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论文的结构体系

学术论文的结构体系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结构体系学术论文的结构是学术界约定俗成的行文格式,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指出,相对统一学术论文的撰写和编写格式是“为了便于学术文献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学术论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三大部分。

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结构体系

学术论文的结构是学术界约定俗成的行文格式,我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指出,相对统一学术论文的撰写和编写格式是“为了便于学术文献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学术论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三大部分。其中,前置部分主要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引言、正文、结尾;除附录外,规范的学术论文的结构体系必须包括参考文献。

一、题名

(一)定义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指出,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学术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是科研工作者对其科研成果的称谓和命名。“在以下的情况,题名可以加副题名: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学术论文中的特定内容;一篇学术论文分成多次出版发表,或是一系列工作分成几篇论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申或说明的情况。”

(二)基本要求

学术论文的题名可以根据科研成果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来命名,或者根据所要加工的科研资料和性质来命名,其具体用词的基本要求如下:

(1)最恰当的词语。编写题名在命名用词上要恰如其分地反映论文的意义及所研究的核心内容,而不能使用哗众取宠的词藻或不恰当的程度词。

(2)最简明的词语。编写题名用词要简洁,不使用冗长的修饰词,选取论文内容所涉及学科中通俗易懂的、词义简单的、规范化的术语,而不能使用复杂的主、动、宾语句逐一表述论文的内容。

根据最恰当和最简明的用词原则,学术论文题名在反映特定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字数一般不要超过20字。同时,《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规定,题名选用词语时“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并能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学术论文用作国际交流时,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三)常见问题

1.文不对题

文不对题就是学术论文题名所表达的语义信息与内容毫不相干,又称“跑题”。例如,有一篇论文的题名是“预防医学教学方法初探”,按照这个题目的要求,该论文应该着重于分析哪些因素影响教学,进而需要采取哪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但全文却在探讨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与题名所表达的语义信息不相干,犯了文不对题的错误。

2.题名太大

题名太大就是学术论文题名所表达的信息涵盖面过于宽泛,而论文内容仅占题名所涵盖内容的一部分,以导致论述空泛。例如,有一篇论文题名为“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发展浅析”,但其论文论述的内容仅仅是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发展,犯了题名太大的错误,应将题名改为“高校近代图书馆文化发展浅析”。

3.题名太小

题名太小就是学术论文内容超出了题名所表达的范畴。例如,有一篇论文题名为“谈提高高校教学干事工作效率”,但其论文的内容是探讨高校教学改革问题,其中提高高校教学干事工作效率只是构成高校教学改革中的一部分,因此,该题名对于论文内容而言范围过于狭窄。

4.题名过长

题名过长就是题名的文字过于冗赘、啰嗦,字数超过20个汉字。《科学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规定“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这是题名的字数限制。

二、作者和单位

(一)定义

作者是学术论文的创作者,是论文的法定著作权人和主要责任人。论文主要内容的构思者、实验或实证研究的设计和操作者、论文的实际撰写者都可以成为学术论文的作者。

作者署名意味着作者的责任和权益,享有著作权,并承担以下相应的义务:

(1)作者对其论文拥有不容侵犯的著作权,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权益,发表或转载原作者文稿的出版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履行职责。作者对学术论文的著作权主要包括署名权、发表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学术论文是作者的科研劳动成果,其权益受相关法律保护,只有作者本人才有权用其学术论文作为申报课题、申报奖项、申评学科带头人、申报职称、申请学位、申请出国访问等的科研成果材料。

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学术论文,其著作权由合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者。合作论文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2)作者也是学术论文的责任人,对原文中存在的学术性问题负有主要责任,即“文责自负”。剽窃、抄袭、篡改、捏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作者应承担学术道德责任及其惩罚后果,并对论文中存在的侵犯其他著作权人权利的行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基本要求

学术论文作者的署名是十分严肃的学术行为。署名反映的是作者对以学术论文为形式的科研成果的贡献度。一篇论文涉及多名作者时,作者署名的排序则要按照作者的贡献大小,排在题名之下。作者单位及邮编则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三)常见问题

