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批评言语行为的类型

批评言语行为的类型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批评言语行为的类型广义上讲,批评是对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的首要言外行为。(一)非公开策略批评言语行为具有的较强面子威胁性,常常使说话者在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时考虑到礼貌问题。在这个例子中,说话者并没有直接指出Billy的房间不够整洁,而是借助表扬Tommy房间的整洁,使Billy推导出自己的隐含意义: “我的房间不够整洁,我应该至少让它像Billy的房间一样整洁。”

一、批评言语行为的类型

广义上讲,批评是对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的首要言外行为。说话人可以通过多种次要言外行为来实现这一首要言语行为。在对批评言语行为进行分类时,我们可以以次要言语行为为标准,将批评言语行为的次要言外行为分为: 非公开策略(off record strategy)和公开策略(on record strategy)两大类。

(一)非公开策略

批评言语行为具有的较强面子威胁性,常常使说话者在实施批评言语行为时考虑到礼貌问题。所以,在他们的次要言外行为方面往往表现为在许多场合采取比较含蓄、非公开的言外行为。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理论,非公开策略是减少面子威胁策略中最礼貌最间接的策略,说话人通过采用比较含蓄模糊的言语方式,不明确提及听话人的错误行为来达到交际目的,这样既避免了损伤听话人的面子,自己也可以得到听话人或交际场中其他人对自己说话策略的褒奖,满足自己的正面面子需求。经常运用的非公开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暗示(hint): 暗示是指说话人借助合作原则,根据语境和语用原则用与批评看似无关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避免与听话人的直接冲突。例如,

(1)小姐,你是不是忘了一个程序就把发卡往包里装?

(2) Excuse me,do you forget something?

在这两个例子中,说话人的话语似乎是在提醒听话人,而不是在批评听话人,表达含蓄委婉,照顾了听话人的正面面子,避免双方的面子威胁性。

2.表扬式批评(criticism in praise): 表扬式批评指借表扬第三方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取得的成绩,来含蓄地提出对听话人在这一方面或领域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言语目的。例如,

(3) Look,Billy. See how neat Tommy keeps his room?

在这个例子中,说话者并没有直接指出Billy的房间不够整洁,而是借助表扬Tommy房间的整洁,使Billy推导出自己的隐含意义: “我的房间不够整洁,我应该至少让它像Billy的房间一样整洁。”这种批评给听话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让对方判断说话人是否实施了批评的言语行为,避免了直接或间接提到听话人或他的错误行为。

3.反语(Irony): 反语是一种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都很常用的语言形式。反语如果应用得当,能够在谈笑之间使听话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请看下面的例子,

(4)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你的观点和那家伙的一致!

(5) Thank you,Jim. You are a real genius.(Actually,Jim has done something wrong to him.)

在例(4)中,说话人称呼听话人为天才,实则是委婉地指出听话人的观点不很明智。在例(5)中,说话人也是借助反语指出了听话人的错误。

4.先扬后抑(stroking): 礼貌是社会交际中的一条重要准则。在中国文化中,批评他人时,说话人常常尽量做到礼貌,这样易于让人接受。因此,先扬后抑的批评方式被广为使用。例如,

(6)我们班的文体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但是学习方面却赶不上其他班级。

说话人通过肯定听话人的成绩,给听话人一定的期望空间,增强了话语的缓和程度。这一批评模式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应用尤为广泛。英语社会中,这一批评形式也是一种有效地提出批评的手段。例如,

(7) John,your score is always so good. But the score you got today is not what Iexpected.

5.开玩笑(joking): 开玩笑是一种积极的礼貌策略,可以使交际气氛变得轻松,说话人取得批评目的的同时,避免了威胁听话人的面子。这也是批评的一种常用模式。

(8) Perhaps you forgot that you placed a book in your bag and meant to pay for it on your way off the store?

