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语中的拒绝

汉语中的拒绝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汉语中的拒绝客观分类是从客观的角度观察汉语的拒绝言语行为,不是从说话者自身的态度和语气方面来看,而是从句法手段和词汇表达方面来观察。这里的“不用了”就是一种直接拒绝的方式,使用了否定句式。从所获得的调查语料来看,直接拒绝只占了10.2%,而间接拒绝却占了89.8%。在这里,父母采取的就是强烈的间接拒绝。

二、汉语中的拒绝

客观分类是从客观的角度观察汉语的拒绝言语行为,不是从说话者自身的态度和语气方面来看,而是从句法手段和词汇表达方面来观察。按这种分类标准,汉语拒绝言语行为可分成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

(一)直接拒绝

直接拒绝是通过直接和毫无保留的方式来实现,在词汇和句法上通过说话者第一人称否定句的使用,说话者否定意愿和否定能力的表达来表现。第一人称否定句是“我不……”;否定意愿是“不想……、不愿意……”等等,表示说话者不愿意的意愿;否定能力是“不能”、“……不了”等等,表示说话者没有能力接受某一行为。比如,当拒绝一个提供行为时,说话者可能会拒绝道: “不用了,谢谢你!”这里的“不用了”就是一种直接拒绝的方式,使用了否定句式。只是很多直接拒绝总不会单独出现,总会附带着下面将提到的间接拒绝中的一些策略,比如这里“谢谢你”就是采用了道谢的间接拒绝策略。还比如,当你的好朋友邀请你一起共进晚餐时,你刚好不想出门,可能拒绝道: “不好意思,我今天不想出门呢,改天我邀请你吧!”在这里,“我今天不想……”是说话者通过第一人称句式,以及否定意愿的词汇来表示直接拒绝。还比如,有这样一个语境和回答:

A: 今天是我的生日噢,晚上一定要来参加我的生日晚会啊!

B: 不好意思啊,我今天去不了了,我晚上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改天请你吃饭吧。

在这里,“我今天去不了”是说话者通过第一人称句式以及否定能力的词汇来表示直接拒绝。以下诸例均属直接拒绝:

(1)不行。

No way.

(2)不可以。

This can’t be done.

(3)我真的不想去。

I really don’t want to go there.

(4)我不能答应你们。

I can’t agree with you.

(5)算了。

Forget it.

(6)但是我还是喜欢深一点的,我不想改变我的风格。

I still like deep color; I don’t want to change my style.

我还是觉得颜色深一点的衣服比较舒服,不那么显眼。

I still think that clothes with dark colors are more comfortable and not so much loudly.

(二)间接拒绝

间接拒绝是除了直接拒绝以外的拒绝方式,从句法手段和词汇使用上观察,间接拒绝不通过第一人称否定句的使用以及否定意愿和否定能力的表达来实现,间接拒绝主要根据语用原则,从话语信息中推导出说话者拒绝的意图。比如,当你刚好有事不能接受对方的邀请时,或者你不想接受对方的邀请时,你可能会拒绝道: “真不巧,我今天有点事呢!”这是很典型的间接拒绝。在这里,说话者没有使用直接拒绝中提到的否定意愿词汇,如“不想、不愿意”,和否定能力的词汇如“不能、……不了”,也没有在句法上使用第一人称否定句,而只是通过否定以外的其他形式让对方明白是一种拒绝的表示,如所谓的“我今天有点事呢!”来搪塞对方,让对方明白自己无法接受这个邀请。还比如,有这样一个语境和回答: 你的一个好朋友向你借自行车,可你也要用,会怎么拒绝?

A: 你下午自行车要用吗?我想去书店买一本书,你借我用一下,怎样?

B: 真是不巧,今天下午我要骑自行车上街,要不你明天去书店怎样?我明天可以借给你。

在这里,回答者的拒绝没有那么直截了当,没有使用任何否定句式或者任何否定意愿和否定能力的词汇,而是依次说明其拒绝的理由“今天下午我要骑自行车上街”、给出说话者的建议“要不你明天去书店怎样?”以及推迟答应对方请求行为“我明天可以借给你”。通过这么多言语信息的表达,被拒绝者可以感受到对方的礼貌表现,同时又可以体会到对方在拒绝自己的意图。从所获得的调查语料来看,直接拒绝只占了10.2%,而间接拒绝却占了89.8%。说明人们在拒绝时总是更倾向于使用间接拒绝方式。

直接拒绝、间接拒绝同强烈拒绝、委婉拒绝虽然是依据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划分,但它们却有一定的联系。一般来说,强烈拒绝通过直接拒绝来表现,委婉拒绝通过间接拒绝来表现,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委婉拒绝主要通过间接拒绝来实现,但即使强烈拒绝也可能采取间接的方式,只是说话者在表达时没有直接在词汇和句法手段上体现出来,采取一些间接性的辅助性语言,但语气和态度却很强烈,这样的间接拒绝也应归于强烈拒绝。比如,有这样一个请求行为的语境和回答: 你的一个在上大学的孩子,让你给他买一台笔记本计算机,可你觉得台式机还不算旧,够用了,会怎么拒绝他的要求?

