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歉策略及影响因素
(一)致歉策略
致歉是用来挽救、补偿被冒犯者面子的言语行为。交际者冒犯了别人是因为他违反了社会准则或未满足对方的期望。冒犯行为包括开会迟到、打错电话、忘了带书或没有向路过的熟人打招呼等。沃尔西顿和科亨归纳了五种英语道歉策略: 明确表达歉意、解释和辩解、承认应负责任、补偿、保证。
1.直接道歉
发话人向受话人明确表达歉意。这一策略从语义角度可分为三个次策略: 言外之力策略、表示后悔、请求原谅。例如:
例1.我道歉。
例2.对不起。
例3.请原谅。
例4. I’m sorry.
例5. Excuse me.
例6. Please for give me.
在致歉内容层面上,还有程式化的表达方式和非程式化的表达方式之分。R. Fasold(1990)曾提到道歉的完全适合条件: 第一,说话人对其正在道歉的行为负有责任;第二,说话人对该行为表示遗憾;第三,该行为对听话人造成伤害。
这三个条件都可以用于致歉,在人们的常识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程式,只要这三个条件出现,交际主体就很容易将其与致歉意图建立起关联。以这三个条件为内容的致歉我们将其称为程式化的致歉方式。例如:
例1.“不,皓天。”她哽塞着说: “我今晚表现得像个没教养的女人,我使你丢脸,又让你左右为难,我好惭愧好惭愧。”她轻轻啜泣。(琼瑶《碧云天》)
例2.我不是故意的,你没事吧?
2.解释或辩解
这一策略能够减轻冒犯程度。交际者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含蓄地解释、明确解释。例如:
例1.你知道,这种事情迟早会发生的。
例2.对不起,我来晚了,因为路上塞车。
例3. I’m sorry,I didn’t do it on purpose.(对不起,我不是存心这么做的。)
3.承认责任
发话人表示自己应对某一冒犯行为负责。这一策略包含以下次策略: 接受责任、表达自身的不足、表示无意冒犯、含蓄承认、明确承认责任。例如:
例1.你责怪我是应该的。
例2.你知道我对那些事一塌糊涂。
例3.我不是那个意思。
例4.或许我应该那样做。
例5.我承认是我忘了。
例6. I was so confused.(我被弄糊涂了。)
例7. It’s my fault.(这是我的错。)
例8. I must apologize that if Ioffended you I didn’t mean to.(我必须向您道歉,如果冒犯了您,我不是有意的。)
例9. Maybe I shouldn’t do that.(也许我不应该那样做。)
4.采用补偿手段
发话人采取一些措施来补偿冒犯的不良后果。这里指的是字面意义的补偿,而并非真正的赔偿。例如:
例1.我的上衣不能借给你。不过,这裙子可以借给你。
例2. I will buy you a new one.(我要给你买一件新的。)
5.保证
发话人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例如:
例1.我保证以后再也不迟到了。
例2. Ipromise that such things will not happen.(我保证再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6.表示关心
为了安慰被冒犯者,道歉人通过对他表示关心来减轻冒犯程度。这一策略主要是在汉语中使用,因为汉语把对别人的关心看作是一种礼貌,而西方人则把它当作是对隐私权的侵犯。例如:
例1.抱歉让你等久了,累了吧?
7.减轻责任
发话人承认他应该对他的行为负责,但他通过多种手段辩解说自己只应负部分责任。该策略包含下列三个次策略: 减弱威胁面子的程度、质问前提式(冒犯者辩解并提出他人也负有部分责任)、责备他人。例如:
例1.这又不是世界末日。
例2.那有什么大不了的,没事的。
例3. A: 你不爱我。
B: 什么是爱呀?
例4.这并不都是我的错。小王也有责任的。
8.使用第三人称
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指称自己,这样做也有各种隐含意义: 既承认了错误,又不太丢自己的面子。这样做对双方都好,在英语中也有这样的用法,但多见于“be+过去分词”的结构中。例如:
例1.师傅错怪你了。
例2. It is highly regrettable that the minister cannot be here in person.(很遗憾,部长不能亲自出席。)
(二)影响道歉策略选择的因素
语言之外的因素可以决定道歉策略的选择,实现道歉策略的语言形式也随语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Brown和Levinson(1987)指出三种因素决定着实现礼貌策略的选择: 相对权力、社会距离和对某一特定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评价。除此以外,还有另外一些因素也会对说话人选择致歉策略产生影响。
1.相对权力
相对权力指发话人相对受话人所拥有的权力,包括社会地位、年龄等。如果发话人的地位高,他就可以选择损害自己面子程度较小的策略。如果发话人的地位低,他就要选择损害自己面子程度较大的策略。说话人的权力相对于受话人来说较小的时候多采用很礼貌的方式。发话人的权力比受话人的权力大或者二者的权力相当,多选用较随便的方式。例如:
例1. Excuse me sir,would it be all right if I smoke?(对不起,先生,我可以抽烟吗?)(说话人的权力相对小于受话人)
例2. Mind if I smoke?(介意我抽烟吗?)(说话人的权力相对大于或等于受话人)
2.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指的是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距离,也即指他们的熟悉程度。社会距离涉及到熟人、陌生人、至交等关系。
例1. Excuse me,but could you tell me the time?(对不起,请问现在几点?)(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关系疏远)
例2. Got the time?(几点钟啦?)(发话人和受话人的关系亲密)
3.对某一特定言语行为强加程度的评价
对某一特定行为强加程度的评价指的是从文化因素或社会因素上来判断一个行为对受话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损害的程度。如果面子损害大,就选择比较客气、礼貌的语言;如果面子损害小,就选择较随便的语言。例如:
例1. I am sorry to bother you,but would there be any chance of your lending me just enough money to get a ticket to get home? I must have dropped my purse and 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do.(哎,打搅你实在很抱歉。但你能借钱给我买一张车票回家吗?我弄丢了钱包。现在不知如何是好。)
例2. Hey,what time is it?(嗨,几点了?)
4.性别因素
Holmes(1989)认为致歉中的性别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致歉;第二,社会地位因素对女性的致歉影响较大;第三,社会距离因素对男女致歉的影响不同。
5.语境因素
语境是言语交际的必要条件。“它是言语交际进行时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状况以及言语自身的状况。”(孙维张、吕明臣,1996)致歉言语行为处于语境之中,它的实现受语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任何言语交际行为都不能脱离它所发生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这些特定的状况构成一种交际背景。
6.交际方式
言语交际方式指的是信息表达和传递的方式,即交际双方用什么样的言语形式作为信息的载体,把自己的交际意图标识出来并传递给对方的一种具体形式。言语交际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口头方式,一类是书面方式。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最主要的不同点就在于交际语境的不同,口头交际范围小、情景具体、交际对象在现场,相对的书面交际范围不确定,情景抽象,交际对象不在现场。交际方式对致歉言语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词语和句式的选择,一是致歉策略的选择。
口头致歉多采用口语形式,选词通俗,句式简短,常常使用省略句。书面交际方式多采用书面语形式,选词正式,语法结构严密,句式也更复杂。口头致歉与书面致歉在致歉策略选择方面也有差别。口头交际的交际主体处于相同的交际环境中,交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可以同时被交际双方认识到并进行加工,交际主体可以从交际环境中获得话语形式中未出现的信息。因此,口头交际中所采取的致歉策略一般都比较简单。相对的,书面致歉所选择的致歉策略都比较复杂。这是由于书面交际中交际双方不是面对面的交际,所有的信息都要通过话语形式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