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礼仪文书写作
含英咀华
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访问苏联,在莫斯科街头漫步时遇到了一位聪明伶俐的苏联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一段时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小姑娘望了望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安妮娜。”这时萧伯纳大吃了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太傲慢了。后来,他经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这就是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包括写作祝词、欢迎词、主持词等礼仪性文书时,既不能盛气凌人,又不要卑躬屈膝,才能愉悦地沟通。
孔子说:“博学于文,约之于礼。”
我国最早的“礼”和“仪”常常是分开使用的。将“礼”和“仪”连用始于《诗经·小雅》:“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
“礼”在古代典籍中有三层意思:一是等级制度及与其相适应的礼节,二是尊重和礼貌,三是礼物。“仪”也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礼节和仪式,三是指准则和法度。诚于中而形于外”。
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曾说:“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
西方国家的“礼仪”一词始于法语,原意为“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把法庭规则写在进入法庭的通行证上,发给进入法庭的每个人,让他们了解并在进入法庭后严格遵守。这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礼仪”一词的准则、法度的意思。后来“礼仪”一词演变成“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其涵义有三:一是指谦恭有礼的言词和举动,二是指教养、规矩和礼节,三是指仪式、典礼、习俗。
思维的浅薄让我们的语言变得粗俗而有失精准;而语言的随意凌乱,又使我们的思想显得浅薄。一个好的举杯祝福是智慧;一句温馨的问候是艺术;一次成功的活动主持是天赋与内涵的完美融合。
礼仪是一封永远的介绍信。
学习目标
●理解常用礼仪文书的内涵和特点;
●了解常用礼仪文书的结构形式;
●掌握常用礼仪文书的写作技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