1.署名不当

作者署名应是对论文的构思和撰写做出主要贡献的人。违反了正确署名的学术规范,称之为署名不当。署名不当是当前比较突出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学术研究人员出于各种目的邀请没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将名字署在自己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上,或者学术研究人员出于增加科研成果数量的虚荣心考虑在自己没有参加研究的论文上署名。二是一个研究成果有多人实际参与攻关,但在论著署名时不是按照实际研究贡献的大小排名,而是出于其他原因不真实排名。一篇学术论文存在多名作者时,作者署名应按各自对论文的贡献大小来排序,不能按职位或资历来排名。三是学术研究人员未经被署名人同意将其名字标署在自己的研究论著上。四是有多人共同参与一项研究,但在最终的研究成果中有意或无意漏掉对研究成果有实际贡献的研究人员的署名。

2.使用笔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署名权,同时拥有署笔名的权利。但在撰写论文时,应该使用真实名字,而不能随意使用笔名,如果非要用笔名,作者在投稿时必须将真实姓名告知期刊编辑部,相应地,期刊编辑部则应在来稿登记的原始材料上把真名和笔名都填写清楚,在必要时期刊编辑部才能为作者提供有力的证明。

三、摘要

(一)定义

摘要是学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一篇以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主要目的,并且不加任何解释和评论,简明、确切地记述论文重要内容的短文。为了方便国际交流,论文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摘要的作用是供读者在不阅读论文全文的情况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来了解和获得论文的主要内容,由此可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全文。摘要的特点在于具备独立性、客观性,包含与论文全文同等量的主要内容。

摘要的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从摘要内容的角度,可将摘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描述型摘要。这类摘要着重于描述论文的写作意图及主要的内容。

(2)资料型摘要。这类摘要除了描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之外,还涉及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

(二)基本要求

学术论文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对于撰写摘要的要求,《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有明确的规定:“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学术论文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三)常见问题

撰写摘要时经常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1)采用第一人称,混同于“编者按”。学术论文摘要的写作应以第三人称方式对论文的中心内容进行客观地叙述。摘要用第一人称撰写就可能使读者倾向于将摘要理解为作者自己对论文的主观自我评价、解释或说明。有不少论文摘要都以“我们”“作者”“笔者”“本人”等第一人称作为主语来撰写摘要,这种情况应予以避免。

(2)文字篇幅过长,将摘要写成“引言”。不少论文将摘要写成引言式,把论文写作背景、对论文内容的诠释或自我评价都归入摘要之中。例如,在摘要中使用“首次发现”“受到了专家的好评”等是不适宜的。

(3)未摘出文章要点和新意。论文摘要未摘出论文的要点和新意,而是罗列一些常识性内容作铺垫,或把摘要写得过于笼统、不具体,并未使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和获得论文的主要内容。

四、关键词

(一)定义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指出,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学术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是直接从论文的题名、摘要或正文中所选取的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并具有检索意义的词或词组。为了便于国际学术交流,在英文摘要下方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关键词应该包括以下含义:①在选取和形式上,关键词必须是论文作者从标题、摘要或正文中直接摘抄的词汇;②在内涵与外延上,关键词必须具有特定的实际意义,即具有实际意义的名词或较固定的名词性的词组才可能成为关键词;③在作用和功能上,关键词在能够充分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要具备检索价值和功能。

关键词包括两类词:一类是正式主题词(又称叙词),是已收录入《国家汉语主题词表》中的可用于标引论文概念的规范化的词或词组;另一类是非正式主题词(又称自然语言),主要是从论文题名、摘要或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可反映论文内容的词或术语。