A: 妈/爸,我想让您给我买一台笔记本计算机,这样写论文,查数据什么的方便,我同学用的都是笔记本呢。

B: 没那个钱。

在这里,父母采取的就是强烈的间接拒绝。语气强烈,但没有使用直接拒绝中的否定句和否定意愿和否定能力的表达。同时,直接拒绝的方式也不一定总是通过强硬的态度和强烈的语气来表示,有时候在态度和语气上也会表现得很谦和,但句法上却使用了否定句式或词汇上使用了否定意愿和否定能力。有这样一个直接拒绝的例子: 你的一个朋友让你一起去逛街,可你今天很累不想去,你可能会拒绝道: “我不去了。”在这里,你使用了第一人称的否定句式“我不去”,但从你的态度和语气上看却不强烈,应归于委婉拒绝。

以下例子中(7)到(40)是各种间接拒绝:

(7)这个好像有问题,我要把它拿去问人家,所以不能借给你。

It seem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MP3. I have to take it to the salesclerk,so I cannot lend it to you.

(8)这种颜色不太适合老人。

The color is not fit for the old.

(9)老板,我家里现在的情况让我走不开。

Boss,I can’t leave because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left for me to deal with in my family.

(10)老板,能不能让我把方案拿回家做?

Boss,can I have the plan finished at home?

(11)把我的随身听借给你听,怎么样?

How about lending you my tape-recorder?

(12)小张的笔记比我的仔细,我的都是复印的她的。

Xiao Zhang’s note is more detailed than mine. I copied mine from his.

(13)真是不好意思,我最近也急需要钱。你看能不能借借其他同学的?

I’m so sorry; I need money so much recently. How about other classmates?

(14)太不巧了,我们宿舍已经住满了。天气又热,我怕你会住得不舒服。

What bad luck! My dormitory has no room for you. It is so hot,I’m afraid you will feel uncomfortable here.

(15)我的字写得很潦草,我怕你根本看不懂。

My writing is so illegible that you can’t read them at all.

(16)我晚上睡觉不老实,我怕踢到你。

I can’t keep my legs still even when I’m sleeping. I’m afraid I kick you.

(17)你刚把我的随身听弄坏,还想听MP3?

You have just ruined my tape-recorder,and now you want to borrow my MP3?

(18)你当时上课怎么不做笔记?现在知道晚了?

Why you didn’t take notes before? Now you know it is late when the exam is coming.

(19)你倒是知道快考试了,我也要复习呀。你借别人的吧。

You also know that the exam is coming. I have to study with the note. How about other people?

(20)改了是不是就脱离了原文的思想?

Won’t the article be divorced from the original idea if being changed?

(21)不用不行吗?我还要用呢,用完了整个MP3都送给你。

Do you have to use MP3? I also need it. I will give it to you when I finish my homework.

(22)难道你们不想提高你们的论文水平吗?

You don’t want to improve your writing,do you?

(23)不用了。就一个花瓶而已,没关系,再买个就是了。

No need. That’s only a flower vase. Never mind,I can buy another.

(24)不要紧,我也不在乎,你不用想那么多。

It doesn’t matter,neither do I care. You needn’t think too much.

(25)我在写文章时已经力求精悍,您能重新帮我审核一下吗?

Istrive to be concise in writing. Can you go over it again?

(26)我认为我在文章里面写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要是按照你们的意思把它修改了,我恐怕我的文章会没有效果。

I believe the viewpoint in my article isabsolutely correct.If it is revised as you thought,I'm afraid it wouldn't be effective.

(27)我希望我能帮上,但我经常出差,所以……

I wish I could. But Ioften go on business trip,so…

(28)我觉得七千字对你们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相信你们会完成的。

I think that seven thousand words are so easy for you. I believe that you can finish it very well.

(29)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If you work at it hard enough,you can grind an iron rod into a needle-perseverance spells success.

(30)岁岁(碎碎)平安。

Be sound and safe every year.

(31)如果是我自己的房间,我很开心。如果你留下来跟我们一起住,可是还有别人,所以……

If it is my room,I will be very happy. If you stay with me,but there are still other people…

(32)你穿这个颜色,一定比我好看。我太丑了。

If you wear this color,I’m sure you will look more beautiful than I. I am too ugly.

(33)你家的狗?

Your dog?

(34)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Let me think it over.

(35)好看是好看。

I agree it looks nice.

