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类固定短语研究的意义
由于类固定短语在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上的特殊性,因而研究类固定短语的理论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不仅如此,我们认为加强对类固定短语的研究对汉语教学和汉语信息处理来说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2.1 类固定短语研究与汉语教学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包括词和固定短语,也要掌握组词成句的规则。学习汉语,掌握类固定短语是值得重视的。(张斌,2003)但是,由于每个类固定短语格式的凝固程度、搭配能力、表达作用和使用频率各不相同,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掌握和熟悉类固定短语的语型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为有效地理解和驾驭汉语的语汇,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类固定短语的学习,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和不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而言方式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规范是第一性的。这里的规范有两重含义:一是学习者要学习类固定短语的规范,能够规范地使用;二是类固定短语的解释者要解释规范,对于抽象语型的概括、分类要科学规范,减少随意性。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只要掌握和了解了语型的格式义,那么对于具体的类固定短语的理解和使用都将不成问题。所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就要求用得更规范,用得更恰当。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要列出语型,举些例子就够了。可是对不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实用是第一性的。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理解问题,因为他们无法从抽象的语型出发举一反三,所以要尽可能多列举具体用例,甚至包括一些不那么规范但又在书刊上出现的用例,还得一一解释。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来看,类固定短语教学是中高级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
1.2.2 类固定短语研究与中文信息处理
传统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式是“语法规则+词典”,但语言中许多词语不能或很难用语法规则加以描述。把这些组合作为整体收入词库中可以使语法得到简化,从而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基于这种“大词库,小语法”的思想,国内学者开始建立现代汉语短语信息库的尝试(孙宏林、段慧明,1998)。中文信息处理涉及汉语语言形式的各个层级,主要包括“字”处理、“词”处理和“句”处理等几个方面。要完成中文信息处理的“句”处理任务,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必须能够在词串的基础上识别短语的结构边界、识别短语结构的内部构成关系(即结构关系)、识别短语结构的外部功能类型(即功能类型)、识别相同词性序列词语串可能包含的不同结构关系(即歧义短语)等(陈昌来,2007)。现代汉语真实语料中存在着大量的类固定短语,有的已经收入了系统词表中,但还有相当数量的类固定短语未登录。
本书将对类固定短语进行系统考察,主要对类固定短语的型式、格式、语例展开层级观察,重点分析所收集的300个格式的格式构成成分的组配原则,同时对格式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进行分析,进而对九类具体的类固定短语进行个案考察。这些工作的开展,相信会对目前所进行的中文信息处理提供一定的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