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术论文与学术道德概述
一、学术论文概述
我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治学三境界”,即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这三句诗本来都是言情感话相思的佳句,却被王国维用以表达“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著的追求,登高望远,明确目标与方向;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对事业,对理想,忘我奋斗;经过多次周折与磨炼之后,就能厚积薄发、豁然领悟,功到自然成。这三重境界所蕴含的哲理意趣,同样适用于学术论文写作。
科研工作者在完成一项科研工作时总要撰写学术论文,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以供学术交流,这是完成一项学术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正确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技巧,使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及时、正确、有效地发表,是广大学术工作者十分关心的事情。撰写学术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熟悉和掌握论文写作方法和规范,更需要有端正的学风文风和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学术精神。
(一)学术论文的定义和特征
学术是指专门、深入、系统的学问和知识,是对主客观世界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论证。学术论文,也称科学论文、科研论文或研究论文。根据《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试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不是对现有知识的复述,而是在一定专业水平和研究基础上进行的文字表达,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见解和发现。概言之,学术论文就是对某个学科领域中某一学术问题做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和探讨,表述创造性科研成果的理论性论文。
学术论文的特征是其区别于其他应用文体的本质属性。了解并掌握学术论文的特征既是撰写学术论文的需要,也是对学术论文的水准及价值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1.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根本特征,是评价学术论文有无发表价值的重要标准。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术论文内容的科学性。论文选题符合实际,讨论的问题符合主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表述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内容真实、准确;实验数据、研究方法、研究结论都要忠于事实和材料,对客观事实做真实记录,论文能真实地揭示主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真实地反映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第二,学术论文结构和表述的科学性。结构的科学性要求论文结构要严整,推理要严密,措辞要严谨。表述的科学性要求学术论文研究的方法应科学,论点应明确客观,论据应可靠充分,论证应合乎逻辑,表达方式应具有正确的内在逻辑关系,符合逻辑推理的过程,理论体系经得起推敲。语言文字要准确、明白、规范。第三,学术论文结果的可重复性。学术论文的科学性还表现为它要对研究对象做出准确而简明的抽象概括,并能形成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定论,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因此,论文的结果要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其他科研工作者在相同条件下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能经得起重复和实践检验的定论才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2.创新性
创新历来是历史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更是当今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撰写学术论文,进行科学研究就是要不断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提出新思想,因此,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术论文的核心价值所在。创新是以新的思维、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新的描述为根本特征的人类活动。科学家贝尔纳曾说过:“科学远远不仅是许多已知的事实、定律和理论的汇总,而是许多新事实、新定律和理论的连续不断地发现。”因此,学术论文的创新程度应是相对于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而言的。论文所揭示的事物特征属性,以及对这些特征、属性、规律的运用所取得的结论必须是首创的,而不是对基础知识的推导,更不是对他人成果的重复或解释。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表现在研究和写作的选题、取材、立意、谋篇、布局等各个方面。创新了实验体系,使用了新的过程或方法,实验中有新的发现,产生了新的实验数据;从新的角度进行论证,得出了新的研究结论;在理论上提出了新的假说,反驳了某一现有理论,或者对某一现有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比前人有了新的进展。这些方面的创新都能为后人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3.专业性
学术论文所反映的内容应是相关学科专业系统的理论化的知识,无论学术论文是作者所在学科的研究领域,还是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或者是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移植,但总与一定的学科专业及其研究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反映科学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学术论文,其内容所反映的应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水平,而非低水平层次上的简单重复。学术论文是作者对事物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对专业领域内某个具有学术价值的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化研究探讨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要力图通过深刻的思维过程、客观的分析和科学推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使知识专门化、系统化、严密化,深刻揭示和剖析事物发生所蕴含的科学规律。
学术论文的专业性还体现在语言表述与读者对象上。学术论文通过大量使用公式、图表等专业术语和符号,力求使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和分析,体现出学科的专业性,这也是学术论文与一般应用文体在语言表述上的差异。学术论文的读者也主要是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某一方面学术专长的学者和科研工作者,有较强的专业性。