(二)基本要求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规定,一篇学术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为宜”,“关键字要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国家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标引关键词的一般程序:一是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以确定论文中的主题概念和核心内容;二是尽可能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或论文正文中的重要内容里筛选能表达主题概念的词及词组;三是对选取的词或词组进行排序,并对照《国家汉语主题词表》进行规范化,即找出哪些词可以直接作为正式主题词,哪些词可以经过规范后变为正式主题词,哪些词可通过组配成为专指概念词;四是对自由词进行标引,即对无法通过规范化成为正式主题词的自由词进行标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①抽词法。学术论文撰写者直接从题名、摘要或者全文中选取关键词。例如,从题名《小额贷款公司:现状、困境与出路——浙江案例研究》中直接选取“小额贷款”“公司”“困境”“出路”等作为关键词。②赋词法。学术论文撰写者分析题名、摘要或全文后,提炼出可充分表达论文中心主题的关键词。例如,为了便于表达《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信贷风险的预警模型》论文的中心主题,作者提炼了“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信贷风险”“模型”“风险预警系统”等关键词。

(三)常见问题

标引关键词常见的不规范现象包括以下三种:

(1)用词不规范,随意性强。由于关键词标引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计算机检索工作,如果标引不当会造成检索困难而不能达到快速地、方便地检索目的,所以关键词用词要严谨规范。例如某些论文所选取的关键词不是实词,不具有实质性意义,因而不能反映论文主题。

(2)标引词数随意,漏标和过渡标引的现象严重。按照关键词标引的要求规定,其个数在3~8个之间,即最低不少于3个但不多于8个;一般而言,选取的关键词个数在3~5个之间最为恰当。

(3)组配不恰当。标引关键词时,除了要阅读论文的各级标题、摘要、引言、结论等内容之外,还要浏览全文,在真正掌握论文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来筛选能反映论文核心内容、具备较强检索意义,并且尽量从《国家汉语主题词表》中去筛选已规范化的词或词组来进行组配关键词。

五、引言

(一)定义

引言又称导言或绪论,是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用来简要地说明、介绍与本研究相关的前人研究状况以及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即说明“为什么做此项研究”“采用了何种方法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及“有说明重要的意义”等问题。《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中将“引言”定义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知识空白、基础理论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测结果和意义等”。

(二)基本要求

(1)引言一般要求切题,力求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重复摘要的内容,也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

(2)引言中需要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说明或综述,需要以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注明引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出处,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标明。

(3)引言的篇幅长短并无统一的规定,需要根据论文的篇幅大小及阐述内容来确定,字数不宜过多,一般300字左右。

(三)常见问题

引言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两种:

(1)在结构层次方面,引言中层次不够分明,各层次之间的逻辑联系不紧密,上下文跳跃性较大,前后不够连贯,承接生硬。

(2)在内容表述方面,使用过长的文字却无法明确说明该论文所研究的主题、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等。

六、正文

(一)定义

正文是学术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占据全文的主要篇幅,它是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定性部分,作为作者科研成果的代表可集中地反映论文的学术水平、学术价值等。《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指出,正文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指出,“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学术论文的正文内容不可能作统一的规定”。正文在论证过程中,内容上要求科学,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真实;思路上要求清晰,合乎逻辑,准确完备;结构上要求层次分明,简练可读;语言上要求简洁、准确,尽量通过数据与事实说话,并用简要的文字陈述;可以运用图或表来表达文字难以说明的内容;行文中直接引用的应标注引号,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都要分别标明各自的出处,数据的引用要严谨、确切,以防止错引。

一般而言,学术论文的正文在结构类型上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即并列式、串式、伞式和混合式。

(1)并列式结构。学术论文中各章节之间并无逻辑制约关系,可随意调换章节而不影响表达的意思。

(2)串式结构。学术论文中各章节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不可随意调换。例如,时间顺序型串式结构是依据时间的顺序来表达论文的观点,给读者以清晰的结构层次。

(3)伞式结构。论文中某一分层的论点由多于两个的论据来支撑的结构,即上一层次论据得以成立的条件是下一个层次两个以上的论据必须同时成立。

(4)混合式结构,又称复式结构,是上述三种结构类型的综合运用。

在实际撰写学术论文时,作者要根据论文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以完整表达观点为准则,灵活选取正文的结构类型。

