图7.6 “这艘船有六层楼高”的加的夫句法分析

图7.7和图7.8所示的两个例子也属于该句式。不同的只是主语subject和介词宾语completive不是由名词性短语来填充,而是由小句Clause来填充。但是,“学汉语”和“你走路”可以看成是一个行为或事件,被名词化了,也能看做是个名词性短语。图7.7中动词“学”和其补语“汉语”组成一个小句填充主语。小句“学英语”组成completive,与介词“有”组成介词词组,填充degree temperer。这个介词词组再与emphasizing temperer“那么”和apex“难”组成性质性词组(Quality Group),并填充了谓语。图7.8中主语“你”和其补语“走路”组成一个小句填充主语。小句“她走路”组成完成语(Completive),与介词“有”组成介词词组,填充degree temperer,再与emphasizing temperer“那么”和apex“快”组成性质性词组,一起填充谓语。

图7.7 加的夫句法分析

图7.8 加的夫句法分析

7.3.2 表达参与者意义的“有”字结构

当“有”字结构表达参与者意义时,其句式为S<ngp+M+C<qlgp< {dt<[pgp<((p<YOU)+cv)]+a}。“有”字结构除了表达过程意义外,还表达参与者意义。“有”字后接完成语(Completive)再与apex一起构成“有字结构((p<YOU)+cv)+a,作为质量性词组填充句子的补语。例句“草垛堆得有楼房高”中的主要动词是“堆得”,体现的是动作过程(Action Process),强调草垛堆得很高,其高度可与楼房的高度相比较。草垛和楼房分别提此案A ffected—agent和Range两个参与者角色,其中后者由“有”字引出。分析见图7.9。

与表达过程意义的“有”字句式不同的是,动词“堆”和动词延长成分“得”作谓语,整个性质性词组“有六层楼高”作小句的补语,此处“有也被看成是介词,如果是动词,那么两个动词连在一起是行不通的,而且两个动词之间又不能添加连词“和”。“有楼房”是一个程度性的调和词组表述了“高”的程度,可以省略。

图7.9 “草垛堆得有楼房高”加的夫语法分析

图7.10 “我有她跑得快”的加的夫句法分析

再如图7.10所示,“我有她跑得快”的句法分析与“我跑得有她快”的句法分析是相通的,主语是“我”,谓语是“跑得”,“有她快”是性质词词组,填充了补语。其中介词“有”和completive“她”组成介词词组,填充了degree temperer,并与apex“快”组成性质词词组。动作过程的参与者是Agent 我和Range她。本句结构与“草垛堆得有楼房高”也是相同的属于同一种句式,后者又可以说成“草垛有楼房堆得高”。但是汉语学家却把他们归为两类。

除此之外,少数情况下“有”字结构还涉及关系过程和环境过程。如“房子维持得有以前那么好”中“房子”是agent carrier,“维持”表现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中的归属过程(Attributive Process),“好”是attribute。参与者是现在的房子和以前的房子,“好”是circumstantial role of degree。又如“我感冒也有你那么严重了”中的“我”是affected—carrier“感冒”表示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中的持有过程(Possessive Process),“严重”是circumstantial role of degree,参与者是我和你。再如表达环境过程的例句“雨下得有昨天大”。“天下雨”表现一种环境过程(Environmental Process),“有昨天大”是circumstantial role of degree参与者是今天的雨和昨天的雨。“房子维持得有以前那么好”、“我感冒也有你那么严重了”和“雨下得有昨天大”的句法分析与该句式分析一致,在此不做图式分析。