4.规范性
规范的格式是治学严谨的体现。作为记录研究过程、发布科研成果、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重要信息和传播载体,学术论文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体现出了严谨的规范性。严格的规范是为了使学术论文更好地实现表达和交流目的的准确无误。学术论文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学术论文结构体系和编写格式的规范性。学术论文要符合提出问题、分析论证、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的逻辑顺序关系,其构成要素也应按照内在逻辑结构排列。《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对科技论文的结构和编排有详细规定。中国期刊刊登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依次是题名、作者署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引言、正文、结尾、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除学术论文编写格式的国家标准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CAJ—CDB/T1—1998)》也是现行主流的编写标准,已为3000余种中国期刊采用。二是语言文字、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性。学术论文的语言与其他文字作品的语言截然不同,主要使用议论、说明的表达方式,使用平实、准确、简明、清晰、客观、稳定、逻辑性强的科学语言,语言文字表述应力求书面化、术语化、规范化。其语言所表述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精度和密度。此外,论文中的标点符号也必须按照已有的规定执行,不能随意使用。三是图表制作与参考文献著录的规范性。学术论文中的图标、表格、图形的制作与表示,也要精确化、标准化,严格按照规范的方式使用。《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是现行的学术论文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
5.应用性
应用性是评价学术论文有无发表价值的另一重要特征。学术论文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理论上解决了专业领域某方面的理论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实践上解决了专业领域的某些实际问题,如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在实验、教学、管理方法及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有所改进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对于应用型学科来说,学术论文的应用性体现得更加突出。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而言,除少数纯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之外,绝大多数医学论文应结合医疗、预防等工作的实际,力求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造福社会和大众。学术论文的实用价值越大,效果也就越好,指导作用也就越大。论文发表后在教学、科研、生产、管理上应用,能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体现学术论文的应用性和社会价值,论文的论点要正确,选题要真实,论据要科学,论证要周密,提出的策略、对策、措施、方案、结论要有针对性。
(二)学术论文的作用
学术论文既然属于议论文中用于表达学术内容的一个文种,自然就成为探讨学术问题、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培养科研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学术论文无论是对科研工作者个人,对学术论文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1.探讨研究学术问题的平台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指出,“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学术论文要针对某一特殊问题,通过推理、论证、实验等手段对其进行研究,并借此发现新的问题,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因此,学术论文写作本身就是探究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撰写学术论文的目的就是解决某一专业研究领域内存在的某一方面的科学问题,揭示新现象、新事物,提出新观点、新表述,建立新理论、新体系。通过学术论文的撰写,能进一步检验科研成果的成熟性,补充不足之处,完善欠妥之处,纠正不实之处,从而使论点更明确,论证更合理,结论更有说服力。学术论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为探讨研究专业领域内的学术问题,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供平台。学术论文是创造知识,并予以记录和存储的重要平台,也是体现科研工作者本人学术价值和智慧的结晶,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创新。
2.记录描述科研成果的手段
对相关学术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学术界而言,学术论文有着记录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发展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学术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往往会有许多观念上的争执和分歧,学术研究活动是科研工作者交流和推广科研成果、展开学术探讨的基本方式,而学术论文是体现和表达这种争论和辩驳的典型方式。学术论文的基础是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素材,只有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新的结果才能写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学术论文。作为精神产品的学术论文,其作用就是提供新知识,产生学术上的新价值。学术论文要么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在理论上有所创新;要么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策略;要么两种价值兼有。作为科研成果记录的学术论文,其内容应该具有创造性,即要有新发现或新发明,否则就失去了撰写论文的意义。
3.交流推广学术成果的工具
当今世界,知识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因而,科学技术和信息交流显得越来越重要。具有创新精神和特质的科研工作者如果不能将其思想观念和科研成果更好地表达出来和传播出去,不仅对其本人,也会对学术研究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当前,科学研究已经日益职业化、社会化,更需要加强合作交流,开展集体攻关,发挥群体智慧。科研成果是研究者经过不懈努力创造或发现的新知识、新理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科研工作者进行科研创新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促进科学进步和提升人类福祉。但科研成果本身只具备一种科学价值,要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需要进行传播和推广。因此,学术论文撰写和发表的作用正是在于交流和传播研究信息,储存和推广科研成果,并获得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运用。