(9)服务员,下次小心点,我很饿,但我的裙子可没饿呀。

6.借用规章和道德规范(regulations&morals): 这种批评模式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情况。说话人不直接提出批评,而是通过陈述规章或道德规范来达到批评之效。例如,

(10) Mother: “A good kid doesn’t lie”.

(11)店长: 店里的规矩你是晓得的,不好意思,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在例(10)中的孩子母亲和例(11)中店长都没有直接批评孩子或下属,而是通过陈述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章,让听话人自己去推导说话人的隐含语义。这种模式并不直接指出听话人的错误和问题,从而避免威胁听话人的面子。

7.要求(request): 说话人通过向听话人陈述自己的要求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不满。例如,

(12) Would you like not to throw rubbish in this way again?

(13)爸妈,你们给我点自尊好不好?

8.劝告(persuasion): 通过劝说的方式,说话人顾全听话人的面子来达到批评效果。例如,

(14) You’d better stop smoking,or you will die.

(15)爷爷,您不能再抽烟了。

9.非人称指向(depersonalization): 这种批评模式把重点放在听话人所犯的错误或错误造成的后果上而不直言不讳地批评听话人,从而保留了对方的面子。例如,

(16) Parent: Someone’s eaten the icing off the cake.

Child: It wasn’t me.

(17)这篇文章好眼熟,好像在哪儿见过。

在例(16)中的父母和例(17)中的说话人都巧妙地借助非人称指向,在保留听话人的面子前提下,批评了听话人的错误。

10.引用语(quotation): 说话人引用第三者的观点,间接地实施对听话人的批评。例如,

(18) Oh,my dear,the teacher has warned you that reading in bed does harm to your eyes.

(19)老爸,医生不是说了您不能抽烟吗?

(二)公开策略

公开策略是指说话人直接对听话人公开实施面子威胁行为,明确指出听话人所犯的错误。公开批评行为又可以分成缓和策略(the mitigated strategy)和非缓和策略(the unmitigated strategy)。(Katz,1987)

1.缓和策略(the mitigated strategy): 缓和策略是指说话人通过前语(preface)策略(说话人给自己的批评做铺垫的内容,表达批评的善意性,让听话人有个心理预期,降低批评的唐突性)或使用模糊限定词(hedges),如perhaps,maybe,kind of,a little等或先表扬后批评的方式,来缓和批评语势,以实施批评言语行为。例如,

(20)有件事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但是我又不能不说,请你们晚上看电视时把声音调小点。

(21) Perhaps you put the spoon in the wrong cup.

2.非缓和策略(the unmitigated strategy): 非缓和策略是与缓和策略相反的一种言语策略,指说话人没有使用任何模糊限定词和前语,不使用委婉表达,认为无需照顾听话人的面子,直接发出批评。由于这一策略具有很强的面子威胁性,应当谨慎使用。例如,

(22)你们也太不像话了,整天上班时间玩“偷菜”。想干就干,不想干了就回去!

这是老板批评员工的言辞,由于二者的社会身份,权势不同,所以说话人没有顾及听话人的面子,直接批评了听话人。

(23) There’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天上不会掉馅饼)

(三)批评言语行为的回应策略

对于批评言语行为,听话人有多种应答策略,包括道歉、许诺、否认等,听话人可以通过不同的应答策略来回复说话人的批评言语,下面分别举例。

(24)经理: 这么重要的数据,你怎么还出现输入错误?

员工的道歉应答: 对不起,经理。

员工向经理道歉,希望能对自己的错误进行补救。

(25)针对例(12)的应答: Well,I'll remember next time.

(26)例(16)中小孩的回答否认了家长的话,表达了反驳,拒绝接受指责的意思。

批评言语行为作为一种日常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应该值得引起说话人的重视,选择恰当的批评策略,便于自己实现交际目的,避免语用失误。针对批评言语行为进行恰当的回应策略也是保全说话双方面子,使交际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人群在选择批评策略时也大相径庭,这些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