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扩展和类固定短语的生成

扩展和类固定短语的生成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 类推、扩展和类固定短语的生成2.2.1 语例类推和格式类推仿造的类固定短语,是语言使用者有意识地通过已有的结构式自觉类推、扩展的结果。类推虽然可以用来解释类固定短语的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类推视为类固定短语生成的原则,更不意味着可以将它视为一种解释原则。格式,类推出的新短语,新的短语“屡败屡战”最终获得了类固定短语的身份。

2.2 类推、扩展和类固定短语的生成

2.2.1 语例类推和格式类推

仿造的类固定短语,是语言使用者有意识地通过已有的结构式自觉类推、扩展的结果。法国语言学家Meilet(1912)指出,语法形式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一是类推(一个形式因类同于另一个形式而产生),二是语法化,即“一个本来独立的词演变为一个具有语法功能的成分”。(吴福祥,2005)然而,类推和语法化都不是语法演变的原则,尽管语言中很多重新分析现象可以解释为类推性扩展或语法化过程。类推和语法化可以告诉人们语法演变的机制是什么,但它并不能提供这类演变的原因。本书所谈论的类推同样遵循这个原则。类推虽然可以用来解释类固定短语的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将类推视为类固定短语生成的原则,更不意味着可以将它视为一种解释原则。

讲到类推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一个概念:格式原型。格式原型和中心语例不同,但是两者在某些方面有共性。中心语例是在共时平面上分出来的短语类别,它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能产性强、凝固性强、多义性、多功能性。格式原型是在历时层面上生成的概念,它主要针对新生语例或格式而言,它本身可以是短语格式也可以是短语语例。格式原型除了具备能产性强、凝固性强这些特征之外,最主要的特征是生成早。多义性和多功能性也是格式原型的基本特征,不过这主要针对类推生成格式的原格式而言。可以作为类推格式的原格式大多具有多义和多功能特征,类推出来的格式可以分担其部分的语义和功能。

类固定短语的类推,包括语例类推和格式类推两种类型。但是,无论是类推生成语例还是类推生成格式,格式原型和类推所出的结构体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常项(即具有共同的格式),同时变项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变项之间的对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音节数量一致,语义相同、相反或相类,表述功能相同、相近。

一般认为,类固定短语的格式类推是指生成新的类固定短语语例,有人也把它视作仿词。其实类推语例和仿词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类推语例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格式原型和成熟格式;仿词则只需依样画葫芦,貌似即可。类推语例是一种造词法,具有规模生成性,属于用词造句的范围;仿词是一种修辞手段,具有单一生成性和临时性,仿造的短语必须依附被仿造的短语才能显示出它的修辞效果,不可类推。文炼(1988)为明确区分开两者,曾经举了一个修辞上的例子:

(17)龙二井又有油和水的矛盾,这是它的特殊性。周队长说,要使矛盾转化,就要捞水,把水捞干。我们想一不做,二不休,搞它个[水落油出]。

“水落油出”就是仿“水落石出”造出来的,这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出现,目的在使语言表达生动。“水落油出”必须依附“水落石出”才能显示出它的修辞效果。

对于类固定短语而言,语例类推就是指在格式原型(一般由固定短语承当)的参照下,根据已有的格式,类推出新的结构体,新的结构体最终获得类固定短语的身份。类固定短语“屡败屡战”的产生就是在格式原型“屡战屡败”的参照下,根据已有的“屡…屡…”格式,类推出的新短语,新的短语“屡败屡战”最终获得了类固定短语的身份。

“屡战屡败”是“屡…屡…”格式中最早出现的语例,北宋的文献资料中开始出现此种用例。如:

(18)朝廷命呼延绰为将,统兵投降海贼李横等出师收捕宋江等,屡战屡败;朝廷督责严切,其呼延绰却带领得李横反叛朝廷,亦来投宋。(北宋《大宋宣和遗事》)

在这一时期的文献资料中,“屡…屡…”格式的语例和用例较少,并且多以“屡…而屡…”形式出现,语例的凝固程度不高。如:

(19)然数十年以来,屡试而屡败,足以为后世好名者之戒矣。(北宋《宋朝事实》)