(二)基本要求

撰写正文时,要求采取合适的结构顺序、结构层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一个中心来开展论证。论点是论文的核心,而论点的证明则是论文写作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论点一经确定,全文就必须以其为中心来安排结构、选取材料。在论证中运用说明、描写时要注意:一节、一个自然段、一个句子,甚至一个句组,要求只能表达一个中心。只有牢牢把握一个中心,紧紧围绕一条线,论文才会浑然一体,避免犯杂乱无章、不知所然的错误。

(2)论文立意要求新颖、深刻。论文所研究、分析、解决的学术问题应该是前人从未研究或尚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因此,论文选题前必须广泛收集、整理、阅读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力图解决从未研究过的问题或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尚未解决的学术问题。论文撰写时要围绕中心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力图得出新的见解和观点。论文立意上不能停留在简单地描述现象,堆砌搜集到的材料上,而必须透过现象来把握研究问题的核心与本质,从而使论文研究内容更加深刻。论文的见解在反映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实践知识上升为理论知识,得出有价值的分析结论。

(3)围绕中心,合理构段。构段是撰写正文的基础,通过安排适合的正文撰写结构、选择层次与段落,以充分、有效地表达论文的中心主题。要求每一逻辑段、自然段能够单一完整地集中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并注意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运用好关联词、过渡句;完稿后运用增删、分合和调整等方法来解决全文中存在的重复、脱节和交叉混杂等问题,使论文整体主题明确、层次分明、前后衔接照应、互相连贯、结构严谨。

学术论文中通常使用标题、序号,使得结构脉络清晰,具备循序渐进的节奏美感。使用小标题来分层时,要注意几点:首先,每个层次的小标题均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例如“1”“2.1”“3.1.1”。其次,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最后一个序数码后空一格再写标题。最后,使用小标题分层时,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例如“2.2.1.1”。

(三)常见问题

撰写正文时,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主旨内容上,论文表达观点不集中,面面俱到,涉及过多的与全文主旨无关或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使得所研究的问题内容繁杂、脉络不清等。

(2)在结构层次上,正文的层次混乱,每个逻辑段、自然段缺乏小标题,或者小标题冗长、表达不明确;逻辑段、自然段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各逻辑段、自然段间的文字篇幅长短不齐、差异太大;各个层次间序号混乱,未能按照“一、”“(一)”“1.”“(1)”的顺序来使用。

(3)在文献引用上,常出现引注不当和引注不规范的问题。引注不当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伪造注释、伪造文献,即故意错误引注无关注解或文献,故意编造没有的注解或文献,有意隐匿重要文献;二是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的研究成果时,不如实注明转引处;三是过度引用,即引用的内容已经构成论文的主要部分或实质部分。引注不规范主要是指未严格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的规定编写参考文献。

七、结论

(一)定义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指出,结论又称结束语、结语,是对论文的最后总结,是论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学术论文结论是在对正文中所研究的现象、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推理而得出的富有经验性、指导性及创造性的总判断、总评价,客观性、条理性、明确性地反映论文的学术研究价值。

因此,学术论文结论一般要求阐述以下问题:

(1)结论要阐明本研究说明了什么问题,揭示了什么原理及规律,在学术理论研究和实际解决问题方面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2)结论要阐明对比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有哪些异同,对前人的研究做了哪些检验、修正、补充与发展。

(3)结论要阐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及意见或展望。《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指出,“如果论文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二)基本要求

(1)学术论文结论的语言要求准确完整、明确精炼、逻辑性强。结论是学术论文最终总体的总结,因而其措词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肯定、否定都要明确,一般不能用“大概”“或许”“可能是”等词语,以免使读者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

(2)学术论文结论要求条理清晰、明确具体。结论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使相关专业的读者只需阅读论文的摘要、结论即可大致了解或明确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因此,结论段的行文要简短,语言要简练,不能对论文中各段的小结作简单地重复阐述。

(3)学术论文结论一般不作自我评价。学术论文的结论充分体现了论文的研究成果或学术价值,但不宜使用例如“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等价值判断类词句来进行自我评价。