4.培养和考核科研人才的途径
学术论文是考核科研人员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是评定各类科研人员职称职务的主要依据。参加科学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是培养现代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撰写和发表学术论文,也是培养和选拔各行各业人才,特别是科研人才的有力手段。学术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一个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过程,它能够训练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篇论文需要布局谋篇,列出目录大纲,涉及引言、立论、综述、论据、论证和结论,需要考察论点是否新颖,资料是否可靠,推理是否严密,方法是否科学,表述是否规范。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可以使思维条理化,思考更确切、缜密,培养体系建构能力。
5.丰富知识和拓展文明的方式
对整个社会而言,学术论文有着丰富人类知识宝库,拓展社会文明的重要意义。不同学科的知识都是人类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通过研究活动记载各领域知识的发展和演变,并且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不断累积和传承,推动人类对自身和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发展。科学研究是一种创造知识的活动,通过学术论文的写作,可以将新的科学知识记录在知识体系中,体现出科研工作者研究水平的继承性,为丰富整个社会知识宝库,促进人类文明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学术论文的分类
由于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和方法不同,论文的表现手法、使用范围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术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研究领域和对象,可分为人文社科类论文、自然工程类论文与医学科学类论文。
人文社科类论文是以人文、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其任务是研究并阐述各种人文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研究领域涉及的范围广,类型复杂交错。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人文社科类论文可细分为哲学学科论文、语言文学学科论文、历史学科论文、艺术体育学科论文、经济学科论文、政治学科论文、法学学科论文、管理学科论文、教育学科论文等。人文社科类论文就研究方法与行文角度而言,可以将其分为论述型、评价型、考证型、证明型、介绍型、诠释型、调查报告等论文类型。
自然工程类论文,也称为理工科类论文,其研究目的是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中,自然科学论文侧重于对自然本体进行研究和描述,揭示自然界发生的客观现象以及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强、计量细、实验数据多等特点。工程科学论文侧重于运用科学和技术原理来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存在的问题。自然工程论文按照功能和属性,还可以将其分为实验型、理论型、综述型论文与科学调查(考察)报告等。
医学科学类论文,也称医科类论文。医科是对有关医疗、药物、公共卫生等研究领域的学科统称,医学科学类论文就是以人类自身身体及其所患疾病、所受损伤等为研究对象,以诊断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机体健康为目的。
(2)按研究内容和方法,可分为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设计型学术论文。
理论型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比较广泛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即抽象的理论问题。其基本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证明、数学推导和综合考察等。
实验型学术论文是以实验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或者以实验作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成果后撰写的学术论文。它的核心内容是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客观事物和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形成结论或提出作者的见解。
描述型学术论文是以自然和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考察、观测和分析,其主要表达方式是描述、说明和比较,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新发现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客观事物和现象。因此,它的重点在于说明事物和现象是什么,并确认其种属、学科等,和类似事物或现象有何不同,而没有复杂的理论推导、逻辑分析。
设计型学术论文的研究对象是新工程、新产品的设计,主要研究方法是对新的设计方案或实物进行全面论证,从而得出某种结论或引出某些规律。
二、学术道德概述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三松堂自序》中说道:“为什么研究学术呢?一不是为了做官,二不是为了发财,为的是求真理,这就叫‘为学术而学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大学为纯粹研究学术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现代大学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基地,是人类知识传承和创新的摇篮。学术是大学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学术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社会活动的全过程。学术的功能不仅仅在于满足学者个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于提升人类整体的思辨省悟能力和探知世界的水平。所以,做学问应该抱着非功利的态度,治学的过程应是探究高深学问、追求真理的过程。
学术研究需要以诚实守信作为根本基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科学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就一直把探求科学真理、揭示世界的客观规律、改善人类福祉作为科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在科学发展史上,以求真求实创新为核心的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并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潮流。在学术探索的生涯中,科研工作者应恪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道德与规范,把追求真理作为科学研究活动的根本价值观。