“屡…屡…”格式的语例和用例在明、清、民国的小说和野史里开始频繁出现。在这一时期,一方面表现为用例和语例大量出现,另一方面表现为使用频率高的单个语例数量较少,主要有“屡战屡败”、“屡战屡胜”、“屡踬屡起”、“屡试屡验”等几个短语。但是,在这一时期,大量的单音节动词或形容词可以进入“屡…屡…”格式,并且格式也表现出稳定的“行为动作反复进行和结果反复出现”的语义特点和“经常充当谓词性成分”的使用规律。在这一格式里,前内嵌成分主要是行为动作词,后内嵌成分主要是表示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前后变项表现为一种因果关系或顺承关系。

“屡败屡战”出现较晚,最早见于民国时期的小说中。如:

(20)元进与燮结栅拒绪,屡败屡战,终不少怠。(民国《南北史演义》)

(21)可把屡战屡败的战败两字,颠倒一下,包无处分。(民国《大清三杰》)

(22)这一颠倒,便成为屡败屡战的句子。(民国《大清三杰》)

“屡败屡战”是出现在“屡…屡…”格式成熟的时期,它是在“屡战屡败”基础上的改造。运用的格式虽没有变化,但是由于前后变项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表达出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尽管仍然表达出“行为动作反复进行和结果反复出现”,强调的却是动作主体“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精神。由消极的被动接受结果,到主动地抗争力图改变结果,这也使得格式增加了一种新的内涵:由“行为动作反复进行和结果反复出现”的简单机械重复融进了人的主观意愿“永不舍弃、进行到底”。

“屡败屡战”这个短语一经产生,由于它的特殊表达效果,很快获得类固定短语的身份。它的这种格式不变、前后变项颠倒位次类推新的短语的方式,在类固定短语中并不算多。主要是因为并非所有的格式的前项和后项都可以颠倒位次,另外与这种生成语例方式的能产性不高也有密切关系。

除了上面谈及的这种方式之外,最常见的是格式不变、同义类义替换变项的方式。例如“屡…屡…”格式中的很多类固定短语的产生就采取了这种方式。如:屡举屡废、屡治屡发、屡赌屡输……

一般来说,格式类推形成的是语例。实际上,格式类推也可以形成新的格式,从而产生符合新格式要求的语例。类固定短语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平行格式,这些平行格式的产生很多就属于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以“非…不可(成/行)”这组平行格式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古汉语中,早在春秋和战国初期就出现了“非…不…”这种强调格式。“非…不可”作为“非…不…”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也早在《左传》里就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非…不可”格式已经完全有界化、发展成熟,与此同时出现了“非…不成/行”等平行格式。我们发现,这三个平行格式之间的使用频率并不相同。我们对老舍和王朔的作品进行统计,结果在老舍的作品里检索到“非…不可”213例,“非…不行”8例,“非…不成”1例;王朔的作品里,检索到“非…不可”10例,没有出现“非…不行”和“非…不成”格式。这三个平行格式除了使用频率相差较大外,格式义和用法也不尽相同。20世纪北京话中“非…不可”有三种用法:第一,表示对事理必要性的推论和强调;第二,表示对事理必然性的推论和强调;第三,强调主观意愿。“非…不行”格式具有第一、三种用法,“非…不成”格式具有第三种用法。看来,它们三者之间并非完全对等的关系。

从格式生成的先后次序来看,它们之间的排序为:非…不…>非…不可>非…不行/非…不成。从格式意义和用法的丰富性来看,较早出现的最丰富,稍后出现的单一,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很深。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非…不…”格式类推生出“非…不可”,“非…不可”格式又进一步类推生出“非…不行”和“非…不成”格式,进而产生了数量丰富的语例。

无论是以类推方式产生类固定短语还是以扩展的方式产生类固定短语,都需要借助一定的格式,并且这种格式应该是一种成熟的格式。成熟的标志包括两个方面:具有固定的格式组成成分和成分组配规律,同时该格式具有稳定的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

2.2.2 一种特殊的类推——扩展

词可以扩展为短语,短语可实现为句子,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词扩展为类固定短语受到严格的限制,必须借助一定的格式。因为词扩展成为类固定短语必须借助一定的格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词扩展成为类固定短语也可以说是格式类推的一种特殊类型。如“笼统”可扩展为“笼而统之”,“东西”可扩展为“小东小西”。词依据一定格式扩展为类固定短语为数不多,常见的有:

恭而敬之 堂而皇之 有模有样 不干不净 不尴不尬 不规不矩

不规不则 不清不白 没规没矩 没血没性 没正没经 天凑地巧

一干二脆 千真万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