(37)的确很漂亮,但是……

It is really very beautiful,but…

(38)同学们,我能体谅你们的苦衷,但学习是不讲条件的。

Boys and girls,I can make allowances for your difficulties,however we cannot bargain on study.

(39)谢谢您的好意,但是……

Thank you for your good intention,but…

(40)谢谢你的好意,但是我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我会给你推荐一个对这个工作比我还合适的人的。

Thank you for your good intention,but I think that I’m unable to do it well. However,I can recommend someone who is more suitable than I for the job.

因此,直接拒绝、间接拒绝同强烈拒绝、委婉拒绝的关系需要视说话者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上的态度和语气,以及他所采用的词汇和句法,具体分析,并不能绝对简单地认定: 直接拒绝通过强烈方式表达,间接拒绝通过委婉方式表达。同样地,直接拒绝和间接拒绝同礼貌程度的关系也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出来。我们不能撇开具体的语境来断定直接拒绝是一种不礼貌的表达方式,间接拒绝是一种礼貌的表达方式。这具体的语境包括交际双方的关系。亲友之间的谈话,采取相对直接的方式并非说明不礼貌,反而更增加彼此亲切随意的程度。具体的语境还包括交际双方所处的语言文化背景。我们知道,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喜欢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来表现他们直接、真诚的性格,这种心理下,间接拒绝反而给对方一种不友好、不真诚的感觉,那就不是礼貌的表现了。许多学者,包括Brown和Levinson,认为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相联。Searle指出礼貌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主要动机。Leech也有类似的阐释: 间接言语行为更礼貌,因为间接言语行为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并且言语行为越间接,其言外之力越弱且越具试探性。而Sifianou认为礼貌不是人们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唯一理由,人们在取笑、戏谑、缺乏自信或讽刺与粗鲁时,也用间接言语行为。Wood和Kroger认为语言结构,不论间接与否,没有固有的礼貌特征,应把它们放到具体的情景和社会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在某些语境中,直接与诚实比间接更重要。不同学者对于直接拒绝、间接拒绝与礼貌程度的关系持有不同的观点。其实,间接与直接不是衡量礼貌的标准,需要依据具体的语境来观察,比如从说话者当时的语气、态度以及话语所包含的意思来观察。我们要根据双方的关系、身份、地位以及说话所处的时间、地点、场合来选择合适的拒绝方式、表达手段。

以上所谈论属于真拒绝范畴,以下假拒绝可分为五类:

1.我们把假拒绝分为程式类假拒绝、目的类假拒绝和玩笑类假拒绝三类。程式类假拒绝是规约性的,它的使用是符合中国人礼仪和习俗的;目的类假拒绝和玩笑类假拒绝是非规约性的,它们的出现是临时的,是说话者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使用的。

2.假拒绝实质上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借用拒绝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别的意图,因此它不是一种特定的言语行为,而是多种言语行为。

3.假拒绝出现的环境可分为“典型的”和“非典型的”。典型环境主要有恭维、亲昵行为、关心(或帮助)几类;非典型环境也可叫“真假拒绝并存的环境”,主要有邀请、提供、建议、请求几类。

4.假拒绝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大类。主观因素主要指的是说话者的心理因素,包括欺骗心理、自尊心理、自卑心理、得意心理、警惕心理、玩笑心理及情绪几类;客观因素主要是文化因素及一些外在的因素。

5.假拒绝的使用策略大致可分为七类,其类型与真拒绝基本一致,但使用频率却有很大区别。

在假拒绝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几种策略。劝说、直接拒绝和回避话题都是不太礼貌的几种策略,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使用假拒绝是带有目的性的,在这些时候他们不过多地考虑礼貌因素,但是在真拒绝中,人们使用策略一般都是为了礼貌,所以不太礼貌的劝说策略和回避策略在假拒绝中居高位,在真拒绝中却只处于中等位置。而对于直接拒绝这种策略,真假拒绝中使用频率差不多,这主要是直接拒绝能明白,准确地表达拒绝者的真实意图,因此这种策略在真拒绝中也比较受欢迎。解释说明理由和建议策略在真拒绝中高居榜首,而在假拒绝中却排在中下位,这也与礼貌有关。真拒绝的表达者把拒绝的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是为了准确地表明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也顾及对方的面子,对于说明理由的方式,真假拒绝也有所不同。真拒绝一般从自身找原因,而假拒绝一般从对方身上或客观上找原因;建议策略就更不用说了,因为拒绝者给对方提建议,至少说明了他对于对方的请求等是非常在意的,而且希望帮助他来实现。但是,由于假拒绝只是说话者采取的一种表面形式,他不是真的希望对方以其他途径来达到目的,因此,假拒绝的表达者不喜欢采用建议这种策略。如果采用,则表达的是别的意思。惯用语策略包括习惯用语、俗语、谚语,在假拒绝中出现的频率高于真拒绝,是因为假拒绝中有程式化的拒绝,这类假拒绝主要采取的策略就是惯用语策略。表示遗憾的策略如“对不起”等,在真拒绝中出现得较多,这主要是为了表达拒绝者对对方抱有歉意,有请求对方原谅的意思,但在假拒绝中,这种策略一般都是与别的策略组合使用,且使用频率很低。