学术道德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是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学术道德是治学的起码要求,是学者的学术良心,其实施和维系主要依靠学者的良心及学术共同体内的道德舆论,它具有自律和示范的特性,学术道德的缺失无疑意味着学术失范现象的产生和蔓延。
学术道德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学术诚信。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者开展科研活动时坚持实事求是,不欺骗、不弄虚作假,恪守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的内在道德要求。作为科研从业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学术诚信是社会诚信和科研伦理的重要支撑。学术诚信是指作为人类智慧最高代表的科研工作者在探究主客观世界真理的实践过程中,内心深处保持对主客观世界规律的敬畏,保有对科学研究过程的虔诚,从而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作风,通过研究所得出的成果真实可靠,能够得到科学共同体及全社会充分信赖的状态。学术诚信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科研工作者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心理和行为上秉承的一种诚实可信、公平尊重、责任担当的精神状态,这是“学术诚信”的本体论内涵;二是其他科学研究者和科研共同体及全社会对某一项科学研究过程的价值判断,对某一个学者的学风和科研作风的价值判断,这是“学术诚信”的价值论内涵。
(2)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指的是科研工作者在学术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者在其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过程之中就如何进行知识生产及再生产和如何进行知识交流及传播等具体的学术活动中所达成的一致共识。基本的学术规范要求研究者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不得抄袭、剽窃,不得侵吞和篡改他人学术成果;在开展科学实验和实证研究中不得伪造或篡改数据,不得捏造科学事实;在引述他人学术成果时不得伪造文献和注释;不得在未参与创作的学术论文中署名,也不得未经他人许可就使用他人署名;在发表学术论文时不得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等。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活动能健康、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有效的学术规范,其内容应能规定、约束和引导学者去实现科学共同体的知识创新目标。同时可以作为依据,学术共同体可对违背这些规范的行为实施道德谴责,相应的学术机构可实施惩罚。学术规范不仅仅约定从事学术活动的技术性标准,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学术秩序、明确学术道德、规范学术交流,从而保证学术研究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3)学术伦理。科学研究是以揭示主客观世界发展规律为基本任务的人类活动,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客观性、科学性和真理性。科学本身是中立的,但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和科学家是有价值选择的,科学研究还应具有关照人类福祉的人文性,学术伦理就是要求科研工作者在研究动机上要防止将学术研究的结果引向违背人类伦理要求的方向。学术伦理的核心问题就是使科学研究不能损害自然环境生态和人类生存环境,不能故意戕害自然生命,保障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切身利益,促进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学术责任。学术责任主要是指学术研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包括研究高深学问的责任、培养人才的责任、引领先进文化的责任、服务社会发展的责任等。学术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科学研究帮助人类发现、掌握和运用主客观世界规律,创造和丰富人类知识文化,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并利用科研成果改造自然和社会,服务于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特别是随着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和知识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科学发展已经由过去以科学家个人研究旨趣为主、科技与经济社会相对分离的小科学发展时代,步入了以国家和企业为主要科研投资方、以课题项目为核心的研究运作机制、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日趋紧密的大科学发展时代,学科分工越来越细化,新兴的科研领域和交叉学科不断涌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意识到科学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纷纷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数量也不断增加,研究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工作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化的职业。以服务社会为基本内涵的学术责任在大科学时代显得愈加重要。
(5)学术精神。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亦被看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人类道德的标杆。长期以来,我国各界科研工作者保持了优良的学术风范,坚持诚实守信、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科学事业的进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全社会塑造了道德高尚、淡泊名利、为追求真理而无私奉献的光辉典范。学术精神强调的是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价值观念、人文情操、意志品质、行为取向等方面的主客观表现,是对学术活动应有的道德认知,对学术事业积极、深厚的道德情感,追求真理的坚强道德意志,以及所形成的道德智慧和达到的学术境界。
总之,在学术道德的若干内涵中,学术诚信强调的是遵守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学术规范强调的是科学研究行为,特别是通过撰写学术论文等方式发表科研成果的行为要遵守学术共同体公认的学术准则和交流规范;学术伦理强调的是科研工作者要将学术研究成果引向符合人类伦理道德良知的方向,即不得将科学研究引向危害人类生活、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错误歧途;学术责任强调的是科研工作者要有利用学术研究成果去改善人类生活,提升大众福祉的社会责任;学术精神强调的是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要具有艰苦朴素、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的毅力和品质。可以说,恪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和坚守学术伦理是学术道德最底线的要求,担当学术责任、树立学术精神是学术道德较高层次的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