八、参考文献

(一)定义

参考文献是撰写学术论文时,正文部分引用或借鉴的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专著、连续出版物、析出文献、电子文献、专利等文献,是作者为撰写或编辑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指出,专著是指“以单行本形式或多卷册形式,在限定的期限内出版的非连续性出版物,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连续出版物是指“一种载有卷期号或年月顺序号、计划无限期地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包括以各种载体形式出版的期刊、报纸等”。析出文献是指“从整本文献中析出的具有独立篇名的文献”。电子文献是指“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相关设备记录的有知识内容或艺术内容的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书刊、数据库、电子公告等”。

在正文后列出参考文献的作用在于:①参考文献反映了论文的研究基础、科学依据,有助于读者了解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起点;②有助于读者追溯原始文献,提供进一步的检索资料,共享资源,以便深入了解,开展学术交流;③有助于避免论文原文中过长的陈述说明,使得论文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篇幅,也便于节约读者的阅读时间;④有助于促进作者恪守尊重前人(他人)学术成果的科学道德,注重知识产权保护;⑤有助于界定作者的创造性成果,并避免剽窃、抄袭之嫌。

(二)基本要求

(1)著录的参考文献应是最新的、最必要的。最新的文献可反映当前课题的研究状况,最必要的参考文献可反映对阅读论文最有帮助的文献,因此,作者必须严格挑选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著录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真实参考过、阅读过、借鉴过的文献,不得将没有实际参考过的文献列入参考文献内。

(2)著录的参考文献仅为正式出版物。正式出版物是指取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有书号或期刊号的图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专利文献等。一般而言,不是正式出版的文献资料不能作为参考文献来著录;但如果存在特别的需要,可将引用的文献资料做注释。

(3)参考文献的格式必须根据有关标准来编写。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有利于数据库存储,便于读者检索,从而有助于文献管理与学术交流。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一些学术出版机构根据相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的参考文献著录规范。

(三)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主要包括专著—M、期刊—J、报纸—N、学位论文—D、专利文献—P、科技报告—R等。《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明确规定了每一类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因此学术论文撰写者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格式来逐项著录。下面结合《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和我国各类学术期刊社编写的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列举常见的几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学术专著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学术专著题名[M].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年:参考起止页码.

例如:

[1]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45.

[2]Skolink M I.Radar handbook[M].2nd Edition.New York:McGraw-Hill,1990:98.

2.期刊论文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期刊论文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参考起止页码.

例如:

[3]杨得庆,隋允康,刘正兴,等.应力和位移约束下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0,21(1):17-24.

[4]Kucheiko S,Choi J W,Kim H J,et al.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J].Journal American Ceram Soc,1997,80(11):2937-2940.

3.报纸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报纸文章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例如:

[1]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2,11(20):15.

4.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发布日期.

例如:

[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881056073[P].1989-07-06.

5.科技报告文献的著录格式

[序号]报告者.报告题名,报告编号[R].地点:报告机构,完成年.

例如: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1998.

6.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例如:

[1]万聪.社会学理论视角下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1.

其他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可以参见《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或参考拟投稿期刊对参考文献著录的规定。

(四)常见问题

在编写参考文献时常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四种:

(1)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不完整。例如,参考文献著录中只写出第一作者,缺少其他作者姓名;缺少期刊的卷号;缺少专著的出版地和参考页码;著录项目与原文献不符,例如外文字母写错、不分大小写等。

(2)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的次序、著录符号等不符合相关的规定要求。

(3)文后参考文献所列出的参考文献未在论文原文引用处标识其序号,或未按所引用的文献在论文文中的先后顺序来编码。

(4)文后参考文献未经作者真实查阅就将其作为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甚至把未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九、附录

附录是附在学术论文正文后面、与正文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是在不增加正文部分篇幅、不影响其内容叙述连贯性的基础上向读者提供的一种参考性文献材料。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T 7713—1987)》规定,附录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为了整篇论文的完整性,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的材料。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②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③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