下面我们来看看两个例子:

a.吴力看看林,作和事佬状: “好好好!我们都不吃醋,我们喝酒去。”林站起,凄凉地看看吴摇摇头: “我还有大量的案子。”吴也站起,伸手拉林: “走吧,案子留到明天办,你太累了,会累垮的。”林抽臂想甩开吴,尖叫: “别碰我!我说不去就不去。”吴牢牢地挽着她胳膊: “你必须去!”他把林拉到门口推在沙发上,从门旁拣起林的两只高跟鞋扔去: “换鞋!咱们走。”林仰着脸看着吴。片刻顺从地换下拖鞋,蹬上高跟鞋。(王朔《私人律师》)

b.红玲离开罗尼的时候,面色冰冷,目光茫然。罗尼说: “我送送你”。红玲说: “不用”。罗尼说: “送送吧”。红玲说“不用”。罗尼说: “还是送送吧”。红玲说: “我已经说了,不用就是不用”。她往外走,罗尼就跟着她,红玲扭过头说“别跟着我,我自己能走。不用你送”。罗尼站住了,用不解的眼光看着她。红玲转身就走。(述平《凹凸》)

a例中,林拒绝吴的邀请和关心,是因为吴在此之前对另一个女孩子很关心,令林感到不舒服,而且回来后,林的这点心思又被吴看穿,于是林感到自尊心受损,想借拒绝吴的邀请来发泄一下不满情绪,打击一下吴的面子。对于吴来说,林拒绝他的目的,他很清楚,他知道林是在实施一个假拒绝言语行为,所以他再三邀请,并且用了比较有力的手段,坚持自己的意见。通过后文可知,后来他俩合好了。如果吴把林的拒绝当成真的,而不去理睬她,她势必会更加生气,可能还会对两人感情产生威胁。在这一例中,林在实施拒绝言语行为时就不太“正常”,她“凄凉”的表情说明她当时很伤心,第二次拒绝语调很高,作者用了“尖叫”来形容,说明她在极力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同时很生气,如果,吴先前不知道林拒绝的原因,那么通过这些伴随因素,他也应该可以正确理解林的言下之意,因为林的暗示已很充分。b例是理解失败的一个例子。根据常理,红玲的拒绝是因为怕麻烦对方,是一种礼貌的表现,但在这一例中,她的拒绝却是真的。其实在这一例中,红玲已表现出是真拒绝。首先,她的脸色不友善;其次,她一直强调“不用”,却不以麻烦对方为理由,也不道谢,如果是因为礼貌,她应该说“不用了,太麻烦了!”或说“谢谢,我想不用了!”等等比较客气的说法;第三,罗尼坚持了三次后,她仍然拒绝,而且看得出她的语气不好,所有这些,都说明她的拒绝不是因为礼貌,因此不能照常理来推断。

参考文献:

[1]Barron,A.(2003).Acquisition in Inter language Pragmatics: Learning how to do with words in a study abroad context. John Benjamins Dullishing Company.

[2]Blum-Kulka,S.,House,J.&Kasper,G.(eds.)(1989).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Requests and Apologies. Norwood,NJ: Ablex.

[3]Blum-Kulka,S.&Olshtain,E.(1984).Requests and apologies: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atterns(CCSARP).Applied Linguistics.

[4]Brown,P.&Levinson,S.(1987).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CUP.

[5]Ervin-Tripp,S.(1976). Is Sybil there? The Structure of Some American English Directives Language in Society.

[6]Fraser,B.(1990).Perspectives on politeness. Journal of Pragmatics.

[7]Grice,H. P.(1975).Logic and conversation. In He Zhaoxiong(eds.)(2003).Selected Readings for Pragmatic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

[8]Gu,Yueguo(1990).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9]Leech,G.(1983).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London: Longman.

[10]Leech,G.(2005).Politeness: Is there an East-West Divide?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

[11]Lee-Wong,S. M.(1994). Imperatives in requests: Direct or Impolite—Observations from Chinese Pragmatics.

[12]高小岸. 2010现代汉语拒绝语言行为的初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13]何兆熊. 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4]刘欢. 2011英汉请求策略的跨文化对比研究[J].作家杂志第11期

[15]卢志芳. 2003现代汉语中的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16]苏相月. 2012汉语拒绝言语行为研究[D].黑龙江大学

[17]邢俊肖. 2010英汉请求策略的对比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1期

[18]颜晓春. 2007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

[19]祝畹瑾. 1992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