7.3.3 表达环境意义的“有”字结构

当“有”字结构表达环境意义时,句式为:S<ngp+A<qtgp< {ad< [pgp<((P<You)+cv)]+am}+M+C。“有”字后接完成语(Completive)再与amount一起构成“有”字结构((p<YOU)+cv)+am,作为数量性词组填充句子的状语,表达环境角色意义。该句式主要涉及心理过程,如“小张有小王那么喜欢跳舞吗”和动作过程“翻译没有写作这么浪费时间”。其中心理过程居多,如例句“我没有你关心她。”中的“关心”表示了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我”是affected—emoter—oriented,“她”是phenomenon—oriented关心的程度通过“有”加上宾语“你”体现,把“我关心的程度”与“你关心的程度”来做比较。“我”和“她”是参与者角色,“没有你”为环境角色,表示程度含义。

如图7.11所示,句中主语(Subject)“我”、动词(Main Verb)、“关心与其补语(Complement)“她”构成一个小句(Clause)。介词(Preposition“有”的否定形式“没有”和其completive“你”组成prepositional group,填充adjustor。“那么”是amount,强调一种程度,“没有你那么”作程度状语。

图7.11 “我没有你那么关心她”的加的夫句法分析

综上分析,汉语中表比较意义的“有”字结构在语义层次上不只表达了事项—关系过程中的比较过程,还表达参与者意义和环境意义。其中“有字是介词。当“有”字结构表达过程意义时,句式为:S<ngp/cl+M<qlgp< {dt<[pgp<((p<YOU)+cv<ngp/cl)]+a}。“有”字后接完成语completive再加上apex一起构成“有”字结构((p<YOU)+cv)+apex,作为质量性词组(Quality Group)填充句子的主要动词(Main Verb),实现过程意义。当“有”字结构表达参与者意义时,句式为:S<ngp+M+C<qlgp<{dt<[pgp<((p<YOU)+cv)]+a}。“有”字后接完成语completive再加上apex构成“有字结构((p<YOU)+cv)+apex,作为质量性词组(Quality Group)填充句子的补语,表达参与者角色意义。当“有”字结构表达环境意义时,句式为:S<ngp+A<qtgp<{ad<[pgp<((P<You)+cv)]+am}+M+C。“有”字后接完成语completive再加上amount构成“有”字结构((p<YOU)+cv)+amount,作为数量性词组(Quantity Group)填充句子的状语,表达环境角色意义。

7.4 结 语

本章以一种新的视角,即系统功能语法下的加的夫模式,对汉语“有字比较句进行了语义层和句法层上的分析。与中国汉语传统语法不同,加的夫语法是基于语义进行句法上的分析,所采用的树形图能清晰地表明出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汉语中表比较意义的“有”字结构在语义层次上不只表达事项—关系过程中的比较过程,还表达参与者意义和环境意义,其中“有”字是介词。汉语表比较的“有”字句主要涉及三种句型(1)S<ngp/cl+ M< qlgp <{dt< [pgp <((p<YOU)+ cv)] + a},“有”字接完成语(completive)再加上apex,构成质量性词组,充当主要动词,表达事项—关系过程(Event—relating Proces),表达比较意义,如“弟弟有哥哥高”。(2)S<ngp+M+C<qlgp <{dt< [pgp <((p<YOU)+ cv)] + a},“有字接完成语(Completive)和apex,构成质量性词组充当补语,表达参与者意义,如“草垛堆得有楼房高”。(3) S<ngp+A<qtgp<{ad<[pgp<((P<YOU +cv)]+am}+M+C,“有”字接完成语(Completive)和amount,构成数量性词组,充当状语,表达环境意义,如“我没有你那么关心她”。

这三种句式可以进一步概括为:主语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谓语是动词,或者是一个性质性词组。当谓语是动词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性质性词组填充补语,这个性质性词组由degree temperer、emphasizing temperer 和apex组成,其中emphasizing temperer 一般可以省略。另一种是名词填充补语,但同时出现一个由数量性词组填充的状语,数量性词组由adjustor 和amount组成,adjustor又由介词“有”和介宾completive组成的介词词组填充。

【注释】

[1]本章由张敬源、张艺撰写,系发表于《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同名文章的基础上完善而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