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类固定短语生成的认知机制

类固定短语生成的认知机制

时间:2023-04-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类固定短语生成的认知机制类固定短语和固定短语一样,并不是一开始就作为“固化词”出现在实际语言中,它们只有具备了备用性和复现性特征以后才被赋予类固定短语或固定短语的身份。因此,语言使用者对于自己熟悉的语言的理解,也多是以短语或句子作为短时记忆的“组块”。但是,它们最终能否发展成为类固定短语或固定短语这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使用频率的高低。

三、类固定短语生成的认知机制

类固定短语和固定短语一样,并不是一开始就作为“固化词”出现在实际语言中,它们只有具备了备用性和复现性特征以后才被赋予类固定短语或固定短语的身份。自由短语和句法结构生成类固定短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最终形成与语言使用者理解语言的方式相关。

心理实验表明,人们对于越熟悉的事物,对其细节忽略得越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语言使用者对实际语言的理解一般采取把能够组合在一起的就尽量组合在一起的处理方式,也就是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组块”(chunking)。因此,语言使用者对于自己熟悉的语言的理解,也多是以短语或句子作为短时记忆的“组块”。

部分复现性强、使用频率高的自由短语和句法结构会被语言使用者当作一体来加以整体处理,而不再关注其内部结构,从而引起自由短语和句法结构的内部形式模糊化。心理上的组块过程使得原来分离的单位变得互相依赖,相应地,原结构的较为清晰的理据性逐渐变得模糊甚至最终消失。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所有的自由短语和句法结构都可以最终发展成为类固定短语或固定短语。但是,它们最终能否发展成为类固定短语或固定短语这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使用频率的高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